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69057
大小:1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7
《“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专业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水平与办学水平。为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根据《江阴市社会经济十一五规划》、《江阴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及《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特制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从而推动学校新一轮的教学建设与改革。一、专业建设现状(一)现有专业概况学校在“十五”期间就特别重视专业建设,特别是“十五”后三年,学科专业建设列为学校
2、的重点建设项目。专业设置已逐渐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过渡,学校实际开设的专业有加工制造、信息技术、交通运输、财经和商贸旅游5个大类、24个专业方向,4个主干专业。建有校内实验室21个,校内实训基地10个,校外实训基地44多个,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无锡市级示范专业数2个,专业整体布局与结构趋于优化,实训基地和示范专业建设结构趋于合理,基本形成以工为主、二三产并举、传统与新兴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设置格局。表1:2006年专业设置一览表专业类别专业名称专业群或专业链示范专业加工制造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一
3、体化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数控钳工无锡示范数控车工无锡示范数控加工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钳工车工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技术信息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技术现代电气技术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及应用交通运输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电气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营销与物流管理财经会计商贸旅游旅游服务与管理商品经营服装设计与工艺(二)专业建设条件专业依托:学校各专业设置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目录,江阴市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部分专
4、业依托与大型企业联合办学。师资条件:学校现有专兼任教师333人,其中专任教师303人,兼职(任)教师30人;高级职称人数46人,比例为15.2%,中级职称129人,占42.6%;硕士及在读硕士13人,占4.3%;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27人,比例为9%。实验室实训基地条件:现有校内实验室21个,校内实训基地10个,校外实训基地44多个,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符合要求的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的比例达到95%,实验开出率达到98%;双师型教师、高级职称教师、高级工以上实习指导教师及兼职教师数基本满足实训基地教学
5、需要。“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开发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二、专业建设依据我校专业建设的主要依据有: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3.《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4.《江阴市社会经济“十一五”规划》5.《江阴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6.《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三、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先进职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主动
6、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专业建设,实现中高级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四、专业建设原则(一)总体原则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文件精神,专业设置与建设应按照“科学、适应、效益、发展”原则,加强重点,发挥优势,凸现内涵,办出特色,注重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指导,加强示范专业建设,形成以工为主、传统与现代兼容、经济与社会效益结合,适应江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专业建设格
7、局。(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原则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坚持前瞻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有利于突出专业特色与形成专业品牌;有利于学校教学的组织安排与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三)增设新专业的基本原则确保重点,优先发展社会急需的、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专业;注重基础,加强新设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具备新增专业必需的相应教学设施,有科学合理的专业定位与建设规划;突出效益,积极发
8、展市场竞争力强、就业形势看好的专业;形成特色,稳步发展具有地区特色、行业特色与学校特色的品牌专业。五、专业建设目标(一)总体建设目标到2010年,构建满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求,精品示范、结构合理的专业框架,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各专业门类均衡发展,传统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重点专业示范性强,专业内涵建设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