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栽培-ppt课件

平菇的栽培-ppt课件

ID:33845552

大小:3.54 MB

页数:79页

时间:2019-03-01

平菇的栽培-ppt课件_第1页
平菇的栽培-ppt课件_第2页
平菇的栽培-ppt课件_第3页
平菇的栽培-ppt课件_第4页
平菇的栽培-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菇的栽培-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菇的栽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性第三节栽培品种与栽培场所第四节栽培技术一、生产特点二、食疗价值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返回本章一、生产特点位置担子菌亚门、层菌纲、 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代号:PL(一)生产概况1.发 展1900年起源于德国 我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1972年用棉壳栽培成功后迅猛发展 世界总产量位居蘑菇之后,排第2位 我国总产量位居所有食用菌之首位返回本节2.栽培 特点栽培最广、消费量最大原料广泛、抗逆性强容易成功、出菇快成本低、产量最高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 佛罗里达、白黄侧耳金顶侧耳(榆黄蘑)、凤尾菇 阿魏侧耳、粉

2、红平菇3.主 要 种 类返回本节二、食用价值营养肉质肥嫩 蛋白质含量达30.5%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 矿质元素等返回本节药效抑制癌细胞、舒筋活血降血压、降胆固醇返回本节一、形态特征二、生活史三、生活条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性返回本章一、形态特征(一)菌丝体 多数洁白、浓密、粗壮、爬壁力强。返回本节(二)子实体丛生 单生叠生菌盖中央凹,肥厚,呈各色。菌褶延生,裸露,白色。菌柄侧生,白色,中实,上粗下细。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二、生活史属异宗结合四极性菌类原基期白色瘤状物桑椹期粒状物珊瑚期长短不齐的杆状物成型期短杆顶端分化出小扁球幼菇期菌盖小、

3、菇体硬实、颜色深成熟期菌盖边沿较薄、色较浅、较软子实体发育过程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三、生活条件(一)营养属 木 腐 菌自然:长于阔叶树的枯枝朽木上人工:各种农产品下脚料均可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很强 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很粗放返回本节玉米芯草秸木屑返回本节(二)温度菌丝生长:最适24~28℃变温结实性:分化时需8~10℃昼夜温差子实体生长分化、发育最适温度低温型:10~15℃中温型:15~20℃高温型:20~28℃广温型:10~28℃返回本节(三)湿度65%左右培养料 湿度空气 湿度菌丝生长期:6

4、0%~65%分化期:80%~85%子实体生长期:85%~90%补水器返回本节最适pH:6.0左右调制8.5左右(四)酸碱度返回本节(五)空气发菌期:较少分化期生长期充足返回本节(六)光线发菌期:黑暗分化期 生长期需一定散射光返回本节一、主要栽培品种 (一)按颜色分(二)按出菇温度分三、栽培场所 (一)要求(二)类型第三节品种与栽培场所返回本章(一)按颜色分 颜色随其生长逐渐变浅一、主要栽培品种返回本节红、黄系列返回本节黑色系列返回本节白色系列返回本节灰色系列返回本节低温型品种栽培最广、灰或黑灰色 柄短肉厚、品质上乘 如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等耐贮运

5、,高产稳产 如佛罗里达、凤尾菇等中温型品种高温型品种味鲜美、售价高 如红平菇、鲍鱼菇等返回本节糙皮侧耳返回本节佛罗里达凤尾菇姬菇返回本节鲍鱼菇红平菇榆黄蘑返回本节二、栽培场所(一)要求近水源、利排水清洁、远离污染源保温保湿通风好用前杀虫消毒(二)场所类型地上菇房地下菇房半地下菇房返回本节特点:通风透光?保温保湿性?1.地上式返回本节返回本节通风透光?保温、保湿性?特点地下式返回本节兼有地上及地下菇房的优点半地下式返回本节注意!重茬易失败合理择用菌种(根据季节、市场需求等)理想的场所在于结构合理 利于温、湿、气、光的协调品种或场地应适当更新 以免

6、降低菌种的抗逆性返回本节一、栽培期的确定二、栽培方法与管理 (一)发酵料袋栽法(二)阳畦栽培(三)与高杆作物立体栽培第四节栽培技术返回本章一、栽培期的确定根据播种后约40天正遇适宜出菇温度一般 春秋 两季秋栽北方:8月底~10月中旬南方:9月中旬以后春栽北方:2月底~3月底 南方:2月上旬~3月上旬返回本节1.配制培养料2.播种方式与播种量3.装袋播种4.管理方法 (1)常规管理(2)高产管理(一)发酵料袋栽法特点返回本节(一)发酵料袋栽法保温湿、防虫菌、易成功、便管理、可移动、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具有返回本节1.培养料的配制要求新鲜、干透 粉碎

7、成粗屑或小颗粒状 用前曝晒2~3天⑴配方主料(%)各下脚料96辅料(%)石灰2,过磷酸钙1, 石膏1,多菌灵0.2(25%原品)返回本节(2)制发酵料优点原料被分解转化 杀死虫卵和杂菌 人力物力投入低制作步骤原料 预湿拌料建堆多次 翻堆返回本节预湿提前1~2天将主料摊薄 撒石灰粉,清水喷湿拌料辅料溶于水 拌入主料中 清水调至含水量建堆宽1.5~2m,高约1m长形堆 覆盖(四周围膜,顶部盖草被)返回本节翻堆补氧、排废气、 调水及pH、发酵均匀作用料温升至65℃左右,维持1天时机熟料翻外,生料夹内 共翻2~3次,约5~7天方法最后1次翻堆时 喷入杀

8、菌、杀虫药物注意返回本节返回本节发酵质量差黑、粘、臭、酸 干、碎、白粉末过多 颜色过深、无弹性好咖啡色,软而有弹性 有香味和少量白粉末pH7.0~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