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体面劳动视域下的女性就业弱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体面劳动视域下的女性就业弱势摘要: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被明确规定于宪法之中,其中最核心的是就业权利,并以平等就业权为重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女性一直处于就业中的弱势地位,这与国际劳工保护中“体面劳动”的理念相背离。结合“体面劳动”中对“公平”的理解可以发现,全球化背景下,摆脱就业弱势、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关键所在。关键词:女性;就业弱势;体面劳动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059-02一、中国女性的就业弱势地位近些年来,随着我国
2、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女性在就业问题上越来越成为一个弱势群体,尤以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最为突出。具体表现在:1.就业机会不平等就业机会不均等,是女性择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目前由于受教育机会的平等,造成女性与男性在学历、能力上平等,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女性在就业机会中受到歧视的现象较为普遍。最为典型的就是在人才招聘中,用人单位人为地设置性别限制,导致女性就业机会减少。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62个定点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女性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
3、另据国务院发表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显示,截至2007年,毕业的382.2万名大学生中女大学生占到45.5%,基本上撑起了校园的“半边天”,但就业机会却远远低于男生。厦门大学的调查也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就业机会比男毕业生低8.7个百分点,超过7成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在同等条件下,招聘单位会优先考虑男生。这种就业机会的不平等造成了男女两性在社会地位上存在着明显的总体和分层上的差距,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计算,我国劳动参与率77.99%中,男性占82.47%,女性占71.52%,男性比女性高10.95
4、个百分点。1995-2002年8年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及性别构成统计数据也显示,城镇单位中女性就业人员所占比例长期在38%上下小范围浮动,始终低于男性约25个百分点。从产业划分的角度看,2002年女性劳动者在第一、二、三产业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8.6%、34.9%和43.8%,均低于男性所占比例。2.职业待遇不平等据福建省女性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低于男生,有8.3%的女生认为实际签约情况与就业理想不相符的主要原因在于性别本身,女大学生的工资预期也因性别差异被降低,用人单位签约时拟付工资低于3000元的
5、女生占女生总数的78.8%,高出男生11.3%,拟付工资2000元以下的女生达64.8%,超出男生14%,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作用的前提下,签约单位对男生拟付的工资水平高出女生11%。并且,女性较多地集中在收入偏低的职业,在相同职业中女性职务级别又比男性低,即使同样的工种,男职工比女职工领取的报酬要高。在农村,女性的生存状况更是不言而喻,生儿育女,照顾家庭,成了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3.发展前景不平等相对男性来说,女性的职业生涯较短,工作的连续性较差,特别是由于人为的歧视因素,女性获取高层次职位的机会远远少于男性。比如
6、,在我国,女性早于男性5年退出工作导致了女性有效劳动时间短于男性,间接地对女性的就业、升职等方面构成了不利影响。此外,女性在智力型职业中的比例小,在体力型职业中所占比例大。在智力型转变的职业中,女性就业比例仅为男性的50%。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女性仅占总数的11.8%,男女比例将近9:1。男女两性是否平等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准。性别平等更是公民依据宪法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实际生活中,劳动就业领域出现的职业禁入、职业隔离等性别歧视现象日趋普遍且具有世界性,妇女享有宪法平等权利的实现举步维艰,亟需引起
7、我们的高度关注。二、体面劳动――开启劳工保护的新局面“体面劳动”的提出正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公正密切相关,是为了应对全球化给劳动领域带来的挑战,对“核心劳工标准”的扩展。在1995年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大会上,ILO首先提出过“核心劳工标准”(CoreLaborStandards)的概念,旨在通过国际公约形式确立和保障世界范围内的劳工权利。1998年ILO通过的《基本劳工权利原则宣言》,将核心劳工标准明确规定为四个方面的权利:结社自由并承认集体谈判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有效废除童工、消除就业歧视。1999
8、年6月,在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时任国际劳工局长的胡安?索马维亚对体面劳动的含义、目标以及战略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体面劳动”是指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可持续工作机会,其核心是工作中的权利、就业平等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对话(ILO,1999)。其中,对公平的理解主要从工作性质和工作机会两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