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肺结核并发引起不孕不育症57对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肺结核并发引起不孕不育症57对临床分析李爱华1杨珍花2(1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林逢卫生院广西百色531503)(2广西百■色市右江区计生服务站广西百■色533000)【摘要】目的探讨不孕不育症是不是肺结核近远期的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57对不孕不育症患者,夫妻双方均有一方患有肺结核病史。结果57对患者中,有3对夫妻都有肺结核病,或者曾经患过肺结核病,占5.3%,夫妻双方仅男方患有肺结核病的28例,占49.1%,夫妻双方仅女方患有或者有过肺结核病的26例,占45.6%;原发不孕不育的37对,占64.9%,继发不孕
2、不育的20对,占35.1%。【关键词】肺结核不孕不育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239-01最近几年肺结核病发病率有所提高,同时不孕不育症也不断上升,因结核引起的不孕占5%-10%,最高可达19%。而结核病患者有85%从未妊娠;85%-95%是结核杆菌传播或蔓延到牛殖器,继而引起输卵管堵塞为最常见[1]。作者自2007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百色市右江区计牛服务站和百色市出东县林逢镇卫牛院就诊75对不孕不育症患有或者既往有过肺结核病史,回
3、顾性的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出结核杆菌可侵蚀、破坏牛殖器管腔,致使输卵管或者输精管阻塞,导致不孕不育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7对患者年龄为22-41岁,平均年龄为34.9岁,夫妻均有都有肺结核病,或者曾经患过肺结核病3对,占5.3%,夫妻双方仅男方患有肺结核病的28例,占49.1%,夫妻双方仅女方患有或者有过肺结核病的26例,占45.6%;原发不孕不育的37对,占64.9%,继发不孕不育的20对,占35.1%。不孕不育时间为1.5・8年,平均时间为4.5年。1.2病史既往有明确肺结核病史16例,全部
4、是女性;目前是肺结核病患者35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8例,1例女性肺结核蔓延至一侧肾结核,已经摘除坏死的结核肾脏;可疑肺结核病史6例,院外诊治,没有做晨痰等TB试验,其中男性1例,女性5例。1.3临床表现有消瘦、乏力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咳嗽、咳痰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发热盗汗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月经改变27例,其中月经减少13例,月经稀发9例,继发闭经4例,痛经1例;白带异常8例;妇检:白带呈脓性11例,白色泡沫样5例,附件区囊肿14例,附件区增粗7例。1.4辅助检查57
5、对中性结合菌素(PPD)试验共33例,阴性21例,阳性12例,其中强阳性2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高7例,中性粒细胞高16例,淋巴粒细胞高9例。B超检查:10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60例,女性其中提示附件区囊肿24例,盆腔积液8例;男性一侧输精管曲张15例。行输卵管通液术或输卵管碘造影(HSG)36例,输卵管通畅12例,通而不畅8例,仅一侧通畅15例,双侧输卵管完全堵塞1例。1.5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到24个月,平均17个月。2.结果2.1妊娠情况57对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自然妊娠的1例,占1.75%,
6、9对行IVF-ET,成功妊娠3例,并成功分娩的1例,另外2例均流产。2.2其他情况17对继续进行治疗,4对放弃,1对患者抱养,2对离婚。3•讨论肺结核,这个病很多人知道,也叫“肺虏”,但是它和不孕不育症有关系,那就不一定很了解。不孕不育症的原因很多,大多数是女性输卵管的问题,男则是精子问题。为什么夫妻有方患有肺结核病就易引起不孕或不育呢?那是因为女性曾经患过肺结核;结核虽然已经治愈了,但结婚后性生活过频,工作劳累,家务活繁忙,现代生活竞争压力超大,工作或生活环境通风差等等,也可能复发,或者加重结核病情。患
7、有生殖器结核最常见于20・40岁这个生育的青壮年[2],但近年来结核病年龄有推迟趋势,>40岁的生殖器结核并非少见⑶。肺结核经过血液转播,或者直接蔓延到生殖器,引起生殖器结核,患者的盆腔、腹腔、子宫、输卵管、输精管等结核样病变,继而发生水肿、粘连、堵塞,故而官腔变得越来越狭小,其至完全阻塞。显而易见精子和卵子就不能相遇,不能形成受精卵,所以就不孕不育了。由于结核病变对输卵管、输精管和子宫内膜的破坏是不可逆的,故肺结核病患者,即使肺结核病治愈了,妊娠率是极低的。做什么松解手术、输卵管修复术作用不是很大,IV
8、F-ET是结核病助孕有一定效果[4],但是生殖器结核患者行IVF・ET时种植率、妊娠率和分娩率较非结核患者降低、流产率增高[5]。因此对患结核病的不孕不育症治疗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参考文献[1]金利娜,郁琦,腹腔镜诊治女性结核性不孕52例临床分析[J],使用妇产科杂志,2006,22(11):666-668.⑵刘克菊,狄文,女性生殖器结核15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07,23(6):437-438.⑶俞丽丽,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