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ID:22470938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9

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_第1页
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_第2页
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_第3页
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_第4页
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甲状腺乳腺外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40例患者中女性27例,平均年龄46.2岁,原发肿瘤平均直径7mm,25例(62.5%)为双侧微小癌,11例(27.5%)原发肿瘤侵出甲状腺包膜,21例(52.5%)存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术后

2、3例(7.5%)出现低钙血症表现,2例(5.0%)出现声音嘶哑,术后3~6个月均恢复正常。结论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侵袭性较高,因其有较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建议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多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意义  []R736.1[]B[]1674-4721(2013)05(c)-0165-02  世界卫生组织将肿瘤最大直径≤10m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定义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单侧腺叶内存在超过1处癌灶的P

3、TMC称之为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multifocal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占PTMC的11.6~38.5%[1-3]。因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预后良好,国内外对于其治疗存在诸多争议,手术切除范围和是否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一直是争论焦点。本文收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甲状腺乳腺外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

4、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科收治的40例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初发患者,既往未接受颈部手术,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多灶性微小乳头状癌。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B超检查,均未发现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对其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直径,是否双侧病灶,是否侵犯包膜,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其并存疾病等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  1.2手术方式  4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0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20例行原发肿瘤侧腺叶

5、+峡部+对侧甲状腺近全切除,近全切除的标准为仅保留腺叶背侧不足1g的甲状腺组织。所有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清扫时全程暴露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清扫喉前,气管前,双侧气管旁的淋巴脂肪组织,手术过程中同时注意保护甲状旁腺。  2结果  2.1临床病理学特征  40例患者中女性27例,男性13例,女性患者占67.5%;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46.2岁,其中45岁以下患者19例,45岁及以上患者21例;原发肿瘤直径3~10mm,平均直径7mm,有36例(90.0%)患者原发肿瘤的最大直径在5mm及以上;有

6、25例(62.5%)患者为双侧微小癌,即双侧腺叶均存在癌灶;11例(27.5%)患者原发肿瘤侵出甲状腺包膜;有21例(52.5%)患者存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平均转移个数为2.8个;有8例(20.0%)患者同时并存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12.5%)患者并发慢性淋巴结细胞性甲状腺炎。  2.2手术并发症  术后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7.5%)患者出现低钙血症表现,2例(5.0%)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损伤,手足麻木及声音嘶哑在术后3~6个月后均逐渐恢复。  3讨论  近年来,随着B超及B超引

7、导下细针穿刺等检查手段的普及,PTMC的检出率明显上升。多灶性PTMC的发生率较高,占PTMC的11.6%~38.5%[1-3]。有报道称多灶性预示肿瘤具有较高的侵袭性,是预测微小癌局部复发的最重要因素,其复发风险可能增加2.1~17.9倍,提示多灶性癌需要更激进的治疗手段[4-5]。本组多灶癌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为46.2岁,LinJD等[4]在对16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也发现多灶性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6.1岁,而单灶癌的发病年龄为41.6岁,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iccoli等在对2798

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长达6年的随访中发现,肿瘤直径是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而直径≥5mm的微小癌和<5mm组比较,包膜受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率等明显增高[6],而本组多灶癌中高达90.0%的患者原发肿瘤的最大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甲状腺乳腺外科2011年1月~20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