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12833
大小:3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6
《美国道德教育对我国大学生公德教育启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国道德教育对我国大学生公德教育的启发一、美国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举措 (一)法律规范 在美国,把一些其它国家属于思想教化、道德提倡的东西纳入了法制轨道加以规范;许多看上去是私事却被政府、法律干涉;一些看似教育文化允许内的寻常事,则可能是犯罪行为;人们的公共责任和义务不单是从道德角度而且从法律角度加以规范。 打骂孩子,轻则丧失上护权,重则入狱。学校对孩子被父母打伤隐瞒不报的,也会受罚。家长外出度假几夭,如将不满12岁的儿童独自留在家中,那就涉嫌遗弃儿童罪。不扫门前雪而使他人受伤,租房给人未达供暖标准,丢弃的冰箱忘掉卸门,龙是出售未及一磅,房屋改造水合标准,卖酒给21岁以下的青
2、年,转录、出租春宫录像带……这些行为,不属犯罪,但算违法,要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诚实守信在美国是很为看重的,绝不仅仅停留于一种道德提倡。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给每个美国人发了一个终身不变的社会安全号码,即信用号码。可以查到你过去的一切记录。个人工作记录、纳税记录、存贷款信用记录、志愿分记录、劳保救济记录、退休费发放记录、犯罪记录包括交通肇事记录、出入境记录等等无不与这个号码联系在一起。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求职、经营、消费就寸步难行。 (二)政策调节 美国是一个充满义工的国家,据资料介绍,在80年代中期,年纪在14岁以上的美国人中,就有占半数的人参加过各种志愿者活动。现在更多,已逾一亿
3、人次。 一个人欲横流自私有加的国度,何以有这样多的人参加志愿者活动呢?一个重要原因是,规定学生必须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学校逐年增多,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美国中学生不但不能毕业,而且难以进入著名高等学府。美国各企业也要求员工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1993年下半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有关扶持青少年义工力量的条文“全国与社区服务法案”,鼓励青少年学生义务服务社会。该法案明确规定,对于做满1400小时的青年义工,美国政府将每年奖励其4725美元的奖学金,这笔钱可用来抵作上大学的学费,也可以作职业培训或偿还入学贷款之用。 (三)社会监督... 极端个人主义对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是一种摧毁性力量。
4、信奉个少主义的美国人,从别义的经验教训中得出了这徉的结论:个人利益的调配和权力的运用以不损害公共利益和公共权六为限,反言之,为了自身的利益、权利(包括自由平等精神价值)的实现,必须注重社会价值并同违反或破坏这种价值的行为作斗争,必须承担起家庭、企业、社会的责任。因此,美国有不少爱管闲事的人,有人戏称为“民间替察”。有人开车超速行驶,就可能有人打电话报替,将车号、地点告诉替察。 美国间有称为压力集团的组织,是专门向政府施加压力的,一般都由大学生组成,调查、监督政府执法情况、实施情况和政府公务员的廉政情况,并将其公之于众,影响非常大。(四)道德吸引 美国人在权利观上是个人主义者,但在
5、道德观上却倾向于“公共主义”。目前在美国颇为盛行品格第一的教育,强调在企业管理中,人的品格或道德是第一位的,一切管理理论和方法都失效时,“品格第一”教育就解决问题。这种“只要不断加强人的品格教育,就能使许多企业管理难题得到解决”...的观念,正作为美国的新经验受到关注。美国军队对服役人员也有着严格的道德要求.具有反社会倾向和反军队倾向、同性恋、患有精神病、心理病及有过犯罪前科的人是不能服兵役的.触犯道德要求,还可被军法审判.著名的阿灵顿国家公墓,安葬着1864年南北战争以来所有的阵亡将士及一些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但是有犯罪前科的人都无缘入内。 美国表面上是一个提倡信仰、言论等自由的
6、国家,但美国政府坚持学校应当教授主流价值观,提倡个人与社会并重的价值观念,认为学校必须成为抵抗堕落的堡垒,要求教育部向所有学校发出大力推进学校品格教育的要求,由国家对课程的开发提供鼓励,教育行政部门经常组织编写分别供学生、教师和家长使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一些城市和地区也制定了品德教育计划。二、对我国大学生公德教育的启示 考察了美国道德教育的举措后,再反观我国大学生公德教育,就不难发现导致我国大学生公德教育效果差的原因了: ...一是传统教育的误区。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私德而轻公德。表现在政治伦理方面,就是提倡重小家(家庭)而轻大家(国家);在社会伦理方面,就是重
7、血缘而轻契约。因此,中国人缺乏现代公平观念、团体道德观念。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也指出:中国传统道德结构中“团体道德缺失”,国民之公德意识薄弱。他以倒垃圾为例.“扫清自己门前的雪,还算是了不起的有公德的人,普通人家把垃圾往门口的街道上一倒就没事了……一说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公德心被自私心驱走。山于这种强调私德、私心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一直得以延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