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并发贫血的临床治疗观察

肿瘤并发贫血的临床治疗观察

ID:32954066

大小:56.9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肿瘤并发贫血的临床治疗观察_第1页
肿瘤并发贫血的临床治疗观察_第2页
肿瘤并发贫血的临床治疗观察_第3页
肿瘤并发贫血的临床治疗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肿瘤并发贫血的临床治疗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肿瘤并发贫血的临床治疗观察高青(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山东枣庄277100)【摘要】选择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来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40例肿瘤并发贫血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补铁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促红细胞牛长素重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并发贫血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牛成素治疗方法能够产牛显著的效果,对于患者牛活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功效,以上可供临床医师选择应用。【关键词】肿瘤

2、;贫血;临床治疗措施;效果【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68-02随着医疗卫牛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关于肿瘤硏究也越来越普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肿瘤预后因素、危险性层面。但是,肿瘤相关性贫血作为恶性肿瘤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将会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影响。[1]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肿瘤并发贫血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现选择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来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40例肿瘤并发贫血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

3、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文选择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来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40例肿瘤并发贫血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白血病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有27例和13例,年龄分布在35到74岁之间,包扌舌胃癌12例、肝癌5例、淋巴瘤6例、乳腺癌14例、结直肠癌3例。所有患者都是首次进行血细胞分析,将4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病情比较上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研究意义。1.2方法实验组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重组

4、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性的补铁治疗,高血栓患者选择低分子肝素加以治疗,控制剂量为3000到60001U/d,3次/d。血栓高危患者通过这种方法之后转变为非高血栓,但是,依然存在贫血临床针状。⑵非高血栓患者每周控制进行一次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剂量控制为40000U,并对其进行一周观察,若未岀现不良反应,则可以提升药物剂量到60000U,进行皮下注射,接受2〜3周治疗。若治疗2周之后,患者血红蛋白升高到lg/dL,则需要减少药物25%的剂量,在后期低于12g/d,则需要接受重新治疗。若患者贫血

5、现象严重,则可以接受输血治疗,并通过促红素加以治疗。⑶肿瘤并发贫血期间可以继续接受放疗和化疗。1.3疗效判定标准患者血红细胞以及Hb含量提升、贫血症状好转、消失,则判断为显效;患者血红细胞以及Hb含量提升,症状好转则判断有有效;患者血红细胞和Hb含量稍有提升,症状基本未变化,则判断为一般;患者血红细胞和Hb含量未出现变化,症状恶化、未出现变化,则判断为无效。1.4统计学方法本文患者相关资料和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方法来表示,并进行

6、t检验和χ2检验。2•结果从患者治疗效果来分析,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显效率分别为55%(11/20)>0:治愈率分别为90%(18/20)>15%(3/20);且实验组患者的红细胞为(3.95±1.25)1012/L>血红蛋白指标为(103.31±10.21)g/L、评分都要高于对照组的红细胞为(2.52±l・83)1012/L.血红蛋白指标为(85.5±ll.l)g/L;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7、。3•讨论贫血疾病是因为人体外周血中单位容积红细胞数量降低、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从而导致患者机体难以对周边组织细胞进行供氧。⑷肿瘤并发性贫血表示肿瘤疾病发病、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的并发症。对肿瘤患者来说,其免疫系统会诱发巨噬细胞,从而对红细胞生成产生影响,也会让患者病情发展期间出现贫血并发症现象。肿瘤患者化疗之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现象,只是差别犬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能够调节患者红细胞的生成,化疗药物对患者肾功能造成影响,不会对骨髓细胞抑制产生负面作用。一般条件下,若机体血红蛋白低于8

8、g/dL,则需要接受输血来提升其血红蛋白含量,从而能够尽快改善患者贫血状况,避免其出现生命危险。⑸但是,输血治疗在临床运用中也具有一定的缺陷,虽然目前的血液安全性也打到之前难以抵达的高度,但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各种感染、非感染、免疫、非免疫、迟发性以及急性输血的不良反应。通过输血传播的各种全新的致命病原体的出现都将会对患者造成显著的影响。各种不同的RCT对输血阈值的确认都将会对输血安全性造成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重组能够通过对机体内部红细胞进行调节来生成糖蛋白激素,也是肾脏小管周围成纤维细胞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