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swot分析及策略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swot分析及策略

ID:34472444

大小:2.42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3-06

上传者:U-24835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swot分析及策略_第1页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swot分析及策略_第2页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swot分析及策略_第3页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swot分析及策略_第4页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swot分析及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swot分析及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分类号:UDC:密级:烈£蔫舞净拨走·晕硕士学位论文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SWOT分析及策略ASWOTAnalysisonNPO’SParticipatinginSocialAssistanceandStrategies指导教师姓名:申请学位级别:论文定稿H期: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同期:吕龙月周云剐教授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王德发教授外审 研究生霎差墓萋窑嘉性声明删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I掣琴燮号竺淄l!i》!§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了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或属合作研究共同完成的工作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论文作者签名:墨堇盘日期:塑立!!:三j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武汉科技大学所有,其研究内容不得以其它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武汉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按照《武汉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收录工作的规定》执行)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认可的国家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对外服务。裟黧餐t兰指导教师签名:燧兰日期:翌五f:兰f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笫I页摘要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过程中,一股民问社会力量——非营利组织逐渐显示出在提供社会救助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普遍关注。非营利组织th于其志愿性、公益性、救助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在参与社会救助方面能够弥补政府救助的不足。但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短缺、缺乏监督、公信力缺失等等。因此,对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基于对非营利组织和社会救助两者的关注,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力图深入剖析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依据此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更好的发挥非营利组织在参与社会救助领域里的独特作用。本文导论部分介绍文章的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全面概述非营利组织和社会救助的概念,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笫三章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运用SWOT方法分析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第四章通过对美国和英国两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情况作简单介绍和分析,总结可借鉴经验;第五章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对策建议;在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展望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发展前景。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社会救助;SWOT分析 第1I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Intheprocessofimprovingsocialassistancesystem,akindoffolksocialforces--non—profitorganizationsgraduallydemonstratetheiruniqueadvantageswhentheyareofferingthesocialreliefservice,whichhasdrawncommonattentioninthesociety.Duetotheirstrengthsinpublicwelfare,voluntary,aiddiversity,etc.,non—profitorganizationscanparticipateinsocialassistanceandmakeupfortheinsufficiencyofgovernmentassistance.Therefore,theNPOs’socialassistancealsohasvariousproblems,includingshortageoffinance,thelackofpublicsupervisionandcredibility,etc.Therefore,itisverynecessarytoconductastudyonNPOs’participatinginsocialassistance.Basingonpeople’Sattentiononbothnon—profitorganizationsandsocialassistance,thisthesistriestomakeacombinedresearchonthetwofields,deeplyanalyses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NPOs’assistance,then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toencouragetheNPOtoplayanuniqueroleinsocialassistance.Commencingfromtheintroduction,thearticlefirstlyintroducestheresearch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theresearchsituationathomeandabroad,theresearchtechniquesandinnovationpoints.TheninChapterII,itillustratestheconceptsofthenon-profitorganizationsandsocialassistancecomprehensively,aswellasintroducesthetheoreticalbasisofthearticle.IntheChapterIll,thethesismakesananalysisonthedevelopmentandcurrentsituationofNPOs’participatinginsocialassistance,findsoutthe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andthreatoftheNPOs’socialassistancebyadoptingtheSWOTanalysis.Thefourthchaptersummarizestheexperiencesforreferencethroughthenon—profitorganizations’activitiesinsocialassistanceinAmericaandtheUK.InChapterVthearticleanalyzesthefulltextandputsforwardssomeproposalstoimprovetheNPOs’socialassistanceactivities.Finally,intheconclusion,itsummarizesfulltextandforecaststhedevelopmentprospectofNPOs’contributiontosocialaSSjstance.Keywords:Non—profitorganizations;socialassistance;SWOTanalysis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何论文目录摘要⋯⋯⋯⋯⋯⋯⋯⋯⋯⋯⋯⋯⋯⋯⋯⋯⋯⋯⋯⋯⋯⋯⋯⋯⋯⋯⋯⋯⋯⋯⋯⋯⋯⋯⋯⋯⋯⋯⋯⋯⋯⋯⋯⋯⋯⋯一IAbstract⋯⋯⋯⋯.⋯...............⋯.......................⋯.................................................⋯.......................⋯.II第一章导论⋯⋯⋯⋯⋯⋯⋯⋯⋯⋯⋯⋯⋯⋯⋯⋯⋯⋯⋯⋯⋯⋯⋯⋯⋯⋯⋯⋯⋯⋯⋯⋯⋯11.1研究背景与意义⋯⋯⋯⋯⋯⋯⋯⋯⋯⋯⋯⋯⋯⋯⋯⋯⋯⋯⋯⋯⋯⋯⋯⋯⋯⋯⋯⋯l1.2凼内外研究综述⋯⋯⋯⋯⋯⋯⋯⋯⋯⋯⋯⋯⋯⋯⋯⋯⋯⋯⋯⋯⋯⋯⋯⋯⋯⋯⋯⋯1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31.4创新之处⋯⋯⋯⋯⋯⋯⋯⋯⋯⋯⋯⋯⋯⋯⋯⋯⋯⋯⋯⋯⋯⋯⋯⋯⋯⋯⋯⋯⋯⋯⋯4第二章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救助概述⋯⋯⋯⋯⋯⋯⋯⋯⋯⋯⋯⋯⋯⋯⋯⋯⋯⋯⋯⋯⋯⋯⋯52.1基本概念界定⋯⋯⋯⋯⋯⋯⋯⋯⋯⋯⋯⋯⋯⋯⋯⋯⋯⋯⋯⋯⋯⋯⋯⋯⋯⋯⋯⋯⋯52.1.1非营利组织⋯⋯⋯⋯⋯⋯⋯⋯⋯⋯⋯⋯⋯⋯⋯⋯⋯⋯⋯⋯⋯⋯⋯⋯⋯⋯⋯.52.1.2社会救助⋯⋯⋯⋯⋯⋯⋯⋯⋯⋯⋯⋯⋯⋯⋯⋯⋯⋯⋯⋯⋯⋯⋯⋯⋯⋯⋯⋯.62.2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理论支撑⋯⋯⋯⋯⋯⋯⋯⋯⋯⋯⋯⋯⋯⋯⋯⋯⋯⋯⋯72.2.1市场失灵⋯⋯⋯⋯⋯⋯⋯⋯⋯⋯⋯⋯⋯⋯⋯⋯⋯⋯⋯⋯⋯⋯⋯⋯⋯⋯⋯⋯..82.2.2政府失效⋯⋯⋯⋯⋯⋯⋯⋯⋯⋯⋯⋯⋯⋯⋯⋯⋯⋯⋯⋯⋯⋯⋯⋯⋯⋯⋯⋯..82.3.3公共治理⋯⋯⋯⋯⋯⋯⋯⋯⋯⋯⋯⋯⋯⋯⋯⋯⋯⋯⋯⋯⋯⋯⋯⋯⋯⋯⋯⋯一82.2.4公众的多元价值观⋯⋯⋯⋯⋯⋯⋯⋯⋯⋯⋯⋯⋯⋯⋯⋯⋯⋯⋯⋯⋯⋯⋯⋯..92.3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92.3.1必要性⋯⋯⋯⋯⋯⋯⋯⋯⋯⋯⋯⋯⋯⋯⋯⋯⋯⋯⋯⋯⋯⋯⋯⋯⋯⋯⋯⋯⋯一92.3.2可行性⋯⋯⋯⋯⋯⋯⋯⋯⋯⋯⋯⋯⋯⋯⋯⋯⋯⋯⋯⋯⋯⋯⋯⋯⋯⋯⋯⋯⋯102.4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112.4.1发展历程⋯⋯⋯⋯⋯⋯⋯⋯⋯⋯⋯⋯⋯⋯⋯⋯⋯⋯⋯⋯⋯⋯⋯⋯⋯⋯⋯⋯】12.4.2发展趋势⋯⋯⋯⋯⋯⋯⋯⋯⋯⋯⋯⋯⋯⋯⋯⋯⋯⋯⋯⋯⋯⋯⋯⋯⋯⋯⋯⋯12第三章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SWOT分析⋯⋯⋯⋯⋯⋯⋯⋯⋯⋯⋯⋯⋯⋯⋯⋯⋯143.1优势(Strength)⋯⋯⋯⋯⋯⋯⋯⋯⋯⋯⋯⋯⋯⋯⋯⋯⋯⋯⋯⋯⋯⋯⋯⋯⋯⋯⋯⋯⋯⋯⋯⋯⋯⋯⋯⋯⋯..143.2弱势(Weakness)⋯⋯⋯⋯⋯⋯⋯⋯⋯⋯⋯⋯⋯⋯⋯⋯⋯⋯⋯⋯⋯⋯⋯⋯⋯⋯⋯..153.3机会(Opportunity)⋯⋯⋯⋯⋯⋯⋯⋯⋯⋯⋯⋯⋯⋯⋯⋯⋯⋯⋯⋯⋯⋯⋯⋯⋯⋯⋯⋯⋯⋯⋯⋯⋯⋯⋯.163.4威胁(Threatl⋯⋯⋯⋯⋯⋯⋯⋯⋯⋯⋯⋯⋯⋯⋯⋯⋯⋯⋯⋯⋯⋯⋯⋯⋯⋯⋯⋯⋯⋯⋯⋯⋯⋯⋯⋯⋯⋯17/j、结⋯⋯⋯.⋯⋯⋯⋯⋯⋯⋯⋯⋯⋯⋯⋯..⋯⋯⋯⋯⋯⋯⋯.⋯⋯.⋯.⋯⋯⋯⋯⋯⋯⋯⋯⋯⋯⋯⋯⋯⋯⋯⋯⋯⋯.18第四章国外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经验借鉴⋯⋯⋯⋯⋯⋯⋯⋯⋯⋯⋯⋯⋯⋯⋯⋯.204.1美国⋯⋯⋯⋯⋯⋯⋯⋯⋯⋯⋯⋯⋯⋯⋯⋯⋯⋯⋯⋯⋯⋯⋯⋯⋯⋯⋯⋯⋯⋯⋯⋯.204.2英国⋯⋯⋯⋯⋯⋯⋯⋯⋯⋯⋯⋯⋯⋯⋯⋯⋯⋯⋯⋯⋯⋯⋯⋯⋯⋯⋯⋯⋯⋯⋯⋯..2l4.3启示⋯⋯⋯⋯⋯⋯⋯⋯⋯⋯⋯⋯⋯⋯⋯⋯⋯⋯⋯⋯⋯⋯⋯⋯⋯⋯⋯⋯⋯⋯⋯⋯⋯⋯⋯⋯⋯⋯⋯⋯⋯⋯⋯.224.3.1完善的法律法规⋯⋯⋯⋯⋯⋯⋯⋯⋯⋯⋯⋯⋯⋯⋯⋯⋯⋯⋯⋯⋯⋯⋯⋯⋯22 第1V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2强有力的政府支持⋯⋯⋯⋯⋯⋯⋯⋯⋯⋯⋯⋯⋯⋯⋯⋯⋯⋯⋯⋯⋯⋯⋯⋯224.3.3资金筹集多元化⋯⋯⋯⋯⋯⋯⋯⋯⋯⋯⋯⋯⋯⋯⋯⋯⋯⋯⋯⋯⋯⋯⋯⋯⋯234.3.4多样化的监督手段⋯⋯⋯⋯⋯⋯⋯⋯⋯⋯⋯⋯⋯⋯⋯⋯⋯⋯⋯⋯⋯⋯⋯⋯23第五章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建议⋯⋯⋯⋯⋯⋯⋯⋯⋯⋯⋯⋯⋯⋯⋯⋯⋯⋯⋯⋯.255.1S策略⋯⋯⋯⋯⋯⋯⋯⋯⋯⋯⋯⋯⋯⋯⋯⋯⋯⋯⋯⋯⋯⋯⋯⋯⋯⋯⋯⋯⋯⋯⋯一255.1.1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建设,壮大群众队伍⋯⋯⋯⋯⋯⋯⋯⋯⋯⋯⋯⋯⋯⋯255.1.2提高专业化社会救助服务的能力⋯⋯⋯⋯⋯⋯⋯⋯⋯⋯⋯⋯⋯⋯⋯⋯⋯⋯255.2W策略⋯⋯⋯⋯⋯⋯⋯⋯⋯⋯⋯⋯⋯⋯⋯⋯⋯⋯⋯⋯⋯⋯⋯⋯⋯⋯⋯⋯⋯⋯⋯.265.2.1多渠道筹集资金⋯⋯⋯⋯⋯⋯⋯⋯⋯⋯⋯⋯⋯⋯⋯⋯⋯⋯⋯⋯⋯⋯⋯⋯⋯265.2.2保持独立性,打造自身品牌⋯⋯⋯⋯⋯⋯⋯⋯⋯⋯⋯⋯⋯⋯⋯⋯⋯⋯⋯⋯275.2.3加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监管⋯⋯⋯⋯⋯⋯⋯⋯⋯⋯⋯⋯⋯⋯⋯⋯275.30策m各⋯⋯⋯⋯⋯⋯⋯⋯⋯⋯⋯⋯⋯⋯⋯⋯⋯⋯⋯⋯⋯⋯⋯⋯⋯⋯⋯⋯⋯⋯⋯⋯⋯⋯285.3.1建立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伙伴关系⋯⋯⋯⋯⋯⋯⋯⋯⋯⋯⋯⋯⋯⋯⋯⋯⋯285.3.2提高公民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85.4T策略⋯⋯⋯⋯⋯⋯⋯⋯⋯⋯⋯⋯⋯⋯⋯⋯⋯⋯⋯⋯⋯⋯⋯⋯⋯⋯⋯⋯⋯⋯⋯一295.4.1健全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法律法规⋯⋯⋯⋯⋯⋯⋯⋯⋯⋯⋯⋯⋯⋯295.4.2建立长效救助机制⋯⋯⋯⋯⋯⋯⋯⋯⋯⋯⋯⋯⋯⋯⋯⋯⋯⋯⋯⋯⋯⋯⋯⋯305.4.3提高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公信力⋯⋯⋯⋯⋯⋯⋯⋯⋯⋯⋯⋯⋯⋯⋯31结论⋯⋯⋯⋯⋯⋯⋯⋯⋯⋯⋯⋯⋯⋯⋯⋯⋯⋯⋯⋯⋯⋯⋯⋯⋯⋯⋯⋯⋯⋯⋯⋯⋯⋯⋯⋯⋯⋯⋯⋯⋯⋯⋯⋯⋯⋯⋯..32参考文献⋯⋯⋯⋯⋯⋯⋯⋯⋯⋯⋯⋯⋯⋯⋯⋯⋯⋯⋯⋯⋯⋯⋯⋯⋯⋯⋯⋯⋯⋯⋯⋯⋯⋯33致谢⋯⋯⋯⋯⋯⋯⋯⋯⋯⋯⋯⋯⋯⋯⋯⋯⋯⋯⋯⋯⋯⋯⋯⋯⋯⋯⋯⋯⋯⋯⋯⋯⋯⋯⋯⋯35 武汉科技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第1页1.1研究背景与意义第一章导论社会救助,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责任重大,承担着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最基本生活需要的任务。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程度也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社会公甲与和谐的程度。近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不断完善,机制体制逐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但日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中还有明:多问题亟待解决。白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幽非营利组织得到了迅猛发展,其非政府性、志愿性、公益性等特点弥补了政府在fli场经济中解决社会问题的不足。目前,中国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服务遍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主要领域,包括社会服务、公益慈善、防火救火、扶贫、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社区发展、就业等重要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格局,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一I卜营利组织已然成为参与社会救助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社会救助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优势。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救助的主力j!之一,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与基层群众和弱势群体联系密切,能深刻体察民意需求,切实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状况,同时也为更多想参与社会救助的分散社会力量提供了平台。虽然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金短缺,监督不到位,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问的互动合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分析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所处的环境具有积极意义。本文试图采用管理学中SWOT战略方法分析,找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后依据这些结论提出完善措施与建议,以期对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有所帮助,使非营利组织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1.2国内外研究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历史久远,在理论还是实证方面都有许多相关研究成果。这里主要从二个方面概述国外研究:第一,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理论研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莱斯特·萨拉蒙在(1994)《TheRiseoftheNon—profitSector))一文中重点阐述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态势,指出非营利组织是政府和市场之问的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F在不断崛起,世界『F处于一种全球性的结社革命之中。他认为非营利组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历史的原因,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有通过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的意向:二是非营利组织能够广泛集I}l民问个人资源,解决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不足;二是政府的机 第2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构的官僚化、臃肿等特点使人们倾向于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四是公)£管理主题趋于多元化。萨拉蒙的第三方管理理沦也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奠定了理论基础,理论主要阐明了政府应更多的鼓励非营利组织来实施其服务职能,尤其是在社会福利领域。朱莉·费希尔(美)(2002)研究了第三世界国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相互影响问题,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兴起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发展,也是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改革的重要力量,并有助于解决人口迅猛增长、生态环境恶化和贫困等问题。大多研究成果都认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是一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机制,弥补了政府的不足,在救助弱势群体,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卜.改善社会福利,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行为中的问题。萨拉蒙(1987)的志愿失灵理论研究了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局限问题,非营利组织具有志愿性和公益性,这种理念取决于社会精神文明的高度,道德层面的不足或流失是影响非营利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非营利组织无法单靠单个的力量来做慈善事业,“志愿失灵”现象由此产生:①对慈善供给不足。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使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活动受到限制。②家长式作风。控制慈善资源的组织往往会依掘的个人偏好来开展活动,使一些需要服务的群体得不到保障。③业余性。从事慈善活动的人员往往是非专业的爱心人士,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经验不足,从而降低整体服务质量。Rose.Ackennan(1986),Payne(1998),JannoVakkuri(2003)等学者对非营利组织的问题也做了深入研究,他们提到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民问组织资金短缺,原因是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更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所以自身也开始从事公益活动,而并非通过和非营利组织合作来完成,导致非营利组织从企业获取的资金不断减少;二是非营利组织服务效率低,m于非营利组织的成员是来自不I司地域、不同行业的自愿者,结构非常复杂,这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容易造成责任彳i明确和管理混乱。第三,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对策措施。在这一方面,大多数学者提倡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社会救助。吉丹伦、克雷默和萨拉蒙(Gidron,Kramar,Salamon,1992)提出了政府和={F营利组织关系的四种模式:政府主导、第三部门主导、双重模式、合作模式。它是依据资金筹集和服务的实际提供两个维度划分而来。前两种模式属‘=j:竞争关系:第一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在公共服务中占据优势地位,非政府组织几乎无法发挥作用;非政府组织主导模式恰好相反,非政府组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两种模式属于合作关系:双重模式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有明确的职责领域划分,互不干涉对方,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履行职责:而合作模式中强调两者的良好互动与合作,关系和谐融洽。埃斯平·安德森(Esping—Andersen,1990)也明确定义了合作主义模式。他认为,有关公民福利生活领域的宏观政策应由国家制定,而非营利组织应提供具体的负责包括个人服务在内的人部分社会保障服务。这种社会保障的模式强调的足社会各种势力共同协作以满足公民个人的福利需要。(2)国内研究现状随着非营利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参与社会生活的领域越来越广,我国学者也逐渐对 武汉科技大学硕二l二学位论文第3页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行为给’弘了高度关注。通过归纳总结,国内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研究主要集lfl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意义和优点。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利:会救助的意义体现在:首先使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了社会的关爱,也有利于帮助社会贫困地区的人员摆脱困境;其次,非营利组织丌展的社会救助项日广泛,救助群体多样化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再者,整合了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是志愿者参与社会救助的重要平台;最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顺应了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性政府的要求,提升了社会救助服务的整体效率。(吴腾,孙霞,韩冰冰2008)非营利组织在参与社会救助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表现在:①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缓解政府压力。②针对处于政府救助边缘的对象实施救助,善于发现角落里的需求。③能够深入基层,具有极强的群众性。徐鹏(2011)第二,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非营利组织的先天缺陷:①公益的特殊性,父权性和业余性。肖芬芬(2007):②融资能力不强,公信力不高。陈元(2007)③自身建设不足,国际影n向力小。刘寿昌,杜萍(2009)。这些缺陷也是非营利组织在参与社会救助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根源。罗华林,周俊(2009)运用SWOT分析方法指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存在的局限问题,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①资金短缺问题。②代表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③能力局限和自身管理困境。第三,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完善措施。针对改革与完善,国内研究大都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这两个参与主体以及他们之f叫的协作关系角度提出建议。(1)对于非营利组织自身:①要提高非营利组织自我管理能力,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组织的自律性、自主性。②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到非营利组织,提高非营利组织提供专业化社会救助服务的能力。③拓展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领域的活动范围,根据弱势群体的需求,丌发更好的救助项目。张浩淼(2010)。(2)对于政府来说,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营造良好的环境足必要的:①从政策和法律两个层面加强对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鼓励、肯定和支持力度②加强监督和管理。政府应转变重审批轻雌督的监管模式,同时加强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对不法行为予以惩处。③政府应加强宣传,在管理社会救助的行政部门多提倡让非营利组织参与其中,转变观念,让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起到带头作用,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罗振李文杰(2012)(3)在两大主体协作关系上。①合理促进资源交换。建立信息芡享平台。③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ff;IJ的人员交流体制,促进两人主体之问的沟通。徐鹏(2011)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①检索文献,通过查阅大量中国和N#I-相关文献资料,对内容进行过定性分析,并通相关数据和资料对此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论证:②对比研究,结合参与社会救助的两大主体,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别找出s(优势)/W 第4页武汉科技大学硕:JJ学位论文(劣势)/0(机会)/T(威胁).③归纳总结,形成关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最终研究结论,提出完善措施。1.4创新之处将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救助结合起来研究,运用SWOT分析方法找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可行的措施,使非营利组织更有效的参与社会救助。 武汉科技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第5页2.1基本概念界定2.1.1非营利组织第二章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救助概述1.概念非营利组织,NonprofitOrganization,英文缩写为NPO,对于非营利组织概念的界定,有多种不同的说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非营利组织界定为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从捐赠者中获得大量的资源丌展活动(捐赠者并不要求得到相应资金报酬),也不存在所有者权益问题的一类组织。。彼得·德鲁克认为非营利组织既不足企业又不是政府机关,其FI的足人与社会的变革,足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部门。我国大部分学者把非营利组织理解为民问社会团体,并把是否在民政部门注册作为划定非营利组织的标准。陈晓春认为非营利组织是4i以赚取利润为目标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独矗机构。2虽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对非营利组织的理解不一样,但含义还是有共性的,这个组织必须是非营利性的。小文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开展各种志愿公益性活动的社会组织。2.特征非营利组织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非营利性:非营利组织存在的根本宗旨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为其拥有者积累或分配利润,并且不能以任何形式将组织的财产转变为私人的财产。这一属性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组织最基本的属性,但并不是说非营利组织小能进行相关经营活动,只是强调活动所的利不能分配给个人股东,而是要用于组织的发展,实现组织的使命。②非政府性:非政府性指非营利组织的组织应该独立于政府之外,有自我管理、自我判断和行动的能力,既不是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也不由政府官员主导或者控制。③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非营利组钐{的成员参与社会救助活动是出于志愿性质的,不受法律的约束,志愿者是志愿精神的直接体现或人格化,表现为人们无偿地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志愿精神和互帮互助的精神共鸣是非营利组织完成使命的内在驱动力。3.相关概念非营利组织的相近概念有很多,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区分的,常用的主要有以下概念: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NGO)存西方普遍使用,在内涵和外延上与非营利组织相当,指的是独立于政府组织体制之外,并非与政府签订协议而成赢,同时也不是企业的社会组织。NGO在国际上各类文件中使用较多,我国习惯性的称这类组‘http://wwwfasborg/2陈晓春.市场经济1jlr_?利身I织研究.湖南人民⋯版{f:,2001 第6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织为公益或慈善组织。根抛《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胤定,NPO、NGO和社会团体三者含义互相渗透,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是称谓不一而已。‘公民社会(CivilSociety)从社会关系上指非营利组织。它是一种多种的社会现象,个人和群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协会和网络组织起来,以表达他们的观点,增进整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志愿者组织(VoluntaryOrganization)和非营利组织在内涵和外延上基本一致,是从非营利组织的组成成员角度来界定的。强调志愿者是非背利组织的运作的卜体和参与者,他们投入了较多的时问和精力,志愿者组织丌展各类公益性活动,是参与社会救助的霞要人力资本。草根组织(GrassRootsOrganization)1般是指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小型志愿者组织,通常扎根于城乡、社区,和规模较大的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服务内容上相近。在本文主要使用“非营利组织”一词,但在叙述发展历程和国外发展经验的时候,也将偶尔使用“非政府组织”、“慈善组织”、“草根组织”等概念,这主要是考虑到有些场合使用相近概念更为准确,符合具体的国情。4.分类在t廿=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都扮演了苇要角色,生活中表现为形形色色的各类组织。根据非营利组织开展的活动内容不同丰要分为这样几类组织:(1)教育机构。如北京富平学校、蓝天助学、白|年职校等,主要活动和教育培训相关;(2)医疗卫生机构。如兰=州欣雨星儿童心理发展中心、各类公益性医院、福利院等,以提高公众健康为工作目的;<3)环保机构。以自然之友、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为代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治理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4)扶贫机构。以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条件为工作目的:(5)综合机构。如天津鹤奄老年福利协会有老年关怀、护理培训和管理咨询等项目,深圳的壹基金有儿童关怀、灾害救助和公益支持等多个项目板块,他们『F在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总的来说,非营利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稳定社会以及提高精神文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已深入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2.1.2社会救助1.概念社会救助是指困家和社会对依靠自身努力难以满足其生存发展基本需求的公民给予物质帮助和服务的一种行为。我国学者郑功成认为,社会救助是国家与社会向贫困入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无偿提供物质援助的一种保障制度。4由此可以看出,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足社会安全网的网底,目的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摆脱生存困境,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l{:会团体赘记管理条例》第‘.条:本条例所称社会团体,足指中困公民自愿努【成,为实现会受其同意愿t按照JL帝程开塍活动的啊f利件利.会约【织。4郏功成论中国特色礼会保障道路武汉:武汉人学⋯版礼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7页2.特颔E首先,社会救助足国家责任,足政府职责之一。《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网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罔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忆”5这规定了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是国家,但同时也应当提侣民问参与,弥补政府财力的不足,企>lk矛u社IX以及各类非营利组织是参与社会救助的必要补充。其次,社会救助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而是深陷困境的社会成员给予支持和帮助,以满足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根据我国现在的国情米看,这一特征在慢慢变化,因为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救助日的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简单的救助,需要救助的群体都有时候是相对的,因此救助方式更人性化了,领域也有所拓展,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上。3.分类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主要包含救灾、农村扶贫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是对突然遭受自然灾害或重大灾难的人群提供资金和其他形式的资助,帮助当事人摆脱困境,度过难关的一种临时性救助措施,如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灾害救助外,还包括社会灾害如化学危险品爆炸、毒气泄漏等事故的救助;农村扶贫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关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投入,对贫困地区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再此基础上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良性增长,从而缓解地区贫困,使贫困人u逐渐摆脱困境。当前我国的农村扶贫已逐渐从救助式转向开发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大部分,主要是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LI进行救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救助体还涵盖了住房、医疗、教育和法律救助等更加广泛的内容,使社会救助的体系越米越完善。6在本文中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是指非营利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社会救助的管理之-},并提供相关服务,包括处理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社会救助领域中的政府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各样的人性化服务,从而增加社会福利的行为。2.2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理论支撑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具有其历史渊源,人类社会的慈善观念和行为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德,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出现了济贫之类的机构,为贫困者发放衣物和食物,以救助这些弱势人群。经过社会不断地发展,这类机构逐渐演变为现今的非营利组织。这是非营利组织出现历史的必然性,同时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也具有其理论基础:市场、政府失灵、治理理论以及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观等都推动了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领域的发展。5《中‘仁人民共年几闰宪法》第pUI·五条6时政新中困_{=f=会救助体系研究北京:中用礼会科学⋯版利-2002 第8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1市场失灵市场町以非常好的处理个人消费的物品,但是市场却没有办法处理好公j七消费物品,比如,公共环境、社区和谐、国防安全等,这些公共物品的提供存在着严重的搭便车问题,因为公共物品属于大家共有,不像个人消费品一样需要购买。斯蒂格利茨在论及市场失灵时提出了八大根源,其中公共物品的存在是重要原因之一。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存舀:的先天缺陷导致了失灵现象的产生。首先,11丁场机制强调效率与竞争,与整个社会追求公平的价值观有矛盾之处。市场无法有效解决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导致在价值观L无法调节个人自由与社会原则之问的矛盾。其次,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市场中营利组织有逐利性,公共物品成本高,无人愿意购买,因此营利组织不愿意提供。这就造成了Ilj场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最后,市场经济会导致贫富分化更加严重。拥有稀缺资源的组织或者个人利用这一优势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一部分人由于资源匮乏陷入贫困境地。因此,市场经济自行运行无法得到结果公平。社会救助领域提供的服务一般都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因此,靠市场机制中的营利组织是无法完成的,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克服市场失灵的机制,能够更好的实现社会公平,在社会救助中将个人群体的资源集中以解决社会共同需求公共物品。2.2.2政府失效lH场失灵的存在使政府成为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提供者,政府可以通过国家强制手段,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但是政府在提供的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缺陷。政府并非力.能,一切依赖政府就会导致政府管了yf:多不该管的事,从而出现政府失灵。经济学家们顿·韦斯布罗德提出了政府失效理论,认为政府机构层级繁多和官僚化的特点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非政府机构提供服务和回应需求。政府失效表现在以下三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由于信息不完全的原因,只能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但是由于社会成员在对公共物品质和量的需求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就会导致一部分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忽视了一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政府内部官员没有足够的动力去为公共利益服务,而是为自身利益工作,这是自身的内在局限:政府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中缺乏竞争,主体的垄断性导致了政府在服务的过程中有低效现象,无法达到最优状态。在市场和政府都失灵的情况下,就需要找到其他社会组织来提供这些服务,而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特性,即非营利性和专业性,使其能够在公共服务的领域敏锐的发现某些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更有效的提供救助服务。2.3.3公共治理治理是当代政府管理的一种新形势,是行政改革的产物。公共治理理论对公共行政学的观点进行改造和发展,引入了治理的概念。好的治理就是使公共事务所覆盖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这个过程更强调合作管理。公共治理理论是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 武汉科技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第9页的进步和发展,新理论认为,民间公众、其他非政府组织、企、Ik、社区、社会团体也是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治理的对象则是公共事务。公共治理理论实现了对公jt管理理论的超越和突破,同时也使我们重新认识了现代公共管理的格局,不再把政府作为唯一一的权威,社会组织和公民日益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关注并探讨不同主体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分工、相互关系,从而形成良性互动,最终能为社会公民提供更完善、更高质量、更充足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政府是社会救助中不可或缺的卜体,但在公共治理理论新的发展趋势之-卜^,没有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是无法达到善治的。政府单1主体参与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方式、方法也难以在短期内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尽快推动非营利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救助是时代发展之需。2.2.4公众的多元价值观社会公众的多元价值观也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社会多元化的进程,公民意识进一步觉醒,多元价值观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同。事实上,西方大多数变革都起源于非营利部门一人权、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儿童福利以及妇女权益等。这些变革的实践充分论证Tdh营利组织有能力在被政府忽视的领域发现新的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进行有益的实践,并由此找到提供相关服务的较好途径。即便假设政府在社会救助中提供的服务更有效率,但公众仍然会坚持把一个强有力的非营利部门作为保证一定程度的多元性的机构。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是一种趋势,这一多元价值观也『F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理由是管理丰体的多元化能避免政府作为唯一管理主体时所产生的各种弊端和低效率,更为重要的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也得益于它们在提高这种关键的社会价值一多元价值观。2.3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在我国,虽然政府在社会救助领域承担着主导性的角色,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如果只依靠政府这一主体来提供社会救助,不仅不能够满足需求,而且也是不现实的,牛竟政府在社会救助这方面投入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而非营利组织在部分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足重要的补充,能有效弥补政府在社会救助过程中的不足,把公平与效率兼顾起来。所以既,非营利组织也是社会救助的重要主体,也是参与者的角色。同时,判断一个幽家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否完备,从其社会成员问的互助互济行为中也能体现出来。冈此,鼓励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非常必要。2.3.1必要性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是现实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i面: 第10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首先,政府在社会救助中存在不足。2011年底,伞囡共有城市低保户1145.7万户、2276.8/J.人。农村低保户2672.8力-户、5305.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JJrl91.7万人,增氏了1.8%。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农村低保金额667.7亿元,比上年增长50.0%。7虽然我国对低保、血保及主定贫资金的支出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农村贫困人数也有增长,且国家补贴的月人均标准远低于『F常生活所需。据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的数据显示,每年我国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超过70力.件,而实际上得到援助的比例低于1/4。农村贫困人群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主体,在医疗、教育、法律援助等需求方面会更加急迫,而在当前我国各项救助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特别是县级以下及两部贫困地区经费的短缺尤为严重,况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剩余贫困人群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IlI区,这部分人群的救助不仅面临着被遗漏的可能,还预示着脱贫成本的增加。其次,政府社会救助形式老套单一,救助行为被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政府在社会救助中主要是通过发放补贴和物资的形式展开,这种形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超到救助的作用,但往往是暂时的,无法从长远进行救助;第二,政府的救助一般是在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情况下实施的,相比非营利组织来说行为缺乏丰动件,是一种事后解决的被动方式。鼓励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能够使救助效果更好,弥补政府的不足。最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在市场中,对于政府无法充分发挥功能的领域,如针对市场中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非营利组织可以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和帮助,以维护消费者正当利益,对于从而对市场起到监督作用;对于政府本身,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可以不断地提醒政府与公民,使政府与公民都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关心公共事务。在被政府忽略或是做的不好的领域,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救助中的行为是一个有力的回应,能够促使公共部门更加注重增加社会福利,拾遗补缺。2.3.2可行性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古来有之,并且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实践过程中也具有可行性,以下从现状、成本、效益三方面分析其可行性。首先,从实际经验来看,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是可行的。月前,我国非营列组织丌展的人部分项目都与社会救助相关,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中国红十字会的博爱家园、扶贫救心、爱心工程、灾后重建等品牌项目都属于社会救助领域。深圳壹基金的联合救灾项目在2012年洪灾救援中联合12省区民间组织开展救灾行动,关注灾害最脆弱和最易被忽视的群体一儿童的需求,搭建民问公益参与洪灾救援的平台,第一时问到达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也具有可行性。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成本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参与社会救助所需要的物资和资金;二是参与社会救助所需要的人员。在物资7http:IAmvw.gov.cn民政部2011年社会JJ瑾务发展统计t公报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1页方面,有相当大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公众的支持,中华民族有着乐_ji助人的传统,靠着人们的善心非营利组织能够在短期内筹集到救助的物品和资金。其次,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员一志愿者队伍在1i断壮大,2006年上二仁年注册人数为1700/J,2007为2511力,2008年底增加到2946万。因此非营利组织有了参与社会救助的成本基础。最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非营利组织弥补了政府用于社会救助方面的资金不足,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事务负担,是社会的“减压阀”、“调节器”,能有机协调社会均衡发展;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使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关爱和帮助,社会民众和志愿者们通过非营利组织这个平台将爱心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广泛动员了民问资源并推动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2.4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2.4.1发展历程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有以下儿个阶段:(1)第1阶段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由于中国当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民问非营利组织。互助慈善组织包括各种互助会、慈善堂、育婴堂等。有些组织足传统慈善互助组织的延续,有些由外国传教士所建。(2)19/19年建国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文化大革命为分界点,这‘阶段又分为两个时间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文化大革命之前由于政治需要建立了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等人型的人民团体和大量学术性、文艺类社会团体,但在后期,“文化大革命”期间,社团的活跃度逐步降低甚至停滞。(3)改革开放至今。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推行为社团组织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环境变得较为宽松,使社团发展迅速,数量猛增。随后,志愿者组织在全国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也得到了空前增长势头,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了新的角色,自主性不断增强,并积极活跃于社会救助领域。2000年,清华大学NPO研究所对全圈范围内的NPO进行了大规模调研。调研的内容反映了NPO的活动领域分布情况,这一调研明确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参与社会救助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见表1.1)从表中口J.以看出,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活动的领域非常广泛,几个重点的领域都与社会救助领域相关,包含了社会服务(44.63%),扶贫(20.95%)。中国NPO活动领域分布(注:多项选择,总比例超过100%)活动分类比例(100%)活动分类比例(100%)文化、艺术34.62社区发展17.04职业、成人教育14.19就业与再就业服务15.85养老院7.03法律咨询与服务24.54心理咨询9.75基金会8.62礼会服务44.63志愿者协会8.16 第12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防灾救灾11.27国际援助3.32扶贫20.95行业协会、学会39.99环境保护9.95其他20.562.4.2发展趋势表1.1:米源:清华火学NP0研究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①发展迅速。据社会组织相关部门统计,截止2009年底,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合计已经超过43万多个,其中社会团体接近24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9万个,基金会1843个。(详细数据见表1.2)从下表中可以看出社会组织的数额呈递增趋势,反映了相关非营利组织发展速度之快。同时,新型的非营利组织也陆续出现,例如2008年全国已建有慈善超市七千多个,在各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小城市也建立了社会捐助接受站。社会鲺l织数据统训‘(单位:个)+社会组织合计—I一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表1.2数据米源:中国社会组织网②物资数额巨大。在1998抗洪中,中华慈善总会共募集款物总额72亿元;2008年汶川地震中,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接受资金为接近14亿元,接收捐赠物款达24亿元,其中已支出23.8亿元;2010年,青海省玉树地震中,中国扶贫基金会累计为玉树募集资金、物资1.49亿元。这些数据显示了非营利组织在紧急救灾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呈现了非营利组织的充沛活力与功能,它在短期内所募集到的资金与组织人力,几乎与政府投入的经费不相上下。③领域不断拓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的行动中根据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活动领域不断扩展,不单单是局限在传统的扶贫救济,更多的非营利组织拓展了救助的项目,变得越来越人性化。例如,非营利组织在就业培训、抚养贫困儿童、医疗保健、照看空巢老人、保护生态环境、关注精神需求等这些新领域的活动更多了,满足了多种需求,改善了社会救助领域的服务质量,使之更加便捷、更有效、更容易被人接受,拓展了社会救助的0O0O0O0O0O0O0O0O0O0O5O5O5O5054321l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领域。④积极作用n益彰显。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积极行为,激发J,整个社会的活力、促进了社会和谐,对于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社会稳定,热心公益的良好风尚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行为中广泛的吸纳了志愿者,使个人的互助意识加强,志愿者通过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活动宣扬了团结友爱,共度难关的精神,能够触动社会群体心底的共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正能量。 第14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战略规划分析法,通过评估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以确定S(优势)、W(劣势)、O(机遇)和T(威胁)。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IH金山大学的箭理学教授韦里克提}H,经常运用于企、l址L{』以寻找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经营策略。事实上,管理并/1i局限于营利组织,管理的目的并非利润最大化,而是在于提高效率和效用。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行为对__J:社会的公平至关重要,效率与公平的这对永恒矛盾无疑增加了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复杂性。环境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依靠,与环境丘动才能谋求发展,尢视环境的变化,固步自封就会走向消亡。因此,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进行分析,有利于非营利组织有效回应环境变化,走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在本文中并未严格按照SWOT分析法列出矩阵,只是将这种方法作为一个切入点,结合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细化分析与归纳。3.1优势(Strength)优势被界定为一项或者多项技能、明显的竞争力、能力、竞争优势或组织选择战略时可以抽取的资源。这里的优势是指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内在优势,也就是其自身相对于政府主体表现出的长处。①深入基层弱势群体,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政府在获取救助对象信息过程中,受自身机构层级多等组织闪素影响,信息彳i完善或传递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国家在制定某一时期的救助政策时,往往是以全困范围内的弱势群体的整体需求为出发点的,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角度,以主导者的角色去看待,以此来制定相关救助政策,虽然照顾到了人多数,但是由于政策缺乏必要的弹性,从而使得一部分弱势群体边缘化,得不到政府的救助。由于非营利组织的民问特性,使得它无论是在思维还是在做事风格上都与政府部门存在很大的差异,表现在:非营利组织以一种自下而上的角度和服务者角色参与社会救助,更多的倾听弱势群体的心声,以他们的利益为}_}{发点,丌展救助服务。其自身的公益性也决定了非营利组织成员有着改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精神动力,他们更愿意了解贫困群体的疾苦与需求,缩短了救助基层困难群体的距离。②专业性与针对性社会救助的对象千差万别,每个对象的生存环境都具有特殊性,政府丌展社会救助的活动时,往往是一个宏观范围的管理者,无法做到细化,不能准确瞄准被救助者的需求,因此就不能突显专业性。而非营利组织深入基层的特点,使得它在参与社会救助行为中成功扮演了“精彩”配角,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同时更展现出政府部门难以比拟的专业性,灵活性和高效性。从下表可以看出非营利组织成立后服务项目并不是普遍性的,例如,创立于2005年的蒲公英中学,是北京市第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史创办的民办非营利性的、 武汉科技大学硕I:学位论文第15页公益性的平民中学,致力于解决农民工子女上中学难、上好中学更难的问题。它在社会爱心人二J二的捐助和奉献中诞生和成长,以教书育人,在育人中改造世界为理念,专注二r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当自订,农民工子女的卜学难问题备受关注,而蒲公英学校就是这一具体领域开展救助活动,满足了这一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充分展现了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专jIk性。代表性机构名称服务项目简介北京惠灵智障人+社区服务机为钾障人十提供多元社二I:服务,善_丁.创新,为智障人’L就构业开拓多种途径人竹县礼区帮扶小组搜集信息,保护隐私,解决特困家庭实际问题绿星之家助残服务中心为农村残疚人社会发展提供平台,开展网商培i)iI,进行小额资助,解决残疾人生计和发展问题云南省妇女儿童发腱中心实施小额无息贷款,解决生计问题陕pq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社区灾害管理与牛计恢复相结合,心对“冈灾返贫”新公比学校为流动儿童提供:IF营利子那个、平K性、高质量的教育蒲公英中学致力于解决农【屯I:子女上中学难、一lz盘f-中学更难的问题表1.3数据来源:《人扶贫:公益组织的实践与开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2弱势(Weakness)弱势是指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行为中存在的弱点、缺陷或不足之处。从我国相关非营利组织的实践来看弱势丰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资余不足。资金不足是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已成为其发展的一个瓶颈,尤其是参与社会救助的非营利组织,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做公益慈善,丌展社会救助活动,仅凭一时的热情是不够的,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相比而论,政府在开展社会救助过程中,资金以国家财政为=i三要来源,能够有效保证资金的稳定,而非营利组织的资会主要来源于政府支持和社会企业或个人支持等途径,极其有限。相当一部分的NPO处在严重资金不足的状况之下,无法『F常的丌展活动,其rfl有不少组织处在名存实亡的“休眠状态”;有些组织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背弃组织的宗旨和理念从事与其自身业务不相关的经营性活动甚至违法活动。资金不足问题还会导致更多的困境。2013年2月,山东省泰山爱心人慈善协会的负责人和西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们手头有很多公益项目,但最难办的是没有钱。因为缺少资金,她与团队的救助贫困学生项目被搁浅,非常无奈。她说,小荷公益成立以来,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冈素就是资金短缺难题。在春节走访时,贫困学生的情况令他们揪心,但是冈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不能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所以不敢再去看那1双双渴望的眼睛。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筹集情况与 第16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公民的志愿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社会经济越发达,公民的积极‘降越高,非营利组织筹集的资金就越多。同时,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也依赖于政府的资助,政府不能以非营利组织的自治性作为减少或者拒绝资助的借口。归纳起来,造成我国非营利组织资金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个人捐赠比例不高,政府补贴有限和自创收入不足。②独立性危机问题。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的NPO是通过获取自上而卜^的资源建立发展起来的,如早期的学联、工会、妇联、青年团等。这些组织有的是与党政机关合办,在资源,管理方式上严重依赖政府,活动的开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束缚。在民I'HJ,自发成立的NPO,因为要靠挂在业务手管单位上才能取得合法地位,这也导致了民|、日J组织受到了政府各方面的限制和T涉,没有独立性。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组织有可能为了某些利益而淡:忘或者违背初衷进而脱离它们本应关怀和帮助的群体,甚至成为某个主要捐助者的代理人,丧失自身的独立性。毕竟,非营利组织往往要靠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俗话说,拿了别人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因此,不可避免地要为别人的利益着想,为它们说话。独立自主性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尤为重要,如果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缺失,甚至成为某些地方政府或大企业的附属组织和工具,就无法完成自身崇高的使命。③责任缺失与腐败问题。非营利组织接受了社会捐赠和以税收优惠等形式的公益资产,这是参与社会救助的重要资源。获得了外部支持就必须履行非营利性的承诺,才能向社会公众进行交代。某些非营利组织内部人员捌有组织的财务权、人事权和决策权,因此组织就会成为自己的小金库,从而助长了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如非营利组织开展救助的过程任意挪用组织资金盖大楼、吃喝玩乐、投资获取其他收益,为个人谋利益,导致救助成效严重缩水,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进而使社会公众产生反感和不信任问题。非营利组织中存在造成非营利组织责任缺失和腐败的原凶主要是由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缺乏公共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决策过程可能彳i够民主,实施救助·{J缺少公开性,这为组织的一些经营管理者的渎职腐败创造了一定条件,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大、拥有较大资金和权利的组织。3.3机会(Opportunity)机会在这里指的是一种7髟势,有利的外在条件与机遇。在这种形式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方向非常明晰,如果采取了行动抓住机遇,就有可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问。①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内容,其实质是要重新划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边界,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这样一来,一些原来由政府直接承担的不该管、干不好、干不了的职能就逐渐转移m来,由市场和社会承接,而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rfl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将逐步退出许多社会控制领域,从繁重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自上而下的行政控制会越来越少,公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社会管理的机会增多,热情越来越高,非营利组织则可以承接过去政府包揽的事务,特别是在社会服务、社会救助方面承担部分的职能。同时政府职能的转变也进一步推动着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窄问将更加J。阔。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②社会民主观念和公民参与意识加强。现代社会,民主观念足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公民意以如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的高涨使社会民主化程度不断提升。社会民主观念培育的是一种积极的公民精神,以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标识。民主意识越强,社会越趋于多元化,公民在生活中表达他们利益或要求的渠道就会越多。公民参与和追求的是在更广泛的公共需要背景下的自我利益,有远见的而非短视的自我利益,有助于促进他人利益的自我利益。积极的参与意识建立在一套包括信任、互惠、宽容的价值规范和相应的行为基础之上,还包含志愿主义、慈善意识、公共精神等,这些理念与非营利组织所倡导的精神是一致的,即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弱势群体有爱心,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促成了一个更有凝聚力,自主性社会空问的形成。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需要的正足这样一种社会文化基础和环境。缺乏具有民主意识的社会就不能培育出具有公民精神的公民,也不可能具有自发形成的非营利组织。因此,这种观念的加强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3.4威胁(Threat)威胁被界定为外在的一种形势,在不及时采取措施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引发具有潜在危害的事件和结果。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威胁,主要是指来自外部的挑战和不利因素或消极的事件。非营利组织在参与社会救助的行为中面临的主要威胁有:①法律、政策环境不完善。目前,我国未出台任何一部关于非营利组织的专项法律,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缺乏法律层面的保护。立法层次低是首要问题,非营利组织作为广大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政府丌展救助工作的重要补充。只有重视非营利组织的立法工作,赋予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行为的合法性,才能依法管理。其次,根据《社会团体臀记管理条例》,一个社团必须经过业务丰篱单位审查同意,爿‘能到民政部门申请合法登记,这是社团成立必须经过的两个基本步骤。在这罩-,业务主管单位规定必须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地方各级政府授权的组织,这一要求非常严格和苛刻,抬高了民问组织中请登记的门槛,极大地限制了中困社会组织的发展。大大小小的社团随着的社会需求不断涌现,但因为这利-双重的管理方式使他们无法取得合法的地位和身份,登汇过程中遇到阻碍,导致一些组织只能身处非法运行的灰色地带,而有的甚至因为困难望而却步,放弃了成立的意愿。我们常常会听到“丁香花”、“蒲公英”等美丽的志愿者名宁,殊不知他们背后依靠的公益组织其实面临着尴尬的处境:难以找到挂靠单位,民政部门4i予注册。无法获得正式登记,它们只能被称为“草根”,而现今由于身份的不合法导致难以筹措资金等问题使得许多“草根”公益组织裹足不前甚至逐渐萎缩。最后,国家在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方面提供的支持还远远不够。②社会救助工作复杂艰巨,具有不确定性和长期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理条件的制约。恶劣的气候条件与贫瘠的自然环境是造成偏远地区生活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0%牛存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或高原。偏远的地理位置加之恶劣的自然条件,受到交通、通讯等条件制约,各类项目的开发与支持都受到限制,社会 第18页武汉科技大学@-L学位论文救助的工作开展也带来困难,严重制约着弱势救助群体条件的改善。第二,乍态环境恶化。技术进步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我们的生态环境n益恶化,尤其是近年来地质灾害的频发造成了救助的不确定性,如突发性的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等,这要求非营利组织做出快速反应,增加参与社会救助活动的难度。第三,新的救助情况不断出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传统的救助无法满足需求。例如现在受社会普遍关注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是无法靠传统救助(解决温饱)解决的;相比以往,人们对于生产技术、职业能力的需求更大了,被救助的对象更加重视自身能力的建设与长远发展。第旧,返贫化现象突出。在我困,最容易出现的是冈教致贫和因病致贫这两种情况,随着我困经济的腾飞,由生产力水平低而引发的“整体贫困”或者“绝对贫困”大幅减少,更多的贫困群体属于“部分贫困”、“相对贫困”。据统计,每年接受社会救助的有40%一50%的农村贫困对象因教致贫或因病致贫。对于这些生活贫困的群体,在面对生活中子女的教育、家人的病情等现实情况,是最易加重贫困或重返贫困的对象。以上这些情况对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是一个巨大的挑战。③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公信力危机。社会公众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期待非常高,当非营利组织不够专业,不负责任或出现道德问题的时候,公众就会认为非营利组织背叛了它们所追求的宗旨,从而产生不信任问题。当今我国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非常突出,非营利组织中也丑闻不断,出现了很多组织违背诺言,失信于社会公众的现象:2007年“中国妈妈”胡曼莉通过办爱心孤儿院为自己谋取钱财,后来经审计部门查出账目混乱,多笔款项有问题,中国妈妈的形象在社会公众的心中不复存在;2009年四川渠县的劳工事件中,残疾人自强队将乞丐、智障者送N#t-地务工并从中获利200多万元;2011年红十字会万元餐、郭美美事件,让中国红十字会陷入了无法自证清白的尴尬境地。信任危机事件的发牛对于非营利组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数据表示,11年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后,社会捐款数额以及慈善组织捐赠数额均出现锐减:全国7月份社会捐款数为5亿元,和6月相比降幅超过50%;慈善组织6到8月接收的捐赠数额降幅更是达到86.6%。8在这类危机事件中,有的甚至还没有被证实,就能在两三天内将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摧毁。由此可见,公信力危机问题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小结我目的非营利组织在改革开放后迅猛发展,在社会救助领域中同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尤其是入世以后,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给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带来了机遇,政府职能的转变,公民社会等理念同益深入人一11,,对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自身的规模还比较小,自筹能力和政府资助力度相对较低,8比政部http://www.mcagov.cn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9页社会影响力不大,因此整体能力不强,加上外部法律环境、社会公信力危机等问题使得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活动受到了一些阻碍。 武汉科技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四章国外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教助的经验借鉴美困和英圉的非营利组织发展历史悠久,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相对完善,社会作用突出,国际影响较大,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结和汲取经验,有利于我国非营利组织更好的参与社会救助。4.1美国美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与其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进程是相适应的,人致有以下几个阶段:从清教徒时期到20世纪初期是美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最早时期。政府不能提供的服务或是靠个人力量无法做到的,都通民众自组队和社团的方式相互帮助照顾,这1阶段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中有非常显著的一个特征一民众q:助。这一模式是在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F产牛的。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社会矛盾突显,失业率急剧攀升造成贫困人口增多,人们强烈要求政府承担起社会责任。但政府由于财政资金短缺,无法满足社会救助的资金需求,民问非营利组织资源不足也没有能力缓解这种社会状况,社会的恐慌情绪蔓延。当时的在仟总统罗斯福为了解决社会矛盾,实旌了新政,签署了《联邦紧急救助法》,建讧起美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助机构一联邦紧急救助署。1935年《社会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联邦政府是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将妇女、儿章、老年退休、残疾人与失业纳入了公共援助体系,形成公共救助的主要内容。这使美国的社会救助制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61—1963年肯尼迪总统执政期问实施了《公共福利修正案》,对于社会救助的方式进行了调整,不再单一的给予贫困群体实物和金钱,而是将重点转移到提供服务和技能上米,以提高贫民的自我生存能力。在此期间,政府也出资成立了社会救助领域的一些社会机构,推行各种救助计划,随之而来的是允许各种民问结社的存在和发展,同时鼓励和保护民间慈善和救济活动的发展。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显著,1973年,美国的贫困人口从1960年的4000万锐减到了2300力.。9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福利的刚性增长使得财政支出越来越大,为减轻政府负担,美困的社会救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这些改革主要包括克林顿时代通过的《个人责任与就、Ik机会调整法案》和2002年布什政府出台的《为自立而工作法案》,这两项法案的出台都宣扬了:[作的价值和自立精神,以减少懒惰者对于政府救助的依赖。《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对福利救济金领取者采取了严格的时间和:L作小时限制,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大幅减少用J: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的比例。《为自立而T作法案》则俏导通过就业白食其力,减少对福利依赖。在政府积极9中困礼会救助网海外视窗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1页推动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同时,各州政府则采取与非营利组织签订合同的形式米开展救助活动,积极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形成了真『F意义上的伙伴关系,实现了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主体多元化。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和发展是美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构成了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首先,美国人追求自由主义,反对政府管理过多的社会问题,更倾向于自主解决问题,因而鼓励了更多提供社会服务,解决社会矛盾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其次,美国是移民国家,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在美国逐渐扎根繁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组织,呈现出一种多元主义社会形态,非营利组织大量产生。非营利组织在美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F如美国的布什总统所说,“政府的目标之一是给公民的参与精神注入活力,政府不会被慈善机构和社区替代,但是当美国遇上社会问题叫‘,政府首先去找宗教组织和社区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充分论证了它们已具备自我拯救、改善人们生活的能力,是美国公民礼会彳i可或缺的部分。4.2英国英国是现代福利国家之一,非营利组织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政府和企业所不能的巨大作用,历史非常悠久。非营利组织在英国一般称为社区、慈善组织或志愿组织,是英国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慈善一直以来都是英国历史的一大特色,非营利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与英国这一历史传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7世纪以前,社会救助是由基督教和一些同业协会承担的,社会成员之问相互支持,所以对英国而言,非营利组织参与到社会救助领域有着很深厚的历史基础。基督教处于慈善之心对穷人的旌舍和行业协会成员之问的互助互济是早期社会救助制度的主体,并且它们的存在对于中世纪英国贫困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时期,慈善组织的规模已达到五百多家,但是真丁F在社会救助中发挥作用的非营利组织还不多,并且政府部门的社会救助行为更是微乎其微。从1601年《慈善法》的颁布丌始,慈善组织逐渐走上了一条制度化的轨道。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心并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去,慈善组织的数目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基本形式表现为协会和信托基金,这给现代英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8世纪后期,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英国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慈善组织无论在规模还是自身能力J二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广泛参与到解决社会问题中来。整个社会逐渐意识到了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并认可了其在社会管理尤其是在社会救助领域的作用。英国政府为了能够管理并充分利用好数目庞大的非营利组织,对这些组织采取了双重管理措施。一方面通过向慈善组织提供财政拨款来扶持和促进它们的发展,另一方面设立专门管理慈善组织的机构一慈善组织管理委员会。在该机构对慈善组织的管理与指导下,它们的社会公信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并且在制度建设和活动实施过程中更加规范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保:于党上台执政,针对政府T预过多而导致的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撒切尔富人开始大力推行了私有化政策,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部分服务职能转交 第22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给非营利组织,进一步促进了非营利组彭{的发展。为更好的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政府积极倡导改善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在1998年签署了‘份《英国政府和志愿及社会部fJ关系的协议》,这项协议是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以独立身份和平等地位的前提下通过自山协商而达成的,协议确立了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对应的责任,政府的责任主要有:保持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维护其法定权利和权益;提供资金援助;政策支持和共同协商,尊重非营利组织的意见和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这项协议对于慈善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拓展了其可以活动的领域,这对于慈善组织更好的参与到社会救助领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慈善组织和政府互相帮助和互相支持的长期发展目标。英国慈善事业所取得的发展和进步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政府一直以来常重视自己和慈善组织的关系,并在两者的合作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慈善组织的地位、职责,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鼓励了慈善组织参与社会管理。4.3启示英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作为全球成功的典范,其参与社会救助的历程、管理方式、特点以及对英美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两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4.3.1完善的法律法规通过美国和英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领域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小难发现它们的非营利组织之所以在社会救助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历史悠久,在于它们在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健全。甲.在1601年英国就出台了《慈善法》和《救济法》,对慈善组织的行为进行了专门规范;英国最早的社会救助制度起源于宗教组织的慈善救助,并随着其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救助的主体和特征也发生着一些变化,目前英国的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领域的参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与英团政府颁布的《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文件时密不可分的,这个文件明确的规定了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各自的责任,并且明确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有提供资金支持的义务,并且为了促使慈善组织能够更好的发展并有效的参与到社会救助领域,政府设立了专I、J的机构一慈善组织委员会,其职责主要是负责慈善组织的登Ii三注册和R常性的管理指导工作。这些制度对于慈善组织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加快相应法制建设,对非政府组织依法管理,尽快填补法律盲区,统一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大力改善非营利组织的法律与政策环境,使之更好的参与到社会救助的活动中来。4.3.2强有力的政府支持两国政府对-F':113营利组织的支持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政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3页策给予非营利组织支持,并给予财政拨款以购买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在美圈,历J『}{;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的重视倡导,为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活动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1961年,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况中要求青年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号召美国民投身公共服务;1964年,约翰逊总统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组织,给成千上力’美国人提供了为低收入社区成员服务的机会;1989—1990年,布什总统在白宫建立了“阳光基金”,一直支持志愿者服务行动。在英国,1998年,中央政府和全英慈善与社区中心共同签署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协议一“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简称Compact),Compact的签订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非营利组织签订合作协议的困家,也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一项重要成果。两国的实践证明,领导人或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和鼓励是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两者的和谐关系将有助于非营利组织更多的参与社会救助,因此我国应更加重视两者之问的合作,共同参与社会救助。4.3.3资金筹集多元化美国和英国非营利组织获取资金的途径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私人的慈善捐赠;二是政府的补贴、津贴和税收优惠;三是会员缴纳的会费;四是各类社会服务性收入。美国和英国的私人捐赠额排名是世界第一和第二的国家。美国的捐赠比例中有75.6%是个人捐赠,若将个人去世后向社会捐赠的遗产部分计算进去,就占到了全部捐赠的83.4%。2010年8月初,在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的倡导下,美国40个最为富有的家族或个人许诺将他们的大部分财富捐给慈善事业。政府给予非营利组钐{的补助和津贴方式也是多样化的,美国有税法501(C)(3)条款;在英国,政府提供给民阳J公益组织的财政资金每年约33亿英镑,来自英罔政府的博彩收益占了很大比例。我困的非营利组织资金短缺问题比较突出,只有拓宽筹集渠道才能有效筹集资金,确保救助项日Jl顷利进行。4.3.4多样化的监督手段美国和英困的政府监管措施比较完善,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以保障非营利组织的规范运作。这些监管手段包括报告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舆论监督等。在美国,联邦层面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机构是国家税务局,州政府层面是首席检察官。根据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国内税务法,包括非营利组织在内的所有组织,每年都必须向国内税务局上报年度财务报表,成为990表。|0如果表中的交易记录存在问题,非营利组织口J.能失去免税资格。舆论监督对于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也起到了威慑力作用,如美国的指导之星(GuideStar)¨是关于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全国性数据库。它搜集并提供超过85万个免税的非营利组织的资料,并可以链接到主页查询组织提交的会计报告和税务报表。在英国,民问公益”吴珊:《困外慈善事业:信息透l则运作成熟》,载《中华_r商时报》2010年8月6”GuideSlar奖困非营利组l织的数据库蚓站,盘咖荚国各类1附?利组织的运f1:和动态,足}l:会:瞒督、信息透I则的重要渠道。http://www.guidcstar.org 第24页武汉科技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组织根据规模和资产的不同,监管机构就不同。慈善委员会承点监管的对象是大型非营利组织,专设监督机构。小型组织则通过托管人理事会要求组织自我监督或制定统一原则、规范委托给中介机构进行监督。12多样化的监督手段是非营利组织健康运行的保证,我国应逐步拓宽监督渠道,让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在阳光下丌展。zfi名:《英困的民问公益纽纵’j政府的关系》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5页第五章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建议卜文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面临的有利和不利的环境,同时对英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经验加以总结,发现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还需进一步完善,只有充分发挥优势,规避劣势,抓住机会,应刘‘威胁,才能更好的发展。在此章节,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对策。5.1S策略5.1.1加强二IF营利组织自身建设,壮大群众队伍根植于基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非营利组够{的最大优势,只有肩负着鲜明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与群众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非营利组织才能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赢得社会的支持。保持群众优势,应继续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坚持走群众路线。非营利组织一定要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实地考察,做好相关情况的调研,真正抓住需要救助群体的切身需求,从他们的实际问题入手,做到早发现,早救助。第二,支持和鼓励更多的草根组织的发展,加强同行业间的合作。单个组织的力量是单薄的,在救助项目的实旋中出现困难时,各个非营利组织之问应相互扶持,资源共享,实现共赢。5.1.2提高专业化社会救助服务的能力社会救助的专业化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优势之一。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中各种新贫困问题不断出现,参与社会救助的非营利组织只有不断发挥自身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才能够在救助方式上勇于开拓‘些新的思路,促进社会救助的丌展。提高专qk化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FJL方面努力:首先,加强非营利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在英美,非营利组织的工作是很有面子的,从业人员有着良好的职、Ik声誉。我国应借鉴他国经验,提高非营利组织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快非营利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步伐。非营利组织中许多成员来自基层,他们能够深刻体察社会民意,及时提供社会需要的救助服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骨T力量。在人员的选择上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标准,这是参与社会救助领域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同时,加强对志愿者和上作者的管理,完善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考评制度、培iJll$|J度与奖惩管理,行为准则等,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非营利组织。其次,通过政策引导,促进非营利组织有意识地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对于承担政府公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益项目并优质完成的社会组织,给予名誉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定期开展全国范围内优秀社团评选活动,选f}:最具社会责任感和最受公众喜爱的社团,以鼓励更多的社团提高服务水玉f£。5。2W策略5.2.1多渠道筹集资金资金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因此资金筹集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想能够在资金上获得持续的供给,应该采取多渠道募集资金。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积极谋求与企业合作以及拓宽原有的募集资金渠道成为现在主流的措施和方法。①积极寻求与企业互利合作。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理念和社会责任感更容易被社会认可和接受。而企业由于其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使得社会公众越来越不信任,非营*tNigt最有价值的就是其公益形象,利用这一无形资产与企业合作,可以获得一定的资源,同时,企业也能获取更多的信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非营利组织如果有意和企业合作,则不能采取消极的策略,而是要丰动出击,一味的等待企业上门,不可能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非营利组织必须对自身的救助项目进行准确定位,评估自身实力,了解能增加合作企业利益的途径,然后向合作对象说明达成合作后的意义,挑选出合适的企、阮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②服务收费。通过服务性收费,能够弥补成本,在适度范围内也具有合理性。非营利组织丌展救助活动是有社会成本的,需要一定的人力、物资等,小额的服务费用可以促使活动顺利实施,同时也能提高救助的效率,受益者还因为付}f{了一定的费用,而更加珍惜机会,比如在医疗救助和教育培训活动中就口J-以采用这种方式,当然收取服务费用的方式可以灵活变通,考虑到被救助群体的特殊情况,非营利组织可以与被救助者签订协议,在救助者情况好转后,根据实际情况收取不等额的费用,只要不以营利为目的。③扩大私人捐赠规模。非营利组织获得外部支持最开始的途径就是私人捐赠。如何取得好的募捐效果,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广义卜.讲,募捐是一种市场活动,我们可以把募捐看成是非营利组钐l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种精神产品,产品就是爱心、善良、责任,这种无形产品能够满足人们向善的精神追求。捐赠也是产品的交换过程,捐赠者捐献资金,以获得社会的认同和自我满足。从这1点来看,非营利组织要向捐赠者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告知捐赠的目的和意义,还应该选择被社会公众认可、支持的公益项目;另一方面,应重视中产阶级的力量。在私人捐赠中,通常富人捐款相对较多,例如美国的比尔盖茨光个人捐赠就达儿卣亿美元,中国首富李嘉诚捐款总额也达近百亿港币,所以‘般的非营利组织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到富人头上,找到几个有钱的大户,组织捐款收入必定大增,但实际上,富豪毕竟有限,中层阶级的人还足占了多数,曾有人这样丌玩笑,只要巾 武汉科技大学硕:L学位论文第27页困人每个人捐十块钱,就可以造航母了,这足以见小额捐赠的力量。因此,非营利组织应当有针对性的对不同人群策划不同方式的募捐活动,提高吸引力和获得好的捐赠的效果。5.2.2保持独立性,打造自身品牌老子曾说:“不失其所者久。”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人或是一个组织只有保持自己的立足之本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也不例外,独立性与自主性就是非营利组织的立足之本。笔者认为保持独立性,关键足要创建自身品牌,履行自己的品牌承诺,不受其他主体的干扰,至始至终完成自己的使命。品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凝结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情感、喜好、态度和行为,是对产品的总体感受。而在非营利组织中,品牌就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深深刻在人们心中的一种形象,例如,人们一提到“希望工程”,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民族的希望”,这就是它的独特品牌。非营利组织虽然与营利组织存在巨大差异,但许多管理方法也有相通之处。非营利组织提供的社会服务也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做自己的代言人。全球最著名的非营利组织一国际红十字会,是众多的非营利组织品牌中最为成功、影响人类最为深远和广泛的。创立于1863年,遍布160多个国家,实现了无数商业品牌梦寐以求的全球化,其简洁而鲜红的十字标志已深入世界的各个角落。红十字会虽然没有像商、lk品牌那样通过市场营销运作,但它却实现了自身准确的定位与核心价值,它和人们之间建立起的心心相印的关系是任何力量也无法左右的。5.2-3加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监管现阶段,我困政府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原则是以培育为主,兼顾监督。建立健全规范的监督制度,是促进非营利组织参与奉f:会救助有序、良性发展的前提,特别是伴随着改革的重点领域逐步推进到社会领域,非营利组织的监督逐渐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非营利组织不是依靠爱心、理想或领导精英的个人魅力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能持续地运转和发展的,完善的监督机制是防止腐败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在立足奉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比较、研究和借鉴其他陶家的相关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监督体制。首先,完善内部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是非营利组织自律的一种方式。完善组织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非营利组织的项目决策、活动执行、资金管理、项日评估等形成规范的机制,确保各种行为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同时也要树立明确、崇高的公益理念,以事业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支撑,形成一种道德观念上的自律。其次,做好外部监督工作。第一,政府监督。完善登记管理制度,由重臀记向重监管转变,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培育扶持和后续监管环节,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合法合规运行。第二,捐赠者监督。包括个人和捐款机构在内的捐赠者都有权利对自己所捐款项的组织进行监督。第三,同行互律。同行互律机制往往足建立非营利组织行业协会来实现的。当同行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通过制定统一的约束条款机制,不仅能搭建交流平台,还有利于 第28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相互监督,保持团队的整体行动力、树立同行的权威性。第四,完善社会舆论、媒体监督。媒体对于非营利组织的腐败行为要及时予以披露,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投诉渠道对非营利组织不合理的做法进行举报,舆论压力和媒体监督能够迫使非营利组织积极应对和处理,减少腐败行为。5.30策略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和公民参与的意识增强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机遇性因素。抓住这些良好的外部条件,使非营利组织更好的提供社会救助服务,还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5.3.1建立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伙伴关系从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来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趋势加强,并呈现山多样化的合作方式。非营利组织能否有效的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发挥在社会救助领域的优势,关键是取决于政府对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和尊霞。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时期,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未来努力的方向。对于政府来讲,首先,应尽快更新思想观念。在思想认识上重视、信任、接受非营利组织,在体制上吸纳非营利组织,引导非营利组织在政府希望、人民群众需要的领域承接职能,不断推进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发挥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作用。其次,政府要拓展合作平台。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社会救助服务领域中,非营利组织开展活动、发挥空问很小,政府应适当的推出非营利组织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的领域,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其服务让渡卒问。不断拓宽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服务的途径,探索合同制、直接资助制度等方式的合作能够应在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更加公平的政策环境。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首先,要坚定自己的理念,致力于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社会救助活动,只有保证自身在提供社会服务中的特点和优势,政府才能逐渐将其承担的部分社会服务职能转交给非营利组织去做。其次,在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要积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对于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一定要高效高质完成,保证服务的效果。对于政府力不能及的真空地带,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真对待这些特定人群的服务要求,真正成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缓冲地带。最后,非营利组织还要扮演好政策建议的角色,在参与社会救助的过程中有好的建议要积极向政府部门积极提出,共同探索和推进。5.3.2提高公民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非营利组织是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组织,组织的成员大都是志愿者和普通的社会公众。通过非营利组织这个甲台参与社会救助是公民善行的一种体现,这种意识和行为如果能促成社会的一致行动,就能壮大非营利组织宝贵的人力资源,也能筹集更多的资金。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9页首先,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培养公民对公益事业的赞助意识,提高他们的热情度。我困一直以来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还是稍显滞后,大多数的宣传和教育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行动上的实践较少。如何让公众践行自己的道德素质,做到修身垂范以影响和感染身边更多的人,是促进非营利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救助必须重视的一点。其次,创新公民通过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方式。提高参与意识,营造互助氛围,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的过程巾,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广州寿星大厦有一家“时问银行”,倡导互助的新风尚,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也丌创了互助养老的新方式。“时问银行”发动入住老人团结互助的精神,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养老氛围。本着自愿原则,儿是身体健康的老人都可以到“时间银行开户”,由银行组织安排“储户”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服务,并将服务的时问计入账户。银行就充当了一个第二三方的管理平台,当“储户”同后也需要他人服务时,银行再派其他储户提供帮助,让其享受时问相当的免费服务。时问银行的这种模式为创新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方式提供了参考,将救助的行为演化为互助式,形成“今朝我助人,明同人帮我”的良好JxL气,能更大程度上鼓励公民参与。5.4T策略5.4.1健全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法律法规健全的法律法规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必要条件,只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爿‘能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发展保驾护航。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参与社会救助方面存在政治约束和法律体制限制的双重障碍,因此必须改善这种环境。总体上来说,政府应该在整体填补上当前法律政策规定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之问的鸿沟,健全相关法律政策,放弃限制性政策,规范非营利组织在参与社会救助事业方面的地位、职能和组织形式、监督等,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和法律政策空问。改善法律制度环境,是一项长期工程,任务艰巨,需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逐步完善:第一,提升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立法层次。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管理规定主要是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以及各地自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尽管非营利组织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具体的管理规定很分散,缺乏高层次的立法,不易于统一管理。因此,应当进一步创造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相关制度环境和发展空I、HJ,促进非营利组织的成长和功能的发挥,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出台类似的《非营利组织促进法》,将现行分散的条款整合起来,做出统一规定并明确非营利组织在传统救助项目中的优势地位,解决非营利组织管理法规层级较低的问题。第二二,简化草根组织的登记注册程序,逐步放权。针对=作营利组织登记管理方面的法 第30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律法规现行的主要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qk单位登记暂行条例》等相关规定,其中管理体制是双重登记方式,双重管理的设置,是旧的监管思维和管理制度惯性延续的后果,其弊端随着中国社会变迁的DliN订Ii同益明显,改革的呼声H1来已久。这种管理制度直接导致了大量民I、日J草根组织得不到认可和支持,陷入非正规管理的尴尬局面,面l临生存困境。因此,简化臀记注册手续,使更多的草根组织能够合法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自身的价值。笔者认为深圳市2008年9月实施的社团管理“无主管登记”试点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该规定允-:i:q:T商经济类、社会福利类、公益慈善类等三类社团直接中请登记,省去了主管单位资格审查这一环节。这一改革试点,为草根非营利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顺应了社会现实需要。这一改革-7二2010年获得第五心“中困地方政府创新奖”。当然这仅仅是放权的开始,改革的效果令人期待,相信随着非营利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非营利组织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问。第三,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和管理。税收的优惠政策丰要包括两点:一是加大企、Ik向非营利组织捐赠的税收优惠。我困企业中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规定是在应纳所得税额3%一10%以内部分予以扣除,而罔际上企业捐赠的扣除标准一般在应纳所得税额的50%以f:,i大i此在优惠比例方面我团还需进⋯步加大力度;另一方面是要对个人捐赠进行鼓励和优惠。囤际上对于个人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额规定在50%甚至100%,而我国的比例为应纳所得税额的30%,相比而言,扣除规定额也较低,提高个人捐赠的扣除标准爿‘能推动公民捐赠的热情。在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管理中规定是比较分散的,设计的主要规定有《营、Ik税暂行条例》和《事、lk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营业税暂行管理条例》中对非营利组织的若干非营利行为给予免税待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qk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对非营利组钐{的收入总额中享受免税的9种收入项目做了规定。分散式的规定,难以深入对不同性质的非营利组织给予有区别的税收优惠,制定相对统‘的规定才能更好的管理。5.4.2建立长效救助机制对于社会救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困难,非营利组织应建立长效机制,在困难而前有对策,不退缩。首先,在自然条件艰苦的地区,应建立救助的长效机制,做好长期救助的心理准备,并提前列出救助的长期规划,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救助,保证充分的物资和人员。同一地区的非营利组织可以建立统‘的小规模管理平台,将工作内容相近的救助项目志愿者和工{乍人员数据进行整合,建立数据库。这样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在开展救助项日中实行对接管理,提高信息化程度,并能够进行长期的信息跟踪。其次,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应建立应急预案,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协调好不同地区款项物资的调配,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最重要的还必须协助做好灾害救助后的重建工作,对救助情况及时回访,把救助的工作安排以规范的制度确立下米,保证执行力。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1页5.4.3提高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公信力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招募志愿者、获取社会资助和财政支持以及实现组织的终极目标的必要前提。提高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公信力,除了做好监督方面的工作以外(卜文已提到完善监督体系的办法),还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T作:首先,善于利用媒体宣传自己。这里的媒体主要指报纸、杂志、电视、网站、微博等大众传播媒介。充分利用这些媒介宣传自己的形象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声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如今,网络信息的发御和传播都是极快的,而且其传播的面积也非常广,也许在上一秒在这里发布的信息下一秒已经被大洋彼岸的人所知晓。因此,非营利组织需要与媒介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通过他们的帮助塑造组织良好的公众形象。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2003年10月8『_1,对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鱼化乡三合村的小学生来既是幸福的一天,从这天起,他们可以背起书包,告别坍塌的危墙,走进宽敞的教室学习。这是因为,一群互彳i相识的网民,依靠网络的力量,在网站上成立了爱心联盟这样一个非营利组织,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问里筹集了捐款44170.4元,合建了‘所爱心小学。“爱心联盟”最初就是在‘个叫MOP的网站上发布帖子,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反映三合村的状况,并提出建立小学的愿望,得到了网友的支持,在整个活动中会议,募捐都是通过网络发布信息,有文字,有视频,有音乐,生动的将一幅幅煽情的画面展现在网友眼前,使得许多网友真正相信了爱心联盟,并且因为深受感动而捐款。爱心联盟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成功建造了爱心小学,得到了许多社会人士的肯定和信任。这一成功案例充分说明对于民问小型的非营利组织来说,更要利用好网络宣传开展和组织的活动,使自身良好形象深入人心。其次,提高应对公信力危机事件的能力。在信任危机事件产生以后,要及时予以处理。第一,非营利组织要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认真调查事什的来龙去脉,分析事件的内容是否属实,如果是虚假信息,一定要主动向公众澄清事实真相,避免事态恶化升级,并请求相关部门对发布信息的不法译位或个人加以惩处;如果事件属实,则应向公众道歉,敢于面对和承认错误,其次追究相关责任人,公开妥善处理。第二,非营利组织应建屯好这类事件的应对机制或应急预案,将此类事件的应对流程制度规范化。第三,做好沟通工作,协调好捐赠人与受益者、媒体、社会公众等多方的利益关系。 第32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论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处在成长阶段的关键期,远未定型和成熟,且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规模较人的非营利组织一般还是同政府相互依靠来参与社会救助,并非完全意义上自发的,自下而上的。而真『F的民问的非营利组织数量还是很少,成立时问短,组织结构也小健全,有的未注册,没有合法身份,在参与社会救助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没有能力自丰选择和开辟发展空问。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以及借鉴英美两国的经验,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现阶段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重点。政府应深入探索完善法律制度的途径,搭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平台,明确地位和职责,尤其是对提供社会救助领域服务的小型非营利组织要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其发展壮大;第二,从长远来看,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管理需要加强。重点要做好信息的公开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以保持自身独特的优势。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注重创新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方式,发挥更大的作用。由_】j笔者水平有限,奉文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分析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时}H发点是宏观的,没有用单案例进行重点分析,列出SWOT矩阵表,而是列举了多个例子对问题分别阐述,虽然说明了问题,但结构上略显杂乱。在后续的研究中将着重对具体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非营利组织,做出更为详尽的研究,形成小型论文,突出针对性。例如:如何从多角度筹集资金,其他国家资金来源比例状况对我国的启示;如何提升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公信力等等。只有进‘步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才能对实践有所帮助。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3页参考文献f11乐章社会救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3.[2】贾西津,王名中国民问结社的历史和非营利部门的发展[M].[3】R1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洪大用中国民问组织扶贫工作的初步研究【J】江海学刊,2002,(2):101.[5]孟令君中困慈善工作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37.[6]刘晓梅慈善文化与社会政策[M].[7】王锡源我国社会救助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协作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18l艾丽中国慈善事业政策及影n向因素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08,(2):179.f91赵黎青组织治理与中国非营利组织建设【M].[10】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1]井敏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辨析[N].学习时报,2007,第372期.[12】张静法团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7.[13】张彦社区慈善超市如何做久做大[J].社会科学,2006(6).【14lf_r1凯.组织外形化:非协调约束下的组织运作[J】.社会学研究,2004(4).f15]洪大用社会救助的目标与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的评估【J】.甘肃社会科学,2007(4).[16】洪大用城市扶贫:从制度创新到组织创新[J].社会,2002(3).[17】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二部门发展[M]一匕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8】何云峰,马凯.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上海师范人学学报,2004(2)【19]范斌.福利社会学fMl.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0]候春飞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的困境及其现实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4(10)[21]李虹论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建设[J】.上海交通火学学报,2003(1)[22]成忐刚刘丽华论中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J]理论界2006(4)【23]王名陶传进.中国民间组织的现状与相关政策建议【J1.中国行政管理2004(1)[24]朱世达姬虹美国市民社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7)[25]工建芹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26】陈福今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若干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1)[27]张勤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8】徐徂荣.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007(4)[29】肖芬芬非政府组织困GO)X,t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J】沈阳大学学报(2007)[30】贾妍芳非政府组织介入城市反贫困工作的作用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 笙!!墨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_二二二::!=::!竺二::=!:竺垒[311朱莉·费希尔NGO与第三部门的视界[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2]WolfManagingaNonprofitOrganization[M]NewYork:Tireside,SimonandSchuster,1990.[331Salamon,L.M-Then。nprofitsect。ratacr。ssr。ads:Thecase。fAmericavolunteers[J]InternationalJournalofVoluntaryandNonprofitOrganizations1999[341/(ramer’L。relltzell,MeliefandPasquinelli.PriVatizati。ninFourEur。peanCountrics[M】.NewYork:M.E.Sharpe,Inc.1993.[351Weisbrod,Burton."IowardaTheorYoftheVoluntaryNon—profitSectorinThree—Sector[36】[37】[38][39]Economy.AltruismMoralityandEconomicTheory[M].NewYork:RusselSa【ge.1974.HenryHansmann.TheRoleofNonprofitEnterprise.[J】YaleLawJoumaI1980Salamon,L.M·RethinkingPublicManagement:Third—PartyGovernmentandtheChangingFormsofGovernmentAction.PublicPolicy[J]1981Salamon,L.M.TheRiseoftheNonprofitSector.ForeignAffairs『J1.1994Gidron,Benjamin.,Kramer,Ralph.,Salamon,L.M.GovernmentandTheThirdScctorfMl.SanFrancisco,JosseyBassPublishers.1992。。[40】Wuthnow,Robert.BetweenStatesandMarkets:theVoluntarySectorinComp撇tivePerspective[M].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vPress.1991【41]Byme,P.SocialMovementinBritan[J]London:Routledge,1997142]Coston.J.M.AModelandTypologyofGovernment—NGORelationship:NonptofitandVoluntarySectorQuarterly[J】1998【43]GraysFieldandOliviasSMitchellRetirement,Pensionandsocialsecurity[J]theMITPress,1995[44】Salamon,Lester.MGlobalCivilSociety,Maryland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19991451Salamon,Lester.MTheEmergingSector,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1994[461PhilipKotler,MarketingforNon—profitOrganization,PrenticeHall,1982[471TheodoreLevitt,TheThirdSector:NewTacticsforaResponsiveSociety.NewYork:AMCOM,1973[48]Gidron,BKramer,R.Salmon,L.M.GovemmentandTheThirdSector[M].sanFrancisco:JosseyBassPublishers,1992[49]DennisYongAlternativemodelsofgovernment.Nonprofitsectorrelations:theoreticalandinternationalperspectives.NonprofitandVoluntarysectorquarterly,2000【50]http://www.guidestar.orgfOLl 武汉科技大学硕I二学位论文致谢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回想在武汉科技大学度过的这两年多的时光,感慨万千。这一路走来的F1子,有老师的悉心教诲,朋友的支持帮助,父母的疼爱关心,让我不断进步,走向成熟。在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给予过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朋友和家人!首先,感谢我的恩师周云副教授。周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风格、乐观开朗的性格、平易近人谈吐深深地令我折服。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为我着想,给我莫大的支持和鼓舞。毕业论文的撰写中,周老师不断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经过反复修改,完成了论文。师恩如海,衔草难报,惟愿我们的师牛情谊‘牛延续。同时,也要感谫}文法与经济学院的各位老师。感谢邓泽宏教授,张智勇教授,王军教授,何应龙副教授,李秋荣副教授在学习和毕业论文撰写中对于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我的师兄师姐,孙莎,曾源,他t'fJx,t于我的研究生学习规划生活上给予热心的帮助和指导,还有我的室友胡阳,呙晶和柴兰蒂、刘小亮、陈沽茹等同学对J:我的帮助。他们的关心和陪伴让我的研究生牛活充满了乐趣,祝大家事业有成。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你们的艰辛,我铭记在心。此时此刻,自己将离开校园,人生又将写下新的篇章。尽管依依不舍,却很珍惜,因为在我的生命中有那么多可亲可敬可爱的人值得感激。我会1步1个脚印勇往直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