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69433
大小:16.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论《愚公移山》和再论《愚公移山》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愚公移山》和再论《愚公移山》论《愚公移山》对于愚公这个人物,虽有人异议,但却被大多数人认同。支持者要赞扬的,便是所谓的“愚公精神”。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它包括了坚定、无畏、奉献、远谋等相当丰富的内涵。不错,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的品格。这些品格本身是高尚的,然而是否真正是愚公所体现出来的呢?我不敢苟同。不怕困难,是教科书所阐述的最重要的一条。单单抽出来,并没有什么不对;愚公也确确实实“不怕困难”。类似地,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怕虎是一种现象,是值得赞同的,正如愚公的“不怕困难”;然而为什么不怕虎?是因为
2、初生牛犊不知虎为何物,有多危险,从而盲目地“不怕虎”,这也正如愚公,他的“不怕困难”不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清晰认识、科学理智的思考之上,而结果更是得不偿失的——千载万世的劳动,仅仅是为了出入方便。盲目的不怕困难,见到石头都要砸一锤头——注意,正是愚公的可悲与愚蠢之处。这样的不怕困难,值得提倡么?况且,绕开困难未必就是错误。如果我们面临着一个困难,需要花费100元去克服它,可是克服了这个困难后只能得到50元,而绕开困难同样可以得到50元或者更少一点,我们是应该绕开困难呢,还是克服它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也许有人会反驳我:
3、“我们所要学习的只是这种精神,不在于他的具体行为如何。”请注意,精神是不能脱离实体而存在的。举个例子,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希特勒也是勤奋工作,不错,希特勒的勤奋也不是不值得学习的,但是当我们要教育儿童刻苦勤奋的时候,是应该举周恩来的例子呢,还是告诉他们学习希特勒的勤奋呢?反正只是学习勤奋的精神嘛,管他的具体行为呢。至于说愚公眼光长远,更是欺人之谈。他对山的认识“山不加增”就犯了哲学上形而上学的错误,即认为一切事物是孤立、静止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事物外部。试想
4、,他们“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在这一年中,山上又增添了多少植被?山体因为沧海桑田又有了多大变化?这些变化,在大自然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可是那“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大山稍有变化,就够愚公们忙活的了。他只看见了子孙无穷匮这一显而易见的发展,忽视了更大的发展。也许又有人说了:“古人不知道那么多嘛。”既然不知道,就不要轻举妄动,否则不但害了自己,还害了子孙。如果他们搬家,不但出入的问题解决了,本来用于移山的劳动力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课本说这是智叟言论的“老调重弹”,殊不知这和智叟有本质的区别。智叟阻挠愚公,仅仅是建立在肤浅
5、的观察之上,并不是科学的结论。他并没有从历史发展、自然变化的角度去看问题,钻进了愚公本人这一牛角尖里,自然无法有力地反驳愚公。还有人说:“《愚公移山》表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勇气。”“战胜自然”本身就有问题。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此,“战胜自然”的精神在这里就因愚公的行为而带上了盲目性。还有什么“勇气”可以学习?要学习他的勇气,干脆不如去学习日本武士道的勇气罢!因此,所谓的愚公精神,不过是一个虚无的海市蜃楼罢了,本来没有的精神被教材的编者生搬硬套
6、解释出来一大堆。或许有人还不死心:“你忽略了《愚公移山》一文的体裁——神话寓言故事。显然,对一篇神话寓言故事的的理解决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记叙文。”无论它是神话寓言故事还是记叙文也好,它所宣传的精神必须是正确、科学的,有一些合理的想象、夸张也是允许的。但愚公移山呢,纯粹是狂热的唯意志论、唯心主义哲学。需要指出的是,一个神话寓言故事,即便它是经过想象、夸张的,原有的精神不因想象、夸张而改变,真正的精华同样存在于想象、夸张当中。比如说伊索寓言经常使用猫啊狗啊之类的动物作为主角,虽然动物是不会说话的,但是它们所说的“话”多数可以
7、照套在人身上,而且很有哲理,不过是借动物的口说出来罢了。因此,借寓言神话故事表达思想,一定要这个思想本身是正确的,否则只能像《愚公移山》这样被编者生拉硬扯弄出来一些“精神”。还有人摊出底牌:“这是祖国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对中学生的文学熏陶有什么不好?”试问,既然《愚公移山》不是甚好的文章,为什么要编入课本?难道没有比它更好的文章么?难道就找不到一篇文学熏陶效果更强的文章么?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只能说明编课本的人像课本前言所说的“水平有限”吧。再论《愚公移山》——有感于某些习题和教参在人教版1990年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愚
8、公移山》一课的习题,第一题便是这样的:毛泽东同志1945年6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说: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