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908708
大小:4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3
《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策略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策略浅析南洋中学孙庆虹一、对高三传统文言虚词教法的反思在绝大多数刚进入高三学习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库中,文言虚词这一知识链条是断裂的,甚至根本建立不起来。在学生看来,之乎者也、副词介词连词等等既枯燥乏味又如一团乱麻。因为无论是人教版还是上海新旧语文教材是将30个左右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分散安排在高一、高二几册书中,教学周期长,学生很容易遗忘。高三老师复习文言虚词,传统的做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归类整理好的文言虚词例句练习直接交给学生,让学生解释某个虚词在不同例句中的不同词性和意义;二是
2、利用泛滥的高三教辅书上现成的虚词知识表格,让学生自己复习记忆。实践证明,这两种做法不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简明的文言虚词知识点,很多学生对虚词的掌握还是雾里看花、一知半解,当然更谈不上将这一知识点迁移运用到阅读课外文言文中,在文言阅读测试中,考察虚词用法、意义的题目得分率低。如何提高文言虚词的复习效率,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在理解记忆虚词用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师思考、探索的课题。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和知识获取的动态化,也就
3、是说学习不只是获得一个知识性的结论,而是一种探索、一种发现,强调学生在学习时的过程和方法。建构教学原理也认为: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促进学生思考和了解,不在于传输学生知识和记背知识。新课标的理念与建构教学原理是异曲同工的,用这一理念来重新审视传统的文言虚词复习方法,就会发现症结所在:传统复习方法缺失了让学生真正参与整理文言虚词用法意义的过程,直接将结论塞给学生,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认为文言虚词枯燥乏味,有畏难情绪。为了提高文言虚词的复习效率,文言虚词的复习要发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
4、归纳虚词的用法、意义。教师要做的是激发兴趣、向学生推荐用来归纳虚词用法、意义的典型材料,教给学生整理、归纳、融会贯通的方法。笔者在今年任教的高三(4)班,采用行动研究法,对这一课题作了一些研究。在复习文言虚词的教学实践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及时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再进行反思、改进,积累了以下文言虚词复习策略。....二、文言虚词复习对策(一)让学生明确文言虚词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清代学者刘淇在《助词辨略》中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且夫一字之失,一句为
5、之蹉跎;通篇为之梗塞。”可见虚词的表意作用虽不及实词来得实在,但虚词不虚,虚词有不可替代的语法及表意作用。如:比较“夔一足”与“夔一(而)足(矣)”,简洁是文言的特点,但过犹不及,缺少了必要的虚词“而”,会引起对实词“足”理解上的歧义(“脚”/“足够”),因此虚词具有组词成句及表情达意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虚词有不可替代的语法及表意作用,才能改变他们头脑中原有的虚词枯燥乏味的错误印象,进而产生学习兴趣。(二)让学生明确常见文言虚词的范围、数量,克服畏难情绪文言虚词的数量,参照各版本教材,大致在30个左
6、右,而据钱国利在《高中教材文言文基础调查与教学探讨》一文中的调查数据,文言虚词在中学教材古诗文中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5个依次是:之、而、以、也、其、者、于、与、所、则、乎、焉、为、且、因。所以,可将这15个常用虚词作为重点整理归纳和掌握的对象,与常见实词的数量相比,虚词的数量自然不值得畏惧。(三)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虚词的用法、意义传统文言虚词复习的最大弊端是教师将结论塞给学生,缺失了让学生真正参与整理文言虚词用法意义的过程。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虚词的用法、意义呢?第一步:向学生
7、推荐典型的课文材料,作为学生整理、归纳虚词用法、意义的素材。典型的课文材料要满足以下两点:在这篇文言文中,某个或某几个虚词出现频率高,用法多样、典型;最好是学生学过的初中、高中课内文言文,因为学生对他们熟悉。例如:让学生整理虚词“而”的用法、意义,苏轼的《石钟山记》就是典型的课文材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之乎者也”运用恰当的典范之作,要归纳虚词“之、乎、者、也”的用法和意义,《醉翁亭记》当然是典型的材料;归纳虚词“其”,可以用韩愈的《师说》;归纳整理文言中的时间副词,蒲松龄的《促织》就是典型
8、的材料。第二步:选好典型的课文材料之后,....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让学生进入到所熟悉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虚词的用法、意义,将各种不同的用法、意义进行整理、归纳。例如:让学生整理虚词“而”的用法、意义。在课堂上,让学生首先找出使用了“而”的句子,对用法、意义进行比较判断、分类整理,找出典型的例句。不要害怕学生整理得不完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共同完成,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其中,而要避免的是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可以完成以下的归纳:1、盖叹郦元之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