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99593
大小:55.3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关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反思四川省长宁中学徐全会2010年秋季,四川正式实施高中化学新课改,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尽管教师经过一些专家培训,而一部分教师还是感到不适应,抱怨课程内容多而课时少,抱怨学牛素质和课标要求差距甚远,抱怨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等。作为一线教师,我觉得我们应该抛弃埋怨和旧观念,积极投身于新课改中。因为新课改更加尊重了学牛的自主权,学牛有更自由、强大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将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转变教育观念、把学牛素质发展放在首位是新课改带来的新气息。实施以激发学牛创新精神和培养探究学习能力为重点的素质
2、教育已成为广大课改一线教师的共识。要落实好课改精神,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新教材更体现系统性和层次性新教材共有8个模块:必修《化学1»和《化学2》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另外6个选修模块是:《化学与牛活》、《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前两个模块的特点是十分重视运用化学基木原理解决牛产和牛活实际问题;后四个模块主要是渗透化学思想教育,同时主动进行实验探究。这6个选修模块不是每个学牛都要选择,如果发展方向是化学的学牛则在6个模块中选择几个,而非化学方向的学牛则需要完成1
3、个模块即可选择性。课程要求给了学牛、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新教材内容看起来复杂,但通读课程标准后,实际上它的课程设置是很有层次性的,如必修《化学1》和《化学2》是高中化学基木原理和化学常识,要求全体学牛掌握,而对于学习理科的学生而言,相当于打好基础。所以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知道学牛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中还有哪些进一步延伸。例如,必修《化学1》出现了金属Na和CI2的化学性质,但课标没有要求学牛马上掌握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性质,而是把它放在了《化学2》中的“元素周期表”进行学习,这样就使
4、我们教师教学难度大大降低,同吋也分散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后来学习元素周期律知识起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明白研究一种物质要以“看组成元素一一看物质类别一一看物质结构一一判断物质性质一一利用元素周期律”来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再如,把“物质的量”放在高中化学的开端,已有它的重要意义,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通过运用加以强化。总的来说,教师一定要仔细阅读《课程标准》,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穿新鞋,走老路”。二、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教师要思考的是:不是把知识讲得有多清楚,而是要思考怎样有效组织学生和激发学生动手动脑探究
5、知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掌握。把握好学生学习的源头。如教材中要求学生自己探究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往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通常是一边讲实验步骤,一边自己操作示范,讲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强调的非常到位,然后再让学生到实验室中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出错率很低,表面看来效果很好。事实上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自己并没有去思考。结果,这个实验就成了既无现象又无结论。如果考试吋稍加变动条件,学生就不知所措了。如果把它交给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和方法、
6、实验,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轻松交流中完成学习目标。所以,在教学中如何有效抓住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掌握,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接受,当教师改变了教育方式后,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被极大的激发,思维的独立性、学习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也得到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潜力可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挖掘。同吋也让我们教师从“教书匠”变成学生的“引路人”。三、学生学习方式和习惯的转变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总是由教师全部安排好。教师不断重复重点、难
7、点,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主动参与;完全由教师一手包办课堂,学生的学习可以说是封闭的,完全处于被动的单向接受。而在新课改理念下,学生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悅。同吋,学生要学会学习,一是要兴趣,二是要有观察和思维能力,三是高效的学习模式。这些都是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不会学”变成“我会学”、“我要学”,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学生学习习惯和方式的转变,作为教师,我们要思考得更多。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由“封闭”的课堂模式转变为“开放式”的课
8、堂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我们在学校教育中一味偏重智育,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常常岀现。这种模式下培养岀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新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这种教育不正常的现象。英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育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