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课件

心肺复苏术课件

ID:33509823

大小:3.93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05-24

心肺复苏术课件_第1页
心肺复苏术课件_第2页
心肺复苏术课件_第3页
心肺复苏术课件_第4页
心肺复苏术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术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肺复苏术门诊系统“三基三严”培训之心肺复苏术(CPR)是用于挽救呼吸心 跳骤停患者的生命的重要急救技术,现代心肺复苏术形成于50~60年代。目的: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CPR有3大要素:•体外电除颤(zoll,1956) •口对口呼吸(petersafar,1958) •胸外按压(kouwenhoven,1960)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1.意外事件:如遭雷击、电击、溺水、自缢、窒息等。2.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3.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炎、脑血管意

2、外、脑部外伤等4.手术和麻醉意外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6.药物中毒或过敏心脏骤停的判断指标⑴意识丧失⑵大动脉搏动消失⑶呼吸断续或停止⑷瞳孔散大(5)皮肤苍白或明显紫绀(6)心尖搏动及心音消失其中以意识突然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两项最为重要心跳骤停的ECG表现⑴无脉搏室速(VT)、室颤(VF)⑵无脉搏心电活动(电-机械分离)⑶缓慢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直线)图1心室颤动图2心电-机械分离与心室停搏呼吸心跳骤停的病理生理心跳先停止,呼吸可维持20~30秒。呼吸先停止,心跳可持续10分钟。心跳停止4秒钟出现黑蒙。心跳停止5~10秒钟出现昏

3、厥。停跳15~20秒钟,脑部氧储备耗尽,出现昏迷,抽搐。停跳20~30秒钟脑电活动消失。停跳40~60秒钟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停跳4~6分钟以上,则脑细胞死亡。2010心肺复苏指南与2005年版区别2005年旧版指南2010年新版指南生存链的变化1、早期识别2、早期CPR3、早期除颤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2010心肺复苏指南与2005年版区别(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

4、次/分”(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时间就是生命早期复苏的目的:减少有害物质产生的时间评估确认现场环境安全。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双手轻拍患者双肩,并在患者耳边大声呼唤。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患者仰头后,急救人员一手按住前额,用另一手的食、中手指找到气管,两指下滑到气管与颈侧肌肉之间的沟内即可触及颈动脉。意识判断呼救判断有无脉搏(<10秒)立即

5、呼救求助他人帮助拨打急救电话,或协助救治,并记录时间摆放体位仰卧位于硬板床或地上,如卧于软床上的患者,其肩背下需垫木板,去枕、解开衣领口,腰带等。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站在或跪于患者一侧。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即胸骨中下1/3交界处(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相交处);另一手掌重叠放在这只手背上,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胸外心脏按压双肘关节伸直,依靠操作者的体重、肘及臂力,有节律地垂直施加压力,使胸骨下限至少5cm,然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使胸骨自然复位。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以上,按压与放松比为1:1,放松时手掌根不离开胸壁。按压位

6、置胸外按压打开气道清除口腔、气道内分泌物或异物,有义齿者应取下。开通气道方法:仰头抬颏法:抢救者一手的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示指、中指置于患者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上抬起。仰头抬颏法托颌法:抢救者双肘置患者头部两侧,双手示、中、无名指放在患者下颌角后方,向上或向后抬起下颌。对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患者,此法更安全。托颌法人工呼吸⑴口对口呼吸:在确保气道通畅之下,捏住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急救者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并确保呼吸时胸廓起伏,潮气量700-1000ml,

7、避免大潮气量,这样可降低气道峰压,以降低胃胀气的危险。若只进行人工呼吸(有心跳时),则频率为10~12次/分。口对口呼吸⑵口对鼻呼吸:用于牙关紧闭、口唇创伤等患者。⑶口对面罩呼吸:用透明有单向阀门的面罩,可将急救者的呼气吹入患者肺内。面罩通气,闭合性好,通气效果好。⑷球囊面罩通气:可提供正压通气,一般球囊充气容量1000ml,足以使肺充分膨胀,此种方式通气效果最好。⑶、⑷人工通气方式优点:急救人员不与患者口唇直接接触,减少了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如HIV。重新评价连除颤仪,有除颤指征除颤,无除颤指征,继续心肺复苏,行5个按压/通气周期(

8、按压通气比30:2)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呼吸10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心肺复苏有效的指证(1)颜面口唇转红润;(2)意识逐渐恢复,昏迷变浅,可出现反射或挣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