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438437
大小:55.7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6
《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泰州市姜垠中医院脑病科江苏泰州225500)【摘要】目的:探讨蚓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13年1月〜12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皆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乂给予蚓激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时给予口服蚓激酶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
2、床疗效率,值得推广。【关键词】蚓激酶;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154-02急性脑梗死叫作缺血性卒中,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最终导致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的现象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逐年上升,目前临床上对其还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多采用改善脑缺血,保护神经功能等方法,临床疗效各有差异。近年来越来越多实践证明,口服蚓激酶对于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讨蚓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木次研究选取我院
3、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给予口服蚓激酶治疗,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比,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择2013年1月〜12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象,所有患者皆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并经CT或核磁共振确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属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其他心、脏、肾等功能异常者。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是(48.1±4.7)岁。入院时均在发病72h内,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介于7〜22分间,平均为(18.2±4.1)分。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
4、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没有太大差别(P>0・05),研究可进行。1.2方法两组患者皆给予拜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奥拉西坦,依达拉奉以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方式治疗,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血压控制,降低颅内压,同吋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又给予蚓激酶治疗,每日于饭前半小时服用3次蚓激酶胶囊,每次服用400mg,连续服用一个疗程,即4星期。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1个疗程后,根据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NIHSS减少率进行疗效判定,分为4个等级[2]:基本痊愈(91%〜96%)、显著进步(46%〜90%)、进步(18%〜45%)、无效(18%
5、以下)。有效二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1.4统计学方法实验结果采用SPSS22分析,临床有效率采用例数及%表示,给予χ2检验,以P<0.05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1个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3•讨论脑梗死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参与而导致的,其中动脉粥样便化对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而高纤维蛋白血症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能够改变动脉粥硬化斑块的结构,进而导致血栓的形成,为此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及早开通闭塞
6、的血管,在缺血脑组织坏死前,及时改善缺血脑组织的供血功能。蚓激酶主要是从蚯蚓中进行人工分离进而取得的一组纤维蛋白水解酶,富含纤维蛋白溶梅及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对脑梗死患者的脑供血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3]。临床有研究说明,蚓激酶可以延长人体外血栓的形成吋间,既可以达到抗凝作用,从而又不影响正常止血,有利于血栓形成的防治[4]。这与本次研究相符,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蚓激酶胶囊治疗,结果显示,1个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
7、这主要是由于蚓激酶具有类似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成份,能有效的抑制血栓的形成,此外纤维蛋白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可以有效的降解纤维蛋白,而脑梗死临床症状的改善与纤维蛋白原的降低具有重人关联,H整个治疗过程并未出现脑出血及其他明显副作用,可见蚓激酶在降纤作用上安全且有效。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时给予口服蚓激酶胶囊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脑梗死后的脑供血功能及纤溶异常情况,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其临床应用时安全、有效且方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参考文献】[1]梁丽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