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数学课堂里聋生的动手操作

浅谈聋校数学课堂里聋生的动手操作

ID:35384327

大小:63.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4

上传者:U-991
浅谈聋校数学课堂里聋生的动手操作_第1页
浅谈聋校数学课堂里聋生的动手操作_第2页
浅谈聋校数学课堂里聋生的动手操作_第3页
浅谈聋校数学课堂里聋生的动手操作_第4页
浅谈聋校数学课堂里聋生的动手操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聋校数学课堂里聋生的动手操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浅谈聋校数学课堂里聋生的动手操作【摘要】小学生的认识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而在聋校,聋孩子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抽象逻辑思维相对于其直观形象思维的发展要慢的多。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聋校的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操作活动在聋校的数学课屮更具实效性,使聋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关键词】数学学科新课程动手操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Z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动脑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耍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过程屮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由于聋生的听力语言障碍,导致聋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比较薄弱,而相反的聋牛的肓观形象思维却比较强。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我们更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此,我谈以下儿点体会。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彖性和概括性,但聋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由以活动、游戏为主的学前班步入以学习为主的一年级,讣他们“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是有一定困难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0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堂上多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是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因此,利用聋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指导聋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接触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内容,能够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从而激发聋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屮去。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先让学生把各类图形“分一分”,有了直观的印象后,再“比一比”、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最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这些图形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愉快而轻松地掌握了各种图形的特征。再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 而积》一课时,我让学生利用一些边长为一厘米的正方形去拼摆,探究出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Z间的关系,并推出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对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记忆深刻,运用灵活。还有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八根小棒,先摆正方形,再摆三角形,看看分别能摆出儿个正方形和儿个三角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所摆图形由没有剩余到有剩余,初步建立了余数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了聋孩子操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兴趣,使每个聋生都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品尝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同吋还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动手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在聋校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因此动手操作在聋校低年级数学教学屮显得尤为重要。聋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聋低年级学生由于听力、年龄特点,他们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数学知识,而对抽象的概念、公式会觉得特别陌生。要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就要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参与操作、动手动脑,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吋,为了让聋孩子对除法感到不陌生,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20根小棒,指导学生动手分,动口说(手势表示),感知什么是平均分。在教学中,我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具,如苹果、圆形、三角形等卡片,指名说,再动手分一分,直观感知除法的意义。教学后,有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学除法要动手分小棒、分苹果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正是新教材的意图,把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的物体来呈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认识除法,在人脑中形成表象,这正好符合聋低年级学牛的认知特点。再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的教学中,怎样凑十,如何计算,单靠凭空的思考对于聋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几乎想象不出如何来凑十。因此通过动手操作小棒,就能化难为易,弄清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在9加几的练习中,学生做完9加几的8道题后,观察“9+3、9+5、9+7、9+9”和“9+2、9+4、9+6、9+8”这些算式的得数和算式的特点。学生不仅说出都是9加儿的加法,加的数不一样得数就不一样,还说出得数的十位都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第二个加数小1。发现这个规律对于聋一年级的孩子來说是很了不起的。还有,在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中,由于几何知识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和 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求积公式,形成空间概念,都必须有大量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积累。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摆、剪、折、量、画、分割、拼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彖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彖概括岀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等,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而非几何形体的教学,如应用题、数和计算、量和计量、统计知识、比和比例等,在操作层面上的要求不是最明显,这就更需要教师能挖掘其内在的动手因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牛的认识特点,去设计操作的程序和方法,并鼓励学生自制学具,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有利于促进思维发展。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牛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聋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聋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有教师的演示,没有聋生的亲自操作,聋生获得的知识述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聋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聋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聋牛动手操作,使聋牛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可见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是何等重要,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生命整体的体验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建立暂时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等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探索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牛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将牙膏盒的面剪下来比较;有的学生在纸上描出长方体的各个面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直尺量长方体的棱长……学生通过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初步了解长方体各个面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聋生动手、动脑、直观感受长方体的各个面、棱之间的特点。让聋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体验生活问题的生动性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促进了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这样,既能提高聋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素质,又能在活动中提高了聋生自主探究的本领,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再如,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Z后,先引导聋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让聋生大胆创新,让聋牛动手操作,发展他们的创造意识。诚然,操作活动能够帮助聋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帮助聋生进行数学思考,解决数学问题,但如果一味追求动手操作,为操作而操作,使之流于形式,既浪 费了课堂学习时间,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操作活动时,要注意把握时机,把操作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操作活动的“内化”,重视“动态操作”后“静态的数学思考”,才能有效地提高聋校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1、动手操作要把握好时机在指导聋生进行学具操作屮,只有把握恰当的时机,才能充分调动聋生的思维,使学具操作成为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的垂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1)在建立某些起始概念时组织实践操作。如第一次建立面积、面积单位,述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等概念时,让聋生进行学具操作,符合聋生的认知规律,也能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2)在区别某些易混、易错的数学知识吋组织实践操作。如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聋牛的思维比较狭隘,容易出现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不良定势。教学中,让聋生用学具充分地摆一摆,就可以很容易地突破这个学习难点。(3)在推导抽象公式和法则时组织实践操作。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让聋生通过剪拼等操作活动去观察、分析和综合,聋生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样印象就会特别深刻。2、动手操作要内化很多教师简单地把动手操作中的“动”理解为动一动、摆一摆、做一做,而忽视了学生操作过程屮内在的“思维操作”活动。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实际操作的层面,而未能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相应的数学对象或数学概念的心理表征,就不可能发展真正的数学思维。因此,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相对于具体的实物操作活动,我们更应强调“操作活动的内化”,用操作活化、深化学生的数学思考,真正发挥它内在的数学价值。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师在引导学生用相同的长方形纸折出丄和丄,48并比较得出后,问:”你们还能用同样的长方形纸折出分子是1,乂比旧84小的分数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折岀了丄、丄、丄等,如果教师此时101632以“看来分子是1,又比扌小的分数还有很多”来结束本教学环节的话,显然是不够 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操作展开思考:”只要怎样折,折出的分数就一定比右小?”“比较你折岀的这些分数,你有什么新发现”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将操作过程转化为数学思考,实现操作活动的“内化”。3、要提升动手操作后的反思要使操作活动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操作后的反思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通过操作解决概念、计算等问题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的目的、过程、结果和作用进行回顾,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能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提升操作的内涵。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学牛在教师的指导下,将9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4根还余1根,从而引出有余数除法。在新课结束前乂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余数小于除数?当学生难以回答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刚才的操作:把9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为什么只余1根,不余更多呢?学生通过回顾思考得出:如果余数比除数大,还可以再分,只有余数比除数小,才不能再分,从而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算理。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再引导学生回忆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说出可以把这些图形变成以前学过的哪些图形,教师适时板书。这时新知转化成旧知、旧知与新知相联系,这种数学思维方式的反思会对学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开展动手操作活动,符合聋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有利于激发聋生学习兴趣,发展聋牛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有利于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但是,聋校的数学教学中,为了确保操作活动的实效,我们更要合理地让聋生进行操作活动,并引导聋生及时抽彖和概括,培养聋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聋校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