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与两希神话比较

中国神话与两希神话比较

ID:34505171

大小:2.71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3-07

上传者:U-56225
中国神话与两希神话比较_第1页
中国神话与两希神话比较_第2页
中国神话与两希神话比较_第3页
中国神话与两希神话比较_第4页
中国神话与两希神话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神话与两希神话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签名日期:),口13年上月 摘要“两希”和中国神话从古至今以其经久不衰的精神魅力吸引着学者们不断对其进行探索。作为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话反映了人类从古至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论文从创世神话、造人神话、洪水神话、星宿神话、惩罚神话五大类型出发,对中国神话和“两希”神话进行较为详实的分析,探索中西人民在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上的差异,进而发掘中西神话中的思想意蕴,及各民族的民族性。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在创世神话中我们认识到,希伯来早期人民相信上帝是世界的造物主,他们认为信仰要专一,希伯来人民的审美是在对超验世界的追求中实现的;希腊早期人民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将感性与理性兼收并蓄,希腊早期人民的审美建立在对自由、情感以及种种美好事物的追求的基础之上;中国早期人民眼中的创世神具有伟人的品格,中国早期人民的审美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二、通过分析造人神话,我们认识到,希伯来早期人民的内心是胆怯而谦卑的,他们认为上帝所在的天堂是永久的安息之所,这也是他们的审美追求;希腊早期人民较早地对人性等相关形而上问题进行逻辑性的思考,这也是他们审美的独特之处;等级制与家庭制在中国早期人民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两者也对中国早期人民繁衍后代产生了很大影响。三、通过洪水神话,我们认识到,希伯来早期人民推崇人性善、敬畏上帝,他们的审美不仅追崇精神的形而上,而且对美好事物也独具慧眼;希腊早期人民虽然敬畏天神但却保持了内心强大的生命活力,他们富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及审美追求.;中国的洪水神话反映出中国早期人民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他们在责任、谦卑等方面的审美。四、在星宿神话中,我们认识到希伯来早期人民的审美追求不仅存在于超验世界,他们也要在世间拥有幸福,感受到心灵的慰藉;希腊星宿神话体现了希腊早期人民自信、无畏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善良、忠诚、奉献等人类所具有的美好品格的赞誉与审美追求1,中国早期人民具有细腻的内心世界,注重身体发肤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感悟,达到物我同一是中国早期人民的审美追求。五、在惩罚神话中,我们认识到,对于希伯来早期人民而言,不执着于所有之物,听天由命、淡薄人生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希腊早期人民认为血脉亲情不可磨灭,此外,在审美方面,他们对人非凡的毅力与耐力具有独特的追求;从中国的惩罚神话中我们可见中国早期人民的伦理观:万事听从权威者的裁决,安守本分做人、做事,进而成为一个好的国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早期人民中规中矩、中庸的审美追求。关键词:中国与“两希”神话;比较;民族性;思想意蕴 AbstractTheHebrews,GreeceandChinesemythologyattractedscholarstoexploreunceasinglybyitsenduringspiritualglamourallthetime.Asaformofprimitiveculture,themythreflectstheearlyman’sworldoutlook,theoutlookonlifeandvalues.Inthispaper,wewillanalyzeandexplorethe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westemancestors’psychologicalstructureandthinkingmode,explorethemythicalconnotationsofChineseandwestern,andnationalcharacterintheearlypartofthevariousnationalities.Wewillexploreinfiveparts:theCreationMyth,CreatedManMyth,theFloodMyth,StarsMythandPunishmentMyth.Inthefirstpart,WerecognizethattheHebrewancientsbelievethatgodisthecreatoroftheworld,theythinkthefaithshouldbesingle—minded,TheHebrewpeoplepursuitofaesthetictranscendentalworld;Greekancientshaveastrongsenseofself,theyhavebothperceptualandrationalsenses,Greece’Saestheticbasedonfreedom,emotionandSOon;IntheChineseancestors’eyesofgodhaveagreatcharactercreation,theaestheticoftheChinesepioneersbasedonresponsibility.Inthesecondpart,WerecognizethattheHebrew’Sheartisshyandhumble,theythinkthatgod’Sparadiseisapermanentrestingplace,thisistheiraestheticpursuit;Greeceearlierancestorsthoughtofhumanmetaphysicalquestionswithlogicalthinking,thisisalsotheiruniqueaesthetic;SystemofhierarchyandfamilyoccupiesailimportantpositionintheheartofChineseancients,bothofwhichhavegreatinfluenceonChineseancientsreproduction.’Inthethirdpart,werecognizethattheHebrewancientsregardedthekindhumannature,feargod,theiraestheticchasenotonlyreflectinhighspirit,themetaphysical,butalSOhaveaneyeforbeautifulthings;Greekancientsfearofthegods,butkeepthepowerfullifevitality,withintheirrichpositivelifeattitudeandaestheticpursuit;China’SfloodmythsreflecttheChineseancientssuongsenseofresponsibility,andtheiraestheticinresponsibility,humility,etc.Inthefourthpart,WerecognizethatHebrewsarenotonlypursuitoftranscendentworld,theyalsowanttohaveahappylifeintheworld,andfeelthecomfortofthesoul;GreekStarsmythreflectstheancestors’fearlessspirit,andfortheirkindness,loyalty,dedication,andtheaestheticpursuittogoodnessofhumanbeings;Chineseancientshavethedelicateinnerworld,payattentiontothebodyhairskin’Sabilitytounderstandsubtlechangesinnature,theoutsideworldconsistentwithpeopleistheaestheticpursuitinChina.Inthefifthpart,WerecognizethatfortheHebrewpeople,don’tclingtoallthethingsintheworld,listentogodandlightlifearetheirattitudetowardslifeandaestheticpursuit;Greekpeoplethinkbloodaffectionindelible,moreover,they appreciate。fextraordinarystarninaandendurancewithuniqueaestheticpursuit;PunishmentofChinesemythologyreflecttheethicsoftheChinesepioneers.Theyfollowtheauthority,sdecisionseverywhere,andtheythinkpeopleshoulddutifulpersonhood,andtobecomeagoodpeople.TheChineseancients’aestheticpursuitisfollowingLeader’sCompassesandtheMediumWay.Keywords:Myth。fChina;HebrewandGreek;ComparatiVe;Nati。nalism;Th。ughtconnoration. 目录摘要⋯⋯⋯⋯⋯⋯⋯⋯⋯⋯⋯⋯⋯⋯⋯⋯⋯⋯⋯⋯⋯⋯IAbstract⋯⋯⋯⋯⋯⋯⋯⋯...⋯⋯⋯⋯⋯⋯⋯⋯⋯⋯⋯⋯..II引言⋯⋯⋯⋯⋯⋯⋯⋯⋯⋯⋯⋯⋯⋯⋯⋯⋯⋯⋯⋯⋯⋯..1一、创世神话⋯⋯⋯⋯⋯⋯⋯⋯⋯⋯⋯⋯⋯⋯⋯⋯⋯⋯⋯⋯..4(一)希伯来神话⋯⋯⋯⋯⋯⋯⋯⋯⋯⋯⋯⋯⋯⋯⋯⋯⋯⋯4(二)希腊神话⋯⋯⋯⋯⋯⋯⋯⋯⋯⋯⋯⋯⋯⋯⋯⋯⋯⋯..6(三)中国神话⋯⋯⋯⋯⋯⋯⋯⋯.⋯⋯⋯⋯⋯⋯⋯⋯⋯⋯.7小结⋯⋯⋯⋯⋯⋯⋯⋯⋯⋯⋯⋯⋯⋯⋯⋯⋯⋯⋯⋯⋯9二、造人神话⋯⋯⋯⋯⋯⋯⋯⋯⋯⋯⋯⋯⋯⋯⋯⋯⋯⋯⋯⋯.11(一)希伯来神话⋯⋯⋯⋯⋯⋯⋯⋯⋯⋯⋯⋯⋯⋯⋯⋯⋯..1l(二)希腊神话⋯⋯⋯⋯⋯⋯⋯⋯⋯⋯⋯⋯⋯⋯⋯⋯⋯⋯.13(三)中国神话⋯⋯⋯⋯⋯⋯⋯⋯⋯.⋯⋯⋯⋯⋯⋯⋯⋯⋯14小结⋯⋯⋯⋯⋯⋯⋯⋯⋯⋯⋯⋯⋯⋯⋯⋯⋯⋯⋯⋯..16三、洪水神话⋯⋯⋯⋯⋯⋯⋯⋯⋯⋯⋯⋯⋯⋯⋯⋯⋯⋯⋯⋯.18(一)希伯来神话⋯⋯⋯⋯⋯⋯⋯⋯⋯⋯⋯⋯⋯⋯⋯⋯⋯..18(二)希腊神话⋯⋯⋯⋯⋯⋯⋯⋯⋯⋯⋯⋯⋯⋯⋯⋯⋯⋯.20(--)中国神话⋯⋯.⋯⋯⋯⋯⋯⋯⋯⋯⋯⋯⋯⋯⋯⋯⋯⋯21小结⋯⋯⋯⋯⋯⋯⋯⋯⋯⋯⋯⋯⋯⋯⋯⋯⋯⋯⋯⋯..22四、星宿神话⋯⋯⋯⋯⋯⋯⋯⋯⋯⋯⋯⋯⋯⋯⋯⋯⋯⋯⋯⋯.25(一)希伯来神话⋯⋯⋯⋯⋯⋯⋯⋯⋯⋯⋯⋯⋯⋯⋯⋯⋯..25(二)希腊神话⋯⋯⋯⋯⋯⋯⋯⋯⋯⋯⋯⋯⋯⋯⋯⋯⋯⋯.26(三)中国神话⋯⋯⋯⋯⋯⋯⋯⋯⋯⋯⋯⋯⋯⋯⋯..⋯⋯..27小结⋯⋯⋯⋯⋯⋯⋯⋯⋯⋯⋯⋯⋯⋯⋯⋯⋯⋯⋯⋯..28五、惩罚神话⋯⋯⋯⋯⋯⋯⋯⋯⋯⋯⋯⋯⋯⋯⋯⋯⋯⋯⋯⋯.30(一)希伯来神话⋯.⋯⋯⋯⋯⋯⋯⋯⋯⋯⋯⋯⋯⋯⋯⋯⋯.30(二)希腊神话⋯⋯⋯⋯⋯⋯⋯⋯⋯⋯⋯⋯⋯⋯⋯⋯⋯⋯.33 (--)中国神话⋯⋯⋯⋯⋯⋯⋯⋯⋯⋯⋯⋯⋯⋯⋯⋯⋯⋯.35小结⋯⋯⋯..⋯..⋯⋯⋯⋯⋯⋯⋯⋯⋯.⋯⋯⋯⋯⋯⋯36结论⋯⋯⋯⋯⋯⋯⋯⋯⋯⋯⋯⋯⋯⋯⋯⋯⋯⋯⋯⋯⋯⋯.38参考文献⋯⋯.⋯⋯一⋯⋯⋯⋯⋯⋯⋯⋯⋯⋯⋯⋯⋯⋯⋯⋯..42致谢⋯⋯⋯⋯⋯.⋯⋯⋯⋯⋯⋯⋯⋯⋯⋯⋯⋯⋯⋯⋯⋯.43Il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两希”文化和中国文化从古至今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经久不衰的精神魅力吸引着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其进行探索,我国清末著名思想家严复在他的著作《论世变之亟》中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比较,其中提到:“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其于祸灾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①希伯来文化起源于中东两河流域;希腊文化起源于爱琴海沿岸的克里特岛;中国文化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不同的地域由于气候、水土的不同,孕育了人类不同的风俗与生活习惯,形成了人们不同的性格。人类历经岁月沧桑变幻,洗涤、凝练而成就了当今我们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我国著名哲学家李泽厚认为,“古代思想对形成、塑造、影响本民族诸性格(国民性、民族性)亦即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作用”②神话作为人类从古至今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思想的形象化体现。它反映了人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些年,关于“中西神话比较”的学术论文层出不穷,国内方面,中西神话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比较,且比较类型较为单一:例如内江师范学院的吴童老师写的《中国与希腊创世神话比较》;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周天先生的《中西神话异同论》;江西科技学院江艳华的《略论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差异》,大连理工大学李敬巍的《中国与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比较》等;这类论文主要比较的是中国神话与古希腊一罗马神话;“中国神话与两希神话的比较研究”成果较少。国外方面,关于神话研究,卓有成就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西方宗教与神话的研究,和神话对文学的影响研究方面。例如:【英】詹·乔·弗雷泽著述的《金枝》,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6版;以及诺丁洛普·弗莱著述的《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郝振益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版。在国外,关于中西神话的比较研究成果不多见,关于“两希”神话与中国神话的比较研究成果则更为少见。历史发展到今天,在二十一世纪,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全球化,世界的文化也日趋融合,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民族特殊性的传承,在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来袭之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西文化的差异一直显著地存在着,这种差异由何而来?当我们追溯民族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人类的神话中已经较为明显地体现出来。神话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两希"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基础和①严复《论世变之亟》转引自丁守和《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点》,《历史教学》[J]1995年第5期。②李泽厚《新版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5版,第235页。l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探讨民族性的根源。“两希”文化指古希腊一罗马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希伯来文化起源于中东地区的两河流域,希伯来人的先知们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唯-tO信仰的宗教和神学,撰写了《圣经》。《圣经》中的“摩西十诫”成为希伯来律法的开始,希伯来文化主要表现在宗教伦理思想方面。希腊文化起源于爱琴海最南部的克里特岛,古希腊文化表现在以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为首的神学以及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首的哲学。“希伯来神话”大约起源于公元一世纪之前,指的是《圣经》中记叙的耶和华和其子耶稣指导、教化犹太早期人民并拯救犹太早期人民于苦难中的一系列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希腊神话大约产生于公元前八世纪以前,主要讲述以宙斯为首的居住于奥林匹斯山上的新一代神族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具有神族血统的英雄们的故事;而中国神话起源于远古时期,但目前发现较早的记载却是在上古时期的《山海经》中。中国神话相对于“两希”神话,更加零散地分布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著述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被补充和修缮。相对于希腊神话中的多神,希伯来神话中的神的形象较为单一,而中国神话中神的形象较为模糊,往往与历史人物相关联。如果说希腊神话更多地彰显神与英雄的独特性格,那么希伯来神话则给人以信仰,而中国神话则较多地反映历史,通过将历史和历史人物神化来教化百姓。关于神话的定义,在学术界历来就有一定的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神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持狭义神话定义的学者们认为神话只存在于上古——人类文明的早期。例如,我国神话研究的先行者茅盾先生认为:“所谓神话者原来是初民的知识的积累,其中有初民的宇宙观,宗教思想,道德标准,民族历史,初期的传说,并对自然界的认识等等”∞;我国学者邓启辉先生认为,“神话是-It尚处于浑沌中的前综合思维,后世各种思维方式的相对专一的功能在神话中依然混为一体,㈢另一部分学者们认为,神话是伴随着历史发展延续的,从上古时期开始直到今日我们所处的现代化社会,神话是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例如,我国著名神话学研究大师袁珂先生在他的《中国古代神话》(2003版,这本书是基于袁珂先生1950年同名著作的基础上的改写本)新版序言中写道:“在经过彻底改写的这本神话里,视野是大大的扩张了:不但运用进去了许多新的神话资料,并且连好些仙话和传说的资料也都运用进去。这在以前是不敢这么大胆运用的,后来从大诗人屈原的那篇神话、传说、仙话⋯⋯无所不包的汪洋浩瀚的诗篇《天问》中,才悟出神话、传说和仙话实在不应该那么判然的划分,它们在古代人民的口头传说里,实际上恐怕也是彼此包容,划分不了的。"@;1916年马绍尔·约尼斯公司出版了一套十三卷本的巨著《世界各民族的神话》,总主编LuisHerbertGray在总序中写道:“神话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有趣的话题。不仅如此,它具有十分现实的价值。它是人类思想和人类不断获得真正幸福的文献和记录。它不仅存在于渺茫的过去,也存在于活生生的现在。”㈤就本论文而言,笔者倾向于从广义神话①转引自鲁刚《文化神话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版,第52页。②同上③袁珂《中国古代神话》,华夏出版社,2003,12版,序言,第2页。④转引自鲁刚《文化神话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版,第51页。2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的角度对中国神话和“两希”神话进行比较、分析,论文中的中国神话部分,有一少部分材料取材于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不排除个别的传说和仙话,并且在时间上没有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时间段,本论文旨在通过类型的比较,试图从创世神话、造人神话、洪水神话、星宿神话、惩罚神话五大类型出发,对中国神话的主流——汉民族神话和“两希”神话进行类型比较,探索、分析希伯来、希腊和中国较早时期的人民对世界的认识;中西神话中所反映的民族性(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以及审美意蕴的差异。作为一名学生,我的诸多想法和见解尚不成熟,论文中必然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还请业内和业外的专家、学者、同学们多多指正与包容。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创世神话对世界的认知和探索是人类从古至今不倦的追求。这种对世界由何而来的追问从创世神话中就有显著的体现。创世神话作为神话的源头在东西方神话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其他神话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平台,如果没有创世神话,其他一切神话便无从谈起。创世神话指的是人类世界及世间万物产生的神话,创世神话体现了东西方早期人民对世界由来的认识。从创世神话中我们可以考察东西方早期人民对“地球”这个一切生物所依托的生存环境的思考与探索,从而探索东西方早期人民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及审美情志等方面的差异。(一)希伯来神话希伯来创世神话中讲述了耶和华用七天时间创造世界及世间万物的故事:希伯来早期人民认为天地(包括天上的天体)以及世上的万物(包括人在内)均是神(耶和华)创造的,高尔基说:“神话是自然现象,人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蚴我们可以从希伯来创世神话中看出希伯来早期人民对自己身处的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例如,耶和华先造万物而后造人说明人的生存需要依赖于世上其他生物,并且人类与世界万物一样,都是耶和华创造,虽然后来耶和华赋予了人类支配万物的权力,但是仅从创世神话来看,人与万物在产生之初,作为上帝的造物,彼此间是平等的。加拿大神话学家诺丁洛普·弗莱认为《圣经》中充满了各种隐喻,如果我们用弗莱这种隐喻思想来分析希伯来创世神话,那么我们会发现希伯来创世神话所蕴含的诸多含义中有一方面应该是告诉我们“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规律的”:希伯来创世神话中的神(耶和华)在这里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袍说要有什么世上就有什么;上帝所创造和赐予人们的一切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这种造物的方式也是合规律、合目的性的。耶和华在创造各个物种的时候都让其各从其类:“神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神看著是好的。”(创世记1:25)神造事物均“各从其类”即可看出当时的希伯来早期人民己感觉到了这种规律,却没有能力对其给予合理的科学解释,于是认为万物有神的主宰,是神在安排这一切。神要求一切活物要各从其类;动植物要“滋生繁多”;人类要“生养众多”(1:21一l:26)其中饱含了希伯来早期人民的美好愿望。希伯来民族是个游牧民族,他们居无定所,早期早期人民由于不断迁徙,势必导致人丁的稀少,因此渴望“生养众多”;同时在常年①高尔基《苏联的文学》转引白袁珂《中国古代神话》,中华书局,1960年,第13页。4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旅途中他们希望不断从大自然中得到食物,因此早期人民们希望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的动植物能够“滋生繁多”,~从而有利于人类的生存。游牧民族不同于农耕民族,是完全依赖大自然而生存的,因此希伯来早期人民对大自然极度地敬仰与热爱,在游牧的过程中,当他们身处植物丰茂韵地域时,对大自然所拥有的丰茂的万物充满了惊喜;而当他们身处在荒漠地区时则对大自然充满了恐惧与绝望,两者对比,使希伯来人民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与敬畏之情,希伯来早期人民心目中的神也许是对非人力所能左右的变化万千的大自然的隐喻。弗雷泽在《金枝》中认为在人类社会原始时期普遍存在对自然的崇拜,认为万物有灵,相信巫术,后来随着人们智力的发展,人们思想中的多神开始向一神转化,对耶和华的遵从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果。①在《圣经·旧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人们对耶和华的怀疑,但在书中没有看到人们对于创世记中耶和华造物的怀疑,其中的真正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猜测大概一方面是因为耶和华创世的故事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那时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已经认识到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对自然有所敬畏,并且在当时,世界的起源问题对人们的生活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加拿大神话学家诺丁洛普·弗莱认为,“只有当我们在实际存在的事物中看到想象的因素⋯⋯想象中的事物和真实有关的事物开始结为一体。"②神话是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现实生活经验的总结,早期人民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神话,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文学,他们认识世界的途径与当今我们认识世界的手段——科学不完全相同,科学理论是人类运用逻辑思维来认识世界的理论总结,是人类思想进步的标志,然而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早期人民对世界带有巫术因素的想象。希伯来创世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希伯来早期人民将自己大量的日常生活体验写入神话中,尽管他们没有见过上帝的模样,但是他们相信这一切都是上帝的创造,因为世界及万物都是他们生活中真切的体验。在希伯来早期人民心中,上帝同人一样每天工作,需要七天的时间完成他的创世的工作,之后休息,希伯来早期人民眼中的上帝具有与人相似的习惯。由此可见,希伯来早期人民此时的思维正处于“以己观物”的阶段。在圣经产生的时代(公元一世纪之前),希伯来人民对世界远没有科学的认识,但他们已能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并且推测出世界的产生,说明此时希伯来早期人民已经具备较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希伯来民族是典型的古代游牧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希伯来早期人民在心理上对大自然产生了强烈的依恋,强烈的生存欲望使他们渴望在不断的迁徙过程中可以遇到水草丰茂的地域,然而现实中的自然环境不可能总能满足他们生活的需要,于是希伯来人们求助于神的庇护,他们逐渐由多神崇拜向一神崇拜转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主神——耶和华,他们也因此找到了世界的由来——耶和华的创造。单就耶和华创世的先后顺序来看,耶和华身上具有自然神的①[英]詹·乔·弗雷泽《金枝》,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7页。②[加拿大】诺丁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6页。5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属性。(二)希腊神话希腊创世神话主要记载在赫西俄德所著的《神谱》①中,《神谱》中记载,最初的宇宙一片混沌,混沌神名为卡俄斯(Chaos)。卡俄斯生了地母该亚(Gaea)。该亚又生了天神乌拉诺斯(Uranus)。该亚与自己的儿子乌拉诺斯结合,生了六男六女十二提坦神:六个男提坦神:俄克阿诺斯(Oceanus卜河流之神科俄斯(Coeus卜黑暗之神许佩里翁(Hyperion卜最早的太阳神克瑞斯(Crius卜生长之神。伊阿佩托斯(Iapetus_卜普罗米修斯、厄庇米修斯和阿忒拉斯之父克洛诺斯(Cronus)——天神(第二代主神)六个提坦女神:提亚(Thea)——最早的光明女神瑞亚(Rhea)——时光女神(第二代神后)特弥斯(Themis)——水女神、秩序和正义女神,命运女神之母摩涅莫绪涅(Mnemosyne)——记忆女神,九位缪斯女神之母福"ffl(Phoebe)——最早的月亮女神特体斯(Tethys)——最早的海洋女神提坦神中最小的男神克洛诺斯推翻父亲乌拉诺斯的统治,并与妹妹瑞亚结合,他用吞食自己子女的方法来防止自己的子女篡权。乌拉诺斯的妻子瑞亚将最小的儿子宙斯藏了起来,宙斯长大后推翻了父亲克洛诺斯的统治,救出自己的兄弟姊妹,并娶了姐姐赫拉作为妻子。此后,宙斯成为宇宙间的主神,统治世间万物,并与妻子赫拉生了新一代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替代老一代提坦神管理世界。希腊创世神话中混沌之神卡俄斯生了地母该亚,世界因此产生,而此后主管世间万物的神便由神与神之间的两性繁殖而产生。由此可见,希腊早期人民认为世间万物是由奥林匹斯山上的神庇护和管辖的,世间的每一事物在奥林匹斯山上都有其对应的管辖神。希腊神话的神具有与人相似的爱恨情仇,他们经常到人间执行任务、体验生活,也会与人产生感情并生下后代,而神与人生的后代便是人世间未来的英雄。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们都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这种旺盛的生命力以男性神最为突出,而这种以男性为代表的旺盛生命力,对外体现为好战,对内则表现为“一夫多妻”的行为,随之而来的就是男女性行为的繁多,在希腊神话中,神的“一夫多妻”现象非①[古希腊]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张竹明,蒋平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9页。6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常严重:作为万物之父的宙斯便是生命力旺盛之神的代表,他不仅在神界挑选自己爱慕的女神,也经常到凡间与漂亮的女子结合并生下后代。与此同时,希腊神话中好战的英雄们在战争胜利后,除了带走大量的战利品,还要掠取大量的女奴,这些女奴中的大多数人将成为战胜者们没有名分的传播后代的工具。由此我们可知,古希腊早期人民在创世神话中认为天地是由两性繁殖而产生便在情理之中了。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它的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他们的交通往来主要依靠船只来进行,由于是沿海岛屿国家,与充满无限神秘色彩与诱惑力的大海朝夕相伴,使希腊人天生热情、奔放,具有冒险精神,而这些同时赋予了他们百折不挠的旺盛生命力,这种旺盛的生命力在其创世神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希腊早期人民认为世界及管理世间万物的神都是由神与神之间的两性结合而产生。希腊神话中没有具体交代世间万物由何而来,但我们可以通过希腊神话中的思维模式推测出,世间万物由众神所生或所造。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具有人的外表、性情和习惯,然而他们比人要高贵而具有超凡的神性。他们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就是这种旺盛生命力的典型代表。在宙斯的带领下的众神具有比人还要强烈的爱恨情仇,他们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正义的一面,偶尔也有邪恶的一面,但最终正义总是会战胜邪恶。希腊创世神话中我们看到希腊早期人民思想中强烈的情感欲望,他们的感性要大于理性,并且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与他们作为海洋民族是息息相关的。希腊在古代是一个多战争的民族,因此希腊早期人民的性格中充满了好战的特点以及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希腊早期人民在饱受战争的同时也较早地与周边其他民族接触、融合,在与外界的频繁接触中不断吸收其他地域民族文化之所长,使希腊文明发展迅速,而在为了扩展领地进行不断的战争中,也培养了他们对战争、人性问题的思考。我们从希腊创世神话中可以看到古希腊的多战的生活对希腊人心理、思维模式的影响。(三)中国神话中国的创世神话不像“两希”神话中对于同一神话的讲述具有相对唯一性,较比“两希”神话,中国的创世神话是较为多样的,在多样化中又可谓异中有同。盘古在混沌中生活了一万八千岁之后,天地才开辟,在这一万八千年中盘古在其中做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按照中国古人历来的思维,将自己长时间地关闭起来不可能无所作为,因此我们猜想他是在混沌之中修炼,直至天地开辟。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不修行何以达到如此神力?天逐渐变方,地逐渐加厚,盘古也高大起来,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完全分开,于是世界形成。这里盘古成就世界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①让我们想至ijJD童成长为壮年的过程。其中我们不禁想到中国“循序渐进”的思想:想有所成就,必须要经过一番磨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②正体现这种有始才有终,有花才有果的思想。“一三五七九”按照数学的奇数来排列,有一种数理思想蕴含其中,可见中国古人很早就将数学与文学联系到了一起,也可见中国早期人民思想的抽象性,可以反映出东方民族之一的汉民族思想的丰富。天地开辟后,“阳为天,阴为地”,形象地反映出中国注重阴阳五行的特色。在中国古代阳是男性的象征,而阴则是女性的象征,可见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也将大地定位为女性,在这方面东西方是有着共同之处的,由此可见人类对于土地的依赖如同对于母亲的依恋。同时用男女来比喻天地,中国从古至今就盛行“男人是天,女人是地”,“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的思想,这些思想我们可以在创世神话中找到其源头。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早期人民对男女分工不同进行了自我独特的思考。女人要孕育生命,照顾家庭,作为孩子的母亲,女人天生就具有一种包容、醇厚的情怀,因此将女人比作土地是符合人们的想象和思维逻辑的。也可以看出早期人民们对女人的尊重与敬爱。“盘古化生万物”的神话生动地反映出盘古作为地球上诞生的第一个人的牺牲、奉献精神。“首生盘古。垂死化身”盘古作为混沌中的第一个神人在临死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而是化身为世界万物,这是多么伟大的奉献精神!“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Ⅲ亡。”@从盘古化身的万物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但是这种想象并不是胡编乱造的,而是有一定的依据。弗雷泽认为人类的早期人民在未完全开化之前善于用两种思维对世界进行解释,一种是“相似律"一种是“接触律”,而盘古化生万物显然是采用了“相似律”的思维原理:人体呼吸的气息和自然界的风有相似之处,人们通常把大的嗓音形容为雷霆等等,盘古身体各个部位与其化作的万物都是有相像之处的。此外,盘古的所为不禁让我想到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长幼尊卑有序,长辈要给晚辈做出好榜样,同辈人中兄姐要为弟妹做出好榜样,长者就应有牺牲奉献的精神。这与作为首生的盘古的精神一脉相承。在“颛顼绝地天通"的神话中,颛项的两个后代很有力士的风范:“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④,这则神话中出现的帝,与希伯来神话中的上帝和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有相似之处,从中可以看出力量在远古社会的重要性,有力量的人是受早期人民追捧和敬仰的。“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重的行为让我们想到早期人民们从向天上生长的树木中得到的启示,而黎的行为可以让我们想到是从善于邛地的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可见颛顼“绝地天通”的故事是早期人民从自己生活经验中得到的启示和总。袁珂《神话选译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③同上。@袁珂《神话选译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页。回袁珂《神话选译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95页。8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础;口0一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十分具有人的品格,在以上举的中国创世神话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创世神话中有一个伟大的人物开辟了天地,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早期人民的英雄情结:中国早期人民认为任何一件伟大的事情总是由一位伟人成就的。另一方面我们可见中国早期人民对自身的关注:可见早期人民在认识自然时,大都从自身出发,因此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具有人的品格。由此我们看出中国早期人民的思维模式:先认识自身,再认识自然,即由己而推及自然。“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化生万物’’、“颛顼绝地天通”均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中国地处亚欧大陆,古代中国汉民族多聚居于水草丰茂的平原地区,广袤的地域孕育了中国人博大的心胸,也形成了中国人渴望与天地自然融合的心理;另外,中国汉民族自古靠种地谋生,属于典型的农耕民族,天、地、自然万物与早期人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善于观察并总结经验成为中国早期人民的主要特点,,中国古人讲究天人合一正是这种长期的生活中培养的心理模式。此外,从中国创世神话中我们就可看出后来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伟人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希伯来民族是典型的古代游牧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希伯来早期人民深知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他们生存的必要,可是现实中的自然环境往往不能尽如人意,于是希伯来人们求助于神的庇护,他们起先也信奉多种神祗,但经历一次次不灵验的祈求后,他们发现唯有作为圣父的耶和华能带给他们长久的福祉,于是他们逐渐由多神崇拜向一神崇拜转化,只信奉耶和华,他们也因此找到了世界的由来——耶和华的创造。希伯来早期人民此时的思维正处于“以己观物”的阶段,他们通过自己生活的经验来描述耶和华及其所处的超验的世界。在圣经产生的时代(公元一世纪之前),希伯来人民对世界远没有科学的认识,但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信仰要专一,专一的信仰可以给人们带来福祉,得到世上的唯一神——耶和华的庇护。从中可见希伯来早期人民较早地进入对超验世界的探索,他们通过心灵至诚地祈求上帝而得到超验世界中上帝的庇护,从中蒙福,并且因此相信上帝是世界的造物主。希伯来早期人民的审美是在对超验世界的追求中实现的。希腊在古代是一个多战的民族,因此希腊早期人民的性格中充满了好战的特点以及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在与外界的频繁接触中,希腊早期人民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之所长,使希腊文明发展迅速,丰富的阅历使他们较早地开始对战争、人性等具有哲学意蕴问题的思考。我们从希腊创世神话中看到多战的生活对希腊早期人民心理、思维模式的影响。希腊早期人民认为人类世界是由另一世界的众神管理的,众神具有人的外表、性情和习惯,尽管他们比人要高贵而具有超凡的神性,但他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或惩罚人类,却无法主宰人的命运。由此可见希腊早期人民强烈的自我意9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识。希腊神话中众神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主神宙斯带领下的众神具有比人还要强烈的爱恨情仇,并且主持正义。由此可见希腊早期人民思想中浓烈的情感:他们爱恨鲜明,追求正义,与此同时他们的感性与理性兼收并蓄,并且充满了旺盛的生命活力。他们对超验世界既带有浪漫的想象,也有一定理性的思考,他们认为超验世界的神祗可以帮助人类但不能主宰人类。希腊早期人民的审美是建立在对自由、情感以及种种美好事物的追求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地处亚欧大陆,古代中国汉民族多聚居于水草丰茂的平原地区,广袤的地域孕育了中国人博大的心胸,也形成了中国人渴望与天地自然融合的心理;另外,中国汉民族自古靠种地谋生,属于典型的农耕民族,天、地、自然万物与早期人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善于观察并总结经验成为中国早期人民的主要特点,中国古人讲究天人合一正是这种长期的生活中培养的心理模式。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十分具有人的品格,在中国的创世神话中有一个伟大的人物开辟了天地,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早期人民的英雄情结,另一方面可见中国早期人民对自身的关注。中国早期人民在认识自然时,大都从自身出发,因此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具有人的品格。由此我们看出中国早期人民的思维模式:先认识自身,再认识自然,即由己而推及自然,“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化生万物”、“颛顼绝地天通”均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此外,从中国创世神话中的创世神身上可以看出伟人的品格:他们勇于奉献,甘于牺牲自己,为他人造福,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集体意识。从中可见中国早期人民舍小我而成就大我,舍小家而成就大家的思想意识即对崇高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中国早期人民的审美是建立在责任、伦理、道德的基础上的。10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造人神话一、旭八仰怕人对自身从何而来的思考是人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的思维趋势,“人从何而来?”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引发了中西早期人民广泛的思考与讨论。在神造人之初,在人产生之初,人类有何特点,有什么样的精神与品质?中西方早期人民通过各自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解说。我们从中可见中西方早期人民对人自身肉体和心灵的思考,我们试着透过造人神话来挖掘中西早期人民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进而找到中西差异的根源。(一)希伯来神话希伯来造人神话中描写了人是神用泥土所造(创世记2:7;2:9)。用泥土造人的神话在希腊神话和中国的神话中也有相似的记载,为何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的人们却不约而同地认为人是由泥土而来呢?我们猜想,泥土是各民族早期人民脚下的土地,早期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发现:植物从泥土中长出,动物和人虽然没有长在泥土中,但却要在土地上栖息,靠土地生存,人如果离开土地是无法生存的,因而早期人民们对土地的依恋和热爱就联想到人是从土地而来,是由泥土变化而来的,善于联想是远古早期人民的思想特征,因此早期人民们认为人是从泥土而来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圣经·创世纪》中,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2:18)在这里神只说人独居不好,却没有告诉我们原由,留给我们思考。从古至今,男女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婚配,在世界各地都是不容置疑的生活规律。即便近代以来,在一些西方地区,一些青年男女认为婚姻是一种束缚,不想结婚,他们周围也会有异性伙伴的陪伴。人类传承下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人类,独居是不好的,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独居不符合人类的生理规律,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适婚年龄的男女,独居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古代早期人民虽然不懂得男女婚配、更不懂得科学,但他们从自身经验出发,知道一个人成年后要有一个配偶,不能独居,可见生活是我们一切智慧的源泉。今天的我们早已步入文明社会,生活日益理智化、科学化、法制化,然而《圣经》中所指出的“人不可独居”至今仍然适用,可见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建立在早期人民智慧的基础上的。在希伯来、希腊和中国的造人神话中,唯有希伯来神话对男人与女人的来历进行了区分和探讨:“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2:23)女人是由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而来,因而要重新与男人结合,也要服从男人。关于女人由来的神话,只有希伯来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神话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可见希伯来早期人民比较早地关注到夫妻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思考。从时间上看,《圣经》成书的时候人类早已步入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男人以其生理优势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女人作为男人的附属品而存在,当时的人们对此不能得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创造出了“女人是从男人的肋骨而来”的神话,因此在希伯来人心目中男人是女人的缔造者,因此女人要用一生来报答男人的生养之恩,要心甘情愿受男人支配。在《圣经》诞生及其之后的若干年,希伯来妇女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很少的,本来没有独立的生活来源,因此希伯来妇女很容易相信圣经中对其由来的解释并心甘情愿地服从于男人。从《圣经·创世记》中我们知道在伊甸园有生命树和善恶树,耶和华只告诉亚当不许吃善恶树上的果子,但是并没有说不可以吃生命树上的果子,然而当耶和华在得知亚当和夏娃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后就不许他们吃生命树上的果子了,因为生命树上的果子可以使人长生不死。由此可见,在人类未有智慧之前,耶和华是准许人类长寿的,然而当人类有了智慧之后,上帝担心他们变为与神无异之人而将其赶出伊甸园,耕作土地为生。如若只看表面,耶和华唯我独尊的精神以及人与神尊卑要有序的思想蕴含其中,但是深入思考会发现,使人们增添智慧的是善恶树上的果子,那么可想而知,人们吃了果子之后,心中既有善的思想,又有恶的思想,而在此之前,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的思想是单纯的,没有善恶之念,因而他们的心灵是纯净的,无论对万事万物都不会造成威胁,而有了善恶观之后,即有了思想之后随之而来的欲求就会增多,烦恼接踵而至。“善恶观"至今也是我们人类探讨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会涉及此话题,对善恶的争论也绵延不绝,试想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人类思想中没有善恶之分,后果是可怕的,然而对于善恶的界定有的时候却又是模糊不清的,这样导致对于一些事情在善恶方面的判断变得不那么容易,这种判断需要有智慧的人才能完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善恶的界定也在不断地更新,但在最基本的大善大恶面前,任何一个人都会对其给予识别。对我们至今仍在探讨的善恶问题,希伯来早期人民将人的善恶观与“原罪”结合了起来,亚当和夏娃因为有了智慧而从耶和华那里获罪,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我们试想:作为远古的早期人民,他们虽有了智慧,但面对变换万千的世界的时候,难免会手足无措,这时他们产生了“如若没有智慧该多好”,“没有思想就可以像动物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的念头,是可以理解的。直至现在也有很多人羡慕自然界的动物们“无忧无虑”、“自由"的生活,认为作为有思想的人活着很辛苦,其实,这是人过于主观的想法,我们没有真正作为动物去生活,怎么知道它们的生活就是自由和无忧无虑的呢?希伯来早期人民提出的“善恶观”的问题以及有思想的人的利与弊问题直至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给我们留下广泛的思考空间。希伯来造人神话中讲述了人的由来——由泥土塑造,从中可见希伯来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对泥土的依恋,在靠天吃饭的人类社会早期,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没有土地人们就无法生活,因此希伯来早期人民重视且依赖土地。值得我们一提的是,希伯来神话中提到人在世上要有配偶,并且作为男人配偶的女人是由男人的肋骨而来,从1,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希伯来人的思想里认为男人是女人的恩人,女人要对男人心存感激,因此女人作为男人的附属品也是情理之中,这一点我们在希伯来神话中可以得到印证:希伯来妇女在神话中经常作为男人们交易的物品,神话中很少表现女人的感情世界,即便表现,也是在当时看来不为启齿的女人的嫉妒心,可见女人的地位是卑微的。希伯来神话中对人性中的“善恶”进行思考,提出了“原罪”说。希伯来早期人民认为人是因为祖先亚当和夏娃触怒了耶和华而从天上来到人间受罪,他们的后代也要因此承受罪业。在希伯来早期人民心中,人是来到世间赎罪的,他们惧怕上帝的惩罚,因此希伯来早期人民的内心是胆怯的,也是谦卑的,这种性格也是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他们发现唯有耶和华才能将他们真正解救于水火之中,因此他们崇拜耶和华,皈依耶和华,直到当今社会,中东地区的希伯来后裔们依然虔诚地皈依于上帝,尽管他们看似与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全球化经济社会格格不入,但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依然有人能虔诚地追逐自己的信仰,仅就这一点而言,足矣让人感叹。(二)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中,在天地、万物造出后,普罗米修斯认为世上需要“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周围世界的高级生物”,于是作为神祗的后裔,普罗米修斯造出了人类。有意思的是,希腊神话中把普罗米修斯为何用泥土造人的原因解释得很清楚:“他聪慧而睿智,知道天神的种子蕴藏在泥土中,于是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把它沾湿调和起来,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样,捏成人形。”这样看来,由于泥土中有天神的种子,所以人是具有一定神性的。然而这种神性却是在没有得到主神宙斯准许的情况下而拥有的,而且按照天神的模样捏成的人形,看起来似乎不尽情理,有违对众神之主宙斯的敬仰。但实际上,在希腊神话中描写普罗米修斯造人之前已经为其造人埋下了伏笔:“普罗米修斯是被宙斯放逐的古老的神祗族的后裔”,他是具有罪行的神祗的后裔,因此他不是主神宙斯手下顺服的神,他的行为是没有得到宙斯批准的,他具有敢于反抗权威的性情。“为了给这泥人以生命,他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了善与恶两种性格,将它们封进人的胸膛里。在天神中,他有一个女友,即智慧女神雅典娜;她惊叹这提坦神之子的创造物,于是便朝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获得了灵性。’’∞在希伯来神话中耶和华不让亚当吃善恶树上的果子,但在希腊神话中,为了给泥人以生命,普罗米修斯却将善恶性格装入人的胸中。可见在希腊早期人民心中,人性中的善恶两面是人与生俱来的,与人的生命同时存在的。普罗米修斯希望人类充满智慧,然而这些却是宙斯所不希望看到的,从中可见普罗米修斯对宙斯的反抗,此外我们可见普罗米修斯从老一代提坦神身上继承下来的复仇情绪跃然纸上。从神话的角度看来,正是普罗米修斯的这种反抗,促使人类顺利地拥有了智慧和才能,因而希腊早期①【德]施瓦布《希腊神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版,第6页。13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民对普罗米修斯是赞美和感激的。希腊神话中是这样描写普罗米修斯造人的:“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把它沾湿调和起来’’。普罗米修斯在用泥土造人的时候不是像女娲一样直接用手捏,而是先用水沾湿,这种造人的方式很明显是古代早期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普罗米修斯帮助人如何劳作得更省力、轻松,从现实的角度可见人类在生活中通过劳动逐渐使大脑得到了开发,开始认识自然、使用工具、发明创造工具。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的智慧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进而有了医学,之后人类开始用医疗来医治身体的不适,身体的病痛解除之后,人类开始研究意识层面的东西——梦境,学会了圆梦,学会对周围事物的存在进行解释,这些说明人的思维在不断发展,人也在不断开化,人类不断向文明迈进。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看,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而当时的早期人民对自身的认识没有完全上升到科学的高度,他们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对其进行总结,不懂得这是人类自身发展的结果,于是将其归结为普罗米修斯的功劳。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的聪慧在现实中是希腊早期人民智慧的体现。希腊造人神话中的造人者不是众神之主宙斯,而是与宙斯对立的提坦神后裔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造人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周围世界的高级生物’’,可见,在希腊神话中,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人类生活的世界与众神生活的奥林匹斯山所处的世界是两个世界,二者互不干涉,因此在希腊人心中人类生活的世界也是相对自由的。希腊神话中反映的思想是生活中希腊人思想的体现:希腊地处地中海沿岸,适宜的海洋气候,长久的傍海而居,出海谋生形成了希腊人乐观、热情,不惧危机,勇于冒险的性格,海洋的神秘、广博孕育了他们探索的欲求和不受束缚的心胸,因此他们相信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造的人都是富有灵性的,充满智慧的,可见希腊人对自身的自信,从中也可见希腊人勇于尝试,善于创造的精神。在造入之初,普罗米修斯便将善恶两种性格装入人的胸中,由此可见希腊早期人民认为人与生俱来善恶两面性,这种对人性较为深刻的洞见与希腊早期人民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分不开的。正如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在造人之时让雅典娜赋予了人类灵性一样,历史上早期的希腊人是赋有智慧和灵性的民族,他们是世界上最早将哲学塑造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民族,而哲学的本意就是“爱智慧”,由此可见希腊早期人民由于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其特有的民族性格,加之其后来的城邦体制孕育了他们思想的萌发与成熟,直到今日,我们在哲学领域进行研究时,也不可小视古希腊早期人民的哲学。(三)中国神话在“两希’’与中国神话中,唯有中国神话对人进行了“富贵”与“贫贱”的区分,《太平御览》讲述了女娲造人的故事:“风俗通日天地初开,未有人,女娲抟土为人,14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力不暇,乃引缳于泥中以为人。富贵黄土人也,贫贱凡庸缳人也。”∞神话中认为女娲亲手用黄土造的人是富贵人,用绳子甩出的人是贫贱人。黄土人是女娲亲手逐个做出的,因为费了心思,所以尊贵,而用绳子甩出的人,女娲既没有花费太多的心思,也没有耗费太多的力气,这些人因此而贫贱在神话思维中是说得通的。这里很明显是早期人民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而联想出的造人神话。早期人民们在生活中看到有些人出生于富贵人家,而有些人出生于贫贱人家,在当时那个靠出生而决定人命运的远古时代,面对命运的不公,早期人民们对其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将根源归于女娲造人时人的地位尊卑就不同,于是坦然地接受不公的现实。可以看出早期人民对贫富尊卑进行的思考:认为贫富尊卑是上天注定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希伯来神话和希腊神话中是没有的。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等级社会的影子,也可看出中国早期人民的等级意识。中国神话中突出了“黄土”,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土地的颜色以黄色为主,“黄土”在中国古代就是土地的象征,因此中国神话中认为黄土人是高贵人的象征是可以被我们理解的。在[唐]李冗《独异志》中讲述了女娲伏羲兄妹用烟火来判断是否婚配的故事。“昔宇宙初开之时,止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与其妹上昆仑,咒(祝告)日:‘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②于是“烟头悉合,其妹来就兄”可见早期人民在重大事情的决策上要向天祈求指示。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古时候早期人民的思想:兄妹二人决定结为夫妻之后要遵从上天的安排,可见他们对自然的信仰,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后代文人总结出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思想胚芽:任何事情在人做了判断,并进行了努力过后,结果如何就看上天的安排。由此我们得知一个民族思想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当下的思想有很多都是早期人民们经验与智慧的总结。女娲伏羲兄妹从上天得到的结果是“烟头悉合”,可见上天是同意二人结合的,由此也可见“天作之合’’思想的萌芽。从神话中可见女娲和伏羲两兄妹已经具有了羞耻心,认为兄妹结合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这不禁让人提出疑问:当时世上只有他兄妹二人,何谈羞耻?可见这是早期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而成。女娲与伏羲以兄妹相称,伏羲为兄,所以应有长者风范,男人作为兄,因而他应该照顾、谦让女人。“其妹来就兄”体现了女娲作为“妹妹”要听从、尊重作为兄长的伏羲。这则神话出现在唐朝的文献中,此时男尊女卑的社会风俗早已形成,是不足为怪的。中国的造人神话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等级制,二是家庭制。中国的早期神话大多数基本没有故事情节,我们今天看到的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神话故事基本都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人民添加进去的。因此中国大多数的神话故事都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我们简要探讨一下等级制和家庭制对中国神话故事的影响。首先,中国从奴隶社会开始逐渐有了等级制,这种等级制到封建社会后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且延续了数千年,因此等级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在中国古代,大多数人从出生开始就决①[宋]李防等《太平御览·卷三》中华书局,2000年,第1658页。②[唐]李冗《独异志》中华书局,1983年。15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定了其一生所处的阶级,因此人们在描写神话的时候将这种等级观念写入了神话中。其次,中国自古就是农耕民族,汉民族的生存以农业为主,而唯有家庭制能很好繁衍生息,不断地促进农耕的进行与发展,这样男女的婚配成了中国早期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婚配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听天命便取而代之,因此神话中女娲与伏羲兄妹便听天命而完婚,承担起繁衍后代的使命。等级观念、家族制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数千年,至今仍然在广大中华民族子孙心中刻有深深的烙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如今世界正走向全球化,向地球村迈进,各个民族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地失去自己的特性,而神话,由于其蕴含了一个民族的起源及发展历史,应当得到我们的珍视与保存,神话是一个民族的缩影。希伯来造人神话中讲述了人的由来——由泥土塑造,从中可见希伯来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对泥土的依恋,在靠天吃饭的人类社会早期,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没有土地人们就无法生活。对土地的依恋与热爱是人类早期早期人民的共同心理特征,可见早期人民们对给予自己衣、食的土地是心存感激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入类趋利避害的心理特征。希伯来早期人民认为男人是女人的恩人,女人要对男人心存感激,因此女人作为男人的附属品也是情理之中的。对男性的推崇是中西方早期人民的共同特征,但是明确提出“女人要对男人感恩"的思想,希伯来早期人民提出的较早。尽管其理由在现在看来不可理喻,但是可以看出希伯来早期人民对“男女由来”以及“男尊女卑”问题的探索。希伯来造人神话中对人性中的“善恶”进行思考,提出了“原罪”说。在希伯来早期人民心中,人是来到世间赎罪的,他们惧怕上帝的惩罚,因此希伯来早期人民的内心是胆怯的,也是谦卑的,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他们发现唯有耶和华才能将他们真正解救于水火之中,因此他们崇拜耶和华,皈依耶和华,虔诚地信奉上帝。上帝在他们心中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真善美的代表,是正义的象征,而上帝所在的天堂是永久的安息之所。而这一切正是希伯来早期人民的审美追求。希腊造人神话中的造人者不是众神之主宙斯,而是与宙斯对立的老一代提坦神后裔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造人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周围世界的高级生物”。由此可见希腊早期人民对自己的绝对自信。希腊早期人民的自信的性格与其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希腊地处地中海沿岸,适宜的海洋气候,长久的与海洋相伴的生活形成了希腊人乐观、热情,勇于冒险的性格;海洋的神秘、广博孕育了他们探索的欲求和不受束缚的心胸,因此他们相信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希腊早期人民认为人与生俱来善恶两面性,这种对人性较为深刻的洞见与希腊早期人民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分不开的。正如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在造人之时让雅典娜赋予了人类灵性一样,历史上的早期的希腊人是赋予智慧和灵性的民族,他们是世界上最早将哲学塑16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造为一门独立学科领域的民族,而哲学的本意就是“爱智慧”,由此可见希腊早期人民由于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其特有的民族性格加之其后来的城邦体制孕育了他们思想的萌发与成熟,希腊早期人民最早对人性等相关形而上问题进行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思考,这也是他们审美的独特之处。中国造人神话中的等级观念与家庭观念非常严重。等级包括社会不同阶层的等级;家庭中的长幼尊卑有序,以及男女两性之间的等级;而家庭观念体现为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责任意识。这些都与中国历史现实紧密相连:首先,在中国古代,从社会而言,大多数人从出生开始就决定了其一生所处的阶级,且很难改变;从家庭而言,一个家庭中男性长者具有绝对的权威,一个家庭内部要按长幼尊卑划分等级;此外,而男尊女卑的观念从父系社会开始延续了数千年;其次,中国自古就是农耕民族,汉民族的生存以农业为主,而唯有家庭制能很好繁衍生息,不断地促进农耕的进行与发展,这样男女的婚配成了中国早期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子女安排合适的婚姻是家庭长者的职责,而为家庭的兴旺尽力则是家庭每一个成员的义务。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婚配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则听天命而代之,因为上天具有与长者相同的权威。总之等级与家庭在中国早期人民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为国家、家庭尽职,安分守己,中规中矩,做事有度是中国早期人民审美追求的一部分。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洪水神话在原始社会,面对大自然的威力,人类通常是无能为力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中西方早期人民采用现在看来十分简陋的方法防洪,难免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洪水过后,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为了避免类似的悲惨情况发生,早期人民们要从实际出发对洪水进行反思:洪水缘何而生?如何防御?洪水后如何治理以恢复洪水前的状况?早期人民们都要对其进行思考、总结,于是在中西方的洪水神话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治水景象以及人们对自身与洪水关系的思考。(一)希伯来神话希伯来的洪水神话中讲述了挪亚方舟的故事,上帝看到人类充满了罪恶很是后悔,决定降灾于人类,却通过方舟保护了义人挪亚一家:“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6:5.6)①这些人类是辨识善恶的亚当与夏娃的后裔,为何所思尽是恶呢?这应与其祖先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一脉相承,因为亚当和夏娃的缘故,人类从一出生就打上了原罪的烙印,所以所思所想全都是恶。耶和华见此很是忧伤,可见耶和华喜欢善良、忠厚的人,从中也可见希伯来后代对耶和华这种思想的认可。“挪亚的后代记在下面。挪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挪亚与神同行。耶和华对挪亚说:“你和你的全家都要进入方舟,因为在这世代中,我见你在我面前是义人。”“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6:9;7:2)②上帝要暴发洪水并没有想把人类全部毁灭,而是留下了义人挪亚一家,可见《圣经·创世记》的编纂者要告诫人们多行善事将会有好报。从这则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在希伯来远古时期暴发了一场大洪水,洪水冲垮了房屋,淹没了低矮的山丘,在当时人们防御设施很简陋的情况下,存活下来的人是很少的,这些存活下来的人可能靠制造结实的船只而得救,这些制造结实的船只就成了挪亚方舟的雏形。存活下来的人们不一定都是义人,但是神话中却这样记载,可见早期人民们从善的心理。当然也有教化的意味在其中:一人行善,全家受益。暗示读者,洪水以后世界上仍有善恶存在。可是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耶和华是因为厌恶世间的罪恶才暴发洪水将人类和牲畜从地上抹去,为何还要让挪亚带不洁净的牲畜上方舟,允许不洁净的畜类存在呢?《圣经》中没有给我们解释,但是我们从中可见耶和华是允许善恶同时存在的,只是善者在数量上要大于恶者。摆脱神话的语境,我们可见早期人民的认知,在生活①《圣经·旧约·创世记》。②同上。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他们发现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存在,并且他们已经看到在生活中善人、善物要多于恶人、恶物,这当然也是他们的心愿。“当挪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7:11)∞可见希伯来早期人民人认为天是有窗户的。这种思想是早期人民在生活中经验的迁移,生活中的窗户同自然界的天空有相似的地方,因此按照人类“相似律”的思维模式,早期人民们很自然地想到天空是有窗户的。“挪亚放出一只乌鸦去。那乌鸦飞来飞去,直到地上的水都乾了。他又放出一只鸽子去,要看看水从地上退了没有。但遍地上都是水,鸽子找不著落脚之地,就回到方舟挪亚那里,挪亚伸手把鸽子接进方舟来。他又等了七天,再把鸽子从方舟放出去。到了晚上,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叼著一个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挪亚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8:7.8:11)②挪亚放飞乌鸦和鸽子出去探视洪水情况的做法体现出挪亚智慧的一面,他让乌鸦、鸽子出去打探地上的情况,挪亚的智慧是希伯来早期人民智慧的体现。从中也可以看出人的地位是凌驾于动物之上的,是可以主宰这些动物的。同时这里又提到神顾念挪亚一家才停了雨,此情此景使我们现代人不禁想到这样一幅场景:远古时期一场大雨不停,下了好多天,在这些天里人心惶惶,祈盼雨停,那时的人们并不能用科学解释下雨的缘由,认为洪水是神的发威,雨停了便是神息怒了。现代科学能预测何时降雨,大概降多长时间,大多数情况下是准确的,但也有些时候大雨一下好多天也不停止,人们内心因此充满了恐惧,现代科技只能让人提前做好预防暴雨的准备,但不能制止暴雨的到来,也不能随意让其停止。“我与你们立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坏地了。我与你们并你们这里的各样活物所立的永约是有记号的。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9:11.13)③洪水过后,决定以后不再毁坏地,上帝与地立约,并用彩虹作为记号。加拿大神学家弗莱说,“只有当我们在实际存在的事物中看见想象的因素,而在对未来事物的想象中看见真实的因素时,严肃的人生才会开始,不管它信奉的是什么‘宗教’。”④我们根据生活观察知道彩虹出现在雨后,通常情况下只有在雨后才会有彩虹出现,早期人民们认为这是上帝与人约定的记号,这是早期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希伯来早期人民认为洪水的起因是世间人作恶太多,上帝于是降灾于人类,但却保护了义人挪亚一家以及家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希伯来早期人民思想中趋善避恶的一面,他们认为上帝庇护善良的人,并且上帝具有无穷的威力,他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因此世间生活的人类要对上帝心存敬畏与感激,去恶扬善才可世代长存,否则随时有可能受到上帝的惩罚。此外,希伯来洪水神话中的挪亚方舟、鸽子、橄榄枝、彩虹这几种事物直至今日仍作为吉祥物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推崇。在希伯来的洪水神话中,①《圣经·旧约·创世记》。②同上。③同上。④诺丁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76页。19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们看到希伯来人丰富的想象力,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总结经验的能力。挪亚方舟的故事以其精妙的构思、合理的故事布局,美好的故事结局,成为世界古代早期人民记叙洪水神话的杰出代表。希伯来早期人民将洪水的产生归结为上帝对人世间罪恶的惩罚,可见他们对人性善的推崇以及内心对神的敬畏之情。(二)希腊神话希腊的洪水神话发生在青铜世纪,宙斯见世间人们丧失了基本的良善,决定暴发洪水惩罚人类,洪水过后“恭顺的人”丢卡利翁和皮拉夫妻俩得以存活。夫妻俩“善良、虔诚、对生活心满意足。’’‘‘善良”是人类自古以来,东西方共同尊崇的美德,在东西方的文学作品中,良善的人做了善事是受到众人的赞赏和尊重的,而恶人做了善事更能得到大家的褒奖与赞誉,这种赞誉是大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的体现。“虔诚”说明早期人民对信仰的一种追求,唯有对神明虔诚、坚信不疑的人才会从生活中得到永久的快乐与满足。神话中的丢卡利翁与皮拉对神明是虔诚的,他们按照神的要求去做人、做事,因此得到神明的眷顾与庇护。丢卡利翁和皮拉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生活心满意足,这一点在当今社会也很难做到,可见古希腊早期人民对生活不满足也是他们生活困惑之一。人的欲望是没有边界的,一味地纵容自己的欲望,人类就会变得贪婪而邪恶。希腊神话中的“铁箱”和“挪亚方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洪水暴发之前,在神的指点下制造的躲避洪水的藏身工具。人在自然面前是脆弱的,不可能与洪水抗争,只能躲避洪水。洪水过后丢卡利翁和皮拉是世上仅有的两个幸存者,他们因此感到恐怖,于是向上天祈祷,于是一位圣人的声音指示他们把母亲的遗骨掷向四周。丢卡利翁领会到“母亲的遗骨"就是随处可见的石头。于是丢卡利翁和皮拉夫妇通过向身后扔石头来使世界上重新有了人类。希腊早期人民将石头想象为大地母亲的骨骼,通过丢大地母亲的遗骨使人类重新繁衍,可见希腊早期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希腊神话中,从宙斯的角度来看,洪水是宙斯要惩治人类的手段;但是从人类的角度来看,神话是人类对神的记载,我们可以想象在远古时代就有洪水的暴发,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好的措施去预防洪水,因此在洪水中伤亡是惨重的,面对这种情景,人类将其归结为上天的统治者宙斯对人类的惩罚,这是在情理之中的。洪水过后,丢卡利翁和皮拉扔石头来繁衍后代,丈夫丢卡利翁扔的石头变成了男人,而妻子皮拉扔的石头变成了女人,看似不符合逻辑,但是却符合人类的想象。神话中洪水过后,只有两个人活了下来,靠两个人来使人类繁衍是不可能的,而随处可见的石头就成了人类想象的对象。用我们现代人的想象,在现实生活中,洪水过后存活下来的人虽然很少,却不止两个人,当这些少数人面对人丁的稀少便渴望人丁早日兴旺,于是想到了丢石头造人的神话,可见人们想象力的丰富。关于洪水神话,希腊神话中不仅为我们讲述了丢卡利翁和皮拉的故事还讲述了一对老夫妇菲勒蒙和包喀斯的故事。在很古老的时候,宙斯经常来人间试探人心。一次他和儿子赫尔墨斯来到一个村20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庄,打算在那里过夜,可是他们几乎敲遍了所有人家的大门,都遭到了粗暴的拒绝。最后一对老夫妇菲勒蒙和包喀斯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作为对心肠邪恶的村民的惩罚,宙斯让村庄发了一场大的洪水,只有这对老夫妇菲勒蒙和包喀斯幸存,多年后这对老夫妇中的妻子变成了枝繁叶茂的菩提树,丈夫变成了一棵橡树,枝叶相互交错,天神用这种方式使他们厮守在一起。弗雷泽在《金枝》中记叙了他对西方早期早期人民思想的调查,西方早期人民们认为菩提树是女性的象征,而橡树是男性的象征。因此我们看到在希腊神话中,老夫妇菲勒蒙和包喀斯一人变成了菩提树,一人变成了橡树,这是有文化根源的。这则神话暗示了为人要良善,因为神明在随时考验人类,天神在随时观察着人类,因此人们要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希腊神话中不止一次记叙到洪水神话,丢卡利翁和皮拉的故事是关于最大的一次洪水的记叙,而其他的洪水神话则是局部地区的洪水神话,例如上文中提到的老夫妇菲勒蒙和包喀斯的故事。从丢卡利翁和皮拉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希腊人心中天神宙斯虽然可以降灾难于人类,但是人类可以靠自己来解救自己,由此可见希腊早期人民面对苦难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充满自信的精神特点;丢卡利翁和皮拉在洪水过后,通过向身后丢石头来繁殖后代的故事情节充满了趣味性,可见希腊早期人民丰富而充满活力的想象力。从这则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希腊早期人民把大地看做自己的母亲,他们对天神宙斯虽然敬畏,但不惧怕,但他们是向善的,认为善良的人是有福的。老夫妇菲勒蒙和包喀斯的故事则充满了浪漫色彩,体现了希腊早期人民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向往与祝福,以及天神对善良老夫妇的庇护,由此可见希腊早期人民浪漫而善良的性格及其热情、活泼、旺盛的生命力,他们虽然不敬畏天神,但却保持了内心强大的生命活力,他们富有热情、乐观、向善、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从古至今海洋民族所共有的特点。正因如此,古希腊的文学艺术至今仍然焕发着生命活力,吸引着一代代学者们前去探索、研究。(三)中国神话在中国神话中没有说明洪水由哪位神人造成的,也没有说其人为的原因,只说了洪水暴发之后世界一片混乱的情景:“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燔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四极”指的是四方的擎天柱;中国早期人民认为天空是由四根柱子支撑的,四极废意味着天空的坠落;“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九州裂’’即指大地破裂、塌陷,于是天空不能覆盖大地,大地不能承载万物,这时候大火泛滥不灭,洪水浩荡不息,看似不近情理:水火是不相容的,为何两者同时泛滥呢?其实早期人民的本意应该是洪水没接触到的地方火泛滥不灭,而低洼的地方洪水又浩荡不息。想必“水深火热”这个成语正可以恰当地描述此现象。“天不兼①张整棣《淮南子校释·览冥训》(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第678页。2l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覆,地不周载”中我们可见在早期人民心目中一直是天空覆盖着大地,大地承载着世上的万物,当暴雨来临之时,天空就失去从前对人类的保护作用,也不能覆盖着大地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手足无措并且无能为力。可见在古时候人类对天地的依赖性是相当强烈的。洪水过后,当世界一片混乱之时,猛兽、鸷鸟也乘机为虎作伥,伤害百姓,面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女娲作为造物主并没有坐视不管,而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①我们发现“五色石”、“鳌足”、“黑龙”、“芦灰”这四种事物都来源于早期人民的生活中,同时结合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天不兼覆”意为天空不能覆盖大地,可见在古人心目中天空像一个盖子一样罩着大地,天空因为破裂而不能完好地覆盖住大地,于是女娲用五色石来弥补;用鳌足来支撑天空应该是来源于鳌足的罕见而坚实;龙在中国人心中是巨大蛇的称呼,黑龙属于地上凶猛而稀少的兽,故取之来济冀州;芦灰是典型的早期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在日常生活中,芦灰是止水的常用之物,故在治洪水的时候早期人民视之若宝。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了鲧的坚定执着,为民造福的精神:鲧即便是死,也要在精神上有所寄托,他将这种精神寄托到后人大禹的身上,“鲧复(腹)生禹"鲧临死之时从肚子中生出了大禹,继承自己未完成的遗愿。这种子承父业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典型特征传承了几千年,这种精神在上古神话中已经得以体现,可见神话作为文学的源头其影响之深远。最终感动了天帝,平定了九州的洪水,这种坚定不移的为民造福的精神让人震撼。在中国的洪水神话中可见救世济民精神的彰显。中国的洪水神话中,女娲作为造物主,在洪水暴发的时候主动承担起拯救人类的使命,体现了她对自己所造之物的珍惜与怜爱,她功成后没有接受人类的感激,而是隐居了起来。女娲补天止水的神话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所具有的勇于担当、大爱、谦卑以及默默无闻的为人处世风格。从女娲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困难来临之时,中国早期人民所推崇的优秀人格是: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因此自古中国的领导者被称为人民的衣食父母;立功之后功成身退,不求名利与赞誉。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则体现了中国古人心目中的衣食父母的另一面:为民谋福,公而无私、子承父业、持之以恒的精神。中国自古就有子承父业的风俗,这也是家族制的另一种体现,中国早期人民注重血统,认为伟人生的孩子也具有伟人的能力,这一点从鲧和大禹父子相承,最终治水的神话故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神话中女娲、鲧、大禹身上所彰显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希伯来早期人民认为洪水的起因是世间的人类作恶太多,上帝于是降灾人类,但①张笺棣《淮南子校释·览冥-i)lf》(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第678页。22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却保护了义人挪亚一家以及家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希伯来早期人民思想中对灾难的认识:他们认为灾难是上帝对世间行恶之人的惩罚,只有平常多行善事之人,在危难关头才会得到上帝的庇护;而平时为恶之人终究要受到上帝的惩罚。希伯来早期人民认为上帝具有无穷的威力,并且他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因此世间生活的人要对上帝心存敬畏与感激,去恶扬善才可世代长存。从中可见希伯来早期人民在面对洪水,这种自然灾难的时候,想到的是如何反省自身,向上帝惭悔,得到上帝的宽恕,一方面可见希伯来早期人民在面对外界的灾难时反观自身,他们认为自然界的变换与人自身有内在的联系;另一方面可见希伯来早期人民对人生要趋善避恶这种道德层面的思考。此外,希伯来洪水神话中的挪亚方舟、鸽子、橄榄枝、彩虹这几种事物直至今日仍以其美好的寓意而作为吉祥物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推崇。从中可见希伯来早期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总结经验的能力。挪亚方舟的故事以其精妙的构思、合理的故事布局,美好的故事结局,成为世界古代早期人民记叙洪水神话的杰出代表。从希伯来早期人民对人性善的推崇,内心对神的敬畏以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审美不仅注重伦理中的人性善,追崇精神的形而上,而且对美好事物也独具慧眼。从希腊洪水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希腊人心中天神宙斯虽然可以降灾难于人类,但是人类可以靠自己来解救自己,由此可见希腊早期人民面对苦难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充满自信的审美追求;丢卡利翁和皮拉在洪水过后,通过向身后丢石头来繁殖后代的故事情节充满了趣味性,可见希腊早期人民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从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希腊早期人民把大地看做自己的母亲,他们对天神宙斯虽然敬畏,但不惧怕;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希腊早期人民面对灾难时虽然知道是神的惩罚,但没有过多的畏惧与悲伤,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重建家园,从中可以看出希腊早期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旺盛不屈的生命力。洪水神话中的另一则关于老夫妇菲勒蒙和包喀斯的故事充满了浪漫色彩,体现了希腊早期人民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向往与祝福,以及天神对善良老夫妇的庇护,由此可见希腊早期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弃恶扬善,追求美好的事物,他们虽然敬畏天神但却保持了内心强大的生命活力,他们富有乐观、向善、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从古至今海洋民族所共有的特点。在中国的洪水神话中,没有表现普通百姓的所作所为,也没有说明洪水暴发的原因,更多的是表现神或杰出的领袖如何救人们于水火之中。例如,女娲作为造物主,在洪水暴发的时候主动承担起拯救人类的使命,体现了她对自己所造之物的珍惜与怜爱,她功成后没有接受人类的感激,而是隐居了起来。女娲补天止水的神话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所具有的勇于担当、大爱、谦卑以及默默无闻的为人处世风格以及母爱的伟大。从中国的洪水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困难来临之时,中国早期人民所推崇的优秀人格是: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因此自古中国的领导者被称为人民的衣食父母;立功之后全身而退,不求名利与赞誉。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则体现了中国古人心目中的衣食父母的另一面:为民谋福,公而无私、子承父业、持之以恒的精神。中国自古就有子承父业的风俗,这也是家族制的另一种体现,中国早期人民注重血统,,3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认为伟人生的孩子也具有伟人的能力,这一点从鲧和大禹父子相承,最终治水的神话故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从中国的洪水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早期人民的审美在责任、大爱、谦虚等方面的体现。女娲、鲧、禹父子所彰显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四、星宿神话星宿神话来源于人们对于天空中星象的观察与探索。天空中的星宿因为距离人遥远而越发的神秘,进而引发人类的无限联想与想象。在中西早期人民的眼中,夜晚天空中闪耀的星是那样的耀眼、迷人,于是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其与同样神秘的天神联想到一起,进而产生了一系列有关星宿的美丽动人的神话,给我们后人以无穷的精神享受。(一)希伯来神话关于星宿,《圣经·旧约》的创世记中记录了耶和华造了众星。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1:14)∞在这里众星宿也是作为光体的一部分而被耶和华创造出来,他们被排列在天空中普照大地,管理昼夜,并且人们可以根据众星来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星宿是作为昼夜的管理者而出现的,但是他们在产生之初并没有得到耶和华的重视,只是作为光体的一部分。从《圣经·创世记》的记叙中我们可以看出星宿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因此希伯来早期人民可以根据他们的出现来作记号、定节令、记日子、分年岁。可见在《圣经》产生的时代,希伯来早期人民已经通过观察天象来为自己的生活服务了。《圣经创世记》中描述众星宿从属于耶和华,为人类而服务。关于众星宿的记载在《圣经》中不太多见,在新约中对星宿的认识更深入了一些,并且星宿开始作为重要的角色出现。《新约·马太福音》中讲到耶稣出生的时候有几个博士在东方看到耶稣的星,凭借这颗星的指引,博士们在耶路撒冷找到了耶稣。在这里,博士们通过耶稣的星而找到耶稣,暗示了耶稣不是凡人,而是星宿下凡。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星宿是可以下凡的,可见星宿是具有神性的,是天神之一。在希伯来神话中关于星宿的记载是不多见的,其中的真正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通过“耶稣的星”这个故事我们可见星宿下凡是有自己的使命的,希伯来早期人民对星宿也是十分敬仰的。“神对约翰说,你们所看见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个金灯台的奥秘就是这样:七星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灯台是七个教会。”(1:20)㈤在新约中耶稣说,“七星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也就是说教会的使者是天星下凡,在上帝的指派下,来普度众生。在希伯来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星宿下凡后,他所代表的那颗星还会在天上,像守护神一样紧紧跟随着它已经托为人身的肉体。在希伯来神话中天星与降到凡间的人是同时存在的。希伯来神话中,星宿起初是作为天体的一部分而出现的,他们的出现与节气紧密①《圣经·旧约·创世记》。②《圣经·新约·启示录》。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相连,因此也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后来,在《圣经·新约》中,星宿神性的一面得到了彰显,他们作为耶和华的属神出现,有的带着使命来到人间救世济民。由此可见,在旧约产生的时代,希伯来早期人民心目中,耶和华是他们心目中神圣的唯一神,除耶和华外,他们不认为其他事物会具有神性。然而随着新约时代的到来,耶稣作为耶和华之子来到人间,解救希伯来人民于水火之中,希伯来早期人民开始留心其他的事物,发觉耶和华还有其他的属神,例如除耶稣之外的其他星宿下凡来到人间,协助耶稣来救赎希伯来人民。耶和华在人们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常人是不能经常见到的,而在夜里随处可以看见的耶和华的属臣——星宿则使希伯来早期人民坚信耶和华的存在,这满足了人们渴求与神灵近距离相处的愿望,星宿是希伯来早期人民心灵的寄托,是他们对信仰执着追求的体现。(二)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中讲述的北斗七星的神话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凄美、感伤又给人以慰藉。拥有动听歌声、优秀琴艺的美少年俄耳甫斯与年轻美丽神女的结合让人羡慕,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毒蛇的侵袭,两人阴阳分隔,但丈夫思念妻子心切,用琴声感动了冥府里所有的神灵,冥王夫妇准许他带着妻子的灵魂重返阳间,但是在出冥府之前俄耳甫斯不准回头看妻子,在快要出冥府的最后关头,俄耳甫斯没有遵守规定,使他失去了与妻子在阳间再次相聚的唯一机会。从此,人们只能听到俄耳甫斯悲伤的琴声,直到他死去。他死后得到神祗们的眷顾,让他和妻子在极乐世界相聚,而他的七弦琴便化作了天空中的北斗七星。从中我们可见古希腊早期人民对爱情美好的希冀和祝愿,以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美好的心灵。希腊神话中关于十二星座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十二星座的神话故事知者不多,在十二星座中白羊座、金牛座、巨蟹座、狮子座、天蝎座、双鱼座这六个星座是天神们为了纪念曾经帮助过他们的这六个动物而将他们带到天空,化为星宿,作为奖赏;天秤座是为了纪念正义女神雅典娜审判人类善恶所使用的秤;双子座、处女座、山羊座、射手座、水瓶座是人或半神升天化为的星座。在希腊神话中不仅是人,动物、半人神,他们只要对天神有过功劳,抑或得到天神的眷顾,都有可能升天为星宿。当然这些得到天神眷顾的动物、人和半人神均是竭尽忠诚的,无论他们效忠的一方是否是正义的一方,他们在战斗中死而后已的精神得到了天神们的认可,天神们对他们的嘉奖侧重于对其精神的赞誉。在由人、半人神化身而成的几个星座中,有一个为了纪念兄弟情谊的双子座:宙斯的一对感情融洽的双胞胎儿子,弟弟面对哥哥的身亡,自己也不想久存于世间,于是主动放弃自己长生不死的命运,与哥哥一起化为双子座,永远相守在一起。双子座的神话故事充分体现了希腊早期人民对兄弟友爱的歌颂;处女座的故事讲述的是在黑铁时代,众神都离开人类而去,只有神的一个女儿不忍心放弃日益堕落的人类,试图拯救,最终无能为力,宙斯将她升到天空,化为处女座。处女座的故事歌颂了神的女儿对人类无限热爱与拯救情怀,体现了希腊早期人民在面对26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活中的困苦,渴求得到神的眷顾与拯救;射手座讲述的是宙斯为了奖赏将不死之身献给普罗米修斯的喀戎,将其化身为射手座,这里体现了宙斯仁厚的一面,同时体现了希腊早期人民对于喀戎舍己为人精神的褒奖,以及对普罗米修斯的尊重。这几个由人或半人神化身的星座都具有一种值得赞誉的品格,可见希腊早期人民在神话中记叙星宿故事,除了歌颂他们所具有的精神,还给后人以启迪和教化的意义。希腊神话中的星宿是半人神、人和动物因为其事迹感动了天神而升天做了星宿,每个星宿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希腊神话中的星宿也是最多的。从这些关于星宿的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希腊早期人民心目中,宙斯及众神生活的奥林匹斯山与人类所生活的世间是两个空间,两者不相干涉,但众神可以轻易地来到人间,而人类要想去神的世界则需要得到神的特许,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做了善事的人感动了天神而化为星宿,从而离开人间到天界去生活。从升天的凡人身上我们看到希腊早期人民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关注,对善良、忠诚、奉献等等人类所具有的美好品格的赞誉与追求。这些故事中凝聚了希腊人浪漫的情怀和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他们的乐观向上以及充分的自信——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机会升天为神,但前提是做一个好人,唯有具备优秀人的品格才有资格升天为神。从中我们可见希腊早期人民对人性的关注,对成为优秀人的向往。(三)中国神话中国关于星宿的神话,我们可以在《左传》中找到关于参星和商星由来的记载。神话讲述的主要是两兄弟不能和睦相处,于是天帝让他们一个化作了参星,一个化作商星,这两个星一个升起时另一个就降落,永远不能相见。杜甫诗中曾经说过:“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用参商比作两人不再相见,给人以启示与教化。同样是兄弟化作星宿的故事,希腊神话中的双子座讲述的却是两兄弟因为感情浓厚不愿分离,而同时化作一个星座的故事。由此看来,同样是亲兄弟,为何中西方出现了如此大的差异,中国的两兄弟因为不能和睦相处而要永不相见。其背后是否有其文化根源?中国远古是以农耕为主,因此土地对于中国早期人民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当时除了继承家产之外,很少有别的方式得到土地,因此作为兄弟,为了争夺家族土地而反目是可以理解的。而希腊早期人民在远古就具备掠夺的精神,缺少土地、人力的他们善于向外进行掠夺,这种获得财富的方式并不影响兄弟之间的情谊。此外,我们可见这种人化作星的神话是很有文学色彩的,表现了中国早期人民对天空的向往。唐代郑处海《明皇杂录·补遗》记载了僧一行擒纵北斗星神的故事。僧一行为了救恩人入狱的儿子想了一个妙计来捉北斗星神:他找来二人,让他们腾出一间屋子,搬进一只大瓮,并给他们一个口袋,嘱咐他们从下午到黄昏时,在一个作坊院子里埋伏着,看到有东西进来,就必须一个不漏地将它们捉住。二人按计划办了,到了酉时,果然见到进来一群小猪,二人全部捕足而归。一行大喜,将其装入瓮中,用木板盖上,并用六一土封好瓮口,用朱笔写了数十个梵文字第二天唐玄宗焦急地对僧一行说夜里27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见了北斗星,问他是什么征兆。僧一行说如果人间匹夫匹妇的星神不在其位都将发生陨霜干旱之事,何况北斗星是帝车星,一定是不好的征兆,他建议唐玄宗大赦天下来积德防止不好的事情发生,唐玄宗采纳了僧一行的建议,大赦天下,僧一行因此救了恩人的儿子。掣通过这个神话故事,我们可见北斗星的星神是经常化作小猪下凡的,由于北斗星有七颗星,所以是一群小猪。在当时,北斗星被认为是皇帝的“星神”,它的消失使唐玄宗非常心慌,僧一行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使唐玄宗大赦天下。从故事中我们可见“星神”下凡后神性就降低甚至消失了,不然僧一行安排的两个人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就捉住了北斗星神的化身——一群小猪。从这个神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人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星宿在天上要各施其职,不能有所变动,万物要按照自己的轨迹行驶,这样才能国泰民安。中国古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相信星象,中国很早就有巫师通过观察星象来占卜。从星宿神话中,我们可见中国古人是敬畏“星神”的,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神”,“星神”对于人来说,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命运的吉凶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占星师作为人与神的中介,可以与“星神"沟通,可见占星师填补了人们渴望与天神沟通的心理。中国星宿神话中,如果得到天地的允许,人也是可以升天做星宿的,但是这样的记载较为少见。从中国的星宿神话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早期人民对自然界的周密观察与体悟,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上的中国的确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较早的国家。虽然现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早期早期人民通过观察星象来测生活的吉凶具有一定迷信的成分,但观察星象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以及世界天文事业的发展。从中国的星宿神话中我们也可看出中国早期人民细腻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身体发肤对自然界细微的变化具有敏锐的领悟能力,这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代哲人的辈出。中国古代的哲人无不是善于观察外界并细腻体悟内心世界的集大成者,中国早期人民敏感的内心,细腻的体悟能力孕育了其精深的思想,为世界人民留下了伟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希伯来神话中,星宿起初是作为天体的一部分而出现的,他们的出现与节气紧密相连,因此也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后来,在《圣经·新约》中,星宿神性的一面得到彰显,他们作为耶和华的属神出现,有的带着使命来到人间救世济民。由此可见,在《圣经·旧约》产生的时代,耶和华在具有坚定信仰的希伯来早期人民心目中是神圣的唯一神,除耶和华外,他们不认为其他事物会具有神性。然而随着新约时代的到来,希伯来早期人民认为耶稣作为耶和华之子来到人间解救希伯来人民于水火之中。并且除耶稣之外的其他星宿也下凡来到人间,协助耶稣来救赎希伯来人民。由此可见希伯来早期人民对超验世界的认知开始有了新的进展,他们在保持耶和华至高①[唐]郑处海《明皇杂录·补遗》,中华书局,1994版。28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上地位的同时开始认为耶和华还有其他的属神,这些属神将神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人们可以通过这些与人距离较近的属神沟通进而达到与耶和华的沟通。夜里可以看见的星宿更易使希伯来人民坚信耶和华的神明,这满足了人们渴求与神灵近距离相处的愿望,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希伯来早期人民对超验世界有了自己新的理解与体悟,他们不仅追求死后升入天堂,也渴求在人世间能够与上帝进行沟通,进而减轻世间生活的痛苦。也可看出希伯来早期人民的审美追求不仅存在于超验世界,也要求在世间能够拥有幸福感,感受到心灵的慰藉。希腊神话中的星宿是半人神、人或动物,因为其事迹感动了天神而升天做了星宿,每个星宿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希腊神话中的星宿也是最多的。从这些关于星宿的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希腊早期人民心目中,宙斯及众神生活的奥林匹斯山与人类所生活的世间是两个空间,两者不相干涉,但众神可以轻易地来到人间,而人类要想去神的世界则需要得到神的特许,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做了善事的人感动了天神而化为星宿,从而离开人间到天界去生活。由此我们可见希腊早期人民对众神所生活的世界的向往,中西方早期人民基本都向往天界的生活,对早期人民而言,天界的生活意味着没有人世问的一切痛苦、烦恼、不如意,取而代之的是在天界可以拥有人类所能想象得到的一切美好。虽然中西方早期人民都向往天界的生活,但是唯有希腊早期人民认为这种理想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从中可见希腊早期人民的自信、大胆、无畏,但他们认为尽管每个人都有机会升天为神,可前提是做一个好人,因此从升天的凡人身上我们看到希腊早期人民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关注,对善良、忠诚、奉献等等人类所具有的美好品格的赞誉以及对道德与审美追求。中国的星宿神话与中国古代风俗有很大的关联,中国古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相信星象,中国很早就有巫师通过观察星象来占卜。从星宿神话中,我们可见中国古人是敬畏“星神”的,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神”,“星神”对于人来说,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命运吉凶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占星师作为人与神的中介,可以与“星神”沟通,中国早期人民通过自己的智慧达到了天界的沟通,由此可见中国早期人民的智慧是超群的。在中国早期人民的心目中,星宿可以对人世间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出凶吉预测,然而与西方早期人民强烈的升天欲望相比,中国早期人民更安于世间的生活,他们不否定天界的存在,不排斥,也不过于向往。从中国的星宿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早期人民对自然界周密的观察与体悟,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从中国的星宿神话中我们也可看出中国早期人民细腻的内心世界,身体发肤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领悟能力,这些同时促进了中国古代哲人的辈出,中国早期人民敏感的内心,细腻的体悟能力孕育了其精深的思想,为世界人民留下了伟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仔细体察外物并感悟内心,最终达到“物我同一”是中国早期人民的审美追求。而参星和商星两兄弟的故事则体现了中国早期人民伦理观的一方面:中国早期人民对兄弟亲情非常重视,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29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五、惩罚神话在中西早期人民的心目中神是至高无上的,神赐给人类世间万物以及种种美好东西的同时,也会对人类进行惩罚。神为何要惩罚人类?东西方早期人民在神话中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思考并进行了解答。从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早期人民对于人处于世所遭受的种种苦难的认知,进而可以看到早期人民对生活的探索,对人性的思考,对正义的追求。(一)希伯来神话在《圣经》的“约伯记”中,约伯和他的朋友们关于耶和华对人类的惩罚进行了一次大讨论。约伯是上帝(耶和华)忠实的仆人,他的家境富裕,儿女兴旺,受人尊重。尽管约伯生活美满,但是他仍严格要求自己,对上帝恭敬,定期向上帝献燔祭。然而撒但在上帝面前控告约伯,说约伯敬畏上帝是因为上帝一直对其给予保护,如果上帝拿走约伯所有的一切,约伯一定会当面亵渎上帝。上帝允许撒但去考验约伯,于是约伯突然间一无所有。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约伯并没有背弃上帝,没有怨恨上帝,他认为这一切来自上帝,现在又回归上帝是正常的;但撒但仍不甘心,他认为让约伯骨肉受伤后,约伯就会亵渎上帝,于是撒但让约伯身体上长满毒疮,但约伯仍然经受住了考验,他认为自己既然能从上帝处得福,那么从上帝处得祸也是正常的,他没有亵渎上帝。但是约伯的内心是迷惑的、苦闷的,他希望自己没有来到这个世上,这样就不会承受这些苦难。在他痛苦之时,他的三个朋友以利法、比勒达、琐法远道而来看他,他们也是忠于上帝的信徒,他们三个人面对约伯的痛苦,给予了约伯不同的解蓉口。以利法认为约伯不应抱怨神,应坦然面对苦难,神是赏善罚恶的,正直的人是不会受惩罚的,耕耘了罪孽的才收获罪孽,他暗指约伯曾经犯下了罪恶,才会受到如此的惩罚,以利法认为世人在上帝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人能在神面前算为公义吗?人能在他的创造主面前算为洁净吗?他的仆役他还不信任,他的天使他也指责过错,何况那些住在土屋里,根基在尘土中,比蠹虫还容易被压碎的人呢?”(4:17—19)∞因为人是上帝的造物,所以入在上帝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上帝可以轻易发现入的过错,因此,尽管约伯认为自己无罪,却不意味着上帝认为他无罪。此外,以利法认为受到上帝惩罚的人是有福的,惩罚只是短暂的痛苦,日后上帝会加倍补偿给他。约伯认为以利法的话是缺乏爱心且有失公允的,以利法过度责备约伯是由于以利法自己对灾难的畏惧,以利法不应责备他,而应怜悯他,并且要正视他的言行举止,因为他确实没①《圣经·旧约·约伯记》。(本部分出自《圣经》的引文出处均同此处)30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过错,并且在过去的生活中约伯本人并不是安逸享福的,他与其他人一样忍受自然的风霜雨雪——大自然给予人类苦难。面对上帝的不公,友人的不解,气愤的约伯开始抱怨神待他过于严格,神每时每刻都萦绕在他的周围考验他,他不理解神为何要这样待他:“鉴察世人的主啊!我若犯了罪,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你为什么把我当箭靶,使我以自己为重担呢?你为什么不赦免我的过犯,除去我的罪孽呢?”(7:20—7:21)①可见约伯内心的苦闷与迷惘,体现了他渴望内心得到自由,不受约束的理想,总而言之约伯不理解神为何惩罚自己。约伯的朋友比勒达发言,他批评约伯对上帝的抱怨,教育约伯:上帝是公平的,他不可能歪曲公义,如果约伯是清白的,上帝一定会恢复对他的公义,神只会惩罚不义之人。无论怎样要对神虔诚,不虔诚的人将没有希望:“不虔敬的人,他的指望必成泡影”(8:13)约伯回答比勒达说,他知道神的智慧与能力是超出人的想象和意料的,他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不可能和他较量。但此时他不相信神会倾听他的声音,人与神之间是不平等的:“我俩之间没有仲裁者,能够按手在我们双方身上。”(9:33)因此约伯认为人受苦难不一定是因为罪。约伯自己向上帝质疑为何要定无辜人的罪:“你知道我并没有罪,但没有人能救我脱离你的手"(10:7)但同时约伯也肯定上帝对人的益处:“你赐我生命,又向我施慈爱,你的眷顾保守我的心灵。”(10:12)在抒发完自己的不满之后,约伯认为让人受苦不如夭折,在听过约伯的言论后,他的朋友琐法给予回答,他认为约伯不应该“胡言乱语”,神的智慧充满奥秘,人是琢磨不透的。因此琐法劝约伯悔改离罪,求得神的谅解。约伯回答琐法,说这些他都知道,他的智慧并不比三个朋友的少,他懂得神的智慧与能力:“这一切我的眼睛都见过,我的耳朵都听过,而且明白。你们所知道的我也知道,我并非不及你们。但我要对全能者说话,我愿与神辩论。’’(13:卜3)约伯认为三个朋友的话是哄骗人的话,也是哄骗上帝的话。因为他并没有罪,约伯力言人生是短暂且可悲的,树木被砍伐后仍会发芽,而人死后就不能再活了,因此人是可悲的。以利法认为约伯的话是无益且无用的,在说这些话的同时他失去了敬畏神的心。以利法认为人生来就有罪:“人是什么,能算为洁净的吗?夫人所生的,能算为公义的吗?神信任他的众天使,在他看来诸天使也不洁净,何况那可憎又腐败,喝罪孽如同喝水的世人昵?"(15:14—16)以利法再次重申恶人在世,得不到永久的富足、平安。约伯反驳以利法,认为以利法和其他两位朋友在将世人皆知的大道理,他们并没有设身处地地为约伯着想,因此他们的大道理除了增加约伯的烦恼,对约伯内心的伤痛并无帮助。约伯向神力陈他的痛苦,向神哭诉,他感到无助,他找不到一个有智慧能理解他的人,他只有等待死亡的来临。比勒达认为约伯是一时糊涂而说了这些话,再次向他讲述恶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最终将被世界上所有的人遗弃。琐法向约伯说明:“恶人的欢呼并不长久,不敬虔者的快乐不过是暂时的”(20:5)这一次约伯没有说像之前一样与朋友辩驳,让朋友理解自己,而是举了反例:恶人也有享受①《圣经·旧约·约伯记》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生幸福的例子。以利法揭露约伯曾经犯下的过失,并劝他与神和好,那样福乐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约伯认为上帝对待善人和恶人没有绝对的分明,有时候恶人要比善人还会得到上帝的眷顾。比勒达反驳约伯,认为在神面前,人是渺小的,在上帝面前不能随便称义。约伯反驳比勒达,认为人是有智慧和能力的,当然这些智慧是上帝赋予的。:他坚信自己行义,并将一直这样下去。约伯怀恋过往的幸福时光,那时的他受到所有人的尊重,而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嘲笑他,神也不倾听他的诉求,但是他并不因此而亵渎神,而是仍旧守道不渝。听了约伯的这些话,约伯的三个朋友无言以对,但年轻人以利户听了他们的谈话后开始反驳约伯,他认为神不是不理睬约伯的诉求,而是用这种或那种方式回答了他,只是世人没有留意罢了。他指出约伯凭借“自以为义”而来责问上帝是不对的,因为他的义与否对上帝并无损害或收益。以利户重申神的赏善罚恶,他劝导约伯要敬畏神:“人人都应该敬畏他,心中自以为有智慧的,他却不看顾。"(37:24)在约伯记中,从38段开始,耶和华在旋风中回答了约伯的疑问,但是耶和华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对约伯进行了长达百行的提问,这些问题主要针对世上的造物的由来,他们的神奇,这些事物为何以及如何在世上生存,他们为何生长具有规律性?等等一系列提问,这些问题中有很多是人类至今仍在探索的问题。耶和华对约伯说:“挑剔是非的怎能与全能者争辩呢?责备神的,回答这个问题吧。”(40:2)在耶和华一系列问题面前,、约伯承认了自己的渺小。耶和华继续对约伯说:“你怎能废弃我所审判的?怎能定我为有罪,好显出你自己为义呢?你有神那样的臂膀吗?你能用他那样的声音打雷吗?”(40:8-9)“谁先给了我,让我偿还昵?天下万物都是我的。”(41:11)耶和华意为:他是造物主,人类是他在世上所造万物之一,他列举了河马和鳄鱼的例子来告诉约伯,世上不止有人类,还有其他和人一样,甚至比人还勇猛,有力量的事物,所以人不应把自己想得过于高大,以至于怀疑上帝,约伯听了耶和华的话之后向他认罪:“我知道你万世都能做,你的旨意是不能阻拦的。这以无知无识的言语使神的旨意模糊不清的是谁呢?所以我说了我们所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晓得的。”(42:卜3)虽然耶和华没有正面回答约伯,但约伯明白了耶和华对他的回答,即世上的事物不可计数,其中的奥秘更是不可完全估计与揣度的,这些奥秘包括人自身的一些想法为何而来,这些都不是人类所能完全明了的。因为人只是世上的渺小个体,是上帝的造物之一,世上的万物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人是不会也不可能完全洞察的。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人要接受这种局限性。耶和华认为“约伯三友"讲论他的话没有约伯说的对,在《圣经》中耶和华没有直接说明原因,但我们可以分析出:“约伯三友”只是一味地说上帝惩恶扬善,暗示约伯是因有恶在先才遭上帝的惩罚,而约伯坚持自己没有作恶,约伯的坚持是正确的,上帝的评判是公允的,然而上帝的惩罚的确不完全降给恶人,上帝在约伯身上的惩罚是为了考验他,由此可以推断,上帝在其他人身上的惩罚自有上帝的用意和安排,而这些只有上帝知道。在希伯来神话中关于惩罚的神话有很多,但都没有“约伯记”这样耐人寻味。约伯和约伯三友以及年轻人以利户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在世间的苦难做了解释32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与争辩。看似是对“神为何惩罚人类”这一问题的争论,实则是对人类如何在世间应对苦难的辩论。四个人争论了好久也没有说服彼此,而当耶和华出现的时候,四个人都缄默了,对神具有无穷力量的敬仰使得他们哑口无言。通过“约伯记”,我们看到希伯来早期人民对苦难的深刻思考:希伯来早期人民认为人类在世间所获得的一切都来源于上帝,上帝赐予人类万物(包括财富),同样,.上帝随时有可能拿走他赐予人类的一切。人类是上帝的奴仆,面对上帝赐予的一切要感激上帝,当上帝拿走赐予之物时也要坦然面对,因为这一切本就属于上帝。约伯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对上帝忠贞不渝,虔诚供养,因此他不理解上帝为何要惩罚自己忠贞的奴仆,约伯的朋友们让约伯接受上帝的惩罚,他们认为约伯一定犯了错,触怒了上帝,只是他自己没发觉而已,朋友们的劝导不能让约伯信服,因为约伯心里清楚自己对上帝的虔诚,他并没有犯错。上帝的出现让他们明白了:在拥有无穷力量的造物主——上帝面前,人是弱小的,因此人不要太看重自己的苦难,在浩渺的宇宙中,人只不过是一粒尘埃而已。人来源于尘土,最终又归于尘土,当我们把眼光放远,把视野拓宽的时候就会发现人的一生中所谓的苦难在浩渺的宇宙中是不值一提的。当人不再把自己从上帝那里所得的一切放在心上的时候,无论上帝从你身上带走什么你都不再觉得痛苦。希伯来早期人民通过“约伯记”向我们讲述了倒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希伯来民族在当今世界几乎存在于被世界遗忘的角落,这与他们几千年前灿烂的文明似乎并不相称,然而我们通过神话向我们所揭示的希伯来早期人民价值观的背后似乎可以找到他们在今天默默无闻的根源:听天由命,淡薄人生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方式。(二)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中的惩罚神话丰富多样,,在其众多惩罚神话中,有一类惩罚神话突出考验受罚者的韧性和耐性的极限。在希腊神话中,生活在人间的神的后裔坦塔罗斯为了试验众神是否无所不知,不惜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并做成酒席来考验众神。众神对坦塔罗斯的惩罚——让他承受三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给我们以深刻的反思:“第一种痛苦:他站在水池中央忍受灼热的煎烤,看着清澈的池水却喝不到;第二种痛苦:看着许许多多的果实却吃不到,忍受难以言状的饥饿的煎熬;第三种痛苦:一块巨大的风化岩石悬挂在他的头项晃来晃去,随时都可能掉下来把他砸成肉饼,时刻面对死神的恐惧。”前两种痛苦是让坦塔罗斯忍受人最基本的吃喝的痛苦,让他触手可及解除饥渴的水和果实而实际得不到,这种痛苦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迫切需要的物品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却得不到的痛苦比那些因为见不到而从不渴望得到的人们要痛苦得多。他遭受的第三种痛苦是要时刻生活在死去的恐惧之中。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如果长期地生活在恐惧之中将精神失常,这种没有安全感的精神痛苦要比前两种来自肉体的痛苦更让人饱受折磨。坦塔罗斯的残忍让人瞠目结舌,他遭受的痛苦是罪有应得,坦塔罗斯遭受的惩罚不会得到他人的同情。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恶人受到惩罚不会得到人们的怜悯,因为他们的行为打破了人们心里能够承受的道德33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底线。众神对坦塔罗斯的惩罚可见众神正义的一面以及他们不容置疑、不可侵犯的一面。从坦塔罗斯令人发指的行为中也可以看出他潜在的反抗众神的心理,他想通过这件事来考验众神的神性。这种反抗心理与普罗米修斯相似,这种反抗权威的心理是无可厚非的。质疑、挑战权威是时代和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然而坦塔罗斯反抗权威的手段却是人类和众神所不能容忍的——他用弑子的残忍来向众神挑衅,因此他遭受了比普罗米修斯还要严酷的惩罚。坦塔罗斯遭受的痛苦给其他想要作恶的人以威慑,众神对坦塔罗斯的惩罚可谓抓住了人性中的弱点,给人痛彻心灵的反思。这种痛彻心扉的痛苦以及其严厉的警示性也许只有在希腊神话中能够找到。希腊神话中还为我们讲述了人间的西绪福斯受罚的故事:“宙斯拐走了河神阿索波斯最漂亮的女儿,神女埃癸娜,阿索波斯四处找寻女儿,来到了科林斯城,科林斯国王西绪福斯告诉了他埃癸娜的下落,但条件是让河神阿索波斯为他打一口井。因为西绪福斯把秘密告诉河神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利益,所以宙斯知道这件事后很愤怒,派死神塔那托斯去抓西绪福斯。西绪福斯被投进了地狱,但狡猾的西绪福斯骗过了冥王夫妇,又回到了人间,后来死神又将西绪福斯带进了地狱,在那里他的欺诈行为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他必须周而复始地把一块石头不断推上山。”∞西绪福斯在以往的神话理解中,“西绪福斯”已经成为徒劳无功行为的代名词。然而,当我们重审这则神话将会发现一些新的启示:首先西绪福斯为了自己的利益告诉了河神其女儿的下落,此事在当今这个个人利益膨胀的社会中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然而在古希腊,这种行为是见不到光明的,因此在神话里宙斯派冥神惩罚他。然而狡猾的西绪福斯却骗过了冥王夫妇逃回了阳间,在人间尽情享受欢乐。冥王夫妇不是凡人,也是神灵,西绪福斯能骗过二神,可见他是一个十分聪明却不安分的人。然而无论他多么聪明、狡诈,也逃不过众神的追捕与惩罚:“他必须周而复始地把一块石头不断推上山。”如今西绪福斯已经成为徒劳无益工作的代名词,可是我对此不完全赞同,因为尽管推石头上山是西绪福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看似徒劳无益,实际上不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类似西绪福斯的行为,这些行为也不一定是当事人所愿意做的,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是为了生存而周而复始地做着同样的工作,例如清洁工的工作,但是他们的工作却不是徒劳无益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从事一种不尽如人意的工作,尽管不遂心意,可是社会的车轮却正是在这些人的推动下才能不断地前行,难道说一生只做一样工作的人都是被惩罚的西绪福斯?我们不能轻易论断西绪福斯工作的无价值性。希腊神话中的惩罚神话有很多,上文中选的两则具有希腊惩罚神话的特色:两则神话均是考验受罚者的韧性和耐性的极限。前一则神话考察坦塔罗斯对口渴、饥饿和危险的忍受力以及对其泯灭人性行为的鞭挞。从坦塔罗斯神话中我们一方面看到希腊早期人民对血脉亲情至上的思想,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希腊早期人民关注人的忍受力,他们认为对一个人最大的考验是对其自身忍受力极限的考验。由此可见希腊早期人民①[德]施瓦布《希腊神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版,第115页。34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于人自身素养的关注,他们注重个人自身素质的同时也注重家族的荣辱和血脉亲情。后一则神话考察西绪福斯周而复始地做一件事情的耐性,同样是希腊早期人民对人自身忍受力的关注和思考。关于人的耐力的极限,今天的科学界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大多数人公认的是:人自身的潜力和能量是巨大的,尤其是人在经受严酷的考验的时候,毅力强大的人往往会暴发让人意想不到的巨大能量来克服困难。希腊惩罚神话体现出希腊早期人民对人的耐力和人性问题较早地进行了思考。这两则神话故事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在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情感冲击的同时让读者深思,这正是希腊神话独具魅力之处。(三)中国神话中国较古老的惩罚神话中,有以下两则较为典型:钟山之神,其子日鼓,其状人面而龙身,是与钦毗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日瑶崖。——《山海经·西山经》①贰负之臣日危,危与贰负杀寞窳(yay证)。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山海经·海内北经》⑦我国神话学研究专家袁珂先生将以上两则神话命题为《神国的内讧》,钟山之神是山神,其子人面龙身应该是一个半人半神的人物,在山海经中说他在昆仑山的南面与钦毗一同杀了葆江;贰负和他的臣子危杀了突窳。杀人者均受到天帝的惩罚,钟山之子被天帝诛,这是中国早期神话“一命还一命”的典型。中国从古自今“一命还一命”是民间百姓内心公认的平冤方式。而天帝对贰负和危二人的惩罚则与西方的惩罚方式相似,天帝将他们绑缚在疏属之山上,绑住手脚,让他们动不得,即让他们忍受风霜雨雪、饥饿之苦,最终枯槁而死。相比钟山之子,贰负和危所受的痛苦要更长久一些。天帝为何要这么裁决,我们不得而知,猜想天帝一定是要让后者在恶劣的环境中反思、悔改自己的痛苦。从中我们可见天帝对相似事情的惩罚却迥然不同,不禁让我们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因地制宜”和“量体裁衣"两个成语,这正体现了中国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我国神话研究专家袁珂认为这两则故事反映了“在国家这种政治组织形式出现以后的阶级社会中,即使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很不平静,常有矛盾斗争。必须依靠最高统治者的权威,对首先发动祸乱者以裁判,给予惩处,才得以继续维护国家的统治。”@袁老先生的解释从考证角度向我们揭示神话故事的内涵,这种反映在神话中的统治者的裁决可见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先人们经常会将统治者神化,用天帝的形象来替代统治者,具有鲜明的中国色彩。①袁珂校译《山海经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9页。②袁珂校译《山海经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32页。@袁珂《中国神话选译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第50页。35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南北朝时代任防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讲述牛郎织女受罚的故事:“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白此即废织妊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度相会。”㈨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中,天帝有通达人情事理的一面,见织女工作辛苦却孤独没有情感寄托,于是让他和牛郎结为连理,没想到织女因为感情而荒废了工作并因此遭到天帝的惩罚,一年只能与牛郎相见一次。织女的故事反映了人间男女的情思,在男女感情中女性经常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男女之情中,将男人作为自己全部的依靠与寄托。可见男女情爱与劳作的平衡从古时起就已经被中国早期人民关注与探讨。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可因为感情而荒废了事业与工作,感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只顾感情而荒废了劳作是要遭受天帝的惩罚的。早期人民们通过神话来让人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包括感情。教导人们要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人与动物的一大区别就是人具有自我约束力。在中国的神话中作为主神的天帝是主持正义与公道的,杀人者要受到惩罚,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也要受到约束,不可任意而为。中国惩罚神话中对犯错之人的惩罚较为简单:罪行严重者直接处以刑罚;罪行稍轻者绑缚起来,限制行动自由;贪恋感情者将其隔离,不让相见。由此可见中国早期人民的思维模式较为单一,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中国人从古至今奉行实用哲学,李先生的观点我们在中国古代的惩罚神话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印证。从中国古代的惩罚神话中我们看到,在面对人、事、物矛盾冲突的时候,通常以统治者(天帝)对犯错误者给予简单的惩罚而告终,中国的惩罚手段没有给人心里痛苦的纠结,这与中国古人实用思想直接关联: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过多纠结过程,注重结果。神话中的天帝是现实生活中家族或一方掌权者的象征,具有绝对权威,这与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具有直接而紧密的联系,在高度的集权下,对于已被集权者定夺了的事情,其他人不敢,也很少有机会去进一步探究事情的缘由和经过。从中国的惩罚神话中我们可见其中蕴含有浓重的中国古人生活的烙印。希伯来神话中有很多关于惩罚的神话,但都没有“约伯记”这样耐人寻味。约伯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对上帝忠贞不渝,虔诚供养,他并没有犯错。因此他不理解上帝为何要惩罚自己忠贞的奴仆。通过“约伯记”我们看到希伯来早期人民对苦难的深刻的思考:希伯来早期人民认为人类在世间所获得的一切都来源于上帝,上帝赐予人类万物(包括财富),同样,上帝随时有可能拿走他赐予人类的一切。人类是上帝的奴仆,面对上帝赐予的一切要感激上帝,面对上帝拿走赐予之物时也要坦然面①[南北朝]任防《述异记》。36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因为这一切本就属于上帝。上帝的出现让约伯明白了:在拥有无穷力量的造物主——上帝面前,人是弱小的,因此人不要太看重自己的苦难,在浩渺的宇宙中,人只不过是一粒尘埃而已。人来源于尘土,最终又归于尘土,当我们把眼光放远,把视野拓宽的时候就会发现人的一生中所谓的苦难在浩渺的宇宙中是不值一提的。当人不再把自己从上帝那里得到的一切放在心上的时候,无论上帝从你身上带走什么你都不再觉得痛苦。从“约伯记”中我们看到希伯来早期人民在面对人生中巨大苦难时得出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认为人世间只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暂时居所,因此不要过于留恋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执着于所有之物,听天由命、淡薄人生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安于现状、忍受人生的苦难是他们的处世方式与审美方式。希腊神话中的惩罚神话丰富多样,在其众多惩罚神话中,有一类惩罚神话突出考验受罚者的韧性和耐性的极限。从坦塔罗斯神话中,众神通过让其忍受口渴、饥饿和死亡的威胁来对其泯灭人性行为进行惩罚。从中我们一方面看到希腊早期人民认为血脉亲情至上的思想,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希腊早期人民对人的忍受力的关注,他们认为对一个人最大的考验是对其自身忍受力极限的考验。忍受力是一个人自身素养的体现,希腊早期人民较早地对人的忍受力进行关注,可见他们对个人的自身素质的重视,及其对家族的荣辱和血脉亲情的关注。西绪福斯周而复始地推石头上山的惩罚神话,一方面体现了希腊早期人民对人自身忍受力的关注和思考,另一方面体现了早期人民对周而复始工作的意识以及对其价值性的思考。关于人的耐力的极限,今天的科学界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大多数人公认的是:人自身的潜力和能量是巨大的,尤其是人在经受严酷的考验的时候,毅力强大的人往往会暴发让人意想不到的巨大能量来克服困难。希腊惩罚神话反映了希腊早期人民对父子亲情的伦理观:为人父母者要爱其子女,血脉亲情不可磨灭。此外,对坦塔罗斯和西绪福斯的惩罚,体现了希腊早期人民对超人的毅力与耐力的审美追求。从中国古代的惩罚神话中我们看到在面对人、事、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时候,通常以统治者(天帝)对犯错误者给予简单的惩罚而告终,中国的惩罚手段没有给人心里痛苦的纠结,这与中国古人的实用思想直接关联: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过多纠结过程,注重结果。在中国的惩罚神话中,神对犯错之人给予较为简单的惩罚,从中我们可见中国早期人民较为单一的思维模式,正如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所认为的那样,中国人从古至今奉行实用哲学,我国古代的惩罚神话中的确体现了中国早期人民实用哲学的思想——以简单易行为宗旨。神话中的天帝是现实生活中家族或一方掌权者的象征,具有绝对权威,这与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具有直接而紧密的联系。在高度的集权下,对于已被集权者定夺了的事情,其他人很少有机会去进一步探究事情的缘由和经过。从中国的惩罚神话中我们可见中国早期人民的伦理观:万事听从权威者(统领者)的裁决,安守本分做人、做事,万事小心,不犯错误,这样就是一个好的国民。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早期人民中规中矩、中庸的审美追求。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论神话是早期人民对世界、生活、自身的发现、思考和探索,神话在当今世界被现代人普遍公认为是人类童年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一提到童年,人们不禁想到幼稚、拙劣、质朴。当今世界中的很多人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神话。我们通过从创世神话、造人神话、洪水神话、星宿神话、惩罚神话五大类型出发,较深入地对中国神话和“两希”神话进行分析,发现在中西方早期人民的思想中充满了智慧,在远古社会他们已经开始对外在的世界和人内在的心灵进行探索。由于希伯来早期人民、希腊早期人民和中国早期人民所生活的地域不同,形成了他们不同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和风俗。希伯来民族在古代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希伯来早期人民在心理上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依恋,强烈的生存欲望使他们渴望在不断的迁徙过程中可以遇到水草丰茂的地域,然而现实中的自然环境不可能总能满足他们生活的需要,于是希伯来人们求助于神的庇护,他们逐渐由崇拜多神向一神崇拜转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主神——耶和华,由于希伯来早期人民的思想仍处于较为简单的思维模式阶段,因此他们眼中的耶和华仍具有自然神的属性。希伯来早期人民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信仰要专一,专一的信仰可以给人们带来福祉,得到唯一神耶和华的庇护。可以看出希伯来早期人民较早地进入对超验世界的探索,他们通过心灵至诚地祈求上帝而得到超验世界中上帝的庇护,从中蒙福,并且因此相信上帝是世界的造物主。在希伯来早期人民心中,人是来到世间赎罪的,他们惧怕上帝的惩罚,因此希伯来早期人民的内心是胆怯的,也是谦卑的,他们不仅认为上帝庇护善良的人,而且认为上帝具有无穷的威力,他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因此世间生活的人类要对上帝心存敬畏与感激,否则随时有可能受到上帝的惩罚。在希伯来神话产生的年代甚至更早的时期,希伯来早期人民已开始对人性中的“善恶”以及生活中的苦难进行较为复杂而深入的思考。最终,从一方面,希伯来早期人民提出了“原罪”说。希伯来早期人民认为人是因为祖先亚当和夏娃触怒了耶和华而从天上来到人间受罪,他们的后代也要因此承受罪业。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他们发现唯有耶和华才能将他们真正解救于水火之中,因此他们崇拜耶和华,皈依耶和华。希伯来早期人民思想中趋善避恶的一面,他们认为上帝庇护善良的人,并且上帝具有无穷的威力,他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因此世间生活的人类要对上帝心存敬畏与感激,去恶扬善才可世代长存,否则随时有可能受到上帝的惩罚。另一方面希伯来早期人民对苦难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希伯来早期人民认为人类在世问所获得的一切都来源于上帝,上帝赐予人类万物(包括财富),同样,上帝随时有可能拿走他赐予人类的一切。人类是上帝的奴仆,面对上帝赐予的一切要感激上帝,面对上帝拿走赐予之物时也要坦然面对,因为这一切本就属于上帝。在拥有无穷力量的造物主——上帝面前,人是弱小的,因此人不要太看重自己的苦难,在浩渺的宇宙中,人只不过是一粒尘埃而己。人来源于尘土,最终又归于尘土,当人们把眼3R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光放远,把视野拓宽的时候就会发现人的一生中所谓的苦难在浩渺的宇宙中是不值一提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希伯来早期人民的审美是在对超验世界的追求中实现的。他们的审美不仅注重伦理中的人性善,追崇精神的形而上,而且对美好事物也独具慧眼。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圣经·新约》时代,希伯来早期人民的审美追求开始不仅存在于超验世界,也要求在世间能够拥有幸福感,感受到心灵的慰藉。此外,不执着于所有之物,听天由命、淡薄人生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安于现状、忍受人生的苦难是他们的处世方式与审美追求。古希腊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克里特岛,希腊在古代是一个多战争的民族,因此希腊早期人民的性格中充满了好战的特点以及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希腊早期人民在饱受战争的同时也较早地与周边其他民族接触、融合。因此,希腊早期人民具有热情、开放、自由的精神。在不断的战争中,培养了他们对战争、人性问题的思考。我们从希腊创世神话中可以看到古希腊多战的生活对希腊人心理、思维模式的影响。适宜的海洋气候,长久的傍海而居,出海谋生形成了希腊人乐观、热情,不惧危机,勇于冒险的性格,海洋的神秘、广博孕育了他们探索的欲求和不受束缚的心胸,因此他们相信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独特的生活孕育了希腊人的思想,在希腊早期人民心中人类世界是由另一世界的众神管理的,众神具有人的外表、性情和习惯,然而他们比人要高贵且具有超凡的神性。他们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然而人类在自己的世界具有自由的权力,人类生活的世界与众神所处的世界——奥林匹斯山是两个世界,二者通常互不干涉。由此可见希腊早期人民将感性与理性兼收并蓄,他们对超验世界既带有浪漫的想象,也有一定理性的思考,他们认为超验世界的神祗可以帮助人类但不能主宰人类。在人与神沟通方面,希腊早期人民认为众神可以轻易地来到人间,而人类要想去神的世界则需要得到神的特许,人到天界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因做了善事,感动了天神而化为星宿,从而离开人间到天界去生活。尽管中西方早期人民都向往天界的生活,但是唯有希腊早期人民认为这种理想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从中可见希腊早期人民的自信、大胆、无畏。从升天的凡人身上我们看到希腊早期人民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关注,对善良、忠诚、奉献等等人类所具有的美好品格的赞誉与追求。希腊早期人民把大地看做自己的母亲,他们对天神宙斯虽然敬畏,但不惧怕,希腊早期人民具有浪漫而善良的性格及旺盛的生命力,他们虽然敬畏天神但却保持了内心强大的生命活力,他们富有热情、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希腊早期人民浪漫的情怀和丰富的想象力体现了他们的乐观向上以及充分的自信——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机会升天为神。希腊早期人民认为人与生俱有善恶两面性,这种对人性较为深刻的洞见与希腊早期人民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分不开的。在对待亲情方面,希腊早期人民明确认为:为人父母者要爱其子女,血脉亲情不可磨灭。古希腊民族是一个赋予智慧和灵性的民族,由于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希腊早期人民形成了其特有的民族性格加之其后来的城邦体制孕育了他们思想的萌发与成熟,希腊早期人民较早地对人性、人的毅力与耐力等相关形而上问题进行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思考,希腊早期人民的审美是建立在对自由、善良、忠诚、奉献等情感以及种种美好事物的追求的基础之上的。1q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汉民族自古主要靠种地谋生,属于典型的农耕民族,天、地、自然万物与早期人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善于观察并总结经验成为中国早期人民的主要特点,中国古人所讲究的“天人合一”正是在这种长期的生活中培养出的心理模式。中国从奴隶社会开始逐渐有了等级制,这种等级制到封建社会后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且延续了数千年,因此等级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在中国古代,大多数人从出生时起就决定了其一生所处的阶级,中国早期人民认为任何一件伟大的事情总是由一位伟人成就的,而这个伟人是上天赋予的。因此,“安于天命”是中国早期人民的传统思想。此外,中国自古就是农耕民族,汉民族的生存以农业为主,而唯有家庭制能很好繁衍生息,不断地促进农耕的进行与发展,这样男女的婚配成了中国早期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婚配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听天命便取而代之。在面对人事物的矛盾冲突的时候,通常以统治者(天帝)对犯错误者给予简单的惩罚而告终,这与中国古人简单的实用主义思维有直接关联: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过多纠结过程,注重结果。神话中的天帝是现实生活中家族或一方掌权者的象征,具有绝对权威,这与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的等级制有直接而紧密的联系,在高度的集权下,对于己被集权者定夺了的事情,其他人很少有机会进一步探究事情的缘由和经过。在中国早期人民心中,万事听从权威者(统领者)的裁决,安守本分做人、做事,万事小心,不犯错误,这样就是一个良民。封建专制的等级制与家庭在中国早期人民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地处亚欧大陆,古代中国汉民族多聚居于水草丰茂的平原地区,广袤的地域孕育了中国人博大的心胸,也形成了中国人渴望与天地自然融合的心理;中国早期人民在认识自然时,大都从自身出发,由此我们看出中国早期人民的思维模式:先认识自身,再认识自然,并由己而推及自然。中国早期人民具有细腻的内心世界,对自然界细微的变化具有敏锐的领悟能力,这些同时促进了中国古代哲人的辈出。中国早期人民所推崇的优秀人格是: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因此自古中国的领导者被称为人民的衣食父母;立功之后功成身退,不求名利与赞誉。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则体现了中国古人心目中优秀领导者的另一面:为民谋福、公而无私、子承父业、持之以恒的精神。中国自古就有子承父业的风俗,这也是家族制的另一种体现,中国早期人民注重血统,认为伟人生的孩子也具有伟人的能力,这一点从鲧和大禹父子相承,最终治水的神话故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此外,在手足情方面,中国早期人民对兄弟亲情非常重视,参星和商星的神话反映了中国早期人民“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伦理观。中国古代的哲人无不是善于观察外界并体悟内心的集大成者,中国早期人民善于观察体悟生活,他们敏感的内心,细腻的体悟能力孕育了其精深的思想。中国早期人民的审美建立在责任、伦理、道德的基础上,追求仔细体察外物并感悟内心,最终达到“物我同一”。此外,中规中矩、中庸的理念也是中国早期人民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外在世界,虽然用我们现在科学的眼光来看,中西方早期人民们的认识有很多是偏离科学的,甚至是可笑的,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对世界的探索,才有了我们今天引以为傲的科学硕果;然而,对于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即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中40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西方早期人民的思想仍是令人赞叹的。几千年前,早期人民们在对心灵探索中所发掘的问题,至今仍然有很多是我们人文学科探索的问题所在。弗雷泽在《金枝》中对此给予了较为客观的评价:“我们和野蛮人相似的地方比我们和他们不同的地方要多得多;我们和他们共有的东西,我们认为真实有甩故意保存的东西,都应归之于我们野蛮的祖先,他们从经验里逐渐获得那些看来是基本的观念,并把这些观念传给我们,我们倒容易把他们看成是创新和本能。”①我们研究中西神话,不应站在今天人们的认知高度去俯视早期人民,揭露他们的幼稚与无知,而应将其当做一次寻根之旅,回归当时的历史现实,发掘孕育早期人民思想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背景,吸收早期人民们思想的精华,从而激起我们智慧的火花。我们要感谢中西方历代先贤,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思想高度是因为我们站在了他们厚重而伟岸的肩膀之上!①[英]詹·乔·弗雷泽《金枝》,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第390页。4l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l、[德]施瓦布.希腊神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2、[古希腊]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M]张德明,蒋平译.商务印书馆,1996.3、圣经·新译本[M].环球圣经公会有限公司,2002.34、[波兰]科西多夫斯基.圣经故事[M]张会森,陈启民译.新华出版社,1981.4.5、袁珂.中国神话选译百题[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8.6、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华夏出版社,2003.12.7、袁珂.中国神话史[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10.8、诺丁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M].郝振益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9、[英]詹·乔·弗雷泽.金枝.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10、叶名.中国神话传说[M].新华出版社.1993.12.11、[宋]李叻等.太平御览·卷三[M].中华书局,2000.12、张筻棣.淮南子校释·览冥训(上)[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3、[唐]郑处海、裴庭裕.明皇杂录/东观奏记[M].中华书局,1994.914、鲁刚.文化神话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15、[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M].李安宅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16、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7、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18、[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19、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20、高旭东.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21、肖厚国.古希腊的思想与历史——自由的古典探索[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22、吕新雨.神话·悲剧·<诗学>——对古希腊诗学传统的重新认识[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12.42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我的这篇毕业论文从开始选题、构思、润色到修改、完成,整个过程历时近一年时间。这个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傅星寰教授以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各位老师的帮助。傅老师从我选题开始,认真而严谨地对待我的每一个想法,不断地向我提出问题,帮助我理清思路,教导我严谨地面对学术论文,中肯地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尽量做出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在研究生三年期间,傅老师作为我的导师,既是严师,又像母亲一样对我的学习和思想上的发展与提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生三年是我的学术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傅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是我重要的领路人,从她的身上我学到了严谨的学术作风,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以及博闻多识的治学理念,在这里我要衷心地向傅老师道以深深的感谢!此外,我要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杜老师、赵老师、易老师、乔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感谢你们在这三年来对我的教学与指导,是你们给予我思想的启迪与思考,是你们照亮了我的学术道路!一篇好的学术论文需要作者精深的学术造诣与深刻的思想,它有待我们随着时间的发展,知识的不断累积,思想的不断深化而去不断地修改与完善,我深知我的这篇学术论文远不够成熟,衷心地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在用心地阅读过程中,能够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不断提升和完善它!谢谢大家143宗凡滟2013年5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