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殿堂

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殿堂

ID:34765468

大小:64.6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10

上传者:U-25918
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殿堂_第1页
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殿堂_第2页
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殿堂_第3页
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殿堂_第4页
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殿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殿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殿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曾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标还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然而在现实中,学生课外阅读不尽人意,学生越来越远离阅读,读书越来越少,有些学生甚至在心理上存在惧怕读书,不读书、少读书或应付读书的现象时有发生,体验不到读书的快乐。所以,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位语文教师的份内之责。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呢?我想做以下几点尝试。一、培养阅读兴趣,让爱作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电影、电视、网络为什么总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答案很简单——源于“爱”。那么,老师的任务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许多学生认为书本对他们没有吸引力,其实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读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儿童知识积累的基础,选择适合各阶段学生的读物,让学生能理解,能接受,学生才会对书感兴趣。低年级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我就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生动的故事,利用课前三分钟生动形象地讲给学生听,有时故设悬念,只讲故事的一个片断,让这些精彩的故事或片断成为“诱饵”,诱导学生因趣而寻书来读。比如,有一次,我拿了本《童话故事》来到教室,给同学们读了其中一个故事后,趁同学们津津有味回味时,我告诉他们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更有趣的故事呢。大家可到书店去买来阅读。到了第二天,班上许多同学的手上便捧上了这本书,没有书的同学正迫不及待地到处向人预借呢!另外,我有时也会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迫切地想知道答案时,趁热打铁,推荐读物,学生就会自觉地去读书找答案了。同时根据孩子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还设计了“每周读书排行榜”和“每月读书排行榜”。只要爱读书,就会有说不完的故事。每周让读书小明星讲讲自己喜欢的故事,不但让讲的孩子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的孩子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学生从“不爱读书”到“喜欢读书”有一个过程。读书是一种智力活动,不同于体力劳动。如果不调动阅读者的内驱力,“牛不喝水强按头”是徒劳的。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二、加强阅读指导,授之以渔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讲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升语文素养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1)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语言修养。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2)略读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看序文、目录、开头或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明确主要内容。(3)速读法,即不发言,不辨读,其特点是快,速读时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 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4)批注法。就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引导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边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手脑并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当然,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三、拓宽书源渠道,有米下锅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这话讲得可谓精妙无比!可巧妇都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书可读,学生空有一腔读书的热望,犹如蜜蜂无花可采,那又怎能酿出蜜来呢?所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地为孩子们创设课外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可读,才能让他们采得花,酿得蜜。为此,我在以下三方面下了功夫:(1) 争取家长的配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光靠老师,我们一定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通过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家长们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并向家长推荐好书,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给孩子选购合适的图书,到邮局为孩子订阅优秀报刊,让孩子们有好书好报可读。我还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要求家长每天抽出20—3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并还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建立一个“小小图书室”(一节书柜、一个抽屉均可),每月增添一本新书。一定要把书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有空都可以拿起来看几页。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2)图书馆意识的培养。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我在本班设立了“图书角”,其中的图书都来源于班里的每个学生,有些是学生捐的,有些是学生借给班级的。下午放学前,学生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在教室或带回家中阅读。但班级小图书馆资源毕竟有限,满足不了不断成长的孩子们的需求。学校图书馆才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我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检索系统查找所需图书,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把图书馆当作课外阅读的乐园、创新的天地和心灵驰骋的原野。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发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3) 网络资源的利用。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教会学生怎样在网络环境中阅读是顺应课改及时代高速发展的要求。所以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少儿网站,如:童话网、佳佳图书网、少儿信息港,鼓励他们上网阅读,广采博闻,开阔视野,扩大阅读量。四、养成读书习惯,终身受益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是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同时,学校也要保证学生读书时间,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作为“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自由地畅游。三是要定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1)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2)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3)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本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好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做一些迁移性练习。如演课本剧、改写、评价等。五、展示阅读成果,寓读于乐 课外阅读实践的关键在于坚持,定期开展各种趣味盎然的读书活动,能让学生保持读书的热度。(1)设立阅读交流沙龙读书交流,是开展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礼》)。说明了读书必须切磋的道理。读书交流实际也是对课外阅读情况的了解与检查,应该不断进行。教师可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形式。如:举行故事会、人物评论会、诗歌朗诵会、作品评讲会等。要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相互推荐喜爱的读物,通过交流阅读,不仅能增长见识,也能促进友情。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学生的个性不同,教师的特长不同,阅读读物、交流方式等等诸多的差异,都会形成不同的阅读效果。(2)重视阅读成果的反馈为了保证学生的读书热情,我十分重视学生读完书后的成果与收获。利用活动课时间,我在期中举办小型的读书笔记展览,读书心得交流会介绍有趣的故事,经典的文章及自己的读书方法。在每学期将近期末时,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可以上台给大家讲一则这学期读过的最有意义的故事;给大家读一篇读后感,或进行一次演讲,然后给学生评上等级,奖励那些态度认真,博览群书的学生,封他们做“读书小博士”。通过以上活动,不仅在班级营造出了一个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锻炼他们动脑,动口的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日积月累的阅读,就没有学生的语文功底,就没有丰厚的智力背景。我想只要我和孩子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