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32772
大小:63.4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荷塘月色》教学反思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篇文章,我听过许多老师讲过公开课。可以说,几乎每个老师的讲法都不一样——有的着重于品味语言;有的偏向于体会作者的感情……听得越多,便越觉得这篇课文不好讲,尤其是要讲出这篇文章的精妙之所在,真是难上加难。我从大学毕业登上讲台到现在,多次设计《荷塘月色》,但如何常教常新,总是很困惑的事。这次对这篇传统散文名作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不仅超越了自己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而且对学生探求新知、发展潜能和体悟人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高中
2、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为高中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探索,我试图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这些语文课改新理念、化为思想、策略和方法,应用于教学和科研。而对《荷塘月色》的设计和教学就是一次努力体现新的高中课改理念和语文课标要求的全新的尝试。1、设计是关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散文的学习要求是:“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3、。有自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把握课标要求、吃透教材内涵的前提下,在学生对朱自清先生的为文、为人已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突破了教学常规设计,把对文本进行精要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解读,作为教学突破口。从重点语段切入,直奔文本关键,釆取了“中间突破、带动两头”的方法,把学习的镜头直接聚焦在对荷塘月色的赏析上,通过解读欣赏,与学生一起体会素淡雅静的朦胧美,揣摩作家融于其中的思想感情(优美景致产生的原因),借此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涵养学生
4、的心灵。在一次全省优质课上,一位老师别出心裁的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对《荷塘月色》立意的探讨,可谓精彩的一笔,堪称为璀璨的“亮色”。这个问题是:“你怎样理解评价朱自清浸透文中的淡淡哀愁,心中的不宁静?”同学们在热烈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见解,有同学认为:这浸透文中的“哀愁”,是作者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中的时候,一种对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忧心忡忡中是一种高度的国家责任感的流露。有同学说:这是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透露出的忧国忧民的可贵情怀,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具体表现。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一脉
5、相承的忧患意识的体现,他们即便身处陋室,穷愁潦倒,也不忘以“兼济天下”为己任!有人提出:这里可以窥见中国知识分子既充满忧患意识,又有其“软弱性”,只知抒发心中伤感惆怅,而缺乏壮士情怀,更缺乏大丈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挺身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行。学生的深入探讨赢得了许多听课老师的激赏,给予了热烈掌声,成了《荷塘月色》推向学潮的闪亮收尾。2、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师生互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的课程改革所期盼和呼唤的。没有学生参与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就不会有深层次的师生互动,更谈不上
6、学生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我采用“个体感悟一—双向质疑一一探究研讨一一交流总结一一拓展延伸”等五个环节,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索。并把它作为推进教学进程、解决课堂疑难的策略和方式。活泼的讨论扩开了思路,课堂成了一潭活水,由此我有两点感悟:设计讨论思考问题要注意让学生有较广阔的思维空间,利于学生思维的多维发散,而不是预设定向把学生的思维导入一条预设的巷中,栓一根牛鼻绳,强按牛头喝水。精心设计的思维讨论题,要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妙,“远近高低各不同”之巧,语文课问题的设置不可琐碎,不过过多、过
7、繁,力避“步步牵引,入我囊中”的所谓“目标达成”式设计,好的问题设计要能“一石激起千重浪”,要能“投石冲破水中天”要有“一石飞而数鸟落”之效。为此我对学生《荷塘月色》语言之美的鉴赏做了重新设计,原先是教师示范分析“月下荷塘之美”,学生摹仿欣赏“荷塘中的月色之美,现在只设计了一个探究问题”:我欣赏《荷塘月色》的之美。这个问题不设限定,任选角度,结果学生从结构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语言之美等多角度展开了深入探究,仅语言之美又从修辞之美,动静相生之美,动词运用之美,叠词的音韵之美,色彩描摹之美,声
8、色相应之美,虚词运用之美等多层面进行了品味探究,使这堂课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效,学生在我的鼓励与激赏下,沉浸在成功喜悦之中。此外,我还加强了朗读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合作沟通的空间。我认为,没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堂就不能称其为健康的课堂,只能是缺乏生命张力的课堂。3、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教学之后,反思自己的行为,体味其中的得失,感受颇深。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要有很大的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点拨解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激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