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踝背屈障碍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电针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踝背屈障碍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ID:32806585

大小:57.2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电针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踝背屈障碍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_第1页
电针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踝背屈障碍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_第2页
电针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踝背屈障碍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_第3页
电针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踝背屈障碍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电针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踝背屈障碍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针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踝背屈障碍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唐跃群(成都市老年康疗院四川成都610081)【摘要】冃的:研究电针加康复训练对脑卒屮偏瘫后踝背屈障碍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60例脑卒中偏瘫后踝背屈障碍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电针加康复训练(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单纯康复训练(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FMA・L评定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方面,观察组远远

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加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踝背屈障碍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下肢运动功能,而且还能改善其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电针;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FMA-L评定【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095-1752(2015)07-0187-02对于脑卒屮偏瘫患者来讲,恢复行走能力是其最主要的康复目的。在众多康复方式屮,过去习惯于釆用传统的康复训练治疗踝背屈障碍。本文就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中医针刺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

3、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60例脑卒中偏瘫后踝背屈障碍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其屮单号组(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例;年龄分布于58〜89岁,平均年龄(82.17±3.63)岁。双号组(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分布于59〜87岁,平均年龄(82.26±5・0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才能被纳入本文研究:1)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年龄必须大于45岁,

4、小于90岁;3)没有失语及中重度认知功能等障碍;4)胫前肌肌力不足3级;5)临床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发病时间不超过90天;6)患侧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评估小于II级者。1.3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康复训练,具体如下:运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神经促通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内容涉及患肢良肢的摆放,被动关节活动度的维持及改善,床上翻身平移等体位变化训练、上下肢运动功能训练、从坐到站等基本活动动作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步态矫正训练等。按照这种方法每天进行1次,每周维持5次,每次1个小时。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具体如下:选择患肢阳陵泉、足三里

5、两穴一组,解溪、悬钟两穴一组,针刺穴位出现麻胀针感后用HM6805—2型经穴治疗仪,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次半小吋。体针穴位选患侧的肩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风市、血海、行间,平补平泻,以患者出现麻胀针感为度,留针半小吋。按照这种方法每天进行1次,每周维持5次,每次1个小时[1-2]o1.4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0次后进行对比,采用简化化Fugl-Meyer运动量表评估下肢功能(FMA-L),累计最大积分为34分[4]。采用关节量角器测定踝背屈主动的最大关节活动度(AR0M)进行评估。2.结果1)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FMA・L评定为(13

6、・15±3.82),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为(12.97±3.31),二者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FMA・L评定为(22.42±8.31),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6.99±6.01),二者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由此可见,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o见表1。表1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FMA・L的对比(x-±s)组别患者总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13.15±3.8222.42±8.31对照组3012.97

7、±3・3116.99±6.01P值<0.051)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为(5・96±1.87),对照组患者为(6.01±1.31),二者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为(20.88±5.0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3.70±5.01),二者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由此可见,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o见表2。表2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的对比(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