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ID:33021644

大小:57.1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9

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_第1页
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_第2页
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_第3页
资源描述:

《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研究之第三板块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宜城市南营中学朱光荣[摘要]过去,初中语文教学,通常教学中的问题是由教师来设定的,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启发之下找到问题的答案。无疑,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大多是在教师事先设定好的框框里打转,这样的学习还是被动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仍然受到束缚。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怀疑,学会提问题,学会讨论、解决问题,把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提问题、讨论,这种改“师问”为“生问”,就是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习主动性授之以渔突破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

3、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这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打造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只有激活了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古人云:“学贵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通常教学屮的问题是由教师来设定的,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启发之下找到问题的答案。无疑,这种情况下

4、,学生的思维大多是在教师事先设定好的框框里打转,这样的学习还是被动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仍然受到束缚。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怀疑,学会提问题,学会讨论、解决问题,把大量的吋I、可让给学生阅读、提问题、讨论,这种改“师问”为“生问”,就是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以来,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古语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赞可夫认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如何教给学生主动有效的质疑方法呢?一、教给学生

5、提问常用的关键词李政道博士指出:“什么是学问?是要学怎样问。”而提问常用的关键词不外乎:“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有哪些”、“哪里”等等,让学生掌握这些常用的疑问词,可以使问题简练而進确。二、教会学生围绕课文的突破点提出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匠心独运地精选每篇文章的突破点。突破点的选择,有利于提供和调控学生思考方向,有利于学生快速把握文章主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巧妙地直奔教学重点,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般的作用。只要这个突破点选得准、选得巧,一定会在学生中激起千层浪,马上激活学生

6、思维,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过程也会变得流畅,课堂效率更会大大提高。1、以课文题目为突破点进行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彖,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所以在初学课文时,大都可以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围绕课题来提问题,从而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我让学生用“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有哪些”等词围绕课题提问,学生思考片刻,纷纷提115:(

7、1)罗布泊现在是什么样的?⑵罗布泊曾是怎样一个仙湖?(3)罗布泊什么吋候消逝的?(4)罗布泊为什么消逝?(5)罗布泊消逝帯来怎样的后果?(6)罗布泊的消逝给我们什么启示?然后老师将学生的问题稍加整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书读完后有不懂的再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又如《旅鼠之谜》这篇课文,我让学生针对题目提问,学生提出了:(1)旅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2)旅鼠生活在哪里?(3)旅鼠有哪些秘密?(4)旅鼠的秘密给人类怎样的启示?从课题入手,紧扣题眼就能激发学生思维,从而读懂课文。2、以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8、为突破点进行质疑。关键词语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若能准确抓住关键词语,设计问题,必能使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人教版第七册莫怀戚的《散步》一课第六段有这样一句话:“后来发生了分歧”。我让学生抓住“分歧”一词设问,学生又提出了(1)分歧是什么?(2)为什么发生分歧?(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4)从分歧解决的过程屮看出我们一家人的关系如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了以上问题,透彻理解了文章内容,深刻领会了文章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