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41553
大小:61.4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8课《咬文嚼字》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课文1、打一谜语:小老鼠看书一一咬文嚼字《现代汉语词典》咬文嚼字的解释: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2.《新民晚报》某日头版头条登出了一条新闻,标题是:论坛开讲,“福”临上海报道的是世界著名的福布斯全球总裁会议在上海召开的新闻。(发问)标题中,哪个字最吸引你呢?(学生可能回答:)最吸引我的目光的是这个“福”字,因为这个“福”不仅扣住了“福布斯论坛”这个名词,而且,全球重要的商界、政界、学界人士聚集我们上海,讨论经济发展问题、为经济
2、把脉,这对正值经济大发展的上海来说,可不是福分吗?这一个“福”字用真是生动。我们古人也讲“吟安一个字,捻短数径须。”看来“咬文嚼字”不一定总是贬义。作者使用它作题目,显然另有一番用意,其中用意就让我们好好去探索一番。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
3、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三、初读课文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白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概括: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四、分析文章结构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三个例子,三种类型
4、,三层意思。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五、分析内容1.第一组例子,关于“是”和“这”。先体会一下感情,读如下句子:①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一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②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是贱人?你是淫妇!你是你是大虫口里倒涎!③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④你是个好小子
5、,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一一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前三个,不论“是”“这”怎么好,“这”字表现力都好一些,作者的分析是有道理的。第四个例子,“这”仍有力量。但与“是”具有不可比的环境限制。因此哪个更好,决不可定论。作者说改成“这”神情完全不对,应理解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以滥改,见了就改,否则便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积极意义了。这一组例子是说: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有必要咬嚼一番。2.第二个例子,“李广射虎”一段。我们能理解作者的观点,李广射“虎”,是在一种特定情境Z屮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
6、Z力,以最完美的角度“屮石没旅”,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简洁的。这个例说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有关,值得玩味。3.第三个例子,推敲典故,“推敲”了一千多年了,还有味道吗?作者发常人所未发,不走旧路,不恭维定论,分析了“推”的妙处。作者教我们一种推敲(咬文嚼字)的方法:运用联想结合竟境。即文字与意境有关,必须“咬嚼”。4.第四个例子。苏轼的诗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作者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
7、”这个关联指联想。联想的效果是点铁成金。应该注意的是,作者在评此诗前举了“烟”的联想意义的一组例子,这是在教我们联想的方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广泛联系。这一则例子说明,世间广泛存在着联想,因此必须咬文嚼字,运用联想,发掘出联想义。5.第五组例子。这是为了补充“联想”一节而设的,文章显得周全,补上了联想易生流弊的看法,引人注意。然而这不是主要的。这段文章的意图在于表明作者的是一个重要主张:要创新。即克服惰性,在思想上、感情上、语言上力求不落俗套,创出新意。其实,这也是咬文嚼字的成果。小结: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对我
8、的阅读或写作有什么启示?六、拓展延伸1.黄昏还没溶尽乌鸦的翅膀(臧克家《难民》一诗的修改)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点拨:当年,诗人臧克家在《写诗过程中的点滴经验》一文谈到原来写成“黄昏里煽动着乌鸦的翅膀”,又改成“黄昏里还辨得岀乌鸦的翅膀”,仍不满意,再改成“黄昏还没溶尽乌鸦的翅膀”,这才满意。为什么这才满意?作者本人分析说:“请闭上眼睹想一想这样一个景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