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分析(附35例报告)

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分析(附35例报告)

ID:32948854

大小:57.8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分析(附35例报告)_第1页
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分析(附35例报告)_第2页
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分析(附35例报告)_第3页
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分析(附35例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分析(附35例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分析(附35例报告)田扬张丽芳(通讯作者)姜永能罗罡(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云南昆明650032)【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DR、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影像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影像表现对比分析。结果椎体骨质破坏30例,约占86%;椎体病变累及附件者15例占42.9%;椎间隙狭窄者35例,约占100%;椎旁脓肿者15例,约占42.9%;椎间盘受累者13例,约占37%;硬膜和脊髓侵受累者10例,约占28.6%;砂粒状死骨者7例,约占20%;原有肺结核继发脊柱结核者4例,约占11.4%;脊柱后突畸形者3例,约占8

2、.6%。结论DR平片是脊柱结核的常规检查,CT检查是DR平片的重要补充,能显示病变的细微结构及隐蔽的病灶及椎体骨质破坏有无向椎管移位,明确椎管、附件及脊髓有无受累;MRI在显示韧带及周围软组织、椎间盘、椎管内脊髓及神经根侵犯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关键词】脊柱结核影像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156-01在骨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是最多见的,占40%〜50%[1],好发于儿童以及青年,国内统计最多见于20〜30岁。近年来,肺结核及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影像学检查对于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及疗效随访观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收集我

3、院从2008年〜2013年经临床、影像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35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提高木病的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病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30.5岁,病程1.5个月〜3年。有肺结核病史者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脊椎后突,下肢麻木,脊髓或神经压迫症状。部分患者有食欲减退、午后低热、盗汗、消瘦和体重减轻等全身中毒症状。1.2方法本组35例患者均摄脊柱DR正侧位片;CT检查30例,其中增强13例;MR检查23例,增强7例;CT检查用西门子公司16层螺旋CT及双源64层螺旋CT机,4mm层厚和层距连续扫描。MR采用GE1.

4、5T超导扫描仪行脊柱常规横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1WLT2WI,部分病例行T1WI+脂肪抑制。2结果35例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详见表1),为椎体及其附件的骨质破坏、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形成、死骨形成、便膜囊和脊髓受累等。表135例脊柱结核的DR、CT与MRI影像学结果(例)3讨论3.1骨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是最多见的,约占40%〜50%[1],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国内统计最多见于20〜30岁。发病的部位以腰椎为最多,胸椎次之,颈椎少见,紙尾椎较少见,少数病例可在两个不同节段同吋或相继发生结核。脊柱结核由血行感染而产生,结核病灶大多数在椎体,且多在其前方发生,根据病灶发生的部位,可将脊柱结核分为椎

5、体结核和附件结核两类;而椎体结核又分为中心型、边缘型和韧带下型三种。中心型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以胸椎多见,儿童脊柱椎体的主要供血血管为后脊椎动脉的一个分支,从后壁进入椎体中央部分,因椎体周围有一层较厚的软骨,因此病灶一般在椎体中央近前方开始,以骨质破坏为主的病灶发展较快,使椎体骨质广泛破坏和塌陷,可穿破上下的椎间盘而侵及邻近的椎体,椎旁可有脓肿形成。如椎体塌陷严重,可产生后突畸形。边缘型多见于成人,以腰椎多见。成人椎体供血血管主要为肋间动脉和腰动脉,从前方进入沿骨膜下分支,所以病灶多在椎体前缘、骨膜下以及前纵韧带下的椎间盘开始。韧带下型少见,病灶主要累及椎旁韧带,椎体和椎间盘改变很少,常有椎

6、旁脓肿形成。椎体骨质侵蚀破坏、椎间隙变窄及椎旁脓肿形成是脊柱结核的三大主要特点。本组35例患者椎体病变者30例,约占86%;椎体附件受累者15例,约占42.9%;椎间隙狭窄者35例,约占100%;椎旁脓肿者15例,约占42.9%;椎间盘受累者13例,约占37%;硬膜和脊髓侵受累者10例,约占28.6%;死骨形成者7例,约占20%;原有肺结核继发脊柱结核者4例,约占11.4%;脊柱后突畸形者3例,约占8.6%;与文献报道相符。3.2DR、CT、MRI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DR平片经济简便,应用广泛,仍为目前诊断脊柱结核常规检查方法⑵,而且DR平片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了解脊柱整体情况,特别是椎间隙的

7、变化要优于CT。但是由于DR平片图像为前后重叠的叠加影像,密度分辨率不高,对于隐蔽部位的病灶、病灶的细微结构、死骨形成、附件受累、冷脓肿形成及椎管受累等方面的观察不清,无法满足临床的要求,尤其是合理判断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法的选择。另外,对于一些早期病变,骨质破坏范围较小或未累及椎间隙,容易漏诊。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影像为横断面断层图像,减少了影像出现重叠以及伪影产生的干扰,能够清晰显示脊椎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