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科学议题-科学教育的新视野

社会性科学议题-科学教育的新视野

ID:32752677

大小:59.4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5

社会性科学议题-科学教育的新视野_第1页
社会性科学议题-科学教育的新视野_第2页
社会性科学议题-科学教育的新视野_第3页
社会性科学议题-科学教育的新视野_第4页
社会性科学议题-科学教育的新视野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性科学议题-科学教育的新视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性科学议题:科学教育的新视野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Issue,简称SSI),是指由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关系所引发的一些争议性科学议题。在这些议题中,科学或技术层面的因素以及社会层面(如道德、文化、情感、立场等)因素均扮演重要角色。这类议题隐含人类因科技使用而产生的对社会、文化、经济和伦理的冲击,而由于不同个体间的立场及价值观的差异,导致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形成不尽相同的意见。如果民众无法找到适当的方法在这些问题上取得共识,就会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引发

2、争议与冲突,因此被称为社会性科学议题。社会性科学议题牵涉层面广泛,议题内容不但回归生活、与众人息息相关,而且所涵盖的问题,除科学和技术外,更可扩大到伦理、道德、法律、政治、经济等社会层面,如个体与社会女性生育权利与国家人口负担、人与自然一一人的生存与物种的消失、现在与未来一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的枯竭等,可说是跨领域的题材。这些议题除了是由科技运用于社会的争议所引发外,大都具有"跨领域、结构不佳、决定上两难”等特点,这意味着不同立场的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理由和主张,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充分的

3、探讨空间。现在,英美等国家逐渐流行起来的SSI教学指的就是基于SSI情境下的科学教育课程。一、社会性科学议题课程是对STS的深化与超越以科学、技术、社会(Science、Technology、Society)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常被称为STS教育。一般认为,上世纪60年代初,正式的STS教育开始于西方发达国家。1967-1970年间,部分西方国家的大学开始推出相关的STS课程计划,之后相继推开。如英国的《社会中的科学》(1981)和《社会脉络中的科学》(1983)两个国家课程规划、美国《社会中的化学》以

4、及加拿大的"SciencePlus”计划、荷兰的“PL0N”课程计划等,都对STS课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尤其在1982年及1990年美国国家科学教师协会(NSTA)在全国范围内提倡STS理念后,STS教育开始成为各国科学教育的主流。除美国各州广泛采用STS教育课程外,亚洲地区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纷纷跟进。STS教育通过让学生置身问题情境,设身处地地思考科技运用对个体与社会所造成的冲击,从与他人的互动中重建概念与知识。然而,传统的STS教育只指出道德的两难或争议,却不要求学习者利用诸如对话、

5、推理论证、科学本质的思考、情感、文化等去讨论议题,导致STS课程对道德和价值等层面的探讨并不深入。近年来,在西方国家产生了由SSI教学挑战STS课程的新研究取向。SSI教学有别于先前的STS课程,是对STS理念的深化与发展。SSI教育的重点并非只局限于营造一种学习知识的情境或是特定议题的教学,而是赋予学生处理影响身边科技议题的讨论框架。因此,SSI在教育架构上特别强调科学本质议题(NOSIssue)、文化议题(CulturalIssue)、案例为主议题(Case-basedIssue)等内容,这些取

6、向均是过去STS教育较为欠缺的。这种研究路径的修正与转向,扩展了STS教育的范畴。通过解析隐含于科技运用背后的权力、价值及伦理,不仅可推动学生知识、科学伦理的发展,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个人哲学观、道德推断与信念系统的互动,某种程度也响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二、社会性科学议题课程实施状况西方国家的SSI议题课程牵涉层面广泛,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等诸多领域。从议题的内容属性来看,可大致分为“科技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科技对道德与伦理的挑战”、“科技对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威胁”和“科技对资源使用方式的

7、冲击”四类。现择其部分列举如下表。2012年,笔者曾考查了日本部分都道府县的审定版教科书,令人吃惊的是,许多成年人都难以解答的SSI议题竟然是日本小学课本里的内容。如"对农田里遭受虫害的庄稼应不应喷洒除虫剂”(2年级)、“为了残疾人的方便可否改建作为国家级保护文物的神庙台阶:以残疾人的方便为重,还是以保护历史遗迹为重”(3年级)、“围海圈地项目是否合理:发展经济还是保护环境”(4年级)等,这些科技争议议题成为小学生探讨和协商决定的课题。其实,诸如此类的日常生活问题,在我们身为学生时就或多或少在脑海中

8、浮现过,或许有些教师也曾被好奇的学生问到过。然而,在学习阶段将这类议题纳入科学课程并引导学生做讨论的课程设计似乎并不多。翻开我们的教科书,也很少将这类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的议题纳入课本;即使有,也多是以课后阅读材料的形式简单呈现,缺乏后续的深入展开。总体而言,国内对SSI课程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少,既缺少对国际上有关SSI教学原理及课程模式的介绍,对国内科学教育现状也缺乏足够的论证研究。如果我们希望未来的学生在面对层出不穷的SSI争议时,都能负起自身责任,积极且主动地参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