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征募策略对体外循环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肺泡征募策略对体外循环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ID:33908277

大小:2.33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3-01

肺泡征募策略对体外循环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_第1页
肺泡征募策略对体外循环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_第2页
肺泡征募策略对体外循环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_第3页
肺泡征募策略对体外循环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_第4页
肺泡征募策略对体外循环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肺泡征募策略对体外循环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肺泡征募策略对体外循环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计:学位论文:33页表格:6个插图:1幅杨旭指导教师:闻庆平教授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位专业名称:麻醉学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4月论文答辩日期:2012年5月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学位授予日期:2012年6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F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彳<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大连医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1同工作的

2、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盔查丝签字日期:型坦年』月』上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肺泡征募策略对体外循环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系本人在大连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学位论文。本人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医科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将本论文加入:1.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CNKI相关

3、数据库。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3.国家图书馆本人授权大连医科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作者签名:捣玉坠指导教师签名:——签字日期:Ⅵ!三年』月ⅡEl目录一、摘要⋯⋯⋯⋯⋯⋯⋯⋯⋯⋯⋯⋯⋯⋯⋯⋯⋯⋯⋯⋯⋯⋯⋯⋯⋯⋯1(一)中文摘要⋯⋯⋯⋯⋯⋯⋯⋯⋯⋯⋯⋯⋯⋯⋯⋯⋯⋯⋯⋯⋯⋯1(二)英文摘要⋯⋯⋯⋯⋯⋯⋯⋯⋯⋯⋯⋯⋯⋯⋯⋯⋯⋯⋯⋯⋯⋯3二、正文⋯·⋯⋯⋯⋯⋯⋯⋯⋯⋯⋯⋯·⋯⋯⋯⋯⋯⋯⋯-⋯⋯⋯⋯⋯⋯5(一)前言⋯⋯⋯⋯⋯⋯⋯⋯⋯0ODOO⋯

4、⋯⋯⋯⋯⋯⋯⋯⋯⋯⋯⋯5(一)丑IJ舌“⋯⋯一””””⋯”⋯。”⋯⋯“⋯一一”一””“”⋯“”5(二)材料与方法⋯⋯⋯⋯⋯⋯⋯⋯⋯⋯⋯⋯⋯⋯⋯⋯⋯⋯⋯⋯⋯6(三)结果⋯⋯⋯⋯⋯⋯⋯⋯⋯⋯⋯⋯⋯⋯⋯⋯⋯QOOOO⋯⋯⋯⋯9(四)讨论⋯⋯⋯⋯⋯⋯⋯⋯⋯⋯⋯⋯⋯⋯⋯⋯⋯⋯⋯⋯⋯⋯⋯11(五)结论⋯⋯⋯⋯⋯⋯⋯⋯⋯⋯⋯⋯⋯⋯⋯⋯⋯⋯⋯⋯⋯⋯⋯17(六)参考文献⋯⋯⋯⋯⋯⋯⋯⋯⋯⋯⋯⋯⋯⋯⋯⋯⋯⋯⋯⋯⋯18三、文献综述⋯⋯⋯⋯⋯⋯⋯⋯⋯⋯⋯⋯⋯⋯⋯⋯⋯⋯⋯⋯⋯⋯⋯20(一)综述⋯⋯⋯⋯⋯⋯⋯⋯⋯⋯⋯⋯⋯⋯⋯⋯⋯⋯⋯⋯⋯⋯20(二)参考文献⋯⋯⋯

5、⋯⋯⋯⋯⋯⋯⋯⋯⋯⋯⋯⋯⋯⋯⋯⋯⋯⋯28四、附录⋯⋯⋯⋯⋯⋯·⋯⋯⋯⋯⋯⋯-⋯⋯⋯⋯⋯⋯⋯⋯⋯⋯⋯⋯·32五、致谢⋯⋯⋯⋯⋯⋯⋯⋯⋯⋯⋯⋯⋯⋯⋯⋯⋯⋯⋯⋯⋯⋯⋯⋯⋯33肺泡征募策略对体外循环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硕士生姓名:杨旭指导教师:闻庆平教授专业名称:麻醉学摘要目的:观察肺泡征募策略对体外循环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行体外循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8例择期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的患者,ASA分级II.III级,随机分为A组:常规通气组(对照组),B组:肺泡征募策略组(PI

6、P最高压力至40emil20)。患者年龄为45.60岁。所有入选的患者均无术前存在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严重病变,无急性或慢性失代偿心脏疾病、肺功能不全,肝肾功不全、严重凝血障碍,术前无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左室射血分数不小于45%等。麻醉诱导:两组患者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0.2mg/kg、芬太尼10ug/kg、依托咪酯O.2—0.3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O.2mg/kg。麻醉维持:间断静脉内注射芬太尼、咪达唑仑,持续丙泊酚泵入维持麻醉,顺苯磺酸阿益库铵维持肌松,在劈胸骨前达到静注芬太尼20ug/kg的剂量。CPB期间肺部

7、停止通气。心内操作完毕主动脉开放后,给予患者正常通气前实施肺泡征募策略操作。给予A组的患者常规手术操作及麻醉管理程序;B组在CPB结束后正常通气前给予最高PIP至40mmHg联合最高PEEP至20mmHg水平的肺泡征募策略操作。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停止CPB恢复正常通气后5分02)、关胸后停止麻醉前(T3)经桡动脉置管里抽取动脉血并行血气分析,记录血氧饱和度,并计算换气功能指标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02)和肺内分流量(Qs/Qt)平ll记录相关呼吸指标:吸氧浓度、平均气道压力和吸气峰压(PIP)、呼吸潮

8、气量(Tv)、PEEP、呼吸频率。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在CPB前的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02)、肺内分流量(Qs/Qt)的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CPB结束后两组患者的0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