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例及评析水调歌头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例及评析水调歌头

ID:33169402

大小:57.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1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例及评析水调歌头_第1页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例及评析水调歌头_第2页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例及评析水调歌头_第3页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例及评析水调歌头_第4页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例及评析水调歌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例及评析水调歌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例及评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实录师: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佳节,上星期我们刚刚度过什么节日呀?生:中秋节。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生:我们全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生:我妈买了几只螃蟹,还有一盒月饼。全家人一边吃,一边看电视。师:下面,再看看咱们班的两位同学是怎样一起过中秋节的。(学生开始表演小品)生甲:(一边收拾桌子一边自语)╳╳说好来我们家过中秋节的,都八点了,怎么还不来。生乙:(敲门)有人吗?生甲:请进。(拿出月饼)来,尝尝我妈特制的营养月饼。生乙:(咬一口)真好吃。生甲:先去我的小屋坐坐,然后一起去阳台上赏月吧。生乙:好的

2、。(做入屋状四处观望)哎:你这儿什么时候多了一幅画啊?生甲:这是咱们班田╳送我的,标题叫《对酒当歌邀明月》。生乙:画上那位神秘的白衣男子是谁啊?生甲:他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生乙:哦,我知道他写过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生甲:对,这首词就是他在中秋之夜写的。生乙:也不知古人是如何过中秋节的……(二人作沉思状,然后回座位,众生笑。另一学生饰苏轼上)生:今天是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月色迷人,我却十分的抑郁苦闷。我远在异乡,多年无法与弟弟子由见面,回想小时候与他一起嬉戏玩耍,是多么快乐啊!如今他不在,我只能一人对月独饮了。今晚就让我喝个痛快,一醉方休!(从酒壶中

3、倒水,作痛饮状,吟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众生笑,鼓掌)师:刚才,我们一起目睹了古代文学家苏轼的风采。这节课,学习他写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板书课题和作者)同学们打开书,先听一遍录音整体感知一下这篇课文。(放录音,朗读者是方明)师:注意“低绮户”,中“绮”这个字的读音。大家把书拿起来,齐读一遍课文。(学生齐读)师:读得很好。我们以前也学过几首词,谁还记得?(众生举手回答,有《沁园春•雪》、《如梦令》、《西江月》等)师:回答正确,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有关词的知识,“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生(抢答):词牌名。师:“明月几时有”是这首词的——生(抢答):标题

4、。师:这两者谁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啊?生(抢答):标题。师:比较长的词一般有两段,称为上阕和下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这样的。有的词还有小序。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首词的小序。(一位学生朗读小序)师:小序在词中有什么作用呢?(众生思考,无人回答)师:大家一起看小序,“丙辰中秋”交代了什么呀?生:作词时间。师:“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可见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夜畅饮之后写的。“兼怀子由”,还有怀念兄弟的成分在里面。想想小序有什么作用呀?生:交代了为什么写这首词。师:对,也就是交代了写作的缘由。词是讲究押韵的,咱们看看这首词押的什么韵。生:an韵。师:对。大家一起把押

5、韵的字读出来。生:天、年、寒、间、眠、圆、全、娟。师:下面,大家对照注释互相讨论,疏通这首词的字面意思把它的大致意思讲出来。(生自由讨论,气氛热烈)师:谁先发表意见?生:手执酒杯问天,明月什么时候有的?不知道天上的宫阙,今天晚上是哪年哪月哪日。我想乘风去天上看看,又怕见到美玉砌成的楼阁。在月下跳舞,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呢?月光转过了朱红色的阁楼,又向下低照着装饰美丽的门窗,照着不能安眠的人。月亮不应该有什么遗憾,为什么偏偏在人离别的时候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一类的事,从古以来都是难以圆满的。但愿人人幸福常在,即使相隔千里,也总能同享美好的月色。

6、师:别的同学有没有要补充或更正的意见?生:“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翻译得不正确,不应该是怕见到美玉砌成的楼阁,应该是怕琼楼玉宇的极高处十分清寒,难以承受。师:言之有理。“高处不胜寒”中的“胜”怎么理解啊?生:能承受。师:对,记在书上要注意随听随写,在书上写旁批。这几句的意思是“我想要驾风回到琼楼玉宇,又怕高处清寒,自己受不住。”这首词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赏析这首词。诗词是抒发作者情怀的。咱们看看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自由讨论,气氛热烈)师:谁来发表意见,代表个人或代表小组都行。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在上

7、阕展开了想象,谈到了天上不如人间,好像有对生活的追求吧。师:这组同学认为上阕抒发作者对人生的一种追求。谁还发表意见?生:上阕好像是作者的感性认识;下阕是理性认识。生:上阕写想为朝廷效力又不得志,下阕是抒发想念弟弟的思想感情。师:三位同学讲得都有道理。大家预习过课文,已经初步了解了背景知识。中秋佳节本应家人团圆,可作者苏轼却是孤独一人。我们可以想到,他的心情一定是抑郁低沉的。一个人独自饮酒赏月,不由得展开丰富的想象。同学们看上阕的内容,看看作者想到了什么?我们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展开想象,把自己投人到作品中去。(众生思考)师:作者通过想象,提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