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真菌性脑膜炎临床及病原学诊断

少见真菌性脑膜炎临床及病原学诊断

ID:34301615

大小:1.72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3-04

少见真菌性脑膜炎临床及病原学诊断_第1页
少见真菌性脑膜炎临床及病原学诊断_第2页
少见真菌性脑膜炎临床及病原学诊断_第3页
少见真菌性脑膜炎临床及病原学诊断_第4页
少见真菌性脑膜炎临床及病原学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少见真菌性脑膜炎临床及病原学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北医科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本学位论文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本学位论文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其知识产权归河北医科大学所有。河北医科大学有权对本学位论文进行交流、公开和使用。凡发表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河北医科大学,试验材料、原始数据、申报的专利等知识产权均归河北医科大学所有。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n:.‘。”,。.。、÷i.。j。+_j。:lj·1。。。研究生签名:似导师签章:<獭二级学院每誉二章:.≥毒;+;知tI’尊_ij5月:哆日研究生学

2、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等内容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对此进行了审定。本论文由本人独立撰写,文责自负。研究生签名:锨移导师签章:多.铴‘蘧’,詹》、,锄1年f月f7日目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3研究论文少见真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及病原学诊断前言⋯⋯⋯⋯⋯⋯⋯⋯⋯⋯⋯⋯⋯⋯⋯⋯⋯⋯⋯⋯⋯⋯⋯⋯⋯⋯6日lJ舌⋯⋯⋯⋯⋯⋯⋯⋯⋯⋯⋯⋯⋯

3、⋯⋯⋯⋯⋯⋯⋯⋯⋯⋯⋯⋯⋯0材料与方法⋯⋯⋯⋯⋯⋯⋯⋯⋯⋯⋯⋯⋯⋯⋯⋯⋯⋯⋯⋯⋯⋯⋯7结果⋯⋯⋯⋯⋯⋯⋯⋯⋯⋯⋯⋯⋯⋯⋯⋯⋯⋯⋯⋯⋯⋯⋯⋯⋯⋯10附图⋯⋯⋯⋯⋯⋯⋯⋯⋯⋯⋯⋯⋯⋯⋯⋯⋯⋯⋯⋯⋯⋯⋯⋯⋯⋯14附表⋯⋯⋯⋯⋯⋯⋯⋯⋯⋯⋯⋯⋯⋯⋯⋯⋯⋯⋯⋯⋯⋯⋯⋯⋯⋯18讨论⋯⋯⋯⋯⋯⋯⋯⋯⋯⋯⋯⋯⋯⋯⋯⋯⋯⋯⋯⋯⋯⋯⋯⋯⋯⋯19结论⋯⋯⋯⋯⋯⋯⋯⋯⋯⋯⋯⋯⋯⋯⋯⋯⋯⋯⋯⋯⋯⋯⋯⋯⋯⋯23参考文献⋯⋯⋯⋯⋯⋯⋯⋯⋯⋯⋯⋯⋯⋯⋯⋯⋯⋯⋯⋯⋯⋯⋯⋯24综述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真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诊断⋯⋯26致谢⋯⋯⋯⋯

4、⋯⋯⋯⋯⋯⋯⋯⋯⋯⋯⋯⋯⋯⋯⋯⋯⋯⋯⋯⋯⋯⋯⋯⋯35个人简历⋯⋯⋯⋯⋯⋯⋯⋯⋯⋯⋯⋯⋯⋯⋯⋯⋯⋯⋯⋯⋯⋯⋯⋯⋯⋯36中文摘要少见真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及病原学诊断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广泛应用,及艾滋病感染者在全球范围的增加,使真菌性脑膜炎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在我国,隐球菌性脑膜炎仍为主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其诊断手段已较为成熟,而其他少见真菌如毛霉菌、镰刀菌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病原学诊断方法较少。‘本文通过对两例少见真菌性脑膜炎的

5、临床及病原学研究,为今后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实验对象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5月入院的镰刀菌性脑膜炎的患者1例及白求恩和平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2月入院的鼻脑侵袭性毛霉菌病患者1例。以镰刀菌性脑膜炎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疾病的不同时期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细胞学系列的检查(包括涂片脑脊液细胞学MGG染色、脑脊液细胞学阿利新兰染色、墨汁染色)。同时将脑脊液送于我院检验科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对培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对送检于我实验室的鼻脑侵袭性毛

6、霉菌病患者的脑脊液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1镰刀菌性脑膜炎1.1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总数及白细胞数随病情进展而增加,蛋白含量也随病情进展而升高;经治疗后,细胞数及蛋白含量相应下降。1.2脑脊液细胞学系列的检查:在疾病早期,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随病情进展,呈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杂细胞反应为主,经治疗,嗜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淋巴细胞比例升高。1.3病原学检测:脑脊液细胞学MGG染色、阿利新兰染色、墨汁染色均中文摘要未发现病原菌,脑脊液培养有真菌生长,经鉴定为镰刀菌,脑脊液检测f1,3).B.

7、D.葡聚糖即G试验结果阳性。1.4基础疾病的情况: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舢DS及糖尿病等检查均未发现,曾有禽类、犬类及农作物接触史。1.5扫描电镜观察:分生孢子散生在絮状菌丝间,形态不一,有棍棒形,圆形,菌丝呈分枝状,粗细不均,表面可见皱褶。1.6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壁薄厚不均一,边界较清,内侧的细胞膜结构不清,未见细胞核,细胞质内可见较多核糖体,低电子密度的囊状物、膜状结构,大小不等的透明空泡。2鼻脑侵袭性毛霉菌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MGG染色呈以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的混合细胞学反应,可见毛霉菌,菌丝部分管状,

8、局部膨大、扭曲。结论:1真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少见真菌的感染有所增加,其误诊率、病死率很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2脑脊液细胞学的检测对常见病原体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于少见真菌往往镜下无法直接发现,送检脑脊液真菌培养、细菌培养对确诊有较大帮助,G试验对临床有较大的提示作用。3真菌性脑膜炎易发生在有免疫缺陷的患者中,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