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药物性肝炎68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药物性肝炎68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对药物性肝炎患者的肝损伤药物、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以期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择本院2004年7月〜2013年7月诊治的6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中成药(38.2%);主要临床症状为纳差、乏力;临床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停用肝损伤药物及治疗后,91.2%患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中成药是我国引起肝损伤的主要药物,加强中药的规范使用和宣传十分重要;药物性肝炎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停用肝损伤药物及护肝、降酶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关键词】肝炎;
2、药物;临床特征药物性肝炎,是由药物或其中间代谢产物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甚至为暴发性肝衰竭,几乎所有的药物均可引起肝损伤。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在美国有13%〜17%的暴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1],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由于药物性肝炎无特异性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诊断较为困难。本研究旨在对一些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依据ICD编码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7月〜2013年7月病案室登记的药物性肝炎患者68例并按Maria诊断标准进行评
3、分,其中评分26分的患者68例,男35例,女33例,男女比例为1.1:1,发病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50.54±15.36)岁。1.2诊断标准根据药物性肝炎Maria诊断标准,对用药与临床症状出现时间关系、除外其他原因、肝外疾病、有意或无意再用药、所用药物有无肝损害报告等5个项目进行量化评分,最后判断:$17分,确定;14〜17分,可能性大;10〜13分,有可能;6〜9分,可能性小;1年者较少,分别为7例(10.29%)和2例(2.94%)。2.3临床表现及分型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纳差、乏力42例(61.76%),腹胀11例(16.18%
4、),恶心、呕吐13例(19.12%),皮疹6例(8.82%),皮肤瘙痒10例(14.71%),黄疸15例(22.06%),无任何症状者16例(23.53%)。其中肝细胞损伤型45例(66.2%),胆汁瘀积型11例(16.2%),混合型12例(17.6%)o1.4实验室指标6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清酶学和胆红素的升高,部分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表lo2.5治疗与转归68例均给予护肝、降酶治疗,其中2例行人工血浆置换治疗。62例患者肝功能好转,3例因肝功能持续恶化放弃治疗出院,1例行肝脏移植治疗。经统计学分析,肝细胞损伤组与胆汁瘀积组治
5、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乂2二0・462,P>0.05),见表2。表2药物性肝炎临床类型与预后临床类型例数好转肝细胞损伤型4542胆汁瘀积型118混合型12123讨论药物性肝炎成为普通人群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健康问题,尽管其发生率仍然不明确,相关国家医疗机构的调查统计数据不尽相同,但由于其无法预测的临床特征,知之甚少的发病机理,有引起暴发性肝脏衰竭而致患者死亡的危险性,需要更多的临床医生将其放在医学前沿问题中加以认真研究。导致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西方国家,药物性肝炎是引起急性肝脏衰竭最主要的原因,最常见的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
6、其次为抗生素[2];而在印度,抗结核药是引起成人和儿童急性肝衰竭最常见的药物,占所有急性肝衰竭种类的5.7%〜22%[3];在中国中草药及中成药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药物,本组研究中,中草药及中成药所致肝损伤比例最大,占到所有药物性肝炎的38.2%,与文献报道一致[4];大部分人认为中药是天然制品,副作用小,对中药比较信赖甚至有人自己配置中药治病,但近年来不断有中药及其制品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重症者有急性肝脏衰竭,急性肾衰竭甚至致死,究其原因主要为中药及其制品成分复杂,往往为多种药物混在一起煎制而成,缺乏临床试验对照研究及药物毒理试验;
7、而肝脏作为人体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中药及其制品代谢产生的活性中间产物,可以和蛋白质、脂类及核酸等细胞大分子反应,导致蛋白质功能失调、脂质过氧化、DNA的损伤及氧化应激;同时这些活性中间产物可以引起细胞内离子梯度和储存钙的变化,导致线粒体损伤和能量产生障碍,从而引起肝细胞死亡甚至肝脏衰竭[5]。目前已知可导致肝损伤的药物至少有500〜1000种,但药物性肝炎的正确诊断率却并不理想,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对药物性肝炎足够的认识,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知之甚少;更重要的是由于药物性肝炎无特异性诊断标准,亦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表现,给药物
8、性肝炎的诊断带来了困难,虽然先后提出了ICM标准、Maria标准、DDW-J标准等一系列诊断方法,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目前主要采用1988年的日本标准:①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