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73504
大小:55.9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的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的途径◊石清(资中县水南镇凉水小学资中641200)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木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牛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牛的思维、培养学牛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小学牛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现在的新课程要求中不断地降低了对学牛计算能力的要求,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需要学牛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能够进行数学的逻辑运算和推理。因而学牛计算能力的强弱,将对学牛学习成绩的好坏起到很大的影响。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
2、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一、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牛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那能不出错吗?在计算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牛一丝不苟的习惯。要求学牛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学牛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二、培养学牛的计算能
3、力要以“三算”训练为主体(-)从口算入手训练口算是培养学牛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牛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如:2.5×4=0÷3.5=1.25×0.8=8.2÷8.2=……等,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
4、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二)以笔算为主训练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吋也特别粗心,如:五年级教材中小数的乘、除法这些知识,在计算时学生们是感觉最头痛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并且这两个单元学生在计算时正确率都不高,做题吋错得多。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里开展利用每周一次的时间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吋间为半小吋,训练任务是完成十道笔算题
5、,两道小数乘法题,四道小数除法题(其中包括道小数除以小数题、一道小数除以整数题、一道循环小数题、一道取近似数题),两道四则运算题,两道解方程题,一共十道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吋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没想到,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们很喜欢,也非常期待这样的笔算训练,一个月下来,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从满分寥寥无几上升到一个班有三十几名学生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样惊人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三)抓估算为辅训练估算意识是指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
6、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从众多信息中间寻求-•批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中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例如,在计算4.03×6.89的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数的乘积将是几位小数?4.03比较接近哪一个整数?6.89又比较接近哪一个整数?它们的积应在哪一整数左右?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在动笔计算前
7、即可知道得数的情况,笔算后马上可以知道对不对。长此以往,学生尝到了估算的甜头,对估算产生了兴趣,就会逐渐养成重视估算的习惯。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讲清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