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49363
大小:4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7
《《猜想证明与拓广(1)》教案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ww.czsx.com.cn《课题学习——猜想、证明与拓广》教案说明西安交大附中樊丹子一、设计思路《猜想、证明与拓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课题学习”的内容,课堂围绕着中心课题——图形“倍增”,通过一系列具体问题逐渐展开,其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体验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抓住上述总体目标,对教材作综合加工,立足课本,却不拘泥于其中:正方形不存在“倍增”正方形.相似形是否存在“倍增”图形正方形是否存在“倍增”正方形矩形是否存在“倍增”矩形类似方法探究
2、长为m,宽为n的长方形.相似形不存在“倍增”图形.正方形存在“倍增”矩形.正方形是否存在“倍增”矩形小组讨论:1.一元二次方程;2.分式方程;3.二元一次方程组;4.函数图像解法具体长方形存在“倍增”图形.任何长方形存在“倍增”图形长方形是否存在“减半”问题,“三倍”问题?……其他图形(如菱形)是否存在“倍增”问题?(1)内容设计方面:www.czsx.com.cn补充了“引例问题”和“正方形到矩形的倍增问题”,使学生的猜想、探索进程更易入手,更加自然;四个具体倍增问题,使学生不断经历猜想、判断、证实或修正,由特殊到一般地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体验以数学的方式来“做数学”
3、,感悟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设置“课题学习记录卡”,将课堂延伸,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潜力以及协作交流的能力.(2)知识储备方面::以本学期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等为基本素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层层设问、留白,引导学生逐步解决一个个看似简单又具有开放性、研究性的问题;(3)课堂组织形式方面:本课题学习是一个开放性、研究性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探究的平台,这样的活动显然不能通过讲解、告知的方法,只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验、领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我选择了以“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启发诱导,数学证明——分组讨论,合理拓广”
4、为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和猜测的基础上及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4)学法指导方面:注意问题的连贯性和前后内容的一致性,引导学生猜测、迁移、举一反三、由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发现更一般性的结论,寻找一般性的解决方法,鼓励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探究方式多样化;(5)评价方面:由于问题解决需要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包括是否积极思考,及时总结和主动交流,关注学生活动过程中思考了多少,包括能否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否善于进行归纳总结,不宜
5、以是否获得最终答案为唯一标准.对不同学生有不同要求,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二、教学预期与效果反思本节课的几个议题均依照“猜想------证明-------验证--------拓广”的方式展开,使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进程.在探索过程中着重有计划的渗透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数学本来就是一个整体,许多不同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有必要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整体观.一节课下来,我认为达到的教学预期在于:(1)引导学生三次对新问题的生成提出拓展,对新问题的结论进行猜想,使整堂课连贯流畅、水到渠成,闪耀着学生的智慧,并且让学生反复经历了反思、借鉴和数
6、学经验积累的过程;(2)锻炼www.czsx.com.cn和培养了学生将数学知识成功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的小组讨论中,学生们集思广议,方法多样,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二元方程组、函数图像等思路的交汇,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3)引导学生在经历了一堂课的探究后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的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思考途径所带来的新的认识,更进一步适时的引导学生总结获得知识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它们上升到方法论的层面,如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及学会积累生活的经验,善于反思等等。(4)补充说明:
7、课堂上,在解决边长为1的正方形是否存在“周长和面积同时倍增”的矩形时,除了运用方程、函数模型解决外,还有同学是利用“周长固定时,面积变化的连续性”进行“试值”,是我没有预设到的,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思考角度:假设该正方形倍增之后的矩形存在,则其长宽之和必为4:(目标面积应为2)宽长试值得出的面积133…………20.53.51.75面积在从3——1.75变化的过程中,会有一刻达到2,故定存在这样的矩形。该法亦适用于之后的矩形“倍增”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