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中市巴州区龙泉一、二社滑坡的分析

关于巴中市巴州区龙泉一、二社滑坡的分析

ID:34264033

大小:57.6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4

关于巴中市巴州区龙泉一、二社滑坡的分析_第1页
关于巴中市巴州区龙泉一、二社滑坡的分析_第2页
关于巴中市巴州区龙泉一、二社滑坡的分析_第3页
关于巴中市巴州区龙泉一、二社滑坡的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巴中市巴州区龙泉一、二社滑坡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巴中市巴州区龙泉一、二社滑坡的分析稈洪安巴中市峥嵯建筑工稈地质勘察有限公司635000摘要:滑坡是斜坡上岩、土体以各种方式顺坡向下的运动,它是山区地形中容易发牛的一种地质灾害,容易造成对人民的牛命财产和国家的经济建设的损失。木文结合对巴中市巴州区龙泉一、二社滑坡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滑坡的治理中勘察、设计工作的一些思考。关键词:滑坡;勘察;设计;治理1•滑坡概述巴州区龙泉一、二社滑坡位于滨河世纪城B区西侧,中心位置(垠塘处)地理坐标为N:31°52′17″,E:106°452′25″,处于滨河世纪城

2、B区与龙泉一、二社道路之间,纵向长度约400米,横向最大宽度200米,滑坡区前沿高程383米,后缘高程435米,相对高差52米,主滑方向为90°;o根据现场调查,该滑坡为覆盖层沿基岩面滑坡,滑体为第四系覆盖层,滑床为基岩面,滑坡剪出口为坡脚开挖处基岩面,高程约370米,滑坡后缘为龙泉一、二社公路东侧。滑坡范围约70000m地层岩性1)含碎块石粉质粘土层:黄褐色,坡残积成因,碎块石主要为泥岩、砂岩碎块,一般1・2cm,大者5・10cm,棱角状,含量约15%。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厚度不均匀,坡脚处(垠塘东侧)深度约25米,中部15米,上部3・5米,且中部较深,两侧

3、较浅。2)白垩系基岩:主要泥质粉砂岩,粉砂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近水平产状,表层强风化层厚度较大,基岩面坡度大致与地面坡度相当。地质构造及地震滑坡区地质构造位于巴中〜仪陇〜平昌莲花状构造带内,东南为华琴山褶皱带、南西为川中褶皱带、北面为米苍山褶皱带,巴中〜仪陇〜,平均厚度约15米,滑体体积约100万m?,属于大型中〜深层滑坡。平昌莲花状构造形迹主要为弧形的一系列背斜和向斜组成,两翼倾角大部份小于5°;o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HGB50011—2010)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

4、类别为II类。4、气象、水文据巴中气象资料,本区极端最高气温40.3°C,极端最低气温-5.3°C,多年平均气温17.1°C,1月平均气温5・7°C,7月平均气温27.5°C,全年无霜期291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最大年降雨量达1700mm(1981年),最小年降雨量726mm(2006年)。滑坡区内有一条自西向东的沟渠,常年排放上部居民的生活污水,雨季兼排地表水,地下水不丰富。3.场地历史稳定性据巴州区江北街道龙泉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证实材料:2008年5.12地震后,该区域地表产生了变形和裂缝,房屋开裂,堰塘发生渗漏,一直未进行治理。4.项目勘察、设计、

5、施工情况勘查工作共设置了两条勘探线,50个勘察孔,沿拟开挖形成的边坡的两侧各布置了一排,间距10米〜15米。相对于场地而言,勘查范围狭小。勘察报告未提及后缘斜坡体的稳定性以及后缘斜坡体与本项目的关系。该勘察报告不符合滑坡勘查的要求,没有弄清楚滑坡的相关要素。如:滑坡范围、滑体、滑面、滑面的抗剪强度、剩余下滑力等。仅在需要开挖地段布置了钻孔,勘查报告据此提出的边坡破坏模式为第四系土层的圆弧滑动(勘察报告图6),滑面在第四系土层内圆弧滑动,与实际滑坡不相符合。边坡工程治理设计为抗滑桩+剪力墙+截水沟的方式,桩有三种型式,桩顶设置冠梁。桩之间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板。设计文件

6、在勘察报告没有提供滑坡推力的情况下,将抗滑桩桩后剩余下滑力定为200KN/m、340KN/m、500KN/m三种情况,依据不足,且远小于实际产生的滑坡推力。现场查看部分桩身配筋数量及制作安装与设计图纸不符合,存在钢筋数量不够,箍筋间距偏大的问题。混凝土施工质量差,混有大块石头甚至大块泥岩,且浇筑不密实。目前工程施工已经完成了桩身部分,桩前部分土体已经开挖,大部分桩体出现倾斜、断裂现象。3.滑坡原因分析1、自然地质因素1)地形地貌条件: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场地地面坡度10°〜20°,坡度较陡,具备滑坡产生的地貌条件。2)工程地质条件:区内覆盖层为松散堆

7、积物,厚度大,且下伏基岩面较陡,本身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地段。3)水的作用:区域内地层主要为松散覆盖层,孔隙发育。地表无完善的截排水系统,覆盖层下部基岩为不透水层,地下水及生活污水多由裂缝入渗,沿基岩面渗透、下泄,形成滑动面。2、外部因素1)坡脚的工程开挖活动:坡脚建设活动的开挖造成长约200米,高度约20米的临空面,坡脚支挡结构失效,使上部滑体失去支撑而滑坡。2)支挡结构勘察单位对该滑坡的地层结构、破坏模式、发生原因、滑坡范围、滑坡规模及滑坡区域的历史稳定性等因素认识不清楚,钻孔布设有误,勘察报告有误。3)支挡结构设计单位未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

8、0—2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