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_刘永兵

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_刘永兵

ID:34537879

大小:446.3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7

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_刘永兵_第1页
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_刘永兵_第2页
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_刘永兵_第3页
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_刘永兵_第4页
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_刘永兵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_刘永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刘永兵吴福焕张东波: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3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刘永兵吴福焕张东波提要本文采用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教学与实践研究中心”研制的“课堂观察系统”和“母语课堂观察辅助系统”,对新加坡中学三年级和小学五年级部分华语课堂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观察记录,本文即是对观察结果的分析与描述。在分析描述中,本文特别侧重讨论课堂的组织形式、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知识与语言技能教学要点等。在结论部分,本文在简要归纳了新加坡中学三年级和小学五年级部分华语课堂教学主要特点之后,结合国际语文教学研究成果指出了存在的主要

2、问题,并对今后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与课堂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华语教学课堂观察观察系统新加坡○引言双语政策是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基石(梁荣基,2001;周清海,1998)。同许多国家一样,新加坡的双语政策在文化、社会及政治上也是颇为敏感的话题(Kaplan&Baldauf,1997)。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英语是新加坡学校教学主要的媒介语。同时作为多元种族和国际通用语(linguafranca),英语在新加坡社会也是行政、司法、商务用语,在社会诸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虽然华语(包括马来语、淡米尔语)被定义为母语

3、,也是官方语言,但是在新加坡学校教育中只是一门主干课程;在新加坡社会中,也多限于华族之间非正式场合使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华人社会语言使用逐渐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原来家庭主要使用华语到逐渐使用英语。依据国家教育部的数据,前总理吴作栋(Goh,2004)曾指出,小学一年级华族学生在家庭中使用英语交流的频率要高于任何其他语言,其比例从1980年的10%增长到了2004年的50%,他还预言这一比例将进一步增长。实际上,许多对新加坡华人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也从不同方面证明和预见了这样的语言使用变化趋势(

4、如梁荣基,2001;Xu,etal.,1998)。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近年来新加坡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为什么对学生的华语能力水平、学生华语学习的动力、华语教学方法等问题展开激烈的3本文分析的数据系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教学与实践研究中心核心研究项目(CoreProject)的初始数据。该核心研究项目由新加坡教育部资助。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所观察学校校长、任课教师、学生以及有关人士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由衷地感谢。97©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

5、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1期(总第75期)论争(见陈照明,2000;潘星华,2004a、2004b;吴元华,2004;周清海,1998)。尽管专家学者、媒体舆论见仁见智,但是对于华语课堂中真正发生了什么我们却知之甚少。更明确地说,目前的华语课程与教学研究更多沿袭语文研究传统和态度调查方法,而不是多重数据(尤其是课堂数据)驱动的实证性研究。有鉴于此,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教学与实践研究中心”将华语课堂教学实

6、践优先作为研究对象。下文便是在目前收集的华语课堂教学数据基础上对研究结果所作的初步描述与分析。二研究背景与数据2.1研究背景“教学与实践研究中心”的核心项目是针对新加坡学校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全方位的长期研究。根据Newmann&Associates(1995)的研究传统,核心项目设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学生社会经济状况、人口统计数据、文化与语言背景数据的收集与分析;2)学校结构、管理与实践的多重数据收集与分析,包括从学校组织能力到课堂实践等的一系列数据;3)学生学业成绩及各种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包括课堂作

7、业、家庭作业、一般测验考试结果、小学离校考试成绩、剑桥普通教育证书普通水准和初级水准考试成绩等;4)学生人生道路轨迹追踪研究,从社会文化角度追踪描述学生的人生态度、职业选择等(Lukeetal.,2005a)。核心项目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对新加坡学校主干课程(包括数学、科学、社会科学、英语、马来语、淡米尔语及华语)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描述,其研究规模之大是空前的。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定参加学校,然后对选定学校主干课程的授课单元(instructionalunits)做连续一到两周课堂观察;观察期间,采用“教学与实

8、践研究中心”研制的“课堂观察系统”(SingaporePedagogyCodingScheme)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实录(code),共进行两年,最终获得约920个课时的课堂观察数据。然后对观察所得的数据,通过多种统计手段(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多层模型)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确定不同的模式与关系,以满足各种研究目的的需要。同时,对所观察的课堂进行录音录像,并将录音转写成文字,建立语料库,用于更具体详尽的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