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核苷-联苯双酯化合物抗hbv及保肝生物活性的评价

新型核苷-联苯双酯化合物抗hbv及保肝生物活性的评价

ID:34680043

大小:8.39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3-09

新型核苷-联苯双酯化合物抗hbv及保肝生物活性的评价_第1页
新型核苷-联苯双酯化合物抗hbv及保肝生物活性的评价_第2页
新型核苷-联苯双酯化合物抗hbv及保肝生物活性的评价_第3页
新型核苷-联苯双酯化合物抗hbv及保肝生物活性的评价_第4页
新型核苷-联苯双酯化合物抗hbv及保肝生物活性的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核苷-联苯双酯化合物抗hbv及保肝生物活性的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AthesissubmittedtoZhengzhouUniversityforthedegreeofMasterEvaluatingtheAnti—HBVandHepatoprotectiveBiologicalActivitiesofNovelNucleoside·biphenyldicarboxylateCompoundsBy:XuejieZhaoSupervisor:Prof.LiyunZhengPharmacology一—Schoo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May2013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2、,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Et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3、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学位论文作者:日期:年月中文摘要新型核苷一联苯双酯化合物抗HB.V及保肝生物活性的评价研究生:赵雪杰导师:郑立运郑州大学药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约有1.3亿HBV携带者。临床上所用的抗HBV药物主要有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核苷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抗HBV

4、效果,但长期应用会产生耐药性,停药后出现反弹,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干扰素给药不方便,且不良反应严重。另外,免疫性肝损伤在乙型肝炎复杂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机体免疫系统不能清除大量的HBV时,强烈的细胞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反应及肝细胞膜特异性抗原免疫反应会导致肝脏的炎性病变。因此,研究和开发具有抗病毒和保护肝损伤双功效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已经报道一类新药FNC(2’.脱氧.2’.P.氟代.4’.叠氮胞嘧啶)具有良好的抗HBV活性,联苯双酯(0【.DDB)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活性,还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纤维化、抗病毒等多重作用。我们结

5、合一类新药FNC较好的抗HBV活性,以及a.DDB良好的抗炎保肝活性,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核苷类似物与五味子丙素同系物通过酯键连接起来的新型核苷.联苯双酯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两个药理活性基团,我们将对其可能的药理活性进行探讨。本课题首先采用HepG2.2.15细胞株,通过MTT、ELISA法对5个化学合成的核苷.联苯双酯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初步筛选;然后对筛选出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HBV活性、体内抗鸭乙肝病毒(DHBV)活性评价及其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进行探讨。T中文摘要第一部分:核苷.联苯双酯化合物体外抗HBV活性筛选。【目的】从5个核苷.

6、联苯双酯化合物中筛选出毒性低、抗HBV活性高的化合物。[方法】采用HepG2.2.15细胞株,拉米夫定(3TC)作为阳性对照药,通过MTr法检测受试化合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化合物对作用于细胞第3、6和9天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分泌的抑制作用。通过FQ.PCR法检测受试化合物对细胞内外HBVDNA的影响。以受试化合物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CC50)、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两种抗原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内外HBVDNA的抑制作用为指标,对5个化合物进行体外抗HBV活性评价。【结果】通过5个化合物对细胞毒性的筛选,我们发现化

7、合物Y-41、Y-8和Y-21的毒性相对较低,CC50分别为1546.5∥M、965.4/tM和391.8/tM;3个化合物在较低浓度下对细胞第3、6和9天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分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化合物Y-8(12.DDB—FNC)效果较好;另外,化合物仅.DDB.FNC对细胞内外HBVDNA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用药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浓度为0.1、0.5和2.5pM时,对第9天细胞外HBVDNA的抑制率分别为46.96%、53.57%和77.74%;对第9天细胞内HBVDNA的抑制率分别为48.18%、65.31

8、%和78.94%。【结论】化合物仅.DDB.FNC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较低,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表达和细胞内外HBVDNA的复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