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社区居民的需求评估——以z市b社区社会工作项目为例

优势视角下社区居民的需求评估——以z市b社区社会工作项目为例

ID:34127778

大小:1.59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3-03

上传者:U-22107
优势视角下社区居民的需求评估——以z市b社区社会工作项目为例_第1页
优势视角下社区居民的需求评估——以z市b社区社会工作项目为例_第2页
优势视角下社区居民的需求评估——以z市b社区社会工作项目为例_第3页
优势视角下社区居民的需求评估——以z市b社区社会工作项目为例_第4页
优势视角下社区居民的需求评估——以z市b社区社会工作项目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势视角下社区居民的需求评估——以z市b社区社会工作项目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目录一、绪论⋯⋯⋯⋯⋯⋯⋯⋯⋯⋯⋯⋯⋯⋯⋯⋯⋯⋯⋯⋯⋯⋯⋯⋯⋯⋯⋯⋯l(一)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11.研究的缘起⋯⋯⋯⋯⋯⋯⋯⋯⋯⋯⋯⋯⋯⋯⋯⋯⋯⋯⋯⋯⋯⋯⋯⋯12.研究目的与意义⋯⋯⋯⋯⋯⋯⋯⋯⋯⋯⋯⋯⋯⋯⋯⋯⋯⋯⋯⋯⋯⋯1(二)文献回顾⋯⋯⋯⋯⋯⋯⋯⋯⋯⋯⋯⋯⋯⋯⋯⋯⋯⋯⋯⋯⋯⋯⋯⋯⋯21.国外优势视角运用到社区的研究⋯⋯⋯⋯⋯⋯⋯⋯⋯⋯⋯⋯⋯⋯⋯22.国内研究概况⋯⋯⋯⋯⋯⋯⋯⋯⋯⋯⋯⋯⋯⋯⋯⋯⋯⋯⋯⋯⋯⋯⋯33.文献简评⋯⋯⋯⋯⋯⋯⋯⋯⋯⋯⋯⋯⋯⋯⋯⋯⋯⋯⋯⋯⋯⋯⋯⋯⋯5(三)研究设计⋯⋯⋯⋯⋯⋯⋯⋯⋯⋯⋯⋯⋯⋯⋯⋯⋯⋯⋯⋯⋯⋯⋯⋯⋯61.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62.优势评估与需求评估的对象及框架设计⋯⋯⋯⋯⋯⋯⋯⋯⋯⋯⋯⋯73.研究方法⋯⋯⋯⋯⋯⋯⋯⋯⋯⋯⋯⋯⋯⋯⋯⋯⋯⋯⋯⋯⋯⋯⋯⋯⋯8二、Z市B社区的基本背景⋯⋯⋯⋯⋯⋯⋯⋯⋯⋯⋯⋯⋯⋯⋯⋯⋯⋯⋯..10(一)Z市B社区概况⋯⋯⋯⋯⋯⋯⋯⋯⋯⋯⋯⋯⋯⋯⋯⋯⋯⋯⋯⋯⋯⋯10(二)Z市Q机构概况及介入B社区的工作理念⋯⋯⋯⋯⋯⋯⋯⋯⋯⋯⋯11三、优势评估的过程⋯⋯⋯⋯⋯⋯⋯⋯⋯⋯⋯⋯⋯⋯⋯⋯⋯⋯⋯⋯⋯⋯.11(一)评估目标、内容及过程⋯⋯⋯⋯⋯⋯⋯⋯⋯⋯⋯⋯⋯⋯⋯⋯⋯⋯..111.评估目标⋯⋯⋯⋯⋯⋯⋯⋯⋯⋯⋯⋯⋯⋯⋯⋯⋯⋯⋯⋯⋯⋯⋯⋯..1l2.评估内容⋯⋯⋯⋯⋯⋯⋯⋯⋯⋯⋯⋯⋯⋯⋯⋯⋯⋯⋯⋯⋯⋯⋯⋯..123.评估原则及过程⋯⋯⋯⋯⋯⋯⋯⋯⋯⋯⋯⋯⋯⋯⋯⋯⋯⋯⋯⋯⋯..12(二)评估的结果⋯⋯⋯⋯⋯⋯⋯⋯⋯⋯⋯⋯⋯⋯⋯⋯⋯⋯⋯⋯⋯⋯⋯..131.第一象限:内在需求、缺陷⋯⋯⋯⋯⋯⋯⋯⋯⋯⋯⋯⋯⋯⋯⋯⋯..132.第二象限:外在问题、挑战⋯⋯⋯⋯⋯⋯⋯⋯⋯⋯⋯⋯⋯⋯⋯⋯..253.第三象限:内在能量、能力⋯⋯⋯⋯⋯⋯⋯⋯⋯⋯⋯⋯⋯⋯⋯⋯..274.第四象限:外在支持⋯⋯⋯⋯⋯⋯⋯⋯⋯⋯⋯⋯⋯⋯⋯⋯⋯⋯⋯⋯.27四、对优势评估的反思与展望⋯⋯⋯⋯⋯⋯⋯⋯⋯⋯⋯⋯⋯⋯⋯⋯⋯⋯.29(一)对优势评估过程的反思⋯⋯⋯⋯⋯⋯⋯⋯⋯⋯⋯⋯⋯⋯⋯⋯⋯⋯..29(二)对优势评估结果的展望⋯⋯⋯⋯⋯⋯⋯⋯⋯⋯⋯⋯⋯⋯⋯⋯⋯⋯..321.社区内部建设⋯⋯⋯⋯⋯⋯⋯⋯⋯⋯⋯⋯⋯⋯⋯⋯⋯⋯⋯⋯⋯⋯..32V 2.实现社区赋权⋯⋯⋯⋯⋯⋯⋯⋯⋯⋯⋯⋯⋯⋯⋯⋯⋯⋯⋯⋯⋯⋯..323.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33五、结语⋯⋯⋯⋯⋯⋯⋯⋯⋯⋯⋯⋯⋯⋯⋯⋯⋯⋯⋯⋯⋯⋯⋯⋯⋯⋯⋯.39注释⋯⋯⋯⋯⋯⋯⋯⋯⋯⋯⋯⋯⋯⋯⋯⋯⋯⋯⋯⋯⋯⋯⋯⋯⋯⋯⋯⋯⋯.40参考文献:⋯⋯⋯⋯⋯⋯⋯⋯⋯⋯⋯⋯⋯⋯⋯⋯⋯⋯⋯⋯⋯⋯⋯⋯⋯⋯.41VI 一、绪论(一)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1.研究的缘起自2009年7月被民政部确定为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城市以来,Z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出台政策措施,广泛宣传发动,大力培育机构,社工试点进展顺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香洲区为Z市的主城区,2011年,Z市提出深入推进“六好”平安和谐社区①、特色社区④建设,创新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满足居民生活多层次需求,引入专业社工服务,探索社区服务共融共创模式。推行“社工+义工”联动模式,建立和完善志愿者队伍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为居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化社工服务。Z市B社区是大型商住中心和设施较为完善的社区之一,为创建特色社区,2014年以来,开始引进社会工作服务机制,运用创新方法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2014年6月,z市相关职能部门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Q机构根据前期工作了解,以《Q机构B社区创建方案》参加政府投标。方案拟定面向B社区的儿童、老年人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志愿服务、公共服务。经过精心准备,积极组织,Q机构成功中标,机构未来一年内将在B社区开展服务。Q机构与B社区居民委员会(简称“B社区居委会”)联合组成调研小组,于2014年6月中至8月初,以B社区居民作为调研对象,开展了B社会工作服务预估工作。受机构安排,笔者在B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实地研究。z市的社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城区香洲区的发展尤为显著。随着实践的丰富,社会工作的介入视角日趋多元化,对服务对象的处遇也由原来单一的问题视角向多元化的理沦视角转变。其中,优势视角,正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社会工作的各个不同实践阶段。传统的社会工作项目预估阶段主要从问题视角出发,对服务对象进行需求评估,其不足是局限于问题与缺点、重视需求,限制了发展的可能的成果。在本次需求评估实践中,笔者结合优势评估,试图发掘B社区及其居民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优势与潜能,全面认识B社区的需求、障碍、资源、优势,为B特色社区创建实现做出一点贡献。2.研究目的与意义近十几年以来,z市B社区因政府旧村改造的政策而逐步建为现代化社区,村民旧房改建为商品房,统一由物业公司管理,但是,B社区的人文氛1 围、居民间的关系等软环境建设逐渐停滞、甚至衰退,导致居民需求明显与公共问题突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建设的有利政策出台,为提高B社区公共服务、社区服务、满足群众需求带来机遇。由于笔者去年在Q机构实习,负责开展B社区居民社会工作项目的需求评估工作,因此,论文以此次实践为基础,选取B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探析,主要研究意义体现在一下两方面:(1)现实意义为提高B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水平,街道社区特色的创建工作拟从以下方面开展:老年服务、儿童服务、文化建设以及组建“B街坊会”(社区公共服务)。笔者试图在城市社区社会工作项目需求评估的基础上,确定B社区居民需求满足情况以及其成因;结合优势评估方式与内容,挖掘B社区居民以及其所在环境所具备的有利于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优势条件,为服务计划设计拟定,服务开展,创建社区建设品牌特色打下扎实基础。(2)理论意义将社会工作优势视角应用到城市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需求评估工作的研究中,具有理论创新意义。首先这是一次需求评估与优势评估相结合的实践应用,扩大了优势视角的实务应用领域;其次,研究在传统问题视角下的需求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优势评估,针对变迁中的城市社区居民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有助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建设;再次,实践的尝试有助于丰富预估阶段方法论基础及研究范式,通过罗列与分析居民的能力清单,分析结果,从而设计合理的服务方案,提出合适的介入策略。(二)文献回顾1.国外优势视角运用到社区的研究优势视角运用到社区发展中,其中社区发展的起步是社区分析,提出社区分析应从社区资本出发,分析内容以及提出策略假设。美国西北大学城市事务和政策研究中心的Kretzmann与McKnight在1993年提出传统的社区分析模式会直接忽略这些重要的社区资产,只看到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社区在解决问题时面临缺乏与不足。他们首先提出优势视角下的社区分析以社区资产为本,即基于社区资产的社区分析理念。Snow(2001)认为,社区资产包括本地居民的技艺、地区居民组织的权力,公营、私营、非赢利机构的资源及当地的物资和经济条件。资产建立模式的核心前设是每个人都具有能力、潜质和天赋等,关键是要发掘并抓住这些资源,开列出社区及个人能力清单(capacityinventory)。社区发展的起步涉及分析以下方面:社区中存在资源、以什么人力资源2 和物质资本在城市社区生活、居住和工作于此处的人拥有什么能力和资源、社区内组织和社团对社区资产的贡献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Benson,1997;McKnight,1997)。MelvinDelgado(2000)指出:立足于优势和社区能力提升的策略包括如下假设:1.社区有白助的能力和意愿2.策略产生有赖于社区内部而非外部;3.社区和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创意的优先途径;4.它知道对于自己而言什么是最好的;社区能力的提升具有波浪效应:在一个领域中得以利用的优势可以被转换到另外一个领域中继续使用。2.国内研究概况(1)关于需求评估的缺陷,提倡优势视角下社区分析。顾东辉(2008)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需求评估》中提到社会工作实务中的需求评估首先要发现需求不足,然后要把握其原因机制,再进一步,要发现各个原因的可变性及可控性,从而为社会工作计划的形成提供基础。优势视角(StrengthsPerspective)是社会工作实践性理论的一个新取向。自社会工作专业诞生以来,受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等实证学说的影响,传统的服务模式采用的是问题视角,关注服务对象的缺陷和不足,强调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方法与技巧等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诊断、界定和干预。随着社会工作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实践的快速推进,这一传统视角下的工作手法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服务目的、方式和效果都受到不少质疑。侯童、田国秀(2009)。社区分析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了解社区、分析社区、发现社区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社区分析,社区工作者可以准确地知道社区存在的问题、动力、资源、需要、解决方案以及行动计划。传统社区分析以外部专家评估为主,关注社区问题诊断,缺少居民能力建设,不利于社区问题的解决。优势视角下的社区分析将重点放在关注社区资源和社区居民能力方面,在进行社区分析时常采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欣赏性访谈、社区资产图、问题解决与需求满足清单。江立华(2009)(2)关于优势评估的实践朱凯在《优势评估在灾后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应用一某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评估为例》一文中以四川地震灾区某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为例,总结并反思了灾后服务过程中优势视角下的需求评估,包括评估框架、评估内容、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等,探讨了优势视角下的需求评估对于社会工作服务的作用。优势视角侧重于服务对象本身及外部优势和资源的挖掘和认识,帮助服 务对象构建一个积极的认识。但同时也需要面对这样的挑战:服务对象在发掘自身优势及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相当多的问题,而且服务对象,尤其是在困难后所面对的问题和需要是多样的、复杂的。若将优势过于夸大化或过于强调,当服务对象发现自身尽管拥有优势但不能解决当前问题时,会增加服务对象的挫败感和无助感。因此,优势评估也要适度,要帮助服务对象对于自己的优势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不能扩大化,有多少优势用多少优势,不能以优势代表全部。(3)优势视角下的社区工作实践《以优势视角设计:社会工作者如何进行社区工作与社区发展实践》中提到优势视角的社区工作设计注重的是社区的潜力挖掘和资源优势发挥与利用,因此,社区工作还需要强调一个宏观的社区发展目标,就是改变社区面貌。而居民、社区组织机构就是社区的潜在资源附属物,社区和它的居民呈现于面对面地关系之中,是发展、维持和强化期望和规范的有力媒介。经由社区内的价值、行动和关系清晰传递的期望,是最持久和最有说服力的。(李图强,2010)运用优势视角对社区的优势与发展进行解读、分析,可以发现优势视角下的社区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模式,它聚焦于社区的潜能、优势和成绩。国内主要以实践为例子试图探析优势视角下社区建设的介入工作。主要论述优势视角在介入社区的必要性和优势,通过优势视角介入与传统社区工作对社区介入的区别,为优势视角介入乡村社区、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社区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庞云云在《社会工作优势视角下的广西北部湾渔村社区发展探悉一以北海市地角SL社区为个案》的论文中通过对SL社区渔民、居委会成员、社会团体成员等进行访谈,及对文化站、居委会现存历史文献进行查阅和整理后,认为SL社区具有丰富的优势资源,如渔民的性格品质、技能,社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等,但是,这些优势资源长期被忽略;因此,优势视角下的SL社区发展就是要整合未被发掘的优势资源,通过促进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重构社区集体记忆以提高社区的凝聚力;整合社区环境资源与文化资源;开发社区居民能力等方法以帮助渔民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从而最终推动社区发展。(4)优势视角在各个服务领域的实践:优势视角运用到社会工作服务的各个领域,在此,笔者归纳与本研究相关的实践,包括文化建设、儿童服务、老年服务、志愿服务等。文化建设:武扬帆在《优势视角下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一——以石4 家庄市为例》一文中提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立足本社区的资源优势,借鉴其它城市的社区文化发展经验,不断地发展本土社区特色,学习一些城市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创新理念,通过网络媒介平台,整合本社区的资源,树立本社区文化的品牌。社区应提升服务意识,加强与社区周围的企业、学校的合作,培养和建立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伍,营造社区多元化、网络化、品牌化的文化氛围。优势视角在多个领域和对象中被广泛应用,如志愿服务、儿童服务、老年人服务的实践。国内的实践丰富了优势视角的运用,在提供服务时,从另一角度分析,有利于发挥案主的能力,挖掘内在潜力、外在资源,为本次研究提供实践的依据。3.文献简评总的来说,国外学者关于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评估、优势视角下的社区工作有一定的研究,国外学者在优势理论的实践研究上,提供了一个优势评估的范式,强调评估过程中集中分析优势,同时兼顾问题,充分分析个人、环境的优势与障碍、列出能力清单,从而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估。这是我们在国内研究优势视角的实践运用值得借鉴的地方。国内学者关于社区需求的评估研究逐渐从问题视角向优势视角发展,优势视角是我国国内近年社会工作实践研究较为热衷的一个视角。国内研究对象及内容涉及儿童、老年、志愿者、社区教育、社区工作。优势视角被运用到各个社会工作实践领域,但是,也不难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研究者所研究的内容相对独立,研究的成果没有形成体系,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特定服务群体或工作内容、如老年人、流浪儿童、残疾人、社区建设;但是,基于整体的研究、理论与实践较少,如缺少社区优势评估、优势视角下的社区发展等方面理论与研究。在社会工作实务初期阶段,社会工作者首要任务是对社区居民进行信息收集,这一阶段称为“预估”,也可以理解为需求评估、需求分析。传统的需求评估、预估以问题视角深究社区居民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提出介入策略。随着实践的证明,只从问题视角出发的实务工作不利于社区居民问题的解决。与问题视角相对,优势视角重视社区居民及其所在环境的资产和能力,包括居民能力、正规机构、各种非正式关系网络。从优势视角提出介入策略,可以考虑为在分析社区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分析补充可以整合的资源,寻找介入工作新的切入点,而并非只从需求出发。从研究内容方面来看,缺乏关于城市社区居民优势的评估较为有针对性研究,在优势视角下,目前研究内容主要是对社会工作介入实践的总结。在城市社区社会工 作需求评估的基础上,结合优势视角理论,作出分析,进一步体现评估的科学性、全面性、弥补需求评估关于服务目的、方式、效果等方面的不足。(三)研究设计1.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优势视角优势视角强调每个个体、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资源、财富、智慧、知识等1;虐待和创伤、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作用,但它们也可能是机遇和挑战(那些为面包、工作和住房而抗争的人们是具有资源和具有抗逆力的,即使在痛苦之中,他们也期望取得成就1;与案主合作,我们可以最好地服务于案主;一切的环境都充满资源;注重照顾、关怀和脉络。目前,优势视角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优势视角最基础的理念主要是赋权、成员资格与抗逆力。首先,赋权(empowerment),又称增权、充权。Carr和Corchran认为,赋权实践的助人过程是一个权力分享、共同实施权力、参与者主导的过程,社工在这个过程中是支持者、促进者,而非教育者、指导者,更非权力的赋予者。简单地来说,为个体赋权就是要挖掘或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为社区赋权就是指培育社区力量,挖掘社区资源和潜能,使其通过内在的提升、增能,从而以自身发展为主导,实现价值。其次,成员资格。优势视角认为案主和我们一样都是社会共同体的成员,享有作为社会共同体成员所应有尊严和责任,另外,所有的共同体成员都应团结在一起,让他们内心的声音被听到,需要得到满足,不公平受到重视对待,从而实现他们的梦想。动员所有具备成员资格的社区居民参与到服务项目中来,让每一位社区成员都有表达自我意愿的机会,重新建构社区居民在社区中的主体地位。再次,抗逆力。抗逆力是一种与逆境和困难相对抗的能力。社会工作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抗逆力,当人们遭遇挫折或者困境的时候,抗逆力会反弹,因而使人超越和克服挫折和困境。社区同样也具备这种能力,通过这种能力,可以超越和克服社区中造成严重麻烦的负面事件。(2)优势评估:优势视角下的评估DennisSaleebey(2004)在《优势视角一一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提出优势视角下的评估过程被视为一个分析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它在分析和理解服务对象及其环境的同时,也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影响其改变的因素,进行评估,并发现其中意义。而评估作为一个结果,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对影响问题的因素、问题的本质达到一种共同认可。将基于社区资产的社区分析归为优势视角下的一种方法,强调社区分析应该以社区资产为本,聚焦社区的优势。“从社区现存的资源开始着手,而非从社区正缺少什么、出现6 了什么问题、社区的需要是什么入手。了解社区内发生了什么、有什么资产可以获得、有什么个人和团体的能力存在是非常重要的”。(3)需求评估需求评估在英文中称为“needsassessment”,是从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也就是其方案开发、计划执行和总结评估的基础。社会工作的需求“needs”就是服务对象依托社会工作实务可以满足的需求,主要取决于社会工作的工作目标;“assessment”具有了解、知晓、评价、个别化和断定的含义,是运用所有专业学科中的分析判断过程,也可能是所有专业活动的标志(M阿尔,1995:260)。需求是多层面、多角度的专业概念,需求评估也是包含需求测量和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在内的复杂系统。把握需求的基本内涵,合理进行需求测量,科学进行原因分析,恰当控制外在因素的干扰,是保质保量完成需求评估,从而形成合适的工作方案的基础。(4)城市社区社会工作项目笔者所指城市社区社会工作项目是,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立足城市社区,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资本、优势,及其所在社区历史特点、发展现状而计划并组织实施的社会工作的服务项目。结合城市社会工作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引导,该项目的服务地区、服务对象、服务内容、项目重点有所不同。在z市社会工作发展的环境下,香洲区以打造特色社区为切入点,引入社会工作机制,发掘社区居民优势,开展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城市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旨在改善民生、活化社区、保育历史文化。2.优势评估与需求评估的对象及框架设计(1)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笔者以B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具体细分为B社区的老年人、儿童、志愿者、其他居民。本研究面向研究对象,收集以下方面的需求、问题、优势:一是老年人服务,二是儿童服务,三是文化建设,四是社区公共问题和服务。(2)评估框架本研究围绕“问题一需求一优势”的主线,理清思路,在提出问题,了解需求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社区居民的优势。具体运用以下优势框架进行分析。运用优势评估的模式分析、评估那些影响问题情景的因素并赋予意义。该模式围绕两条轴线进行。第一条轴是居民因素对环境因素的连续谱,第二条则是缺陷对优势连续谱。当如图1优势评估框架图中的轴线相交时,被分割出来的每一方块对评估来说都代表着重要内容。一个全面的评估包括图中的四个方面:第一象限,居民的缺陷(障碍);第二象限,环境的缺陷(障 碍);第三象限,居民的优势;第四象限,环境的优势;基于上述理论及概念的理解,将B社区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分分析,从优势与缺陷两方面分别对居民自身因素及所在环境因素两方面进行的评估。居民因素图l优势评估框架图缺陷(障碍)第一象限:第二象限:内在需求、外在问题、缺陷挑战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内在能量、外在支持能力环境因素优势3.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相结合。笔者在Q机构实习期间,被安排负责开展对B社区社会工作项目的需求评估。在机构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本人在实践中负责研究设计、确定调研方案、开展调研员培训、设计问卷、访谈提纲、开展焦点小组、组织进行资料分析、撰写调研报告《B社区社会服务预估调研报告》。本次研究以《Q机构B社区创建方案》为蓝本,根据方案内容框架,为深入了解B社区老年群体、儿童群体的的需求,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与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以及挖掘社区及居民的优势条件,有效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打下基础。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具体研究方式如下:(1)文献研究笔者通过利用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了解B社区老年人、儿童服务,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社区的结构、组织、群体、文化的变迁,寻找社区居民及其环境已有的优势。通过研究区、街道、居委会的政策、工作总结、新闻稿等,分析B社区现有社会工作服务情况,了解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对重点老年人、儿童群体服务的期许,挖掘有利于服务项目的社会资源。通过向老年人收集B社区旧村改造前的照片、记录,联系熟知B社区历史变R 迁的居民,例如社区内B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退休教师、B社区登记在册的志愿者等居民,向他们收集改造前B村文化建设的纪念册等资料,了解B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工作突破点。(2)实地研究在2014年7月至论文定稿前,笔者得到Q机构与B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支持,作为城市社区社会丁作服务项目的调研员深入到B社区中,通过问卷调查、参与观察与访谈的方式,收集调研对象相关的各个方面资料。根据评估目标,笔者确定以B社区45岁以上老年人、在B社区就读小学的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信息、了解情况。问卷调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抽取60名小学生、57名老年人作为调查的两个样本。经过设计,试调研和问卷修改后,印制《B社区儿童社会服务调查问卷》、《B社区老年人社会服务调查问卷》,两份问卷均设置了文化建设部分。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本人未另单独设计问卷,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及老年人,即问卷调查对象未涵盖社区所有年龄段的居民。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据初步了解,社区内老年人对本社区的历史、文化较为熟悉,有助于收集历史资料,开展文化建设;B小学对B社区的历史教育己形成常规的教学活动,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根据委托方街道社区的初步设想,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主要依靠社区儿童及老年人的参与,希望进一步争取他们成为志愿者参与建设。问卷调查采取集中填答的方法对所抽样本,即小学生及老年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一部分问卷现场回收,一部分问卷被调查者带回家填答并交到居委会处,再由调研工作人员回收。收集的问卷的有效率达100%。问卷及访谈资料经整理、编码和复核后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对B社区居民社会工作服务需求以及社区资源状况进行分析,为开展B特色社区创新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笔者多次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从而对B社区作出评估,总结优势。调研期间,Q机构和B社区居民委员会均积极支持。一方面,Q机构积极给予人力与物力支持:一是带领笔者参与机构与街道、居委会的工作会议、座谈会,收集社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各方成员的意见。二是安排一名社工协助招募调研员、组织、物资准备等后勤工作。另一方面,B社区居委会给予重要的帮助:一是帮助笔者和与社区中主要组织负责人、机构社工、社区热心者建立联系,如社区内的小学校长、业主委员会成员、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社区内自发组织的文艺队等。二是提供社区内老年人的资料、登记在册的志愿者的资料。三是协助联系社区居民、老年人、小学校长的等对象,9 召开焦点小组以及开展访谈。同时,本次调研也得到社区热心居民的协助,如带领笔者熟悉并考察社区环境,指出社区公共乱象,向笔者及其他调研员介绍访谈对象等。二、z市B社区的基本背景(一)Z市B社区概况B社区是拱北街道所辖的一个社区,位于Z市繁华地段,与澳门陆路相连。B社区成立于2002年3月,社区范围东起迎宾南路,西至桂花北路,南起岭南路,北至九州大道西,面积0.51平方公里,有金泉花园、桂花村A区、B区、龙城大厦、岭秀城等5个居民住宅小区,有丽珠集团、B小学等27个企事业单位。辖区人口7000余人,其中珠海户籍人口为4000余人,流动人口近3000人;60岁以上老年人户籍人员为512人,其中流动人员为230人;就读于小学的儿童户籍人员为284人,其中流动人员为126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6名,党员91名。社区内低保户2个、残疾人20余名,多为轻度残疾,6人生活不能自理。辖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B社区是拱北辖区大型商住中心和设施较为完善的社区之一。B社区毗邻珠海改革开放以来富裕的黄金商圈,拥有口岸广场、知名企业等现代商业建筑。近年来,B社区先后荣获“省二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Z市社区建档工作先进单位”“香洲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香洲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19世纪50年代,B村少年徐润赴上海打拼,为近代中国“茶叶大王”、“地产大王”,是近代早期民族工商业的创始人之一;先后任商务副买办、总买办之职,引西方技术于采掘和出版业,助推幼童赴美留学,勇立西学东建之潮头。徐润之侄女、同盟会创始人黄兴的夫人徐宗汉是闻名海外的民主革命运动的“巾帼英雄”,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留下光彩照人的印记。B社区先贤宛若灿烂星辰,辉耀在近代历史的天空。政府对B村进行改造,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B旧村旧貌换新颜,建成岭秀城,目前99%的村民回迁至新小区。村民的居住条件得以改善,村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虽然社区的硬件环境变好了,但邻里关系、文化建设、人文氛围等软环境建设跟不上物质环境的建设步伐。如今城市化的B社区商业住宅林立,昔日绿化覆盖面积大,环境优美的愚园、宗祠被拆后仅重建为缩小版的宗祠、愚园,与此同时带出了村民与环境改变不相适应,老年人、儿童需求得不到满足以及社区物业管理矛盾突出等问题。10 (二)Z市Q机构概况及介入B社区的工作理念Z市Q机构于2011年1月在z市民政局注册登记成立,是一家由Z市妇女联谊总会与z市社会工作协会联合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机构以市妇联和市社会工作协会为业务指导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一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黄教授为理事长,2012年中国十大社工人物、Z市社会工作协会熊秘书长为机构顾问,并由2012年中国最美社工、2012年广东省社工之星、2011年与2012年珠海十佳社工、中级社工师龚术耐旦任总干事。内部专业社工均为社会工作、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毕业,总干事与项目主管具有从事社会工作三年以上的经历。截止2013年上半年,机构共有十名专职社工。机构秉承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多元化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协助服务对象处理个人成长、家庭婚姻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增强,满足其公共服务需求,立足家庭和睦,带动社区睦邻友好,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2014年,B社区引入社会工作机制,依托B社区地理环境繁华便捷、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计划运用愚园、家族宗祠等场地,启动B特色社区创建活动,以推进z市特色社区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Z市Q机构介入B社区工作的方案主要围绕开展老年服务、儿童服务、文化建设以及组建“B街坊会”(社区公共服务)而设计的。“B街坊会”作为B社区居委会下属的自组织,以“守望相助、患难相扶、参与社会、服务社群”为宗旨理念,为居民提供交流学习,是邻里互助的平台,开展多元社区服务,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广泛了解居民的诉求、反映民意,同时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B社区社会事务。三、优势评估的过程(一)评估目标、内容及过程1.评估目标项目评估分为内评估和外评估两种方式,内评估是由服务提供者开展的项目评估,目的在于明确服务需求,制定和选择合适的服务方法,检查服务工作的进度,进行服务总结,提炼服务经验。本次评估属于内评估,由Q机构统筹开展,主要有以下目的:(1)评估b社区居民的需求;(2)评估 B社区居民的优势;(3)回应项目方案设计,制定和选择服务内容、方法。2.评估内容基于评估框架、结合B社区实际情况,工作者与社区居民共同探讨,将评估因素拆分为不同方面,用优势评估轴表示。一方面,注重需求评估,进一步补充社区居民的缺陷、内在需求、问题、挑战等方面内容,试图在城市社区社会工作项目预估阶段做出较为全面的分析;另一方面,优势评估主要侧重“抗逆力的三大基本元素:外部资源、内在能量、能力(Grotberg,2003)”,从B社区居民的能力、内在资源、外在支持、环境因素等方面内容进行评估。除此两方面主要内容外,在社区如何将抗逆力转化为应对挑战及需求的优势及资源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B社区所能发挥的优势能动性和能力也是评估的主要内容之一。3.评估原则及过程优势视角的评估原则:关注服务对象和环境的关系,强调发挥服务对象在评估过程中的参与性与能动性。评估B社区居民的优势,主要关注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其中侧重居民中老年人、儿童以及志愿者与社区外部环境的关系。调研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项目设计、开展打下坚实群众基础。通过这一过程,增加社区居民对于自身需要的认识以及掌握感,挖掘社区居民自身的潜在力量和资源,并促使其转化成为社区居民面对环境问题缺陷、自身需求的有利因素,帮助社区居民的自我成长及社会工作者更好地进行介入服务。因此,B社区的评估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与B社区居民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优势评估的核心在于深信服务对象是完全值得信任的,强调注重服务对象对事实的理解,对所处情景的理解。建立信任关系,在于优先考虑服务对象所认为重要的因素。B社区居委会、居民是B社区的组成主体,也是主要服务对象、合作对象。因此,社区工作者与居民对于社区建设的现实和其自身的状态是最有发言权的,与B社区居委会的社区工作者建立信任及合作关系,有助于协助评估者熟悉社区、接触了解社区居民的现状,以达到协助社区居民澄清问题的目的。评估者或工作者者用一种信任、关心的态度去面对社区居民,可以帮助社区居民澄清需求、优势,有利于良好地开展评估。(2)组成评估队伍评估团队由社区内部及服务提供者双方认可的人员组成,包括:B社区居委会书记、活跃居民、老年人、儿童以及志愿者,把评估当作工作者(调研员、社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一项共同活动。工作者的角色是信息收集者,主动询问和聆听,并协助社区居民发现、12 澄清和清楚地表达自身的需要和优势。评估内容和方向由评估团队决定,根据社区居民而设定,工作者鼓励并争取社区居民参与评估过程,从而使社区居民对评估结果的认同。组成评估队伍,一方面是与社区居委会的合作,由工作者进行具体评估的统筹实施;另一方面,促使多方交流合作,使社区居民经历一个赋权的过程。在组织过程中工作者强调社区居民对于开展城市社区社会工作项目需求的理解,强调社区成员在发现问题、发现优势以及设计项目过程中的重要性,弱化工作者的专业权威性,提高社区成员,也就是社区居民的参与度。(3)探索优势及需求工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组织焦点小组、深度访谈、走访观察等方式,与评估队伍通过讨论,探讨社区居民的需要与问题,工作员进行适当引导与协助澄清,利用评估使社区居民发现自身及环境的优势、资源。需要和问题(缺陷)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为什么需要这个城市社区社会工作项目?这方面主要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二是这个项目的目的、目标人群和理想结果是什么?三是B社区居民的动机是什么?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是各方一起努力达到目标的原动力,因此,把评估建立在社区居民动机之上,并注重介入服务内容需要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及特点而设计,从而使得社区居民充分认识所处的情境,为设计项目方案及个性化策zkq20151125略提供参考依据,促使项目方案充分回应特色社区创建内容。(4)评估环境评估的另一个重点为社区居民所处环境的优势,社区居民外部优势是工作者协助其解决问题、弥补缺陷的载体,解决问题的优势和资源蕴藏在于社区居民与环境本身,从社区整体角度来说,外在的优势,如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街道、香洲区有关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社会工作机构的介入以及公共机构的服务等,都成为社区居民的支持、机会和资源。(5)评估结果达成一致工作者进行参与式评估,但对于评估结果,必须与评估队伍讨论,对评估过程及结果要达成一致意见。评估过程及内容必须公开告知社区居民,争取社区居民的参与,表达对社区居民的尊重,同时挖掘社区居民对于社区的责任感,使评估结果最大限度地符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反映社区居民的实际现状。(二)评估的结果1.第一象限:内在需求、缺陷(1)社区居民的需求13 根据研究对象的细分,笔者从三方面描述和分析社区居民的需求,一是儿童的需求,二是老年人的需求,三是社区居民的共同需求。B社区儿童的需要主要是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B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主要集中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这几个基础性的需求。社区居民的共同需求主要是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第一,儿童的需求首先,儿童特征统计信息表1样本的总体情况表样本特征频(人)百分比%男1830.0性别女4270.07-9498l-7年龄10-131118.3一年级2541.7二年级2338.3三年级23.3年级四年级zkq2015112511.7五年级46.7六年级58.3父母+孩子3355.0家庭结构父母+孩子+祖父母(外祖父母)1525.0父(或母)+孩子711.7其他58.3商品房2033.3所住小区回迁房915.01日村(旧,J、区)1728.3其他1423.3总计样本数60B社区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就读于B小学,因此,确定B社区儿童社会服务调研的对象为B小学学生,由调研员或家长指导儿童填写问卷。调研对象男女比例约为1:2,7岁到9岁,三年级以下低年班的儿童超过八成,10岁到13岁高年班的儿童不到两成。在家庭结构上,55%的儿童生活在核心家庭14 (父母+孩子)中,25%的家庭结构是主干家庭(父母+孩子+祖父母(外祖父母)),单亲家庭(父亲(或母亲)+孩子)占到11.7%。另外,有8.3%的儿童属于其他家庭结构,其中有儿童注明与亲戚一起住。所住小区类型,33.3%的儿童居住在商品房,15%的儿童居住在回迁房,这里的回迁房主要在岭秀城,28.3%的儿童居住在旧村(旧小区),23.3%的儿童居住在其他类型的小区。其次,儿童社会服务需求描述与分析问卷采用家庭情况、消遣方式、社区活动参与情况、意愿、以及成为亲子志愿者情况等指标来描述儿童社区参与情况以及服务需求。表2家庭满意度情况表选项频数(人)百分比%满意5083.3比较满意58.3一般46.7不满意zkql201511251.7合计60100.0表3家长感到比较困扰的问题情况表选项频数(人)百分比%学习问题3237.6情绪问题1720.0行为问题89.4交往问题1618.8其他lO1214.1据统计,受访儿童对目前家庭现状满意的占83.3%,比较满意的占8.3%,认为一般的占6.7%,对家庭不满意的占1.7%。家长对孩子感到比较困扰的问题主要是学习问题,占37.6%,其次是情绪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分别占20%和18.4%,困扰家长的孩子的行为问题比率较低,占9.4%,其他占14.1%。15 表4儿童闲暇时间的消遣方式统计表选项频数(人)百分比%学习活动1714.3人际交往108.4体育运动2218.5电子游戏1411-8兴趣活动1210.1家庭活动2823.5志愿活动86.7其他986.7合计119100.0儿童闲暇时间的消遣方式是参加家庭活动(亲子活动)占28%,体育活动占22%,学习活动占17%,参加电子游戏活动的占14%,参加兴趣活动占zkq2015112512%,参加人际交往活动占10%,参加志愿活动占8%。表5儿童参加社区活动情况表选项频数(人)百分比%有3355没有2745.0合计60100.055%的儿童曾参与社区举办的活动,45%的儿童没有参加社区活动。通过访谈了解得知,曾参加过的社区活动主要包括社区节日活动、观看表演、社区内其他商家举办的游戏等。据了解,岭秀城回迁房小区篮球场内,在周末时间经常有一些商业组织(如移动、电信)进入小区,以游戏方式吸引居民及儿童的关注。表6成为亲子志愿者对孩子成长的好处列表16 选项频数(人)百分LL%性格培养3839.20%技能培养2020.60%志愿服务138.80%熟悉社区1111.30%充实闲余1111.30%认识社区同龄人99.30%合计97100.0%在问卷中,我们向受访者介绍亲子志愿者的概念,主要指家长带领儿童一起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服务。受访儿童中,认为亲子志愿者对孩子成长的好处是有利于乐于助人、耐心、尊敬老人、独立等性格培养的占39.2%,有利于技能培养的占20.6%,有利于熟悉社区,加强邻里沟通和充实闲暇时间的均占11.3%,有利于认识社区内的同龄人的占9.3%,其他情况占8%,包括增进亲子感情,加强沟通等。据问卷调研与访谈分析,B社区儿童的需要主要是爱的需要、学习的需zkq20151125要、游戏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以及社会化的需要。儿童在家庭或者机构中生活,除了摄取营养使身体成长发育以外,还需要爱。以使他们的情感也能够发展。这样,他们在成年进入社会以后才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正常地相处。儿童有学习的需要,人类社会中包含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需要具备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儿童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吸收,长时间的积累知识,才能在进入成人社会的时候更好地适应社会。游戏的需求。儿童在游戏中一方面获得身体的成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游戏学会与人相处,逐渐地认识、了解社会。社会化的需要,儿童的社会化是每个儿童成为负社会责任的、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必经途径,它既离不开与社会群体、集体以及个体的相互作用和互相影响,也离不开个体主动积极地掌握社会经验和熟悉社会关系系统。儿童的社会化,一方面是儿童成长发展的个体需要,另一方面是社会对儿童群体的整体需要。被保护的需要,儿童由于未成年,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较弱,需要社会对他们进行特殊的保护。儿童社会工作既需要努力通过合适的途径去增进社会对儿童的保护,还需要引导儿童学会自我保护。大多数儿童对家庭现状是满意的,家长对孩子感到比较困扰的问题主要17 是学习问题、其次是情绪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在了解儿童闲暇时间的消遣方式和参加社区活动情况的基础上,我们知道儿童的闲暇活动时多样的,儿童参与社区活动的次数和种类都是较少的,所参与的多数为娱乐性性质的活动。大多数儿童认为亲子志愿者对自身成长有不同的好处。根据调研结果,建议社会工作者注重将更多家庭成员互相合作元素融入亲职活动以及关于情绪处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小组活动,鼓励儿童与家庭成员参加社区文化建设、参加志愿活动,参与街坊会的组织建设。第二,老年人的需求首先,老年人特征统计信息调查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个体本身的情况,而是希望通过样本指标和访谈记录对总体指标进行推断,最终对B社区老年人总体情况有所了解。在抽样和访谈工作完成之后,调研者对所采集到的样本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汇总。样本的总体情况如下表:表7老年人样本的总体情况表样本特征频数(人)百分比%性别男zkq201511251831.6女3968.4年龄45-591424.660-642442.165-74814.075以上1l19.3小学及以下1729.8文化程度初中3052.6高中或中专915.8大专及以上11.8居住情况与配偶同住712.3与子女同住2442.1与配偶子女同住2238.6单独居住47.O商品房915.8小区类型回迁房4070.2旧村(1日,J、区)610.5 其它23.5离退休金4578.9经济来源子女供养610.5社会救济11.8配偶或亲朋戚友11.847.0很不错915.8比较好3764.9经济状况有点困难1119.3很困难O0总计样本数57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划分,45到59岁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到74岁的人群称为年轻的老年人,75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规定45"---59岁为初老期,60~79岁为老年期,80岁以上为长寿期。据统计,在接受调查的老年居民中,年龄层次的样本数比较合理,60到74岁的老年人占主体,约56.1%,他们生活能够自理,活动较为灵活。45~59岁为初老期的老年人,身体较为健康,经常到社区活动,参加文娱体育活动。75岁以上的老年人,行动较为缓慢,一般由家人陪伴活动。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较低,初中程度以下的占82.4%,高中及中专以上的占17。6%。93%的受访老年人都与家人同住,独居老人占7%。在社区漫步调研,发现居住在回迁房的老年人占70.2%,他们聚集在一起聊天、带小孩。居住在商品房的老年人占15.8%,居住在旧村(旧小区)的老年人占lO.5%,主要为生活在民生街的老年人,因为民生街户数较少,所以受访者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占78.9%,10.5%的老年人受子女供养,依靠社会救济和配偶或亲朋戚友供养的均占1.8%。80.7%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满意,19.3%的老年人经济状况为有点困难。其次,老年人社会服务需求分析表8老年人有否参加社区活动情况表选项频数(人)百分比%有2645.619 没有3154.4合计57100表9老年人常去活动的场所统计表选项频数(人)百分比%凉亭3336.3公园2224.2社区广场1819.8其他1819.8总计9l100.0在受访老年人中,有参过社区活动的老年人占总体45.6%,超半数受访老人没有参与社区活动。在老年人常去的活动场所中,凉亭占36.3%、公园占24.2%、社区广场及其他地方各占19.8%。其中通过访谈了解到,老年人参与的社区活动主要是社区居委会所举办的节庆性活动,社区老年人需要更多不同种类的活动。观察得知,民生街小区里,小区有很多自制长木凳子,这是小区内老年人的唯一“休闲场所”,岭秀城小区里虽有石凳设施,但远远不能满足回迁房村民的需求。访谈中,老年人表示社区缺少适合老人活动的场所,尤其是室内场所,希望能增设更多的石凳或在楼下增添防风雨幕帘。表10老年人平时活动情况表选项频数(人)百分比%料理家务3336.30照顾小孩1920.90走访邻里1920.90其它1415.40体育娱乐66.60总计91100.0社区老年人平时主要活动为料理家务的占36.3%,照顾小孩的占20.9%,20 走访邻里的占20.9%,体育娱乐的占6.6%,选择其他占15.4%。从访谈了解到,老年人通常每天早上10点之前、下午3点之后到社区内活动,主要活动为散步、聊天。部分老年人自发组织了舞蹈队,渴望参加文艺表演;部分老年人在社区内打乒乓球;还有部分老年人自发定期组织爬山活动。总体来说,社区内老人服务项目少、种类少。表11老年人感到比较困扰的问题统计表选项频数(人)百分比%无聊2229.70疾病1520.30其他1520.30操心后代1013.50经济困难810.80无人照料34.10家庭问题11.40总计74100.0据统计,老年人感到比较困扰的问题主要是无聊,占29.7%,其次是疾病和其他,分别占20.3%,担心后代占13.5%,受经济困难困扰的老年人占10.8%,无人照料占4.1%,家庭问题占1.4%。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运用需要层次论分析群体的需要,并帮助服务对象满足相应的需要。据问卷调研数据与访谈分析,B社区老年人的需要主要集中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这几个基础性的需要。生理需求主要指老年人对食品、衣服、性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满足其生存的需要。老年人容易生病,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特别注重保养,讲究保健,讲究营养的搭配和饮食的禁忌。安全需要主要指老年人在医、住、行三方面的需求。老人一旦生病,除了肉体上的痛苦,还怕没钱医治,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或者是无人愿意照料,因此老年人需要医疗保障;在住方面,内部装修应遵循便于老年人的行动和使用的原则,外部的基础设施应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建设。社区内老年人 反映,社区内的电梯经常损坏,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出行;在行方面,老年人出行需要他人陪伴或搀扶,以防安全事故。从爱和归属的需要上看,老年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照顾,更需要家庭的温暖,同时,社区中缺乏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多数老年人表示希望参加社区活动,在同龄群体中得到友爱和帮助,希望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来排解生活中的寂寞。第三,社区居民的共同需求本次问卷调研统计,在《B社区儿童社会服务调查问卷》《B社区老年人社会服务调查问卷》均设置了文化建设部分。受访对象共117人,其中老年人57人,儿童60人。B社区历史悠久,社区内的愚园,又名“竹石山房”,为徐润于清宣统年间(1909—1911)所建,原建有石牌坊、祠堂、玻璃楼、池塘、假山、曲径等,种植有树木花草,1986年被列为Z市文物保护单位。现经修缮成为Z市民又一休闲旅游景点。为开展“百年B一文化寻踪”项目,围绕B历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问卷设置居民对社区文化的了解情况、参与意愿、社区文化的建设情况、意愿等问题。首先,居民对社区文化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社区历史文化了解程度比较低,同时认为社区的文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B社区的文化活动较少,多数居民认为得不到满足。文化活动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硬件不足、缺乏组织、低参与度、缺乏创意以及缺少活动经费等针对关于愚园的文化活动。社区居民认为愚园需要改善的地方较多,包括增加活动公共设施、加强日常管理、增加文化活动等。表12居民对愚园了解的列表选项老年人%儿童%合计%缺失值1.70.9很了解21.130.025.6比较了解17.521.719。7听说但没记住22.820.021.4不了解38.626.732.5合计100.0 据统计,25.6%的受访者很了解B愚园的历史,19.7%的受访者比较了解,21.4%的受访者表示听说但没记住,32.5%的受访者不了解。表13文化重要性列表选项老年人%儿童%合计%很重要47.455.051.3比较重要26.320.023.1一般26.38.317.1不重要16.78.5合计100.0列表显示,51.3%的受访者认为社区的文化历史很重要,23.1%的受访者认为比较重要,17.1%认为一般,8.5%的受访者认为不重要,认为不重要的受访者主要是儿童。表14社区文化宣传及活动能满足需求的情况列表选项老年人%儿童%合计%能满足17.550.O34.2不能满足82.548.365.O缺失值1.70.9合计100.034.2%的受访者认为文化活动可以满足需求,65.0%的受访者认为不能满足。目前B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较少,主要是重大节日组织文艺表演:由B小学针对小学生举办的参观愚园、宗祠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文化传播效果不明显。其次,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表15B社区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情况列表 完善5.331.718.8需要改进36.835.035.9一般35.115.024.8不完善22.818.320.5合计100.018.8%受访者认为社区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35.9%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改进,24.8%的受访者认为一般,20.5%的受访者认为不完盖口。表16B社区文化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的原因列表选项频数(人)百分比能满足3117.2硬件跟不上4726.10缺乏组织4625.60居民参与度不高2614.40缺乏创意168.90缺少经费147.80合计180100.026.10%的受访者认为B社区文化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的原因是硬件跟不上,25.60%的受访者认为缺乏组织,14.40%的受访者认为居民参与度不高,8.90%的受访者认为缺乏创意,7.80%的受访者认为缺少经费。表17认为愚园需要改善的地方列表选项频数(人)百分比%公共设施6635.5日常管理5730.6文化展示2312.4开展活动4021.524 35.5%的受访者认为愚园需要改善公共设施,30.6%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改善日常管理,12.4%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增加文化展示活动,21.5%的受访者希望开展更多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为保护、改善聚居地的条件、形态、氛围,并使自己与之相融而形成的精神活动、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政府的倡导下蓬勃开展,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社区建设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城市化进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农民通过土地征用转为城市居民的“农转居”转型社区(以下简称转型社区)逐渐增多。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势必使转型社区的文化建设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情况,也对转型社区的文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硬件方面看,B社区的文化活动设施缺乏,没有大型供居民活动的场所及健身设施;从软件方面看,B社区的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只限于歌舞文艺、棋牌、聊天等文化活动,而且多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从居民参与情况来看,由于是B社区是转型社区,许多居民是原来的村民,因此,他们并不适应城市化的社区生活,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不高,依然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2.第二象限:外在问题、挑战(1)社区居民公共需求:社区文化宣传及活动不能能满足居民需求;目前宗祠及愚园由开发商重新建造但缺乏管理,社区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完善,Z市文体局暂未投入经费改善愚园硬件环境。(2)环境及硬件:愚园宗祠硬件不完善,道路湿滑、绿化缺乏管理、缺少休息石凳子、没有照明设施等。B社区中民生街是一条旧街,有十几栋旧式矮楼房,多为空置及出租,民生街环境恶劣,污水排出路面,臭味难闻,无管理,娱乐场地不足、活动少,部分居民反应从来没有举办过社区活动或不知道B社区的活动。社区商业单位与居民的矛盾与博弈。益健茶楼的排气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回迁房中,90%的住户受到厨房油烟的困扰,影响生活。居民多次向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反映未果。以社区居民为对象的社会工作的特点是重点解决社区居民所面临的集体性问题。这些问题扰乱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秩序,给他们带来诸多的不便与困扰。(3)能力与矛盾:社区居民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矛盾。B社区所有的商住小区由同一个物业管理公司(金阳成物业)管理。居民反映,物业管 理公司的服务质量差、效率低。社区中曾发生多宗偷窃事件;车辆乱停放现象明显,物业管理公司违规乱发停车卡,为盈利而将停车卡发放给外来车辆,致使地下停车库车位不足,侵占业主权益;电梯经常故障同时维修效率低;小区卫生环境差,卫生死角多,保洁工人少,保洁工作不到位;小区内部分地方手机信号弱;物业管理公司未经居民同意就准许商户到小区内开展营业性宣传活动,以致影响居民生活。居民多次向物业反映并提出改进建议与意见,甚至发生争执,但服务质量仍未得到改善。业主委员会发挥作用小。商品房小区还未成立业主委员会,回迁房小区己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居民表示业主委员会形同虚设,选举工作不透明公开;原村民与员村干部之间存在矛盾与博弈关系,居民对居委会信任度下降,原村委干部与村民无直接沟通平台,原村民怀疑原村委与发展商存在勾结行为。权力运用与应对:居委会社会治理能力较弱,缺乏相关引领居民自治的技巧与方法。(4)政策资源:社区需要繁多复杂与城市社区社会工作项目经费有限的矛盾。(5)居民素质与邻里关系疏远岭秀城回迁房与商品房仅一墙之隔,门禁通用。回迁房居民反映,养狗的居民,特别是商品房的饲养人,经常到回迁房遛狗而不处理宠物狗的粪便,容易导致致回迁房居民踩到粪便,影响环境同时反映出饲养人的低素质问题。回迁房的老年人经常在小区内活动,经常与相熟的邻居交流互动,但由于商品房的售出,外来人员增加,原村民与外来人员缺乏交流,所以居民感到邻里间关系疏远。(6)B村的文化变迁B村原质性的建筑愚园、宗祠被拆重建为缩小版的建筑。据原村民回忆,以前的B村绿化覆盖面积大,有200多种果树,如竹子、水松树等。B村因建有戏院、农民文化中心,这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常去的地方。因B村环境优美与历史悠久,时任国家主席来访B村,给予由衷赞美。居民反映,拆迁后B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但原村村貌遭到破坏。商业机构增加,外来人员增加,弱化了居民间的关系。为此,居民认为生活在改造后的B社区,幸福感没有增加,反而感到陌生,表示这不是旧村改造带来的理想结果。26 3.第三象限:内在能量、能力(1)社区居委会书记及成员一一领导力与协助意识:居委会书记及成员熟知社区的发展、社区内部资源,已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比如,他们知道哪些是热心居民,可以协助社工在前期进驻社区时链接人力资源、单位资源、物质资源。社区居委会一直以来主要开展人口计生、维稳、低保、等行政性的居务工作,缺乏对有需要居民的直接服务,特别是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需要社工机构组织开展。因为社会工作项目的开展,有利于社区居委会弥补基层治理的不足,所以,社区居委会对社工机构的工作较为支持。(2)老年人:生活经济:总体生活条件良好:80%的老年人对自己经济状况感到满意,经济主要来源于退休金及子女供养;他们拥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参与社区活动。认知与动机:社区居民参与意愿强,愿意参与居委会、社工机构计划开展的活动。热心的老年人表示支持成立“B街坊会”,愿意参与改善社区环境与解决社区公共问题。(3)儿童:生活经济:B社区大部分儿童物质生活有保障,其家庭结构稳定。课余时间,B小学学生经常在社区内活动。认知与动机:社区活动参与意愿强,加入志愿者队伍意愿较强;父母认为参与志愿服务儿童发展具有益处,鼓励孩子参与社区活动并表示愿意参与亲子志愿者服务、老年人志愿服务、街坊会志愿服务。(4)社区居民公共需求认知:部分老年人了解社区文化并存有B村旧照片,B小学经常举办社区文化历史教育活动。情感:原村老年人怀念以前的B村并深刻认识B村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对B社区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动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意愿强。(5)公共问题认知:社区居民清晰认识到社区存在的物业管理问题、居民素质偏低等多方面的问题,并表示希望解决社区公共问题;热心的居民关注社区存在的问题,乐意帮助工作者走访社区、熟悉社区,献言献策。应对:社区居民具备一定工作能力,部分居民主动与物业公司、居委会沟通,积极寻找解决方法,欲发挥业主委员会的沟通协调作用。4.第四象限:外在支持(1)正式支持: 首先,利好政策推进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服务进程,《Q机构B社区社区创建方案》得以实施。据《中共Z市委、Z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Z市社区建设五年规划(2006--2010)》(以下简称《意见》和《规划》)要求,2011年,z市提出深入推进“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特色社区建设,创新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满足居民生活多层次需求,引入专业社工服务,探索社区服务共融共创模式。通过投标程序,Q机构中标并获得项目资金30万,为期一年,该机构初步与B社区居委会建立合作关系,拟创建特色B社区,引入社会工作介入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理念转变:街道与居委会工作人员治理思维的转变,他们充分认识到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重要,期望引导多元治理主体参与社会工作项目,如“B街坊会”、居民、社区内学校、商业单位等。(2)非正式支持一是社工机构。Q机构承接政府购买的服务,作为B社区社会工作项目服务提供者,秉承助人自助等社会工作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多元化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协助服务对象处理个人成长、家庭婚姻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增强,满足其公共服务需求,立足家庭和睦,带动社区睦邻友好,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机构安排社工进驻社区项目,前期通过协助社区开展“文化盛宴”、志愿者招募、儿童暑期活动等逐步与居民建立联系。目前为项目预估阶段,通过此次调研,全面规划未来一年的服务内容。二是单位资源。社区内单位与居委会联系紧密:居委会均与B小学、两间幼儿园保持良好关系,曾合作开展活动;社区物业公司日常管理、拱北街道办新媒体队伍支持。三是自组织资源。社区内老年人舞蹈队伍、老年人登山群体、乒乓球群体活跃。四是商业机构资源。沃尔玛、益健茶楼、愚园商铺,可以从这些机构中得到各方面的捐赠与服务提供。五是硬件设施。宗祠、篮球场、凉亭、小公园、将投入使用的社工中心,街道社区正筹建B历史展厅,城市社区社会工作项目开展的硬件场地得到保证。六是历史底蕴。社区历史悠久、文化蕴藏丰富,B小学组织学生开展本社区文化教育,形成常规教学活动。图2优势评估结果框架图缺陷(障碍)28 居民因素第一象限:内在需求、缺陷第二象限:外在问题、挑战1.老年人及儿童生活、生1.文化建设待完善理、心理需求2.环境硬件缺陷2.文化需求3.居民与物业矛盾关系3.对公共问题的抱怨情绪4.业主委员会作用待发挥5.项目费有限第三象限:内在能量、能力第四象限:外在支持1.领导力与协助意识1.正式支持2.生活及经济条件良好2.非正式支持3.参与意愿、动机、社区归属感4.工作能力优势四、对优势评估的反思与展望(一)对优势评估过程的反思1.评估达到的目标。将优势评估应用到需求评估阶段,笔者分析了社区的需求、优势,并据此提出服务计划的主要方法、内容。一是居民社区居民的需求。B社区儿童的需求主要是爱的需要、游戏的需要、学习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老年人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几个基础性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二是社区居民的公共需求主要为文化需求,存在问题主要是文化活动设施缺乏、活动形式单一。居民与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紧张,存在矛盾,业主委员会发挥的作用较小,邻里问关系较为疏离,以及B村文化变迁带来居民不相适应的问题。三是社区居民的内在力量、能力。居委会成员具备领导力与协调意识以及基层治理理念的转变。社区居民具有参与意愿、动机,社区归属感强烈和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工作能力。四是社区具备外在的支持,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如政策、社工机构、自组织、单位资源、商业资源、硬件资源和本身的历史底蕴。在了解需求和掌握优势的基础上,笔者考虑从社区内部建设与实现社区赋权两,0环境因素 方面设计服务计划与内容。建设服务居民、方便交流的服务平台一一街坊会,主要运用小组与社区的工作方法,面向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开展服务。2.优势评估与需求评估相统一。比较而言,一方面,优势评估过程中,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更早建立了信任关系,适当的介入工作是工作者获得社区成员的支持,便于问卷调研、访谈工作等评估组织工作推进,以获得社区居民的信息。另一方面,优势评估并不仅仅重视优势方面的内容,夸大优势的作用,优势视角下的一个较为全面评估的概念居民是从自身与环境,从优势、资本与问题、障碍方面交互分析,评估优势同时不忽略问题的存在,而是客观地挖掘有利于服务工作开展的内容。此次评估实践中,笔者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优势评估的框架、原则、方法进行实践。从关系建立、评估目标确定、研究设计、开展评估的过程中融入了优势理念。优势与需求并重,计划介入的策略满足以下两方面:一是挖掘社区居民优势,二是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笔者自2010年至2013年从事社会工作以来,曾参与或主持某些评估工作,如湾仔社区居民学习需求评估、Z市单亲母亲社会工作服务需求评估等。这些评估主要从问题视角出发,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按照需求评估的步骤与程序开展调研,较少从服务对象优势方面进行挖掘、了解。因此,服务提供者的项目设计侧重服务对象的需求,围绕如何满足需求、解决问题而设计内容。事实上,在实务工作中,需求评估阶段后,社工需要在服务开展过程中重新收集资源优势,罗列服务对象及其所在环境的资源、条件,以达到链接资源的目的。不难发现,只从需求角度出发,社工所收集的信息缺乏完整性,使服务的重点产生偏离,从而使后续服务开展出现滞后性。以单亲母亲服务项目为例,增能的工作手法适用与项目的开展。在实际预估阶段,由于考虑不成熟,我们运用需求评估,了解到单亲母亲生理、心理、社会的需求,并按照需求设计服务计划。但是,实践过程中,计划并不能顺利开展,因为缺乏对服务对象优势的了解,以致项目前期工作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是寻找发掘服务对象及其环境的优势、资源。这些优势资源包括市妇联关于困难妇女创业基金政策、市廉租房政策、服务对象本身创业能力、意愿、动机,就业经验等。作为社区外来评估者,街道领导及工作人员、社工机构负责人以及其他调研员,认为B社区规范性需求主要是公共服务、老年人、儿童、文化建设方面的需求,需求是多方面的。由于弱势群体数量较少,因此项目提供方将服务对象定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初步发现生存、安全等低层次的需求相对不明显,高层次需求比较突出,预计将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倾向预防性、发30 展性工作,矫治性的工作较少。因此,从优势视角出发,在预估阶段挖掘有助于项目开展人、财、物等资源以及内在的能力、动机,鼓励社区成员参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3.适当的介入工作,可以激发社区成员主动性。万事开头难,厚积可以薄发,如何促使社区成员进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的情境?一方面,与关键人物建立良好协助关系是其中一条主要途径,关键人物如居委会书记、B小学校长、教师、幼儿园教师、热心居民、活跃志愿者等;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体验性活动及居委会常规活动,例如开展暑期亲子活动、志愿者培训、困难群众探访等活动;协助开展社区街道等政府单位的大型活动,如文化盛宴。在活动过程中,工作者同时开展问卷调查、访谈、志愿者招募等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工机构的知晓度,与居民建立良好关系,逐步实现赋权过程。在评估初期中,工作者积极鼓励社区居民的参与评估工作,社区居民不是单纯地接受评估。评估者鼓励社区成员,以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对社区及自身认识、需要、优势、所需资源、期望及环境的服务方式进行界定。工作者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是互相尊重、鼓励、支持,社区居民拥有对于社区的发展问题识别、服务开展的自主权和决策权。4.工作者与社区成员的角色。优势评估中,评估队伍包括服务提供者(社工或者调研员)和服务对象,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应是教练、提供技术支持以教导社区居民进行自我评估,社区成员应是主人翁的角色。实践中,调动居委会书记、社区居民、志愿者的积极性工作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在规划细化服务方案之前,提高社区成员参与度,尤为具有挑战性。实践中,社区成员的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服务提供者提供信息、介绍关键人物、协助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参与活动、接受评估。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其影响将会延续到介入及过程评估、结果评估阶段,同样也扩散到整个服务项目甚至更深远。但是彻底激发社区居民的主动性还需服务提供者提供更多的技术性支持,并非一触而就。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仍然比较低,具有影响力的社区居民目前仍充当工作者助手角色,因此,社区居民存在依懒性,他们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激发,服务提供者设计评估内容、组织统筹,专业的权威性使工作者处于主导地位,4.如何激发社区成员的动机、深化居民参与的程度,较之于优势评估,增权评估是一种改进的评估方法。增权评估,它的意图是要打破传统评估方法中的内在障碍,倾向于体现增权和/或市民参与视角的评估方法(Fetterman,1996)。在这种方法中,服务提供者和项目规划者可以学到 项目评估的基本知识,故而他们更系统地来规划和实施项目,并由此来提高获得理想效果的可能性。增权评估要求社区居民和项目服务者精诚合作,共同决定项目目标和实施策略,强调评估信息的利用在项目持续改进过程中的重要性。总之,增权评估能为服务提供者和社工提供评估和改进项目规划、实施和结果的工具,从而帮助顺利完成项目目标。优势评估在需求评估阶段的应用是一个深入而广泛的命题,笔者的反思只是建立在己有评估经验基础上的点滴之谈,对于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需要依据实际现状而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二)对优势评估结果的展望立足于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策略关注从社区内部建设与实现社区赋权。1.社区内部建设一一建设“B街坊会”。每一个社区都拥有未被发现和未被充分利用的富余资产和资源。这些资产应该得到重视和规划,并作为从内部建设社区的基础。要考量的不仅仅包括个体,也包括居民聚集在一起为了问题的解决而形成凝聚力而组建的当地居民。更多的正式组织一一业主委员会、学校、政府系统、企业、福利组织,也包括对社区内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规划之中。因此,建设“B街坊会”,在社区内建立稳固的关系,争取社区各方关注社区的发展。“B街坊会”作为社区沟通的平台,提供服务的机构。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政府、居委会、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格局,建立有效的公共服务提供体系,充分满足居民的需求。一一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在年老居民方面,他们的潜力可以扩大,因为他们拥有更多时间,有更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或经济资源,他们更有可能成为被动员的较大同辈群体的一部分。建立与社区老年人的紧密联系,出来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服务,亦能挖掘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文化建设活动。在儿童方面,他们精力旺盛、创意丰富、可塑性强,为其提供学习辅导、能力培养、游戏活动等服务;同时为提高儿童的责任感,培养亲子志愿者,鼓励儿童参与志愿服务,协助社工开展针对社区老年人、文化、儿童灯方面的服务。B历史资源与商业资源丰富,业主委员会、物业、居委会、学校、街道往往与之有相关联系,社工介入以整合资源为重要目的,加强与社区内单位的联系与沟通,从现有的资源着手,挖掘有利于社区发展的资源。2.实现社区赋权一一社区教育与社区参与。注重社区志愿及志愿者领导、社区工作员的32 培养。培养居民参与意识、帮助居民认识自己对社区的权利与义务;培养社区志愿者及志愿者领导,协助社区领导带动居民参与活动;然后培训与居民打交道的机构工作人员。培养社区主人翁意识,发展各个组织系统之间的合作关系。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社区的志愿领导者的人选对象可以是退休教工人员、靠出租房子生活的本地居民、部分老人,因为他们拥有时间,较宽的人及关系网有更丰富的阅历和经验甚或经济资源,他们更有可能成为能够被动员的群体的一部分,有利于居民发挥余热,服务社区、服务大众,并能使其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理论上说社区居民领袖是指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委员。除此之外,居民领袖还可以包括业主委员会成员、社区里少数德高望重、受拥戴、有能力、愿意奉献的人士。对居民领袖进行社区教育的方法:(1)为居民领袖争取、提供策划及决策的机会。(2)为居民领袖创造、提供与社区外界接触、联系的机会。(3)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居民领袖的心理需求,增强领袖行为的满足感。(4)增加社区内居民对居民领袖的认同与支持。(5)开设领袖训练系列课程。提高居民社区参与主要为了达到解决社区公共问题的目的,这些问题是指环境和设施问题等。社工一般通过动员居民来参与来解决问题,还会建立关注问题小组来促进社区力量的系统化,另外,当居民抱怨政府对社区的公共问题应付不力时,社工要提供一些建设性途径让居民表达意见,反映民意,建立政府与居民的联系与沟通得桥梁,促进互相了解,同时也要求居民不仅仅表达不满,更重要的是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方法。3.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主要针对的是社区服务和社区资源缺乏的问题。在提供服务方面,社工根据问卷调研、访谈所了解到的老年人、儿童及亲子、文化建设的需求,按照居民的意愿,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或教育活动;发动社区资源,开展互助形式的服务;对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居民,项目提供个案辅导或转介服务。在发展资源方面,社工主要是发掘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包括发现、挖掘和培养居民骨干;引进一些社区以外的专业人士或人民代表当社区顾问,指导社区工作;采取和谐、互利的合作方式,推动本社区各类群体关注社区,参与社区活动。根据调查对象的意愿,建议开展以下服务:(1)老年人服务表18老年人愿意(需要)参加什么活动(服务)情况表 选项频数(人)百分比%健康检查3328.70社区活动2017.40日常锻炼1916.50学习兴趣班1513.00集体外出旅游97.80其他97.80上门探访65.20陪伴外出21.70家居清洁l0.90康复训练10.90总计115100.0在社工设计的活动(服务)中,老年人对健康检查、社区活动、日常锻炼、学习兴趣班的参与意向各占28.7%、17.4%、16.5%、13%。这些项目将会是老年人服务的主要方向。集体外出旅游和其他各占7.8%,上门探访占5.2%。陪伴外出占1.7%,家居清洁、康复训练需求较少,各不足1%。(2)儿童服务及亲子志愿服务表19儿童参加社区活动意愿情况表频数(人)百分比%愿意4880不愿意1220.0合计60100.0表20儿童成为“B街坊会”志愿者意愿情况表 愿意3761.7不愿意2338.3合计60100.0据统计,80%的受访儿童愿意参与社区活动,20%的儿童不愿意参加社区活动。同时,61.7%的儿童愿意成为“B街坊会”的志愿者。表21儿童愿意参加的活动情况表选项频数(人)百分比%能力培养2718.20体育活动2718.20亲子活动2214.90兴趣小组2214.90集体游玩1912.80学习活动1510.10志愿服务138.80其他32.00合计148100据调查,愿意参加社工机构举办的能力培养活动(生活能力、沟通技巧、人际关系、教育剧场)和体育活动分别占18.2%,愿意参加兴趣小组的占14.9%,愿意参加亲子活动(亲子关系、亲职教育)的占14.9%,愿意集体外出参观、游玩的占12.8%,学习活动(课业辅导等)的儿童占10.1%,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协助开展社区活动、探访社区老人、邻里互助等)的占8.8%。根据儿童的服务需求,建议开展童梦飞扬一一儿童特色服务。服务涵盖以下计划:A.“童梦飞扬”计划:儿童创意活动,社区“童梦飞扬”展览;B.“向晴天使”计划:“士多啤梨·保护自己”小组,儿童教育剧场;C.“成长乐园”计划:每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小组,快乐陪伴工作坊。 D.“亲子义工”计划:以亲子或家庭为单位,组建亲子志愿者服务队伍,鼓励社区家庭参与社区事务与活动,开展亲职教育,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为儿童构建成长锻炼的平台。表22儿童愿意参加的老年人志愿服务情况表选项频数(人)百分比%文娱康乐2328.40社区互助服务1721.00日间照顾1113.60老年义工队1113.60其他161012.30老年学堂911.10合计81100.0表23愿意参加的儿童志愿服务列表选项频数(人)百分比%兴趣班3733.30学业辅导2421.60日间托管1412.60帮教服务1311.70心理辅导65.40其他1765.40素质拓展54.50权益保障32.70义工队建设32.70合计111100.0表24愿意参加“B街坊会”的志愿服务列表36 选项频数(人)百分比%社区图书馆2832.60社区记者2225.60组织活动1416.30宣传设计55.80沟通平台建设55.80其他55.80调解工作44.70街坊会骨干22.30一般办公11.20合计86100.0亲子志愿服务部分主要分为老年人服务,儿童服务与“B街坊会”建设工作。从居民委员会中了解到,一方面B社区的家长比较重视孩子参与志愿服务,另一方面从服务时间方面考虑,社区中就业人员闲暇时间较少,虽然有不少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但是实际参与志愿服务次数少。因此,本特色社区创建工作面向社区中的儿童及其家长招募志愿者。为培养亲子志愿者,本调研主要针对儿童设置社区志愿服务部分。老年人志愿服务方面,愿意参加文娱康乐服务的占28.40%,愿意参加社区互助服务的占21.00%,愿意参加日间照顾和老年义工队的分别占13.60%,愿意参加老年学堂志愿服务的占11.10%。针对儿童提供的志愿服务方面,愿意参加兴趣班服务的占33.30%,愿意参加学业辅导工资的占21.60%,愿意参加日间托管的占12.60%,愿意参加帮教服务的占11.70%,愿意参加心理辅导和其他服务的分别占5.40%,愿意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占4.50%,愿意参加权益保障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活动的分别占2.70%。数据显示,“B街坊会"的志愿服务方面,愿意参加社区图书馆管理(读书平台)建设的居民占32.60%,愿意参加社区记者服务的居民占25.60%,愿意参加组织活动工作的居民占16.30%,愿意参加宣传设计、沟通平台建设、其他工作的居民分别占5.80%,愿意参加调解工作的居民占4.70%,愿意成为街坊会骨干的居民占2.30%,愿意参加一般办公工作的居民占1.20%。(3)社区文化建设服务“百年B一一文化寻踪"活动是B特色社区创建工作中有关文化建设的37 活动,其内容初步拟定为:第一,文化探索:全面收集B村人文历史资料,手绘地图、文化简册;第二,文化展示:开展爱国教育活动及相关图片展等;第三,文化教育:进行文化讲座,开展向导教育实践活动等;第四,文化传承:筹划开展B保育行动,结合诗歌、微小说、视频等方式实施。表25参加百年B一一文化寻踪意愿列表选项老年人%儿童%合计%愿意56.175.065.8不愿意43.925.034.2合计100.0表25支持社区开展的文化建设活动列表选项频数(人)百分比%文化探索5630.8文化展示4826.4文化教育3318.1文化传承3720.3其他2184.4合计182100.0据统计,65.8%的受访者愿意参与此活动,34.2%的受访者不愿意参加。30.8%的受访者支持社区开展文化探索活动,26.4%的受访者支持社区开展文化展示活动,18.1%的受访者支持社区开展文化教育活动,20.3%的受访者支持社区开展文化传承活动。总体来看,“百年B一一文化寻踪”活动的内容富含文化意义,且受到居民的支持,建议项目社工收集更多资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充实居民生活,提高居民幸福感。赋权模式的社会工作介入是一项长期的服务,需要与之配备人力、物力。建议机构以社区需求为向导,重点组建“B街坊会”,培养社区骨干,鼓励社区骨干举办社区议事、社区活动,发展资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