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隐喻的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隐喻的文献综述

ID:33438903

大小:64.9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6

关于教育隐喻的文献综述_第1页
关于教育隐喻的文献综述_第2页
关于教育隐喻的文献综述_第3页
关于教育隐喻的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教育隐喻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教育隐喻的文献综述靳珍学科教学(思政)学号:2011110112[摘要]教育隐喻是个人对教育理念的表达,也是其内隐观念的流露。文中重点对教育与“塑造”,“教育是农业”以及“教育即生长”等几个著名隐喻进行了解读,展示了隐喻语言的魅力。呼唤人们在探寻教冇本质规律时不应忽略隐喻语言的作用,要在生活实际中找寻教育的意义,使教育学焕发出生命气息和活力。[关键词]隐喻;塑造;生长;农业一、隐喻“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的metaphora,其前缀meta的意思是“超越”而词根pherein的意思是“传送”,因此,隐喻的基本词义就是把一个对象的

2、诸方面“传送”或“转换”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以便使第二个对象似乎可以被“说”成是第一个对象。亚里士多徳为隐喻所下的定义就是“为一事物借用屈于另一事物的名称”。西赛罗说:“隐喻是明喻的简化形式,它被缩减成一个词。这个词被放到一个不属于它的位置上,却好像就是它的位置。”在历史上的文艺评论中,人们把隐喻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但不论是那种类型,隐喻作为一种语词意义的“传送”或“转换”的语言学过程却是共同的。隐喻在本质上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语言现象,它是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赋予一个词它本来不具有的涵义或者用一个词表达它本来

3、表达不了的涵义,是对常规逻辑语言的背离。作为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心灵感受和意象的直接表达,传达了一种语词概念内涵以外的文化信息,是一种体验实在的方式,一种思考和生活的方式,是对于真理的一种想象性的体现。隐喻的使用是以一定的文化背景为前提的,在这个文化背景下,听众和读者能够理解它。因此,解读隐喻的过程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也就是解读文化的过程,解读言说者或作者的内心世界的过程。二、教育中的隐喻(-)“教育是塑造”在有关教育的隐喻中,“塑造”“雕琢”在教育陈述中是极为常见的,尤其是“塑造”,它作为教育的同义词,几乎与教育成了表示同一事物的两个

4、词语。它们在从古到今的教育典章中俯拾即是,绝不鲜见。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将教育喻之“雕琢”、“雕刻”,似乎更较四文常见,究其原由,概与我国古代社会雕刻艺术见长有关。而在四方,更多地是以“塑造”而不是“雕刻”来与教育作类比。这大概也与四方自古希腊始注重雕塑艺术不无关联。[1]教育过程往往与塑造过程相提并论,在论述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强调教育的前提就是人的可塑性。赫尔巴特在他的《教育学讲授纲要》开篇中就写道“教冇学的基本概念就是学生的可塑性”。至今,“塑造”依然被用作表征教育性质的重要术语,透过这一隐喻看教育,可以想到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很

5、明显教育的组织者、承担者都清楚地了解人具有可塑性,所以把教育当成一种对人进行再造的艺术活动。既然是一种艺术活动,也就意味着不同活动主体可以有自己不同的个性与特色。所以,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按照某个具体标准塑造人的过程。从这一隐喻理解教育,可以看到这样的教育强调后天的学习和外部的力量,人的成长过程与环境(尤其是教育环境)和教师的作用密切相关。在教育历史上,不少教育家、学者关于教育的论述也与这一隐喻精神相通。如我国最早的关于教育的专著《学记》中就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与此相似的比喻述有很多,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说过,

6、给他一打健全的儿童,他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医生、律师、文学家,也可以把他们变成恶棍或乞丐等等,更是夸大了教育者的自主性。总之,这些关于教育的理解和表达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看到“教育即塑造(雕刻)”这一隐喻的影子或痕迹。通过使用“塑造”一词,表述者把生活经历中的塑造与教冇等同起来,生动地展现了对教育的理解教育是通过外在塑造的方法而培养人的活动,环境及教育者的作用非常明显。(-)“教育即生长”杜威关于“教育即生长”的隐喻是众所周知的,其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生长本来是生物界的常用术语,是用来描述生物向成熟状态发展的过程。杜威将生长运用在教育

7、领域中,并作了这样的解释,他说,“朝着后来结果的行动的累积运动,就是生长的涵义,”而“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2]这一隐喻里,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把教育与生长的过程相提并论,暗示着人成长与发展的可能性,既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历程当中的重要意义,又强调了教育过程的连续性。由于人出生时的未成熟,就预示着有向上发展的倾向性,有不断生长的可能性,这也说明人本身就潜藏着一种发展的能力。那么,教冇耍发展这种潜力,要使这样的生长过程变成可能,就耍不断地对个体进行经验的改组、改造和转化。透过这个隐喻可以理解,杜威在论述教育的过程中以“生

8、长”一词表达了他对于“真正的教育”的理解,强调教育的起点在于人与生俱来的潜能,揭示了教育的连续性和复杂性特征。他又用另一个隐喻和他的教冇实践展示理想的学校教育形态,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把教育与纷繁复杂的生活相提并论,不仅看到了教育的复杂性,述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