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研究

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研究

ID:33681962

大小:2.46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2-28

上传者:U-56225
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研究_第1页
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研究_第2页
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研究_第3页
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研究_第4页
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万方数据分类号:UDC:密级:编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研究ThestudyonIntension电peDeVelopmentofHigherVbcationalConegesinJiangxi虞凯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路淫淫教授申请学位级别亟±学科专业名称驱业拉苤越直堂=论文提交日期2虹2。4.论文答辩日期2Q12,五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年月日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坚鱼盟垫塑蕉叁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c手写,√袭薪心签字日期:“归年占月切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些酉抖拉I厦范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科技垭范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c手写,:J主麝D签字日期:堋2年6月加日翩⋯瑚:潞磊1签字日期:∽协年‘月伽日 万方数据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在近十年期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纵观江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就高职院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来看,2010年高职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分别近达到42万、14万。这种发展模式主要还是通过新增投入、新建高校以及扩大招生为主的外延式发展。那么在这种外延式发展的同时,江西高职院校在办学上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地凸现,如发展规模与质量不协调、办学条件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高职院校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模式,总而言之,就是走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相统一的发展之路。为此,本文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内涵式发展理论和江西高职教育发展情况,通过多方面因素的考虑,统筹各方面的利益,针对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求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一章阐明了本研究的背景与价值,论述了相关研究现状,提出了本论文的基本思路,介绍了对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界定了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关概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发展观、系统理论、结构功能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第三章指出了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内外因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四章通过对所存在问题原因的梳理,考虑到江西的整个实际情况,对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第五章结合上述几章的理论研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有关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研究,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该以转变教育观念,科学准确定位为基本点;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求发展为着力点;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为关键点: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训体系为切入点:以健全高职教育质量监控,提高社会满意度为落脚点,走内涵式为主的发展模式,使江西高职院校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词: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有效路径 万方数据Abstract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MassHigherEducation,thehi曲erV0cationaleducation,whichactaS龃iH】岬rtantpanoflli曲efeducationhasexperiencedarapiddeVelopmentduringthepaStdecade.Throughoutt11edeVelopmemofKghervocalionaleducationillJiang)【iProvince,View舫mtlleaspectof也en啪berofvoc砸onalcolleges,enrollment,aIldg葑aduates.in2010也enu妇幽erofsmdentsandgraduatesofhi曲ervocationalhavereachednearly420,000a11dl40,000respectiVely.ThispattemofdeVelopmemisakindofeXtellsiondeVelopmentmainlythroughimpr0VinginVestment,es诅bIishiIlgnewuniVerSities粕de)【pandinge11rollnlent.Atthes锄et妇e,theproblemsandcontradictionsco以nuetOeme玛e,suchaSiIlconsistI姐tbetweenthescaleaildquali谚,i髓dequateschoolequipments,lackof”dualqualifiedf-teacherS,c_tc.TosemetlleseprobleInS强dco蛐砌ictions,Vocatio砌conegesmust泌gethemodeofeXtensiondeVelopmenttoi11ta船ion-t),]pedeVeIopmentbasedmode.Inshon,廿1eschoolshouldta:kethep础whichcombiIlesmescaJeandquali够.Inordeft0exploreaVaJidintension坩deVelopmentpamf砸JiangxiVocationaJcolleges,tllewmermakesacollnectionoftlle硫eI岱ion-typedeVelopmenttlleo巧aIldmeactllaIpfacticeofJi龃gXi’sVocation面education,considerSV撕ousfactorS,balancesthe抽terestsofeVe巧aspectsandallalysis廿lenecess醇锄df_e嬲ibili够ofstrengmentlle硫ension-t)r]pedevelopment.Tbispapermainlyelaborated硒mfiVeaSpects:也efirStchaptercl撕矗esthebackgroundandtlleValueofthe咖dy,discussest11erelatedresearcll,putsfo确瑚dthebaSicideaSofthispapera11ddescribestheresearchmethodsoft11issmdy.ChaptertWogiVesadefi证tionoft11ereleVantconc印tSof廿le缸eIlSion-t),pedevelopmentofvocationalcolleges.BasedonthepllilosophyofMaⅨism.scientincdeVelopmem,systematictheoryjstrIJcturmandfhnction也eory,thewriterliSted协econtenttheconnotationof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hetbjrdchapterpointsouttheprobl锄softhedevelopmentofJi卸gXiVocationalColleges,and删yzesf.rombo也insideandoutsideperspectiVes.Chapterfourcombinest11e王I 万方数据Abstractcausesoftheproblems也atexiSt,describest11eactualsi删ioninJiangxi,a11dthendiscusses也enecess时andfeasibil时oftheintension-t),pedeVel叩mentinJian影i‘sVocationalcolleges.AsacoIlclusiomchapterfiVe西VesaVaJidp抽totheintension—typedeVelopmentoft11eVocationalcollegesinJiangxi.Throu曲research,tllewri钯rcomestotheconcluSionthatthevocationalcollegesshouldpayattentiontothefollowingpoints:totake仃ansfomationof伍econc印tsofeducationandscientificaJlyaIldaccuratelypositioniIlgaSthebasicpoint;totakeoptim魄ionoftllecu玎iculumsystema11dpursuingcharacteTisticdeVelopmentasthefocalpoints;tota:kethestrengtllenoftIleteachingstaffandt圭leenhancementof也equalityofteacllingasthekeypoint;to俄kethede印enof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锄dtheimproVementofbothinte玎lalandextemaltrainingsystemasthe蛐aftingpoint;甜ldtotaketheestablisment强dimpr0Vementoft11eq砌i妙ofhigherVocation胡educationmonitoringsyStemandt王1eimproVementofsocialsatisfactionaStllefoundationpoint,soastoputinte璐ion-typedeVelopmentmodelintopmctice.mus,ma:I(ingJiallgxivocatio枷coIlegesdeVelopinahealthyandsustainableway.脚ords:Ji柚g嫡;vocationalcolleges;im∞sion.乜,pedeVelopment;aValidp抽lIl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目录目录第1章绪论⋯⋯⋯⋯⋯⋯⋯⋯⋯⋯⋯⋯⋯⋯⋯⋯⋯⋯..1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l1.2相关研究现状⋯⋯⋯⋯⋯⋯⋯⋯⋯⋯⋯⋯⋯⋯⋯⋯31.2.1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的研究⋯⋯⋯⋯..31.2.2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特征和要素方面的研究⋯⋯⋯⋯..41.2.3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原因的探析研究⋯⋯⋯.51.2.4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方面的研究⋯⋯⋯⋯⋯⋯..6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81.3.1研究思路⋯⋯⋯⋯⋯⋯⋯⋯⋯⋯⋯⋯⋯⋯⋯.81.3.2研究方法⋯⋯⋯⋯⋯⋯⋯⋯⋯⋯⋯⋯⋯⋯⋯.8第2章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概述⋯⋯⋯⋯⋯⋯⋯⋯⋯⋯..92.1相关概念界定⋯⋯⋯⋯⋯⋯⋯⋯⋯⋯⋯⋯⋯⋯⋯⋯92.1.1模式与发展模式⋯⋯⋯⋯⋯⋯⋯⋯⋯⋯⋯⋯⋯.92.1.2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102.1.3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1l2.2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122.2.1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之间的协调性⋯⋯⋯⋯⋯⋯.122.2.2专业课程和师资建设机制的合理性⋯⋯⋯⋯⋯⋯⋯..132.2.3教学、科研之间的促进⋯⋯⋯⋯⋯⋯⋯⋯⋯⋯⋯142.3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论基础⋯⋯⋯⋯⋯⋯⋯⋯⋯⋯.152.3.1马克思主义哲学⋯⋯⋯⋯⋯⋯⋯⋯⋯⋯⋯⋯⋯152.3.2科学发展观⋯⋯⋯⋯⋯⋯⋯⋯⋯⋯⋯⋯⋯⋯.152.3.3系统理论⋯⋯⋯⋯⋯⋯⋯⋯⋯⋯⋯⋯⋯⋯⋯162.3.4结构功能理论⋯⋯⋯⋯⋯⋯⋯⋯⋯⋯⋯⋯⋯..16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83.1江西高职教育发展概况⋯⋯⋯⋯⋯⋯⋯⋯⋯⋯⋯⋯⋯183.2江西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20V 万方数据目录3.2.1高职教育分布不均衡⋯⋯⋯⋯⋯⋯⋯⋯⋯⋯⋯..203.2.2发展规模与质量之间不协调⋯⋯⋯⋯⋯⋯⋯⋯⋯..233.2.3办学条件不足⋯⋯⋯⋯⋯⋯⋯⋯⋯⋯⋯⋯⋯..233.2.4“双师型”教师缺乏⋯⋯⋯⋯⋯⋯⋯⋯⋯⋯⋯⋯243.2.5专业设置不够合理⋯⋯⋯⋯⋯⋯⋯⋯⋯⋯⋯⋯.253.2.6招生秩序混乱⋯⋯⋯⋯⋯⋯⋯⋯⋯⋯⋯⋯⋯..283.3江西高职院校发展中问题的原因分析⋯⋯⋯⋯⋯⋯⋯⋯⋯293.3.1高职教育观念滞后,社会认同度低⋯⋯⋯⋯⋯⋯⋯..293.3.2教育经费投入上相对不足⋯⋯⋯⋯⋯⋯⋯⋯⋯⋯.303.3.3政府管理角色缺位⋯⋯⋯⋯⋯⋯⋯⋯⋯⋯⋯⋯.323.3.4高职院校自身问题⋯⋯⋯⋯⋯⋯⋯⋯⋯⋯⋯⋯.32第4章江西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44.1加强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344.1.1促进江西高职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344.1.2提高江西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客观要求⋯⋯⋯⋯⋯⋯⋯354.1t3实现江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364.2加强内涵式发展的可行性⋯⋯⋯⋯⋯⋯⋯⋯⋯⋯⋯⋯.384.2.1江西高职教育的内部优势⋯⋯⋯_⋯⋯⋯⋯⋯⋯.384.2.2江西高职教育的外部机遇⋯⋯⋯⋯⋯⋯⋯⋯⋯⋯.39第5章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4l5.1内涵式发展的基本点:转变教育理念,科学准确定位⋯⋯⋯⋯.4l5.2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特色求发展⋯⋯..425.3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点: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435.4内涵式发展的切入点: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训体系⋯⋯⋯⋯.455.5内涵式发展的落脚点:健全质量监控,提高社会满意度⋯⋯⋯⋯46结论⋯⋯⋯⋯⋯⋯⋯⋯⋯⋯⋯⋯⋯⋯⋯⋯⋯⋯⋯⋯.49参考文献⋯⋯⋯⋯⋯⋯⋯⋯⋯⋯⋯⋯⋯⋯⋯⋯⋯⋯⋯.50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4致谢⋯⋯⋯⋯⋯⋯⋯⋯⋯⋯⋯⋯⋯⋯⋯⋯⋯⋯⋯⋯..55Vl 万方数据第l章绪论第1章绪论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部分,它肩负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担,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一90年代初职业教育的恢复和发展阶段、90年代初一90年代中期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开始一新世纪初中职教育出现停滞和滑坡、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在此期间,党和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1996年颁布与实施的《职业教育法》,使得职业教育步入到法制化发展轨道。199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都明确指出:“应加大力度发展高职教育,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且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另外,发展职业教育已纳入为“十一五”规划中,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投入100亿来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成为了“十二五”规划中的教育发展重点工程,主要表现在对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高等职教示范学校建设以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此之后,我国在加快高职教育方面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法规,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发展空间,为此,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中改革与发展的工作重心。2005年在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教育的工作的战略重点要从规模扩张转移到以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上来。《20lO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公布出:201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比上年增加53所,高职(专科)院校1246所,比上年增加31所。同时,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61.76万人,比上 万方数据一差!至堑笙一一年增加22.27万人,增长3.48%;在校生2231.79万人。比上年增加87.13万人,增长4.06%;毕业生575.42万人,比上年增加44.32万人,增长8.34%。另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为9298人,其中,本科学校为13100人,高职(专科)学校为5904人④。从数据中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阶段步入到大众化阶段,其中高职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全国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江西高职教育也步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在短短的十年中实现了规模上的历史性跨越。截至到2010年,江西高职院校数、在校生数、招生数以及毕业生数都在成倍的增长,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数由2000年的4所增加到2010年的46所,占全省高校总数(85所)的54%(高职院校数中不包括专科学校数),再加上普通本科高校和成人高校设立的独立或半独立的高职,整个招生人数由2000年的26325人增加到2010年的140411人,增加了4.3倍,在校生数由57974人增加到417596人,增加了6.2倍,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8l,6万)的51%,同样高职毕业人数也由13343人增加到144370人,增加了9.8倍,占全省高校毕业生总数(22.6万)的64铲。数据显示给予的是直观上规模和数量上的增加,江西高职教育成为了江西整个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但是,规模和数量上的增长不能隐含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实质性的问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追求规模与数量上,江西高职教育在此过程当中所暴露出的各种不和谐的成分:发展规模与质量不协调、高职教育分布不均衡、办学条件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从江西省实际出发,如何将江西省高职教育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转移到内涵式发展模式上,探求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使得江西高职教育能够在新形式背景下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正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研究价值上,一方面可以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丰富高职教育基本理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主要是以学校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一种发展模式,即在发展中通过优化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互协调的内在属性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既能够适应高职教育当前改革的需要,又能保证高职教育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对高职院校在具体实践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的过程中,①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tIp:,,帆vwIcv神.跏.cll,201l-07-06⑦2010年江西省统计年鉴2 万方数据第1章绪论虽然高职教育发展成绩显著,但是在理论认识和实践运行的偏差上导致了高职教育出现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对于江西而言,高职教育不但是江西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而且还是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推动力,其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全局。为此,对于当前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应该积极探求解决方法,提出应对策略。1.2相关研究现状通过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采用关键词或篇名检索法,共检索到关于“内涵式发展”的文献有684篇,其中硕士论文共5篇,“内涵式发展”一词广泛地被用于教育、经济、企业等领域,都大力提倡要走“内涵式发展”发展道路。有关于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众多论文中,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相关研究归纳起来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的研究、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特征和要素的研究、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原因的探析以及对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路径研究等等。1.2.1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的研究关于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概念研究方面,从收集的资料发现大多数学者主要还是从学校内部角度入手。有学者提出内涵式发展是在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通过创新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式,教育结构的优化,完善专业设置,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和质量等来实现跨越发展,其追求的最高目标是“特而精”即追求学校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提高学校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①。另外还有学者从“内涵发展”的原义出发提出,内涵发展应该是在高校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以挖潜学校内部因素来扩大招生规模的发展形式,是与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的方针是一致的,并指出新时期的内涵发展是主要是质量的提高为核心的增长模式,强调以质量为主导的发展是对数量为主导的纠正,而这并不是意味着数量上需要停止增长,而是以保证质量作为扩张的前提,其实质就是反对现盲目①王向岭.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8月3 万方数据第1章绪论的数量扩张以及把数量扩张作为绝对目标,而内涵式发展模式则要求在质量、规模、效益和速度之间实现均衡发展。所以,新的内涵式发展概念就是一种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叫。围绕对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上,可以说是研究颇多,从不同的视角加以研究。如张梁平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对内涵式发展的内容应该从人才质量、专业建设、理念培育三个层面上进行解析,提出多维度提升人才质量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内容,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构建内涵式发展框架,凝聚办学理念推动内涵式发展可持续目标的实现圆。刘晓枫、上官风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模式探索》中,把2l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新的历史背景,认为内涵式发展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改革创新为途径,政府行为为支撑,以牙.幢性院校建设为引领,以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为保障的发展模式@。杨理连毛&《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高职内涵式发展模式研究》中,基于系统理论任务该发展模式是涉及专业课程、双师结构、生产性实训、产学研紧密结合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回。李树丞在《构建坚强有力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认为内涵式发展的内容包括: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大力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系统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等来构建坚强有力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1.2.2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特征和要素方面的研究关于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特征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内涵式发展既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又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首先,内涵式发展的前提是办学规模:其次,内涵式发展的依托是办学结构;再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办学质量;最后内涵式发展的保障是办学效益@。另外,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大纲课题调研组本课题在内涵式发展特征上给予的基本结论是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模式转变,走创新型、开放型、。王洪才.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6。(7):7一lO圆张梁平.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研究[J].软科学,2007年第21卷第3期@刘晓枫,上官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模式探索[J】.学理论。2008年第24期。杨理连.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高职内涵式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9月下。李树丞.构建坚强有力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2期。周先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创建高水平特色大学U]。中国高等教育,2011.12.4 万方数据第1章绪论特色型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认为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创新型、开放型和特色型三种哪。关于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要素研究方面,有的学者认为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多元等,并提出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上要通过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在人才培养制度体系提出要以法规政策、招生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和经费投入等为保障;在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上要以评价主体多元性与评价方式多样化为主管。另外,还有的学者从系统理论的视角下对高职内涵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第一层子系统是结构布局、质量特色、办学效益;第二层子系统是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社会服务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处在第三层子系统则是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及其办学运行体制机制等,这三层子系统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固。1.2.3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原因的探析研究关于对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原因的探析研究方面,多数学者们主要集中为以下四个角度进行研究。从课程、专业设置角度方面:有学者认为内涵式发展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实现高职院校课程的整合,主要从高职院校课程方面所存在问题入手提出,问题是从课程体系上看,以学科系统化课程为主;从课程开发来看,其忽略了企业的参与并且内容学术化:从课程实施来看,注重的是传统的三段式培养模式鲫。还有的认为专业设置问题影响着内涵式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改革和设置盲目性过大,专业改革和设置中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较为薄弱,导致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想适应,地方政府对专业改革和设置的财政投入经费不足,并且在专业改造和设置中,行业、企业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大纲课题调研组.走“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3o董刚.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23期@杨理连.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高职内涵式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9月下。张爱芹.从课程论视是透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2008@刘国军.专业改革与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四.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4月5 万方数据第1章绪论从体制和机制角度,学者们把制约内涵式发展的因素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首先是学科专业的发展体制是行政控制,并且条块分割、被动的适应;其次是封闭式、超稳态和内循环的师资运行体制;再次是定位趋同、分工不明、进取乏力的院校运行机制∞。从发展速度与提高质量相互关系的角度,学者们认为,规模的迅速扩张必将造成众多的教育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校舍紧张、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质量难以达到要求、学生就业难、学科重复等等。导致教育投入不足,办学基本条件有恶化的趋势:生源质量的下降;未来就业压力的增大;更重要的是教育质量难以保证④。从教育资源及其管理角度,学者们指出我国的教育资源无论就数量、质量,还是使用效益,所存在的问题较为颇多,比如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很难满足庞大的教育人口对教育需求、必要的教育资源极度短缺、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的效益不理想等。1.2.4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方面的研究有关于内涵式发展的路径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还是比较多的,总体而言围绕着其内容、要素等方面出发。周香玲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从外延转到内涵》中,认为内涵式发展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并从宏、中、微观角度提出建议,宏观上要实现职教资源的重组整合,大道资源的最优化,中观上改革职业学校办学管理体制,包括明确办学定位,明晰办学理念;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办出学校特色;加强职教院校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微观上对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包括建立科学高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改革鼓励机制;注重教材建设的改革@。来俊军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中,认为内涵式发展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高等教育普及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理念和方向。并要求各高校首先要解决“办什么学”和“如何办学”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发展机遇,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确保高等教育持续稳定的发展;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施科学管理,。谢仁业.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价值、问题及趋势叨.教育发展研究,2006,(7):14-17圆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1.1l圆周香玲.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从外延转到内涵[J].机械职业教育,2009.76 万方数据第1章绪论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万云霞、许殿生在《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中,根据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对如何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径进行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并提出,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与调整专业;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全方位多种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在校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②。欧阳恩剑在《浅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特点及要求》中,提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必须要求办学理念特色要特色化、个性化,学校的定位要实际化、准确化;专业设置要市场化、品牌化,课程安排合理化、实用化;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技能化和特色化;学校管理上要创新化、科学化,教师队伍“双师化”:教学研究要项目化,校园文化大众化、丰富化鼬。另外,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个案研究上,这里主要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理工大学为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出该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路径,一是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发展观:二是强化约束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三是建立科学的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四是建立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五是工学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固。浙江理工大学在实施内涵式发展上提出必须凝练大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践行特色理念、优化教学质量、完善人才观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综上所述,可见关于在对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研究上,所涉及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有些学者对其研究非常的深入。但是从众多的文献当中发现,以经验描述形式出现的占大多数,缺乏必要的实证研究,其科学性有待于加强。在国内不同的区域,高职教育发展所存在的差异是很大的。因此,笔者认为内涵式发展应该以区域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来俊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8年1月国万云霞,许殿生.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年3月中@欧阳恩剑.浅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特点及要求明.职业教育研究,2008.3固陆启光.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个案研究【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固刘朝马,吴敬等.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一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个案【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1l7 万方数据第1章绪论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1研究思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必将成为江西乃至全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本文从分析江西高职院校发展现状、问题入手,探讨江西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根据内涵式发展理论结合江西高职教育实际情况,提出走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使江西高职教育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概述;第三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四章,江西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章,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最后是结论。t1.3.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利用校图书馆资料、相关网站(如江西教育网、中国高职高专网等)和中国学术期刊总库等资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大量有用的文献资料,了解关于该研究的现状,并对此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从中吸取对本文研究有帮助的相关理论成果,为接下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调查研究法。通过对部分江西高职院校有针对性的调查和走访,根据所总结出的问题,分析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便更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高职院校有关于内涵式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借鉴,结合江西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并提出适合江西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有效路径。数据分析法。通过参考江西统计年鉴和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等,整理统计出相关数据,分析下我国高职教育尤其是江西省高职教育发展,为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8 万方数据第2章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概述2.1相关概念界定2.1.1模式与发展模式模式Oa仳em)一般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也可以称作为模型、样式或者是样板。“模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样式或者是入可以以此为参照去做的标准样式。”这一概念最初是出现在经济领域,一般称作为“经济发展模式”,现如今该词已经被众多学科所广泛的采用,由此衍生出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教育模式、市场模式等等。但作为术语的时,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所表现的涵义是不一样的。从社会学角度,模式既是指对自然现象或社会想象研究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也是一种思想体系或思维方式;从文化学角度,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则把模式看作成为那种稳定文化中的关系和结构。张泽厚、王永杰教授认为“模式”原指“数学上的数学方程,也可以指对一种理论通过借助数学符号或图示来进行表述∞。”D酞砌ellle和Heinzzullighoven在《在软件开发中理解和使用模式》一文中,提出模式是从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这种具体问题在特定的上下文中重复出现,就是在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去发现出抽象的规律,并对解决问题形成经验的高度归纳总结。从以上概念中可以看出,模式基本上可具有其相对稳定性、参考性和样本性等特征。简单地说,模式就是指的那些符合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且是具有相对良好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要求的统一样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解决方案等的综合体。发展模式(developmemmodel),其基本涵义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锄。”有的学者认为,“发展模式是人为了发展目标的实现而选择或实行的方式、办法与道路的统一体⋯⋯还有学者认为,发展模式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发展观念建构的,不同的发展观念会产生不同的发展①张泽厚,王永杰.中国现实经济模式的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6謇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l川.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3329 万方数据第2章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概述模式回。”从学者们的这种观点可以归纳出发展模式具有规律性、多样化、集约化和动态性等特征。由此,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是人们为了发展目标的实现而选择或实行的方式、方法与道路的统一体,是由主体、客体、理念和工具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其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发展的成败,同时它也是对发展理念、原则、目标以及战略途径等方面的统一体。其实质就是发展主体作用于发展客体、促使社会客体向着符合人的需要和理想的方向变化,从而达到主体目的的一种中介手段。但是对于发展模式一词,需要指明的是,它属于中性词,不带有任何价值倾向,对于选择何种发展模式,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的,它是种历史的选择,只有当发展模式被置于某种背景或者条件之下,它的利弊、好坏才会显现出来。发展模式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以下分类:按照资本来源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积累型发展模式和重组型发展模式;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可以分为知识密集型发展模式和劳动力密集型发展模式:按照政府对经济保护程度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内向型发展模式和外向型发展模式;按照生产规模扩大的实现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规模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2.1.2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外延式发展(eXtendeddevelopm%t),作为内涵式发展相对应的概念,从经济学角度可以理解成为它是一种租放型的发展,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主要依靠资金、人力、物力的增加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提高产量或产值的那种经济增长方式。在众多的关于外延式发展的概念学术文献当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概念进行了概括。从现代大学发展的角度,有的学者认为,“外延式发展是指大学对外部环境变化适应的一种外在行为和形式的变化,是为了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满足社会评价的一种发展形态圆。”具有可见性和现实性等特征,主要表现在规模的扩展和办学形式、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变化。还有学者提出,外延式发展是指依靠加大投资力度来扩大规模、加快发展速度,属于数量发展型模式。从这些观点中可以总的反映出这种外延式发展是以规模的扩大、以量作为归结点。为此对于外延式发展可以理解为,它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一种发展模式。。王忠斌.科学发展观与发展模式创新川.泰山学院学报,2005(1);18-2l圆陈坤华.现代大学发展策略的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6月,第21卷第3期10 万方数据第2章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概述它强调的是数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大以及空间的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需求而表现出的外形的扩张,反映的仅仅只是表层,它仍然依靠的是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消耗。外延和内涵从逻辑学角度是对立统一的范畴,比如教育领域里,在对于什么是教育,依然还没有达到统一的共识,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此观点,教育的内涵就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外延则是指完成培养人这种社会活动的具体教育形式,所以,内涵在任何概念中都是反映出对象的本质属性,是质的规定性:而外延则是能够反映出概念中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是量的规定性。内涵式发展(intension.typedevelopment),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它和内涵发展是截然不同的,内涵式发展是以挖掘事物的内部因素来作为动力和资源的一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借用形式逻辑关于概念的基本特征来说明事物发展的形式和路径,是从实践层面对发展内容和发展路径的探讨。而内涵发展是指事物的概念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和外延的缩小。从逻辑关系来说,“内涵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发展”的,这里所讲的“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从内容上不具有逻辑关系,所以,“内涵式发展”更多的是从实践层面对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容已经对发展路径的探讨。2.1.3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内涵式的发展,简单的说它就是通过学校内部挖潜来扩张的一种发展模式。其具体含义是随着整个高职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的,并不是说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不需要规模的发展,而只是在实现方式上与相对的外延式发展不同,它的发展不是强调以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为主,适应外部的需求而表现出的外形扩张,而是学校挖掘内在潜力,以实现提高学校发展质量和效率为目标,通过资源合理的配置、目标定位、办学水平提高、品牌构建等手段来提高学校“软实力”,推动高职院校的有效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具有三大特点:其一,这种发展模式是以追求学校整体效益为目标的发展,运用经济学说法就是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其二,它是在外在压力与内在要求相互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在压力可以理解为是市场、社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内在要求体现在高职院校本身的功能上即培养专门 第2章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概述技术应用型技术人才;其三,这种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构成要素上,有的学者指出“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团队构建、产学研结合、国际交流合作、文化建设、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等均是高职内涵发展模式的要素回”。总得归纳起来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构成要素为五点:一是教育理念,陈桂生先生指出,教育观念是“关于‘教育应然状态’的判断,是渗透了人们对教育取向或价值倾向的‘好教育’的理念@。”它是人们对教育及其办学活动的一种价值认识。对学校办学具有引领性作用。二是管理机制,它只要变现为学校政策、计划和规章等等,能够更好的实现培养目标,实现育人功能。三是师资结构,加强师资队伍既是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提高高职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四是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最基本单元,专业教学则是教学系统当中的龙头,其设置上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质量,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五是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一样对于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它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中的关键部分,简单的说就是回答两个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zkq201603232.2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学校内在属性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表现,这种内在属性的发展恰恰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根据宏观到微观、现象到本质可以将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从学校内部要素看,表现为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之间的协调性;从学校功能要素看,表现为专业课程和师资建设的合理性;从学校载体要素看,表现为院校办学和管理体制的有效性。2.2.1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之间的协调性首先,高职院校的发展在规模和质量上,不能没有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但是数量的扩张不能作为绝对的目标,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两者虽然。董刚,杨李连.高职院校发展模式的要素解析与途径研究川.职教论坛,20lO.27留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I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12页12万方数据 第2章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概述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指标,然而这种发展规模及速度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的期盼以及国力等。因此,数量的扩张并不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追求所在。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立校之本所在,如果不顾质量盲目的规模扩张,必定是一种“泡沫式”的数量增长。如果不顾质量盲目的规模扩张,必定是一种“泡沫式”的数量增长。目前的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就决定了质量才是今后教育改革的重点,所以在任何时候,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必须理性审视,数量与规模的扩张要以质量保证为前提。其次,关于教育结构调整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办学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区域结构、层次结构的调整啦。英国学者GeorgeS.Papadopolllolls曾说,“要适应数量上的新压力及新的社会需要,其主要的方法是调整教育,进行教育结构的改革管。”对于高职院校办学结构的调整,最重要的是要综合考虑到自身的专业设置和办学层次。再次,在规模和效益上,效益是一个综合指标,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效果即投入产出比,包括三个指标:经济效益、资源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它存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两种。教育规模经济是指当学生人数zkq20160323增加的比例大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教育规模不经济是指人数的增加比例小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只有规模适度,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质量稳步提高,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良性循环发展。2.2.2专业课程和师资建设机制的合理性第一,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机制的合理性。一方面,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最基本单元,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载体,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质量。高职教育区别于学术型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特征,整个宏观结构要适应于宏观经济结构,口径既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追求专门化。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应重点资助,充实内涵,重点建设成该校的品牌专业。另一方面,课程是按照某种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后形成的“知识体”,每一个知识体就是一门课程四。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熊超.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依据及战略重点一以湖南为例【D】.湖南:湖南大学,2008年宙武汉教育信息网【DB\0L】.http://www.whjy.n州吐ichell鲫merEdII,127691.sh缸III@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第2页13万方数据 第2章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概述载体所在,是高职院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高职教育课程的重点在于生产、服务等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态度的养成,其深度和广度基本上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度,应考虑到“四个统一”:职业性与非职业性的统一、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的统一、多样性与专业理论性的统一以及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社会性的统一④。第二,师资建设机制的合理性。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也是提高高职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在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并指出:“各高职院校要做好师资培养规划,力争用5~10年时间,培养形成一支具有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圆。”现如今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文化课、专业课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随着产业就够的变化,相应的专业在设置上就不得不进行调整,势必要求教师的专业结构也得做出调整。高职院校教师与普通院校的教师不同,除了能胜任本专业中的多门课程之外,还更突出其很强的专业应用能力,或称为专业实施能力。比如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员的工科类教师,本身就得能够胜任生产设备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安装、调试、检测和故障排除等zkq20160323等,可见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这种实用性,是体现在专业运用中和专业实施中,而非专业理论当中。高职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优化师资结构是十分关键的,不仅是学历、年龄、双师型等显性结构优化之外,而且还得注意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心理素质等隐性结构优化。2.2.3教学、科研之间的促进教学和科研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功能,高职教育教学是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为社会培养各行业的实用型人才。高职教育教学具有六大特点:实践性、实用性、多样性、开放型、复杂性和兼容性,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高职院校应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科研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路海萍.职业教育概论[M】.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1年4月第1版79-100页圆金本能.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创新模式构建川.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万方数据 第2章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概述现今,高职院校把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多少和科研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高职院校竞争力的重要指数。为此,高职院校应以走科研兴校为之路,增加科研投入,优化科研人员结构,发挥优势,教学、科研相互促进。2.3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论基础内涵式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种发展模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发展、系统理论、教育科学等相关理论来探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论基础。2.3.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一个相对真理,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还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哲学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并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哪,人们zkq20160323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种理论当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基础,才会具有说服力。内涵式发展可以说成是一种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模式,属于认识范畴,其适合与否、优劣就在于它是否反映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在正确认识理解这种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驾驭。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中的一些计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考察研究。在实践中不断的去认识和修改,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指导高职院校健康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赖以确定的坚实基础。2.3.2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和行动指南,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又一个重要理论成果。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把发展最为第一要务,以人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百度百科【DB\0L】.http:肋ail(e.baidu.coITl,view,4816.h咖15万方数据 第2章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概述为本为核心,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理论对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既提供了理论指导,又指明了发展的行动指南。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的,它不以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为主,而是挖掘学校内在潜力为主,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相协调的一种方式。所以,高职院校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满足市场、地方、学生的需要,在办学上要统筹兼顾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及特色之问的协调发展。2.3.3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是指从系统论角度认识和处理管理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科学,它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系统理论要求在考察和研究问题上要从整体出发,系统的总体功能不仅取决于系统的机构,还取决于系统的状态,并且系统的状态还决定系统功能发挥的程度∞。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系统与要素、结构以及功能、过程等与高职院校内zkq20160323涵式发展息息相关,在实践中也被广泛的应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本身也属于一个系统,其各子系统的功能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所以各系统之间的有机结合、和谐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整体效能的最大化。2.3.4结构功能理论结构功能理论认为,结构是制约特定角色的抽象规范模式,而不是实体性的具体社会组织;功能是系统内的结构与过程运行的条件,对维持社会的均衡具有适当性和可用性。帕森斯对“功能系统”分为四个功能子系统即AGILf适应、目标的到达、整合、模式的维持),认为系统与所在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系统内部能够保证目标的实现,其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要按照必要的规范模式进行,各子系统表现恰当,结构与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功能的实现要看其结构状况如何。①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46-47页16万方数据 第2章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概述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只有保持合理的结构,才能真正的发挥出各个功能使其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如果不能保持较为合理的结构,那么必然出现高职院校在办学上的紊乱,各结构实践彼此冲突,不协调,影响各个功能的充分发挥,难以有效的实现高职教育的功能,更不用说为地方经济服务。zkq20160323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1江西高职教育发展概况江西职业教育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高安县设置的蚕桑学堂。建国初期,江西对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职业学校进行接管并改造,在1958年,根据中央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提出,各级创办了农业中学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随后的“文革”时期使得江西的职业教育收到严重的摧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西的职业教育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总体来说,江西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一1965年),这一时期的亮点就是“共大”及其学校的创办;第二阶段(1978一1998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江西职业教育的恢复性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这一阶段是江西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期,发展迅猛,成绩斐然∞。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颁布,“三改一补”方针和“三多一改”方针的提出,要鼓励依托职业大学、成人高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多渠道、多规格、多模式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重点推进教学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的计划》等条文的颁布,都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明确的法律地位,在这种良好的情况下,江西的高职教育也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进入21世纪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更为迅速,《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提出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后,我国高职教育在许多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成熟程度并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不断的增强,为江西高职教育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张翌鸣,许世建,陶军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以江西为例[M1.开明出版社,2008年P65_69页18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在这一系列好的政策和鼓励下,江西高职教育同全国高职教育一样,尤其是在1999年“新模式、新机制”方针的指导下,江西高职教育均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首先,从2000年开始,江西高职教育发展再一次实现了办学历史上的重大跨越。表3一l2000年一2010年江西高等教育及高职教育发展情况资料来源:根据①2000年至2010年江西省统计年鉴②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③江西省历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名单整理★说明:高职院校数中不包括专科学校数根据表3—1,可以反映出20lO年与2000年相比较,江西高职院校数、在校生数、招生数以及毕业生数都在成倍的增长,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数由2000年的4所增加到2010年的46所,占全省高校总数(85所)的54%,再加上普通本科高校和成人高校设立的独立或半独立的高职,整个招生人数由2000年的26325人增加到2010年的140411人,增加了4.3倍,在校生数由57974人增加到417596人,增加了6.2倍,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81.6万)的51%,同样高职毕业人数也由13343人增加到144370人,增加了9.8倍,占全省高校毕业生总数(22.6万)的64%。其次,从1988年江西赣江大学的建立标志着我省第一19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开始,民办高等教育已历经二十多年。截至2011年江西省民办高校共有15所(其中l所新批未招生),统招本专科在校生达10.52万人,占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12.7%。另外,14所民办高校和22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非学历教育在校生约5万人∞。民办高职院校如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和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在2011年成功升为本科高校,使江西普通本科院校增加到24所。3.2江西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江西高职教育总体上来说发展势头良好,在其规模上得到了发展、结构上得到了完善、效益得到了提高。在江西高职教育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发展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一些难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江西高职院校在办学上能够健康发展。3.2.1高职教育分布不均衡从人口和GDP视角关于我国高校区域分布研究,有学者提出:“我国高校在省级区域分布比较均衡,而不均衡的分布则反映在省会城市以及低级城市中,且省会城市的密度过大,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会城市,高校则过分集中,地级城市的分布密度较低,并且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不协调@’’。鉴于此,江西也有此现象,纵观江西各市经济与高职分布情况(见表3—2),全省2010年总人口为44622489人,国内生产总值9435亿元,高职(专科)在校生数达到417596人,而根据2010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高职(专科)院校名单统计(见表3—3),人口排在第四位,GDP第一位的省会城市南昌,所占全省高职(专科)院校数6096,可见,高职院校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则寥寥无几,有的地方干脆剃“光头”,江西本身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在分布上明显反映出地级城市的分布密度较低,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这样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布局和发展。在新的经济模式下,资源贫乏的产物不再是各区①江西民办高校已达15所,蓝天学院将更名江西科技学院.人民网pB\oL】.http:/,www-pcopleJD0ⅡLcIl,№012,0∞9/c25408-l一3546507103.htnll@赵宏斌,刘念才等.我国高校的区域分布研究:基于人口、GDP的视角阴.高等教育研究,2007.120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域之间发展的差距,而是如何将知识应用到现存资源中的组织和技术能力的差异叫,为此高职院校在其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高职教育与所在区域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所服务。各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都有属于自己的支柱产业,比如九江市的化工、机械、电子、纺织等;宜春市的矿产、医药等;鹰潭市的铜业、木雕、化肥等。在培养高职人才,兴办高等职业学校方面,各地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鉴于我省高职院校过度集中在南昌一地,再加上我国高校布局在国家层面或省市层面上,始终是缺乏宏观上的战略指导,根据我省人口和GDP指标,在校生数与区域人口或GDP比例是不协调的,这势必也很难适应江西三大城市群的发展(环鄱阳湖城市群、赣中南城市群、赣西城市群)。以南昌、九江、上饶、鹰潭、景德镇为主要城市的鄱阳湖城市群在高职院校数上为38所,而以抚州、吉安、赣州为主要城市的赣中南城市群则有4所,以萍乡、新余、宣春为主的赣西城市群则有8所,诃见,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经济较发达,高等教育资源丰富,高职教育发展也较好。但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也需要高职教育能够培养更多的高水平技术人才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表3-2江西各市经济与高职分布情况表。赵宏斌,刘念才等.我国高校的区域分布研究:基于人口、GDP的视角田.高等教育研究,2007.121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表3-3江西各市高职(专科)院校名称所在院校名称城市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城市职业学院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先锋欤f牛那则密沭学院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南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赢蝴职业技栅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管理职业学院日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涵匿d虹笫觋业技黼曰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景德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镇萍乡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九江九江职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新余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赣西科技职业学院鹰潭鹰潭职业技术学院赣州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宜春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抚州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抚州职业技术学院上饶上饶职业技术学院表3—2,表3—3资料来源:①2011年江西统计年鉴②中国教育报2010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高职(专科)院校名单整理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2.2发展规模与质量之间不协调近十年来,江西高职规模迅速扩大,由2000年4所高职院校,在校生57974人至2010年扩大到46所高职院校(不包括专科学校数),在校生417596人,这种发展速度和规模有力地促进了江西高职教育的发展。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的高职院校在其规模发展与质量问能相互协调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促进企业和学校生产、技术、教学等多方面实现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成绩斐然;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的三结合,为社会输送了10多万高技术人才,还有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技强校”,严把质量关,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同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一起被评为江西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但幸喜至于,江西高职院校在其规模发展与质量间的协调性并不理想。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若干问题,诸如质量上,表现在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差,有的企业反映高职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当中在具体技术、生产、管理等问题上的能力比较缺乏。人才培养模式上,产学研结合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颇多的,一方面在认识上模糊不清,有的高职院校把产学研结合简单的作为解决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缺乏统筹考虑;另一方面是产学研的有关政策的不配套,缺乏完整的有关产学研的准则和指导。学生就业率上,根据《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全省总毕业生总数为233056人,高职生141484人,高职生就业率为85.03%,在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率中最低①。这表明江西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与质量之间有待于进一步统一、协调。3.2.3办学条件不足办学条件不足是江西高职院校办学上所普遍存在的现象。江西省大多数高职院校起步时的基础较为薄弱,我省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合并而来,发展时间较短,近年来规模扩张较快,为此,资金短缺成为了高职院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一些高职院校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购置实训器材,大大的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办学。除个别条件较好以外,其办学条件无论是基础。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5.84%大众网DB\oL】.h却://ww砒dzww砒colll,mlln唧幽ew叱01109旭0l10907j2557lO.hnTl23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设施、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都基本维持在原有的层次上。民办高职院校因为受到资金来源的限制,其办学条件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另外至于普通本科院校设置的二级高职学院在大学本部无法对办学条件进行支持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原有的办学条件没有达到高职院校设置的标准,正常的教学难以满足①。另外,江西高职院校除了仅有的国家、政府的经费投入之外,自身的造血功能较差,没有属于自己的校办产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来购置专业所需的实践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的建立。近几年的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张、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指标全部达到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的院校比例不是很高。通过浏览一些高职院校的学校网页和招生简章发现,介绍最多的依然是规模面积的多少,学院占地面积、校舍等等,而最重要的办学条件中的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和实训基地设施等的介绍却是寥寥无几。3.2.4“双师型一教师缺乏“双师型”教师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可谓是重中之重,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办学成效都与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江西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也初见雏形,但总体情况还是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所存在的问题也较为普遍。首先,高职院校缺乏“双师型”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例如,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2009年教职工总数为1050人,专任教师为856人,期中教授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数为3l-31%,而拥有技师与高级技师的双师型教师只占专任教师数的11.33%圆。另外,近几年江西高职教育的发展,学生数在每年递增,规模迅速扩大,所需要的专任教师数量不够,那么师生比就远远低于教育部的1:16的要求。其次,就目前的“双师型”教师而言,江西还没有权威部门能够给予“双师型”教师明确的定义,具体对其操作和评价上缺乏必要的标准,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仍停留在规划与要求上。再次,高职教师来源渠道单一。无论是本科学历还是硕士学历的教师大部国王云兰.江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制约因素实证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36)圆胡俊开.江西现代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南昌:南昌大学硕士论文[D],2010年6月24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分毕业于普通高等院校,多数还是应届毕业生,据统计,大学毕业直接任专业课的教师比例占86.5%,并且还不具有企业实践经验,而从企业调入的教师所占比例为7.4%,高职高专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5%,与我国要求的80%比例还有具有较大的差距∞。最后,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从企业引进人才,但受到人事管理制度和学校缺少用人自主权,所以“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受到了限制,另外在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评审结果中,在95项的重点课题里,只有3所高职学院获得,分别是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和南昌艺术职业学校罾。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整体上相对薄弱,另外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顶岗生产实践,从而使得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学习难以保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的到生产一线锻炼和提辛酞3.2.5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与《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的制定,使得整个高职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有了规范的实施办法。江西整个高职教育专业在专业数量上,2008年全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合计2461个(含本科和成人高校举办的高职)@,另外2009年和2010年江西省高校新增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各为59个、103个,截至到2010年全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总共达到2623个,除去本科和成人举办的高职外,江西省2010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专业设置共1563个(表3—4)。在高职类院校中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专业达到68个,位居第一。面对庞大的专业数目,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深思。国王毅,卢崇高,季跃东.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东南大学出版社,P227—228。《关于公布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评审结果的通知》赣教规办字(20lO)3号酋方泽强.江西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525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表30江西省2010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高职(专科)院校专业设置情况表专业合计城院校名称专业数院校名称专业数院校名称数市(个)’(个)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9江西青年职业学院20江西城市职业学院48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9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3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2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27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53江西科技职业学院34江西工程职业学院35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51南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9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45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25昌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19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34江西经济管理职业学院39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2l江西管理职业学院22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8●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39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68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32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52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1江西艺术职业学院9919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36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45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15景江西陶瓷工艺美术28德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57职业技术学院镇85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42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37乡79九九江职业大学39九江职业技术学院52江西风拗隧臻西Ⅻ哮{完10江江西财经职业学院49150新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15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10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42余赣西科技职业学院2693鹰鹰潭职业技术学院30潭30赣州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43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4083宜春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23宜春职业技术学院3861抚州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6抚州职业技术学院2541上饶上饶职业技术学院22总厶口1563资料来源:①江西省高等教育评估所(统计时问截至2008年10月)②2009年和20lO年江西省高校新增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名单整理说明:①2010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高职(专科)院校名单中未有新余高等专科学校②2010年的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是由原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改名而来26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其一,专业数量偏多,规模效益较差。权衡省内高职院校数、在校人数以及专业数,有的高职专业会出现只有几人或者十几人的规模,对于专业开设较少的院校来说,规模更是难以达到,那么招生人数过少、形不成规模效益必然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高职院校的经济效益。其二,高职专业设置缺乏江西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认识。从表中反映高职专业设置最多的集中在省会城市南昌,占总专业数的59%,根据培植六大产业集群和十大产业基地的设想,显然与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上欠佳。各地的经济产业不同需要相对应的人才,如南昌(现代制造业)、九江(港口行业)、昌九地区(纺织服装)、赣东北(有色冶金产业)、宜春(中药)、赣南(柑橘)等①。其三,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专业趋同。有的高职院校受利益驱动,缺乏必要的调查和预测以及自身实际条件,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如财务会计类、计算机类、旅游管理类等,其专业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如表3—5为江西省高职前十专业,但有些高职院校还在申请纳入该校的新增专业中,如江西航空职业学院(会计)、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这样在众多的高职院校中难免存在专业趋同现象,以至于高职院校难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特点,专业特色缺失。表3—5江西省高职数量前十位专业表序号高职专业序号高职专业1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2电子商务7物流管理3计算机网络技术8应用电子技术4商务英语会计电算化5市场营销9模具设计与制造6文秘10旅游管理7机电一体化技术资料来源:江西省高等教育研究所。施晶晖。江西工业化进程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球职教论坛,2010.127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2.6招生秩序混乱江西高职院校在招生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高职院校的招生生源主要是对口招生(中专、职高、技校生在内的“三校生”)和普通高中生,由于“三校生”受限多,所以高职招生主要是通过高考招生为主要途径。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际报到数与实际招生数并不理想,为此招生工作也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其中许多招生问题的出现导致了高职招生正常秩序的混乱,使得每年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严厉打击这些不规范现象。首先,抢夺生源激烈。生源问题对于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学费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主要经费来源,在每年的招生中各高职院校拿出各自的必杀技不但和同层次的院校竞争,而且还跟本科院校争抢生源,有的高校组织在校学生(学员)、雇佣社会人员,甚至委托中学教师或者中介机构介入招生工作,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招生成本上每生超过l000元,其中生源费在500—600元哪。其次,招生上出现误导性宣传和承诺,致使招生行为不规范。具体表现在有点高职院校在对学校名称、办学层次、学费标准以及毕业证书发放上含糊其辞、弄虚作假。如2004年4月,“某职业技术学院”刚得到省教育厅同意把学校名字更名为“某职业学院”,而在7月份的招生简章上却把校名更改为“某科技学院”,并且还声称其招收4年制大学本科学生;2006年,某学院在招生过程中宣称是拥有本科专业的“某理工学院”本江西教育厅查处,而实际上该校的前身属于民办高职(大专)的某专修学院圆。再次,擅自印发录取通知书。有的高职院校未经省高招办允许办理录取手续,伪造或套用招生主管部门的公章印发录取通知书,组织没有录取通知书的学生提前报到并缴纳学杂费等@。①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宣传做法引质疑.315维权在线,维权聚焦。中国南昌新闻网,2009:817国王燕.南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嘲.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江西:赢职院校不得乱发通知书p叼,经济晚报江西动态,2005.428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3江西高职院校发展中问题的原因分析江西高职教育发展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在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对前一节江西高职院校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剖析是十分必要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面对江西省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理清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是解决发展中问题的前提。因此本节在对江西高职院校发展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将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解析,即外部原因主要表现在社会观念,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以及政府管理上,内部原因则主要反映在高职院校自身上。3.3.1高职教育观念滞后,社会认同度低江西本身属于中部欠发达地区,相对于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来说,我省发展还是相对落后,并且也很容易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思想观念滞后。对于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人们势必对该类型的教育就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普通高等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高职教育就是二等教育并处于弱势地位。总以为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往往高考成绩较差处于无奈,社会认同度低。对次现象,笔者将从以下几点解析:首先,人们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受挫。除了上面提到的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之外,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不配套也是造成这种结构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现行的劳动人事制度依然还是以学历和学位来作为就业和人才的主要标准。另外,在工资及福利待遇上,智力型、学术型的人才要比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要高。其次,就业准入和职业证书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至200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对90个职业已经实行了就业准入制度,这一实施保证了从业人员的质量,但是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招收那些没有受过培训的就业人员,这使得该制度在执行上难以落实。再次,高考招生制度的缺陷。高职录取在现行的录取批次上属于最后一批,客观上造成了高职只能录取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有的高职院校还得通过降分才能录满,如2009年上饶职业技术学院缺额600多人,较多的缺额的还有抚州29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职业技术学院,这种缺额严重的高职院校将突破20分的降分幅度①。3.3.2教育经费投入上相对不足在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方面,国家和政府近年来逐渐加大力度,每年的预算内教育经费呈上升趋势。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称,2010年全国GDP为401202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3.66%,与上年的3.59%相比,增加了O.07个百分点圆。但是从全国与各省市包括自治区、直辖市对教育的投入情况看,可以反映出教育投入仍极不平衡,并且差距较大。表3-62帅7-2010年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与财政性收入增长比较年份项目本军翟器本≤翟戮增加幅度比较项目本年比上年增长(%),嗣⋯”“⋯”江西省全国江西省全国江西省全国表3—6可以看出,江西省预算内教育拨款本年比上年的增长比例与全国水平相比,基本上都低于全国水平,尤其是在2∞8年,全国预算内教育拨款本年比上年增长49%,江西省仅增长19.83%,与全国相比还不到全国增幅的l/2。表3—7是江西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情况,可见2010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4163.90亿元,比上年增长18.28%,江西省预算内教育经费为311.04亿元,相比上年增长15.96%,占财政支出的16.17%,增减一1.00百分点,从历年的数据反映出江西省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增加绝对值和平均增长率均低于全国水平。。《江西高职专科招生计划“供大于求勘.中国教育在线【DB、oL】http://、^^vw-c01.c叫i扑gxjncws55∞,20090812,乜0090812398506.shnIll@《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3.66%》冲新网pB\oLlhltp://www.chinanews.com/cdu/201l,l2—3l,3575516.shtml30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表3-72∞7.20lO年江西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情况表3-82∞7.2010年全国及江西省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公用经费支出情况项目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元)普通高彼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元)年份\\全国江西省全国江西省资料来源:2007.20lO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表3—8是江西省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公用经费支出情况,可见2009年相比2008年的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增长率为5.78%,公用经费增长8.30%,而2010年相比2009年,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增长率为37.38%,公用经费增长27.88%。从数据上可能更直观的呈现出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公用经费支出的增长,但实际上江西省普通高校生均费用占比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其主要原因是在于今年江西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大规模的扩招,人人数急剧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拨款未按照生均规模的增加来给予。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所需要的教育经费投入是极不相称的,这种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高等教育发展。发达国家统计表明,职业教育的花费是普通教育的1.64倍,江西财政对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3-.3政府管理角色缺位高职教育实行的是地方政府主导的教育管理体制,地方政府作为行政管理主体,在其发展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针对江西高职院校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上可以归咎于政府管理方面,表现在政府管理角色的缺位,所谓政府角色缺位是指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能履行好自己应尽的职责∞。以下将从政府管理的几个缺位问题上加以解析:第一,在完善法律法规上的缺位。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目前还不完善,职业教育立法的地方性滞后,许多高职教育的问题无法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找到相应的规定,这使得地方政府在对高职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认识不到位、制度安排等方面存在各种缺陷。第二,财政政策上的缺位。财政政策是政府管理中的一个软肋,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办学经费的投入不足,对有些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上仍执行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标准。所以,高职院校经费紧张将造成办学上存在难题,影响了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达到高职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这也是高职教育无法“深入人心”的物质条件原因。第三,在提供公共服务上的缺位。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缺位只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高职教育发展营造环境上的不足,使得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同度较低;另一方面是关于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发展上有失公平,仍侧重于普通高等教育,所给予的公共服务方面厚此薄彼。第四,在职能执行和监督上的缺位。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等问题上具有监督、指导功能,但在某些方面执行上力度不够,缺乏执行阳刚,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教学质量、招生政策、收费政策等问题。3.3.4高职院校自身问题高职院校如何做大做强,除了一些外部条件的辅助之外,最终要的是通过高职院校本身在实践中探索。鉴于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绝大多数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更为深刻而根本的原因当为高职院校缺乏明确全面的科学发。黄营满.地方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定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732 万方数据第3章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展战略。比如各高职院校经验不足,缺乏科学的预测与规划等,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以下几点:首先,办学思路不清晰、定位不准。许多高职院校在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上仍模糊不清,既似“压缩”的本科教育,又似“拔高”的中专教育,对高职的整体定位摇摆不定。在办学中逐渐的缺少职业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盲目的效仿,缺乏实际,以扩大规模、增加专业数量等作为发展重点。其次,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这里主要是指在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上的规划,专业设置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未能考虑到自身的师资力量及办学条件等因素;课程上,往往因为实践操场地以及设备的制约,许多实践课无法开展,理论课程多于实践课程,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再次,对高职教育整个运行机制上的认识不足。有的学者从市场经济背景角度认为高职教育运行机制是由政府领导、市场引导、学校主导和社会督导所构成的高职教育运行机制的框架∞。往往高职院校对此认识不足,出现办学机制的呆板,教育功能不活跃,社会服务不足,造血功能不强,从而导致了实践教学的理论化,产学研基地以及合作办学等方面难以落实。。路海萍.关于市场经济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思考【J】.中国市玩2007.1233 万方数据第4章江西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前一章对江西高职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不难发现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这种背景下,导致了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外延式发展的规模扩张所带来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由以前的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变到以内涵式发展为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对于江西高职院校来说显得十分有必要。4.1加强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4.1.1促进江西高职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是以学校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其高职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规模是前提,结构是基础,质量是根本,效益是关键。我省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规模的发展既是量的增加也是质的提高,没有质量的高职院校是不可能获得持久生命力的,外延扩张是发展,但是内涵的提升更是发展。江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江西高等教育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高职教育也进入到了迅速发展阶段,成为了江西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发展对于高职教育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职院校面临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和教学质量的双重压力,而这又主要表现在外延式发展所带来的资源的紧张、动力不足以及内涵式发展的相对滞后。在针对江西高职院校发展中存在问题上看,我省的高职教育在其规模、质量、结构与效益之间是不协调的,需要内涵式发展重点来填补发展中的各种缺陷。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在他的思想中揭示了有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指出“如果只片面的追求量的增长而不顾质的变化,这将会由于“无法解决增长所引起的问题”而 万方数据第4章江西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陷入两难境地∞。”为此,加强内涵式发展对于江西高职院校来说非常重要。江西有的高职院校已经走上了内涵式发展道路,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比如: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九江职业学院和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等。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江西省人民政府、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定该学院为省部共建院校,该院院长在访问中提到本校明确了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实现内涵式办学的发展思路,面对职业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学院重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即在稳住招生规模基础上,坚持职业教育特色,稳抓教学,突出质量,从外延式办学向内涵式办学转变,提升办学层次圆。这样的成功办学的例子,枚不胜举,它为江西各高职学院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值得其它高职院校借鉴。这也证明了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正确的,有利的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如今的新形势背景下,江西高职教育要做大做强,许多问题仍值得去思考和研究,例如,如何促进高职教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如何完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如何使得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培养出高技能型的人才?等等。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走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之间相互协调的发展道路,而内涵式发展模式又恰恰适应了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承载了高职院校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和推动力,是江西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4.1.2提高江西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客观要求21世纪的今天,我国大力提倡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育水平已经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最重要的依据。我国的高等教育竞争也愈演愈烈,这种竞争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高等教育的软实力,包括意识吸引力、文化感召力、国际结盟能力、体制创新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等@”。随着国际化的加强,我国加入WT0后,这种外来的形势和压力,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职院校在办学上不仅仅是各省内的竞争,还是各省。ManinTrawneExp鲫si仰卸dTr锄删ionofHiglI盯EducalioII,Int啪“onalR“iewofEducation,No.1,1972,61.63@访江西旅游商贸职院党委书记、院长赵恒伯.江西教育网【DB\0L】.h郇:∥Ⅵn槲jxedu.gov.cn/xbg西剑xbzb彤2012,02,20120229030822479.h饷l@熊超.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依据及战略重点一以湖南省为例【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35 万方数据第4章江西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高职教育办学质量间的体现。近年来,江西高职院校总体来说发展较为稳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省份相比,虽然各省的经济、人口、环境、资源等不同,但各省的高职院校成功办学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所以我省高职院校在办学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努力发展空间。就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数量看,我省高职(高专)50所,只有2所被纳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高职(高专)68所,4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高职(高专)67所,5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高职(高专)54所,4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这类院校能够根据自身的地理区位,层次,实力和条件,确定发展定位;通过走多元化路子,增强办学活力,广泛的获取办学资源。这说明江西高职院校在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上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就省内而言,江西举办高职教育的院校,主要为本科院校、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和成人院校,各高职院校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而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表现在实力的竞争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竞争。除了具有与其它高职院校普遍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别的高职院校所没有的特殊性即特色,所以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如何将学校办成更具有特色,更具有竞争力。综合实力办学是众多高职院校竞争的焦点所在,也是也是高职院校竞争力永不衰竭的源泉,没有这种能力,也就毫无竞争所言,就会逐渐失去优势,处于被动,最终退出竞争的舞台。要提升高职院校办学竞争力,就得注重内涵式发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改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这不仅提高了省内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也提高了与省外竞争的实力。因此,如何注重内涵式发展,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提高办学竞争能力并在竞争中获胜的客观需要。4.1.3实现江西经济搿跨越式一发展的需要江西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江西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腹地,与浙江、福建两省毗邻,交通上承东启西,横跨南北,京九线纵贯,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但是在众多的优势中,江西经济的发展还得需要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它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是经济资源中的核心资源。有了人类的劳动,各种资源才能转化为所谓的经济资源,为此,通过发展高职教育来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江西经济增长的关键之一,但36 万方数据第4章江谣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前提是需要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促使整个江西高职教育能够健康发展。第一,为江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了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江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更需要高职教育培养出高级技能人才,根据2008—2010年江西三大产业结构比例(表4—1)可见,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发展趋势,改变了以往的“一、二、三”。与2008年相比,2010年我省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则上升了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2.1个百分点。另外,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涌现,都需要大量的中高级技能人才,而这些人才资源则主要通过发展高职教育来培养。表4-12伽8年—2010年江西三大产业结构比例来源:2009年—20l1年江西统计年鉴第二,为江西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智力支持。高职院校可以将研究成果或发明向企业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样,高职院校也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调整自身的学科专业结构甚至与企业合作开发新技术,高职院校教师还可以与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双向学习,即教师可以把最新科研成果带到企业,还可以将在企业当中的具体实践带回学校教学,通过双向学习,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从而推动江西经济的发展。第三,为江西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在新形势背景下,劳动者也需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推广,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那么高职院校可以发挥资源优势,成为岗前、岗位培养以及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所以,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内涵式发展才能较好的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与新型服务业相适应的新职业教育,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完成高职院校使命,促进江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37 万方数据第4章江西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2加强内涵式发展的可行性4.2.1江西高职教育的内部优势江西高职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纵观近十余年的发展,我省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上,实现了规模上历史性跨越并初步具备了其内部优势。第一是发展态势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规模迅速扩大、资源有效整合、专业建设成绩明显。首先,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我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为46所,占全省高校总数(85所)的54%,在校生人数为417596人,高职院校毕业人数为144370人,江西高职在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次,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尽量做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一切办学资源,旨在降低江西高职教育的办学成本。江西还在“穷省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对一些中专学校、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通过升格、合并、改制等形式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就拿高职而言,1999年,原江西纺织大学通过改制成为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江西民办蓝天专科学院通过升格为蓝天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江西旅游学校和江西商业学校通过合并升格为江西旅游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再次,江西高职专业进一步得到了规范,专业建设成绩明显。随着教育部在2004年首次规范高职教育专业名称并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及相关的管理办法,为此,省内各高职高专院校自行对照整理,并经省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全省的高职专业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更可喜的我省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和九江医学专科学校等4个学校的5个专业被批准为第三批部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罾。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和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被纳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并且江西高职院校开始与国际化接轨,如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电力行业被教育部批准升展澳大利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TAFE体系教学改革的综合工程。第二是民办高职的品牌优势,江西民办高校的飞速发展及办学成果,为我。欧阳侃..江西高等学校沿革概况四.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圆关于转发教育部批准第三批部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通知,江西省教育厅文件,赣教高字【2002】32号38 万方数据第4章江西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省高职教育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力量并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0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中,我省共有7所民办高职院校入围,即蓝天学院(第l位)、南昌理工学院(第18位)、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第53位)、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第56位)、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第58位)、江话赣江职业技术学院(第74位)、江西科技职业学院(第79位),我省蓝天学院蝉联2010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首位叫。这些成绩充分展示了江西高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另外,蓝天学院和南昌理工学院从2005年起开始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跨越,由专科向本科发展,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江西省内唯一的国家级示范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类似取得骄人成绩的院校不再少数,这说明江西民办高职教育规模、特色等方面取得了进步。4.2.2江西高职教育的外部机遇首先,江西的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省GDP总量首次突破l万亿元,达1158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11020亿元,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16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说明江西GDP突破万亿,跨入全国万亿元俱乐部标志着江西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圆。另外,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加快工业化为战略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发展思路和“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把江西建设成“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发展战略,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我省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为此,江西高职教育必将在新一轮的经济大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其次,“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2009年9月23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的出台,要求各部门职责分工,积极落实实施意见中明确的各项任务要求,努力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规划意见明确了2015中部地区崛起的12项主要量化目标和一系列定性的任务要求,并提出了2020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目标@。这对于加快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具有了加速力,能够有效的解决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①20lO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发布,http:/^^n^憎rsin丑com.cn@江西跨入GDP万亿元俱乐部.信息日报口川,2012年2月1日@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腾讯财经网【DB、OL】http:腧n锄ce.qq.coII舭0l00825脚7074.hnll39 万方数据第4章江西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对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各省区高职院校可以进行合作,比如在人才交流、资源应用等方面。这些良好的机遇为江西高职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注入了新的发展血液,拓展了江西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再次,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38个县市区)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思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成为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这是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也被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有利于江西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这也使得高职教育能够提供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为地区经济社会服务的目的。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百度百科pB\OL】.http:肋aike.baidu.cof呐iew,3087457.h缸lA40 万方数据第5章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发展是每一所高职院校永恒的主题,办学质量是任何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应该是规模数量的增长和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其中数量增长是基础,提升质量则是最终目的。内涵式发展恰恰是充分利用学校内外部一切资源,优化办学结构、彰显办学特色和优势,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发展模式,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高职院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江西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构成要素出发,来探求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5.1内涵式发展的基本点:转变教育理念,科学准确定位教育理念的是“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能够正确地放映出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可见,教育理念是一种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教育理想,把握时代所反映的要求和特性,突出教育本质,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发展指明了方向。纵观江西高职近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江西高职教育对于我省高等教育来说还是一种新生力量,发展时间不长,理论缺乏成熟,积累的经验不多。江西高职院校在办学上首先就要理清思路,转变教育观念,准确分析自身所处的环境,把握好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此,笔者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将以人为本作为最高教育理念。科学发展观使得人的观念得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进步,对于教育而言更应该如此,因为人是教育的中心、出发点和归宿,既是基础也是根本。这里的“以人为本”是指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对于教师来说;要尊重教师,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对于学生则是关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计划,真正意思上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另外,办高职教育必须意识到,一所大学不在。王翼生.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1):3卜3441 万方数据第5章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于校园之大,关键是在于其精神之大,要结合院校自身的形势确定办学理念,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在规模发展的基础上要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是根本,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该院校长期的发展目标。我省高职院校要确立明确的发展思路,必须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做到科学准确的定位:首先,目标的定位,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级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它弥补了高等教育侧重知识科技型人才的培养而造成的应用型人才供给的缺口。高职院校所肩负的任务随着社会科学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尽可能的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所以,这个定位如果受到动摇和模糊,那么高职院校将会在办学和办学任务及目的等方面动摇和模糊。其次,职业的定位,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在,是以职业技术能力为本的教育,为学生今后步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创业准备的教育。市场的需求和新一轮经济的挑战,高职教育在其职业培养上,学生的就业具有优势、创业能够有能力、有继续教育做基础以及有发展空间等方面,同时在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要以其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为主,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上所具备的动手、分析、处理能力。再次,知识和能力的定位。高职教育也可以说成是对学生生产技能培训和管理的教育,通过以岗位群的需要为主要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并在职业岗位描述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按需施教。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构建课程上则需根据我省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而不断的补充、更新。体现以职业能力为要求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实践技能,能够与市场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5.2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特色求发展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石和平台。专业和课程不仅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元,还是学校发展的重心,课程围绕所设专业进行开设,专业的强弱可以说是代表了高职院校的强弱。高职院校需要按市场、职业、技术,并结合我省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万方数据第5章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规划。在进行专业规划时,之前的一些基本步骤是不可忽略的,如开展社会调研、职业——专业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和分析教育资源等,专业规划主要包括:是独立设置的新专业还是依附于某个相关专业内;专业规模过大;专业的教育设施如何建设;师资如何分配等。所以,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些工作关系到高职院校发展的蓝图。第二,专业设置要服务于区域经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渐的细化,对岗位的技术含量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为此原有的岗位被具有高智能要求的职业岗位所代替。高职院校是为一线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应该面向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尤其是当前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国家战略为江西高职教育提供的机遇,江西高职院校需要以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为主导,以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为主线,及时调整本校的专业设置,开设的专业突出其针对性和应用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与地方经济相衔接,避免专业多而不精。第三,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专业体系的核心,它包括课程的规划、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等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为此,高职院校应该改变传统的学科模式,坚持基础理论课够用原则,制定新的培养方案,体现岗位技能所要求的课程体系。另外,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分配上要根据不同专业对实训环节的要求进行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形成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整体优化的专业实践体系。高职学校还可以积极的与行业企业合作来开发课程,把课堂教学与实训实习相结合,将其理论知识通过实训实习这一途径转化为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5.3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点: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教师既是学校办学主体也是学校的立校之本,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和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实现与教师素质的高低关系极为密切。江西高职院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就必须加强师资建设,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的凝聚力。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提出,高职(高专)院校要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的“双师型”43 万方数据第5章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移’.教师队伍。相比之下,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上仍然缺乏,也成为了制约江西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我省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第一,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从某一程度来说可以缓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兼职教师是应该是对某一专业课能够独立承担教学或者实践教学并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校外专家,弥补高职院校中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疲软的缺陷,主要从行业、企业的技术专业人员或者是工匠中聘请。如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就提出“要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或阶段性任职。完善从行业、企业引进或聘请教师的机制,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第二,对现任专职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教育的终身化理念要求教师必须适应和掌握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的专业知识和新的专业技能,为此,高职院校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对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可以采用现场锻炼和在职精修等形式。一方面,现场锻炼包括岗位培训,下厂或者企业锻炼、顶岗实践等方式,让老师全面掌握企业技术流程、专业技能等,便于将此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改进本专业的教学方法,更能培养出实践操作型强的学生。同时也能开拓教师视野,掌握最新的专业技能,丰富其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在职进修是指有计划的选派优秀教师到有关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也可以到企业、工厂等进行实习实训,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如江西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渠道开拓顶岗时间学习途径,狠抓“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该校主要在《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教师进修管理办法》下,以系部为单位,统筹安排,要求无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近两年至少到企业顶岗实践学习两个月以上@。根据系部,围绕主要教学科目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公司进行学习(表5—1)。。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江西R报mj,20H—O卜07@江西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网页,http://jwc.jxcfs.c∞/view.asp?n明sjd=853&nclaSs-id=75&neWen0=O,201l一4—1344 万方数据第5章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表5-l江西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关于20n年教师顶岗实践安捧来源:江西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说明:此表只选取了各系部的部分内容第三,建立稳定的制度保障体系,出台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新政策。一方面,在入口处要严格要求,研究制定并实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任职资格标准和准入制度:另一方面,不能沿用普通高校的评审方法,要制定适合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方法,真正形成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根据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将职业技能的考核纳入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中,并可以参照教育部制定的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指标体系”(高职高专部分)实施对教师进行评价。5.4内涵式发展的切入点: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训体系目前,世界各国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上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校和企业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下进行合作即“校企合作”。如德国“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等等。许多的实例都为江西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根据江西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高职院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校实训体系。首先,建立相关的有效机制,如动力机制、调控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动力机制上,政府的角色是关键,为此江西省政府应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制定出既符合我省省情又能够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在调控机制方面,需要组建“校企结合指导委员会”,它可以从有关行 万方数据第5章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业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选取代表组建委员会,对关于校企合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在保障机制上,必须明确两点,一是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中,不能对企业控制过多,因为企业是市场化往为,要给予倾斜政策和相关鼓励性措施。二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要通过协议等形式明磅各自的责任,比如,企业怎么样去为学生制定实训任务安排,高职院校叉怎样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等等。其次,加强顶岗实习环节,提高岗位职业能力。项岗实习对于高职院校是深化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形式,对学生是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加强项岗实习环节,保证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和岗位职业技能通过在企业这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能够融入到实践岗位中去,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就业能力。除了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之外,作为关键主体的高职院校应该充分的挖掘自身的潜力,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主动服务于行业企业,提供必要的智力、技术支持,找准其利益基础,实现校企合作达到双赢。再次,重视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训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延伸,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上是以实训基地为依托,通过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市场化,引进企业运行的有关管理模式,建立完整有效的实训体系,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训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一般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分为校外企业生产基地和校内生产性基地,但目前根据投资主体不同有校办企业型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型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型实训基地和政府投资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与行业企业合作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自身实践教学多需要的实训基地模式。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建设多层次的实训实习体系,实现四大“零”距离,即教育教学与产学结合、学校培养与学生就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5.5内涵式发展的落脚点:健全质量监控。提高社会满意度高职教育质量监控,它的具体内涵是指在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整个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指导的行为过程,旨在及时纠正教学46 万方数据第5章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保证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教育质量监控有两个层面,具体反映在“监”和“控”上,“监”是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监测;“控”则是在“监”的基础上,通过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教学过程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控,二者有机统一于教育质量监控过程中。为此,江西高职院校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健全高职教育质量监控,提高社会满意度。第一,明确监控内容,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监控制度。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时,最基本的就是要求高职院校弄清楚所要监控的内容,从而才能提高教育质量监控的效果。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监控、专业设置和调整的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监控以及信息反馈与评估的监控。在相关的规章制度上,高职院校可以采取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来强化各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调控职能。第二,突出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社会评价机制。职业教育可以说是就业教育的精神,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制定关于人才培养质量社会监控的暂行办法,比如人才培养质量社会监控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监控方式和内容、流程等等。这项工作可以由校招生就业处和各系部实行,主要通过对学生家长、毕业生、用人单位展开调查,可以及时了解到本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具体成效,以便改进学校教育工作,也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满意度。第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现教学信息的双向流通。在这一方面,高职院校各院系可以试行鼓励学生参与,设立关于教学信息反馈的部门或者电子邮箱,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院系的教学监控体系中,工作人员负责收集、归纳整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随时向各院系和教务处反映,一方面这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动态,也可以从反馈的问题中找到解决的方法,保障整个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顺畅。第四,采取职业资格证书与高职教育相结合来建立和完善对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综合素质考评是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状况、体育艺术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但鉴于高职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上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今人才市场上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高职院校可以引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它是一种可以证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具有一定的专门能力、知识和技能,47 万方数据、第5章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并得到社会认可和采纳的制度,是一套围绕着职业资格考核、鉴定、证书颁发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的统称。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在专业设置上需要以社会要求为依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地位,建立起能够适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特色的教学。 万方数据结论江西高职教育既是江西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推动力。江西跨入GDP万亿元俱乐部、“中部崛起”发展战略、鄱阳湖生态区发展战略给江西高职院校发展带了机遇和挑战。江西高职教育在近十年时间里,已经顺利的完成了外延式扩张,但这种外延式扩张并不是越大越好,如果高职院校发展不从外延式发展转变到内涵式发展为主,学校的这种繁荣将是一种短期现象,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以质量为主导,不同于通过扩大规模为目标的数量式发展。所以,这种发展模式必将成为我省高职院校发展的主流。笔者通过在文献分析和内涵式发展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研究的选题及价值,从江西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入手,深入剖析江西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结合大量的实例,说明江西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进一步探讨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江西高职院校教育的理性选择,也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更是实现江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第二,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是以通过挖掘学校内部因素作为主要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它是以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之间相协调、专业课程和师资建设机制的合理、教学科研之间相促进为主要内容,强调的是注重质量的提升、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第三,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是以转变教育观念,科学准确定位为基本点;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求发展为着力点;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为关键点;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训体系为切入点;以健全高职教育质量监控,提高社会满意度为落脚点。应该指出的是,本文全部完成后,笔者总有挂一漏万的感觉,存在许多粗糙之处,在涉及江西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上,路径上有的只是轻轻一笔带过,未做到实质性的讨论,探究不够深入,给本文留下了不足和缺陷。为此,深入研究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将是笔者继续探究的任务。49 万方数据参考文献著作[1]路海萍.职业教育概论[M].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2]张翌鸣,许世建,陶军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以江西省为例[M].开明出版社,2008.[3]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4]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6]张泽厚,王永杰.中国现实经济模式的选择[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7]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M].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8]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9]王毅,卢崇高,季跃东.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0]袁吉林,张翌鸣.中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M].开明出版社,2004.[11]邓国光,黄珍珍.职业教育分层办学一从供给驱动到需求驱动[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12]袁吉林,张翌鸣,陶军明.转型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研究[M].开明出版社,2008.[13]宋承祥.高等教育内涵分析与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4]杨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谢一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6]董维佳,宋建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首珩.高职院校教学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18]王健.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战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9]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0]石伟平.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论文[1]王向岭.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2]王洪才.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6,(7):7一lO.[3]张粱平.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研究[J].软科学,2007(03).[4]刘晓枫,上官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模式探索[J].学理论,2008(24).[5]杨理连.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高职内涵式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9).50 万方数据参考文献[6]李树丞.构建坚强有力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育,2004(02).[7]周先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创建高水平特色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8]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大纲课题调研组.走“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03).[9]董刚.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10]杨理连.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高职内涵式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9).[11]张爱芹.从课程论视角透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2).[12]刘国军.专业改革与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4).[13]谢仁业.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价值、问题及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6,(7):14—17.[14]周香玲.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从外延转到内涵[J].机械职业教育,2009.7[15]来俊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6]万云霞,许殿生.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17]欧阳恩剑.浅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特点及要求[J].职业教育研究,2008.(3).[18]陆启光.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个案研究[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19]刘朝马,吴敬等.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一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个案[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11).[20]王忠斌.科学发展观与发展模式创新[J].泰山学院学报,2005(1).[21]陈坤华.现代大学发展策略的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2(6).[22]董刚。杨李连.高职院校发展模式的要素解析与途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0(27).[23]赵宏斌,刘念才.我国高校的区域分布研究:基于人口、GDP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4]王云兰.江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制约因素实证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36).[25]施晶晖.江西工业化进程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10(1).[26]胡远青,胡小丁.江西高职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5(9)[27]黄营满.地方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定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7).51 万方数据参考文献[28]路海萍.关于市场经济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7(12).[29]欧阳侃.江西高等学校沿革概况[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0]王翼生.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1):3卜34.[31]金本能.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创新模式构建[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2]M枷nTlrow.11heExp哪i∞锄dT协sfo硼撕onofHi曲erEducation,ln钯matio蒯RevicwofE血catiOn,No.1,1972,6l一63[33]熊超.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依据及战略重点一以湖南为例[D].湖南大学,2008.[34]胡俊开.江西现代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0.[35]方泽强.江西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36]王燕.南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37]李伟.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9.[38]田清正.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39]时蔓.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结合的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40]许祖禄.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其它[1]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tIp:,/mw“舱.com.cn,2011一07一06[2]2009—2011年江西省统计年鉴[3]武汉教育信息网【DB\oL】.htIP:,/、v、vwwtljy.net,吐icheng,InterEdu九27691.shtnll[4]马克思主义哲学.百度百科【DB\oL】.htIp:肋aike.baidu.com,vieⅥ,/4816.h恤[5]江西民办高校已达15所,蓝天学院将更名江西科技学院.人民网pB\oL】.htcp:饷nⅧpeople.com.cn/11/2012/0229/c25408—1-3546507103.hnIll[6]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5.84%.大众网【DB\oL】htcp:伽r、^n^rdz、^n^眦com/协Ilnews,newS,201109尥0110907_7255710.11协1[7]《关于公布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评审结果的通知》赣教规办字(2010)3号[8]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宣传做法引质疑.315维权在线,维权聚焦,中国南昌新闻网,2009:817[9]江西:高职院校不得乱发通知书[N],经济晚报江西动态,2005.452 万方数据参考文献[10]《江西高职专科招生计划“供大于求”》.中国教育在线【DB\oL】htIp:/^^n柑e01.c嘶i锄gxi_newS.-5509/20090812,t20090812-398506.sh舡nl[11]《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3.66%》.中新网[D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12-31/3575516.shtml[12]访江西旅游商贸职院党委书记、院长赵恒伯.江西教育网咖\oL】.http:伽n)I,、^r:ixedu.90v.cn/xbg凼d,xbzbR,2012/02/20120229030822479.h廿Ill[13]关于转发教育部批准第三批部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通知,江西省教育厅文件,赣教高字[2002]32号[14]2010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发布,htqp:/,”柑.sin乱com.cn[15]江西跨入GDP万亿元俱乐部.信息日报[N],2012年2月1日[16]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腾讯财经网【DB\OL】.http:堋n锄ce.qq.colll/以0100825/007074.h廿n[1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百度百科【DB\oL】.h唧:肋aike.baidu.comiew/3087457.h仃Il[18]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江两日报[N],201l—O卜07[19]江西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网页,httD:仿wc.ixc盎.com/view.asp?newsid=853&ncl私sid=75&newsn0:司,53 万方数据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已发表论文:[1]虞凯,李杏花.从学生就业视角看高等院校专业设置问题[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03)[2]虞凯.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的分析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06)[3]虞凯,路海萍.中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走向[J].学理论,2011(35)[4]虞凯,路海萍.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影响因素的探析[J].科技信息,2012(04) 万方数据致谢硕士阶段的学习生涯已近尾声,即将告别母校的我多了一份眷恋与不舍,回顾这三年,我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诸多良师、益友的帮助和鼓励,在此我谨致谢忱。,本论文是在导师路海萍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导师从论文的选题到构思、撰写、修改、完稿全过程中给予的指导与建议,使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感谢导师在生活和学习上给我的帮助,并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做学术研究,这些将使我终生受益。在此我向恩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感谢黄教珍教授和张翌鸣教授,对我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乐观的心理。感谢教育学院武任恒教授、胡小强教授、施晶晖教授、胡重庆教授、潘建华副教授、汤广全博士、赵清良、陶军明老师的学术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使我受益非浅。感谢研究生部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创造的生活、学习环境和良好的科研条件,是他们的鼓励和鞭策让我们不断地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感谢学姐郭岚,感谢2009级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班的同学们和2010级、2011级的学弟学妹们,感谢16栋301我的室友颜志康、杨群、张彦、林波,感谢他们陪伴我度过难忘的三年研究生生活。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所有背后默默给我支持的朋友们。相信我,我会更加努力,由衷地感谢你们。最后,感谢在论文过程中所引用过的论文、专著的作者们,感谢对本论文进行评审以及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各位专家、教授们,如论文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55虞凯2012年3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