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在英语新闻中应用和探究

模糊语在英语新闻中应用和探究

ID:33020683

大小:56.9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9

模糊语在英语新闻中应用和探究_第1页
模糊语在英语新闻中应用和探究_第2页
模糊语在英语新闻中应用和探究_第3页
模糊语在英语新闻中应用和探究_第4页
模糊语在英语新闻中应用和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糊语在英语新闻中应用和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模糊语在英语新闻中应用和探究【摘要】模糊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因此新闻报道离不开模糊语言。将模糊语言和新闻报道相结合,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其功能和应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新闻报道的主要特征是真实、准确、及时,相当一部分人担心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模糊语言可能会与新闻的特点对立,因而不敢触及这一论题。读者是否能接受新闻中存在的模糊语性,模糊语言是否会削弱新闻语言的准确性都是现阶段存在的重要问题。【关键词】模糊语言;新闻报道;新闻;英语一、论文的目的及意义本文以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分类和语用功能为理据并结合了新闻具有的特性,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基础上分析模糊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并非违背以上两原则。

2、旨在对新闻语体中语言的模糊性进一步的掌握,进一步证明适当的使用模糊限制语是新闻的内在需求,方便新闻工作者在日后的撰稿过程中更加精准有度的运用模糊语来体现新闻的准确度。二、模糊语言模糊语言概念创始人Pierce是第一个给模糊语言下严格定义的科学家。Pierce认为语言系统允许说话者在不确定某些事实是否成立的条件下发表言论,模糊语言因此而产生,但其定义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廖立方,2008)o目前,模糊语言学研究中较为广泛接受的是Channell提出的定义:一种表达或一个词是模糊的,它可以和另一个相同命题的表达或词形成对比,它也可以是有目的的特意模糊;它的含义来源于Pierce所提到的“

3、内在的不确定性”。三、语用原则与模糊语言1•合作原则与模糊语言美国哲学家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即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简称CP)。在交际的过程中,为了让听话人知道准则的违反,说话者常常会故意科地选用一些模糊语言以达到一定的交际效果。数量准则(maximofquantity):会话中各方根据话题提供充分并不超出所需的信息;.质量准则(maximofquality):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有依据;关系准则(maximofrelevance):所提供的信遭:必须

4、与话题内容相关;方式准则(maximofmaner):所提供的信息要简明扼要,有条理,不能模棱两可。1.A:whattimedotheygotowork?B:sometimethismorning.例1中,B不知道A去上班的具体时间,但又不想撒谎,也不愿终止说话而使用了Sometime这一模糊限制词。因此,B显然违背了“数量准则”.但惜守了“质量准则”.从而达到了合作需要。此外,B也暗示对方“我不知道他们上班的具体时间”。2•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自Grice提出合作原则之后,Leech提出另一语用原则一礼貌原则(PolitenessPrinciple,简称PP(何兆雄,2001)

5、。PP的提出被认为是对CP的补救,它维护了交谈双方的均等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模糊语言由于自身的模糊性特点,使得话语委婉、间接、婉转,在交际中如得到恰当使用,必定能够达到礼貌的效果。在日常谈话中,谈话双方为了遵守礼貌原则,为了维护对方面子,模糊语言经常被使用。如:Parent:Someoneseatentheicingoffthecake・child:Itwasn"tme.家长为了尽量维护孩子的面子,家长选用了模糊词“Someone”,而不只直接用“You”,即使是批评,家长也给孩子留面子,也是婉转、礼貌的批评。这种批评往往会更易被人接受。四、模糊语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功能1•使

6、新闻信息更具灵活性在新闻缺乏足够证据或进行某种推断时,或者遇到不便直言、不宜明讲或不好硬说的新闻事件时,常需故意笼统其语义,模糊其表达,以免把新闻事件报道得太死,留下必要的回旋余地。如中国日报在报道李鹏总理会见美国商界访华团时写道:ChinesePremierLiPengyesterdayexpressedthatentrepreneursoftheUnitedStateswillcontinueeffortstohelpbringaboutanall-roundimprovementanddevelopmentofSino-USrelations.(由于夕卜交策略的需要,记者有意

7、使其模糊).2.增加报道的可信程度新闻既然是客观事实的报道,而客观事实存在着模糊状态,记者在报道时就很难回避使用模糊语言。在一些突发性和延缓性报道中,有时非得使用这种模糊时态不可。比如,一个社会现象的出现(像穿西服热、旅游热),不可能用某年某月某日来表示。最近这类模糊时间概念是可需的,诸如这些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由于没有明确起止时间,记者只得借助于模糊词语来表达,这样反而能增加新闻报道的可信性,显示新闻工作者的求实精神。3.概括功能模糊语言本身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决定了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