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77130
大小:62.2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4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摘要】文章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相关数据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且依据机构投资者与被投资公司是否存在商业联系对机构投资者进行分类,以进一步检验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在总体上能有效地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能够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有效地抑制盈余管理,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则对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不能起到积极的监督治理作
2、用。【关键词】盈余管理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盈余管理作为会计学界和经济学界一个广泛研究的重耍课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上市公司因为IP0、配股、增发、避免被ST及终止上市、避税等各种动机,通过操控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使得财务报告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误导投资者的决策,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干扰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秩序。因此,如何制约上市公司日益严重的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很迫切的问题。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有效地抑制盈余管理。20世纪80年代,世界成熟资本市场上“机构股东积极主义”兴起,机构投资者
3、积极参与公司治理行为彻底改变了公司的股权结构,被认为是一种最为重要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创新。鉴于我国独特的制度环境,日益壮大的机构投资者能否发挥苴治理效应,抑制盈余管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且得出的结论不一致。更重耍的是,我国机构投资者种类虽然多,但是国内的研究很少有考虑到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耍么将所有机构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耍么就是选持股比例最多的证券投资基金作代表来研究,殊不知,不同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在资金来源、持股目标、投资策略等方血的不同有可能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本文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11年度相对较长时期的
4、数据样本,来检验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有何不同。一、研究假设分析国内外文献可以发现,国外关于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比较多,大多数的研究还是支持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够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国内关于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而且国内文献采用的上市公司数据大多数是2006年以前的,那吋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还比较少,持股比例较低,机构投资者运作人士专业知识尚不足,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力有限。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
5、支持,我国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投资越來越具有专业性,投资理念也由“投机为主”到“价值投资”的良性转变。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维护自己的利益,机构投资者越来越有能力和动力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并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负相关,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国内很少有文献考虑到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都是将所有机构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或者选取持股比例最多的证券投资基金作代表來研究,但是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各杲,自身特点、承受风险的能力、利益冲突和信息处理能力上的差异
6、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可能会明显不同。本文参考Brickley>Lease和Smith(1988)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库有关机构投资者数据统计特点,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压力抵制型(基金、社保基金、QFII)和压力敏感型(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综合类券商、企业年金)机构投资者两大类。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由于与被投资企业没有商业上的往來关系,和对独立,且注重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会出于对成本和长期回报的考虑,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由于与被投资企业有着密切的商业上的往来和业务上的依赖关系,为了维持现有的这种关系,他们往往会选择放
7、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不会去监督公司管理层,不能在公司治理屮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和假设3。假设2: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负相关,其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假设3: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关系不显著,其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二、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样木选取与数据來源由于2006年我国施行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了保持一致性,避免新I口会计准则不同的影响,同吋也为了避免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本文选取了所有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6年以后(包括2
8、006年)的原始数据,又考虑到某些变量的计算要涉及到滞后一期的数据,因此,木文以2007-2011年为实际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