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向社会学时大连教育学院大连教师网精选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学时大连教育学院大连教师网精选

ID:34589224

大小:112.00 K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3-08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学时大连教育学院大连教师网精选_第1页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学时大连教育学院大连教师网精选_第2页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学时大连教育学院大连教师网精选_第3页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学时大连教育学院大连教师网精选_第4页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学时大连教育学院大连教师网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学时大连教育学院大连教师网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走向社会(9学时)单元教学要求1、阅读教学要求(6学时):阅读方法训练———诵读和默读。要求训练学生诵读和默读能力,诵读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默读时快速获取信息的最佳方式,默读时要抓住文章中关键性的字、词、句,以提高阅读效率。2、写作教学要求(2学时):应用文写作——调查报告。要求了解调查报告的特点,学习做社会调查,能够写作简单的调查报告。3、口语交际(1学时):接待。掌握接待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的社交中接待客人的迎客、交谈、送客的三个环节的基本要求。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得体的接待客人。课文教学要点提示:一、成才要有文史知识(2学时

2、)1、把握主题作者围绕“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这一中心论点,逐层深入地论述了成才的途径,着重论述了学习语文和古代文化的重要性。2、内容解读第一部分(1—3段):谈自学的意义,自学成才的标准,自学的内容,指出自学是成才的重要途径。第二部分(4—8段):针对社会上“重理轻文”的风气,提出文理并重、相互为用的思想,论述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三部分:(9——10段)以自学成才成功的例子和文史知识推动理科专业研究的典型例子,归纳出“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的结论。3、写作特点(1)归纳论证,说理透彻。43文章先

3、是通过理论观点的归纳来论证中心论点,说明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典型事例的归纳来论证,选择了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个典型事例,说明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最后在结尾归纳出任何领域的任何一个自学成才者,都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史知识”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一基础,才能成为有“相当素养的中国人”,才是真正“成才”这一结论。论证上既思路清晰,又分析全面,事理阐述极为透彻。(2)设问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问答的方式,在表达上显得自然亲切,也使论题和作者的观点更加明确。4、讨论(1)如果一个人对文科和社会科学所知太少,如对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法律等知

4、识知道得很少,甚至一点都没有,他那个“理”学了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同志在前年年底上海举行的语文教学研究会上讲话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这是一位著名数学家讲的话,我看很有道理。(周培源《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文史知识》1982年第5期),结合个人实际谈谈你对学习文史知识重要性的体会。(2)苏步青在《理工科学生也要有文史知识》中提到:“我这里为什么特别强调理工科学生呢?因为我发现理工科学生中,有一部

5、分人对学习祖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知识的重要性,仍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说,我将来要当科学家,又不从事行政工作,读文史有何用?有的说,文史知识在中学已学过,现在学专业都来不及,哪有时间读古代文史?”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认识的?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二、科学与艺术(2学时)1、字词积累阐(chǎn)婵(chán)奠(diàn)辐(fú)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李政道43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

6、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等。3、背景资料:2004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学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向月》、苏轼的《水调歌头》,到迈克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的阐述。4、课文解读(1)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2)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艺术和科

7、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了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第二部分:(2—10段)紧承上文,对中心论点加以具体论证。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2-6段)谈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第二层(7—10段)谈科学的创造力和艺术的普遍性。第三部分(11—12段)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3、讨论钱学森认为:“科学技术工作者要有一点儿文学艺术素养;而文学艺术家要懂一点儿科学知识。为什么要这样?”查阅相关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事例,例举几点钱老这样认为的理由?三、走向社会(2学时)1、把握主题本文是作者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某次毕业典

8、礼上的演说辞。演说者以父亲对女儿临别赠言的口吻,设身处地地给即将走向社会的年轻人种种忠告和建议。432、课文内容分析全文共25段。第一部分(1~4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