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372346
大小:4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22
《愚公移山阅读和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用原文回答问题: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3、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B.愚公一家排
2、除困难,决心移山。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本文语言简洁,
3、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1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①年且九十()②寒暑易节()③杂然相许()④甚矣,汝之不惠()14、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②面山而居。15、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2分)16、.在科技高速
4、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19、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5、(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20、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⑶惧其不已也已:⑷无陇断焉断:22、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甚矣,汝之不惠!⑵何苦而不平?2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24、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
7、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分)25、诵读文言文,要正确掌握长句的停顿。用"/"划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许2置3荷27、从这段文字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个人,他们运送土石所采用的方式是,运一次土石需要的时间。28、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愚公移山的原因。29、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B.以残年余力C.曾不若
8、孀妻弱子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问:"何以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D.虽我之死虽人有百指31、选出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聚室而谋:把全家人聚在一起商量。B.而山不加增:而且山不能增高。C.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D.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32、.这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条件无法改变,而智叟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参考答案1、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2、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