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次针刀加骶管注射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

单次针刀加骶管注射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

ID:32806288

大小:57.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单次针刀加骶管注射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_第1页
单次针刀加骶管注射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_第2页
单次针刀加骶管注射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_第3页
单次针刀加骶管注射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单次针刀加骶管注射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次针刀加舐管注射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邵炯(闻中市人民医院针灸科四川闻中637400)【关键词】针刀针刺舐管注射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090-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病,疼痛多较剧烈,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对于木病的临床报道较多,治疗方法甚众,但因其要么只重视“突出物”机械压迫,要么只从纯中医的风寒湿瘀痹证论治,认识较片面,因而疗效不甚理想。笔者中西互参,较全面的认识其病因病理,并针对性的拟定单次针刀松解术后行紙管注射、针刺、

2、牵引等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该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木组168例均系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木院针灸科门诊病人,其中男96例,女72例,年龄21〜77岁;病变变位:L3/L412例;L4/L566例;L5/S142例,两个以上椎间盘突出者48例。病程1天〜15年。1.2诊断依据: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⑴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2治疗方法2.1针刀松解术:体表定位:椎间盘突出相应棘突间、根痛穴(棘突下旁开1寸)及阿是穴,紫

3、药水作记号。针刀的选择:为方便、安全操作,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型号针刀,如棘突间选用汉章牌I型4号针刀,根痛穴选用I型2号针刀。操作: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消毒洞山,戴无菌手套,持针刀,刀口线沿身体纵轴方向在所定点部位快速刺入皮下,再缓慢探索深入至所需深度(棘突间2-3cm,根痛穴5-9cm)施行切开、剥离松解手法,以手下有松动感,病人胀痛减轻为度,出针刀,压迫数分钟,贴创可贴,施术完毕,只需初诊时做一次。2.2紙管冲击疗法:处方:2%利多卡因针5ml,维生素B1100mg,生理盐水40〜200ml,疼痛剧烈者加地塞米松操作:找准紙裂孔,紫药水作记

4、号,皮肤常规消毒,将吸好药液的7号针头注射器垂直刺入,有落空感时,针身倾斜与身体纵轴成30°角深入0.5cm,冋抽无血即注药,药液注完后再缓慢推注生理盐水60ml左右,注射过程中由紙至腰有轻微胀感,其推注速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病程长者(半年以上)初次注射生理盐水200ml左右,其后每次40〜100ml,具体剂量以胀感达病变部位为度。每日1次,连续10次。2.3骨盆牵引: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30〜60分钟,牵力在20〜60kg之间,明显好转后适当降低牵力,持续牵引至治疗结束。2.4电针:穴位取相应节段根痛穴、环跳、秩边、风市、承扶、委

5、中、悬钟、阳陵泉及阿是穴,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0.3mm.长40〜75mm毫针,常规针刺,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选1〜2组接G6805电针仪,采用密波,其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周日休息,治疗4周评价疗效。3疗效观察痊愈:腰腿疼痛及受损神经所支配区域感觉异常消失,腰腿运动功能正常,ii113例,占67.3%;显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久行、做重活及遇天气变化时腰腿酸痛,计36例,占21.4%;有效:腰腿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久行久坐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可缓解,计18例,占10.7%;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计1例,占0.

6、6%。总有效率99.4%。4讨论腰椎间盘突岀症属祖国医学的腰痛、痹证范畴,多认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外伤闪挫,气滞血瘀,经络痹阻不通而致病。现代医学认为暴力外伤,或腰部肌肉反复慢性劳损,腰部椎体间顺应性逐渐下降,椎间小关节不断紊乱,力学结构失衡,直至椎周组织(包括椎间盘)损伤变性,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自身退化、变脆,最终在外因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突出。突出的椎间盘对脊神经产生机械压迫;椎周组织因损伤及机械刺激,必然充血、水肿,产生无菌性炎症,并释放组织胺有害致痛物质;病久突出物与周围组织及神经根必然发生粘连,最终导致系列临床症状。笔者认为,

7、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认识见长,但限于历史条件及科学技术的原因,未能认识椎间盘之突出及突出物的机械刺激、压迫以及与组织的粘连之病理;现代医学对椎间盘变性、突出、压迫、粘连等病理变化认识确切,但却忽略了风、寒、湿、热、瘀病因之源。若能中西互参,优势互补,对此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及防和治的认识将更加完善。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风、寒、湿、热、瘀是本病重要的初始病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经脉气血痹阻,日久失治或久治不愈,必然导致组织的损伤退变,发生肿胀、挛缩、粘连、变性,与塑材经风霜雪雨、日晒夜露会加速老化同理;反之,外伤或慢性劳损,病变

8、部位充血、肿胀、挛缩、粘连、瘀滞变性,经脉痹阻,气血凝结,循环障碍,局部组织失其濡养,其正气相对亏虚不足,风、寒、湿、热之邪则乘虚而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