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构成比变化及临床分析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构成比变化及临床分析

ID:33381904

大小:1.87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2-25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构成比变化及临床分析_第1页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构成比变化及临床分析_第2页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构成比变化及临床分析_第3页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构成比变化及临床分析_第4页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构成比变化及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构成比变化及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构成比变化及临床分析计:学位论文:34页表格:7个插图:1幅单志东指导教师:巩鹏教授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位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4月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专业名称:外科学论文答辩日期:2012年5月学位授予日期:2012年6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独创性声明f煳剿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大连医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2、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d盟丘年上月卫日目录一、摘要⋯⋯⋯⋯⋯⋯⋯⋯⋯⋯⋯⋯⋯⋯⋯⋯⋯⋯⋯⋯⋯⋯⋯⋯⋯⋯1(一)中文摘要⋯⋯⋯⋯⋯⋯⋯⋯⋯⋯⋯⋯⋯⋯⋯⋯⋯⋯⋯⋯⋯⋯1(二)英文摘要⋯⋯⋯⋯⋯⋯⋯⋯⋯⋯⋯⋯⋯⋯⋯⋯⋯⋯⋯⋯⋯⋯3二、正文⋯⋯⋯⋯⋯⋯⋯⋯⋯⋯⋯⋯⋯⋯⋯⋯⋯⋯⋯⋯⋯⋯⋯⋯⋯6(,一、)前言⋯⋯⋯⋯⋯⋯⋯⋯⋯⋯⋯⋯⋯⋯⋯⋯⋯⋯⋯⋯⋯⋯⋯⋯6(一)日IJ看⋯⋯⋯⋯⋯⋯⋯⋯一⋯⋯⋯⋯⋯⋯⋯⋯⋯⋯⋯⋯⋯⋯⋯。o(二)材料与方法⋯⋯⋯⋯⋯⋯⋯⋯⋯⋯⋯

3、⋯⋯⋯⋯⋯⋯⋯⋯⋯⋯6(三)结果⋯⋯⋯⋯⋯⋯⋯⋯⋯⋯⋯⋯⋯⋯⋯⋯⋯⋯⋯⋯⋯⋯⋯8(四)讨论⋯⋯⋯⋯⋯⋯⋯⋯⋯⋯⋯⋯⋯⋯⋯⋯⋯⋯⋯⋯⋯⋯⋯14(五)结论⋯⋯⋯⋯⋯⋯⋯⋯⋯⋯⋯⋯⋯⋯⋯⋯⋯⋯⋯⋯⋯⋯⋯20(六)参考文献⋯⋯⋯⋯⋯⋯⋯⋯⋯⋯⋯⋯⋯⋯⋯⋯⋯⋯⋯⋯⋯2l三、综述⋯⋯⋯⋯⋯⋯⋯⋯⋯⋯⋯⋯⋯⋯⋯⋯⋯⋯⋯⋯⋯⋯⋯⋯⋯24(一)综述⋯⋯⋯⋯⋯⋯⋯⋯⋯⋯⋯⋯⋯⋯⋯⋯⋯⋯⋯⋯⋯⋯24(二)参考文献⋯⋯000⋯⋯⋯⋯⋯⋯⋯⋯⋯⋯⋯⋯⋯⋯⋯⋯⋯31四、致谢⋯⋯⋯⋯⋯⋯⋯⋯⋯⋯⋯⋯⋯⋯⋯⋯⋯⋯⋯⋯⋯⋯⋯⋯⋯34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构成比

4、变化及临床分析硕士研究生:单志东指导教师:巩鹏教授指导小组:王忠裕教授专业名称:外科学摘要目的: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多发病灶是其临床特征之一,与淋巴结转移、治疗及复发相关,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本课题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ultifocal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MPTC)的发病构成趋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期望为MPTC的临床诊治提供信息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1月一20

5、11年12月初次手术且经术后石蜡病理证实为PTC病例1616例,按病灶个数分为多灶组和单灶组,分析手术病例中MPTC占PTC的构成比变化;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辅助检查及病理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临床表现、术前彩超检查、伴有良性病变、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腺体外侵润方面的差异。根据多灶组患者的病理结果,分析双侧多病灶组与单侧多病灶组、非单纯微小癌组与单纯微小癌组及≥3个病灶组与2个病灶组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腺体外侵润方面的差异。随访多灶组患者的复发及生存情况,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与复发的关系。结果:16

6、16例PTC中,多灶组377例,男性136例,女性241例;单灶组1239例,男性334例,女性905例。MPTC占PTC总病例的构成比由2002年的8.33%逐渐上升至2011年的30.38%(x2--31.347,P=O.000)。多灶组男性所占比例(36.07%)较单灶组男性所占比例(26.96%)高()c2=11.649,P=O.001);两组患者高发年龄段均为41-50岁。多灶组与单灶组相比有更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45.09%(170/377)vs25.02%(310/1239):z2=55.776,P=O.000

7、]、腺体外侵润率[20.95%(79/377)vs9.04%(112/1239);妒=39.375,P=O.000],彩超示颈部淋巴结肿大率[46.68%(176/377)vs38.58%(478/1239);∥=7.881,P=0.0053、彩超示结节内砂粒样钙化率[68.98%(260/377)vs61.90%(767/1239):Y2=6.221,P=0.014],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而两组在伴有良性病变的比率[62.33%(235/377)vs63.68%(789/1239);Z=o.226,P=O.669]无显著性

8、差异。MPTC病例中双侧多病灶组比单侧多病灶组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机率高[48.03%(122/254)vs39.02%(48/123);x2=16.976,P=0.000],而腺体外侵润的比率无差异[21.26%(54/254)vs20.33%(25/123);∥=o.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