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03622
大小:3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6
《论语 述而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述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古人勤学好问,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来到我们教室的不仅有听课的教师,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二)介绍孔子和《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
2、至圣”。他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2、《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谈论。二、整体感知——读课文1、试读课文——自由朗读。2、听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解决读音和节奏。3、朗读课文——按要求读出文言文味道。4、讲解论语第一则(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子曰”:子,古代用作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可译为先生、老师,指孔子。“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默地;识(zhì),记住;之,它,代
3、所学的东西;厌,满足;诲,教导;何有,有何,有哪一样;于,在;哉,叹词。默默地记住学过的东西,对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从不感到疲倦,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5、学生根据重点字词翻译句子6、小组合作,探讨有效的读书方法。7、教学第二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小组合作中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8、教学第三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
4、)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孔子的什么处事风格?具有什么含意? 9、教学第四则。 ①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②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③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中,孔子对弟子进行了什么教育?表明了选朋友上的什么问题? 10、根据情景描述,用原文填空。11、总结本课中出现的成语1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论语述而》说课稿上犁川小学高燕波一、教材分析《论语十则》是我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中《论语》第6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5、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课文中所选的《论语》,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这三方面内容均归属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范畴。因此,本文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养成教育。二、说教法1.诵读法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四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只有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2、点拨法。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运用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
6、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学生在讨论“择其善者而从之”与“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之”的用法时,教师的相机诱导,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不断联系,补充新的知识。3、合作探究法。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互问互答,围绕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用学生的互问互答,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把问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较开放的探究活动中对文章深入理解。三、说学法以学为本,变教为
7、学,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道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为学生设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1、朗读法:知道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每一则的含义,加深理解。3、整体感悟法。虽然每一则之间内容缺乏联系,然而就其内容的侧重点而言,整体感悟内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认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4、讨论、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探究面越是深广,就越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潜能,有利于学习的深入;学会发现问题,并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