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959412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5
《教育政策--对台湾新世代的教育承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政策--對台灣新世代的教育承諾 壹、基本理念教育的發展攸關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因此,提升教育品質是我們對台灣的責任,也是對新世代的承諾。我們堅信,教育的終極目標在於「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素養及終身學習能力的下一代」。我們之所以主張「健全人格」,是因為良善社會必須以道德倫理為基礎,而過去多年來民進黨政府的執政風格,已經造成台灣社會基本價值的崩解。我們之所以重視「公民素養」,是因為民主政治必須遵守憲政法治的精神,而民進黨的教育政策卻不斷鼓吹狹隘的族群意識,導致國內教育品質的快速沈淪。我們之所以強調「終身學習能力」,是因為在一個快速變遷的時代
2、中,有限的知識累積,並不足以應付未來社會的挑戰,只有具備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的人,才能真正適應全球化潮流所帶來的巨變。我們的教育政策綱領與各種具體的政策主張,都建立於以上信念。我們也鄭重承諾,執政之後,將根據國家財政狀況,訂定優先緩急順序,逐步推動下列政策主張,以實踐我們對台灣新世代的教育承諾,為國家培育人才的目標。貳、政策綱領檢討教改成效,擘劃教育藍圖肇始於民國八十三年的教育改革運動,方向正確,但教改運動的實施策略卻頗多瑕疵,以致快樂學習、快樂成長不僅難以實現,學生壓力反而更加沈重,社會各界指責不斷。教改策略中較為正確者,應繼續維持,如小班
3、教學、回流教育、特殊教育等。然而問題叢生者,則必須徹底檢討,如九年一貫、綜合高中、多元入學、大學校院大量擴增等。我們主張組成「教改檢討委員會」,以就事論事的態度,檢討教改成效,儘速修訂不當之政策,讓「人本化、民主化、多元化、科技化、國際化」的教育理念,逐步穩健落實。回歸教育本質,尊重學術專業我們堅決主張所有政黨不得以一黨之私,控制教育機構,也不得強迫教育工作人員在政治競爭中表態。國家教育政策的制定,應由客觀中立的學者專家主導。舉凡課程大綱修訂、教科書審查、教育人員聘用、教育經費分配等等,皆應本於「學術自主」、「學生主體」及「教育優先」的原則
4、辦理。教育行政官員不應成為政治人物的助選員,也不可成為特定政黨貫徹其意識形態的工具,並應廣納教師和家長的參與,聆聽社會各界對教改之聲音,促使教育政策的訂定謹慎而周延。擴大教育投資,八年達GDP6%為了營造優質的教育環境,也為了創造公平的成長機會,我們主張擴大教育投資,將政府編列的教育經費,每年提高GDP(國內生產毛額)的0.2%,年增加經費約240億元,使八年後的政府教育經費提高到GDP的6%。換言之,我們執政後政府教育經費從現行每年約近5,000億元,逐年擴增,八年後將升至每年超過7,000億元。提高後的教育經費,除用於充實各級學校軟硬體
5、設施,也將用於-4-開辦五歲兒童免費入學、免費供應弱勢族群學童營養午餐、推行高職免費入學制度、發展具有特色的大學校院、推動國際交流、逐步齊一公私立學校教師福利待遇等。為確保教育經費之專款專用,我們將修訂相關法規,由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改善教育品質。參、具體主張一、五歲免費入學,促進幼托整合人才培育,幼教為先。但現今幼托未能整合,幼稚教育與幼兒托育分屬不同單位管轄,造成同年齡層兒童接受不同教保服務的現象,因此我們主張將幼稚園及托兒所逐步整合成「幼兒園」,接受兩歲到五歲的兒童,並以教育部門為職權單位,營造適合幼兒身心健全發展的成長環境。
6、同時,幼兒園師資應適用「教師法」之規範與保障,吸收優秀人才,降低其流動性,以確保幼教品質。由於現代社會幼兒養育、教育費用昂貴,而年輕父母正值創業階段,經濟負擔相形沈重,亟待政府提供完善之學前教育,因此我們主張由政府提供五歲兒童免費的學前教育;並將實質補助私立幼教機構,讓就讀私立幼教機構的五歲學童也可享受免費教育,而二到四歲兒童幼托費用可列為所得稅列舉扣除額,以減輕家長負擔。二、國小小班教學,照顧個別需求現行小學班級學生人數過多,教師工作負荷沈重,無法進行小班教學,難以兼顧所有的學童,親師之間也無法進行良好的互動,造成教育現場和理想之間的落差
7、。為促進學童「德、智、體、群、美」健全發展與激發學童學習興趣與潛能,我們主張加速落實小班教學的政策,由每班35人逐步調降為25人,減輕國小老師的工作壓力,並能針對個別學童的差異,善盡「因材施教」的責任,充分照顧每位學童需求。至於家長所普遍關切的不適任教師問題,我們主張以教育品質為優先考慮,建立及時有效的輔導與淘汰制度,以避免不適任教師的繼續存在,阻礙教育之發展。三、加強親師互動,營造優質環境教育工作欲求成功,不僅學校須營造良好學習環境,也須學生家長充分協助。唯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管齊下,才有可能引導學生邁向健康、積極的人生。然而
8、,現今的校園,溫馨不再,家長與學校對立、教師與行政人員衝突,時有所聞,因此,我們主張透過學校的規劃協調,以及社教單位、社工團體的積極配合,落實親子共同閱讀、性向技能探索、班級關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