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381237
大小:126.6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25
《12当仁,不让于师整体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2课当仁,不让于师课堂导学•【文题解读】“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25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目标锁定】1.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绝”“如”“矢”和虚词“于”的意义、用法。2.分析理解文中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孔子及
2、其弟子的政治抱负和思想志趣。3.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冃标达成】一、语基梳理1.字音字形①绥()②喟然(■)③莞尔()④偃()⑤箪(•)⑥皙(•)⑦饥馋(•)⑧哂(•)⑨俟(•)⑩铿(•)⑪舞零(•)⑫牖(•)⑬恸(■)2.通假举要①君子-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②道之斯行:■③子见南子,子路不说:■④夫子矢之曰:■⑤毋吾以也:⑥莫春者,春服既成:⑦鼓瑟希: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①其何伤于日月乎:②绥之斯來:■③动Z斯和:■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⑤虽欲从Z,末由也已:■⑥当仁,不让于师:■⑦予所
3、否者,天厌之:⑧异乎三子者之撰:■①何伤乎:②为国以礼:■(2)—词多义[人虽欲自绝不如早与之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①绝<.抢呼欲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弥天大罪②弥<*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r莫春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③莫<稍出近Z,愁愁然,莫相知■.莫须有r伯牛有疾■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④疾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3)词类活用①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②所谓立之斯立:③动之斯和:④博我以文,约我以
4、礼:⑤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⑥噫!天丧予:■(4)古今异义①君子学道则爱人••古义:今义:②君••古义:今义:1.特殊句式(1)①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②偃之言是也!③亡之,命矣夫!(2)贤哉,回也!(3)①不吾知也!②求,尔何如?③夫三子者Z言何如?④非夫人Z为恸而谁为?(4)①其何伤于口月乎?②仲尼岂贤于子乎?③博我以文,约我以礼。④吾无隐乎尔。⑤当仁,不让于师。⑥以吾一日长乎尔。⑦加Z以师旅,因Z以饥蚀。⑧异乎三子者之撰。⑨浴乎沂,风乎舞零。2.文笔精华(1)成语积累①循循善诱:①欲罢不能:②诲人不倦:③当仁不让:④割鸡
5、焉用牛刀:(1)名言名句①,钻之弥坚。,忽焉在后。②君子学道则爱人,0③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①质胜文则野,O,然后君子。⑥,小人比而不周。6.重要虚词结合例句,掌握“于”的常见用法。(1)在,至U,从①子路宿于石门。②君子之至于斯也。③汤有天下,选于众。⑵“在……方面”"从……中”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⑶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嬢。(4)向,对,对于①当仁,不让于师。②其何伤于日月乎?③二三子何患于丧乎?⑸被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与,跟,同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6、乐毅。②燕王欲结于君。⑺比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②仲尼岂贤于子乎?(8)“见……于”,表被动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二、文本探究(《论语》)(《论语》)(《论语》)(《公输》)(《游褒禅山记》)(《进学解》)(《论语》)(《论语》)(《论语》)(《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三国志》)(《廉颇蔺相如列传》)(《捕蛇者说》)(《论语》)(《秋水》)(《愚溪诗序》)1.选文主旨本课所录选文分别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
7、子与英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2.句段赏析(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赏析本章中,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自得其乐。(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赏析表面上看来,曾皙并没有谈论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而只是谈谈风月,说
8、说游玩。但实际上,他所描绘的,是更加高远的境界。这是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也正是孔子所追求的太平社会的缩影,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形象化表述。如果说子路等人的胸怀至多还在小康国家,那么曾皙所瞻望的则已经是大同世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