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26956
大小:63.9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5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登高》说课稿第一说教材:1.单元要求:《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内容,单元内容为中国文学中的“珠穆拉玛峰”唐代诗歌,它上承必修2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下接必修4中国文学的“明珠”宋词,是中学生系统•学习中国占代诗歌重要的一环。单元要求明确指出,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2.单元内容及目标: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内容涵盖了唐代各个时期代表诗人的代表作
2、品,根据新课标“高质量的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诗歌作品的教学,并适当的进行诗歌联读与扩读”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要求。’我以盛唐气象一淌仙李白大唐惊乱…诗圣杜甫中唐格调一诗魔II居易晚丿风韵一牛商隐为抓手,引领学生深刻品味大唐不同时期不同风格诗人的代表作品,引领学生“立体化了解诗人〃,达到”“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FI标。3.作品地位及作用:《登高》是《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古人称Z为“'杜诗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悲秋绝唱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律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学透此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第二
3、:说学情1.从心理的角度来说:高一的学生在思维和想象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他们迫切需要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一诗歌。2.从知识积累方面来说:学生在木单元已经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和杜甫《诗三首》中的前两首,已经初步懂得在诵读合作探究中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情。3.从鉴赏能力上来。说:高一的学生还仅限于读背,只能把握浅显的内容,感受表而的感情,难以透过文字深入挖掘诗歌的意蕴和情感,对优秀诗人的认知比较平面,难以做到“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第三:根据学情及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必丰富自己的情
4、感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我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感知:悲秋绝唱“绝〃何处二探究:千秋诗圣“圣”何处第四:为了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1.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背诵优秀诗作,丰富语言积累。2.注重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态,丰富学生情感。在授课过程中我采用了:1吟诵法。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节奏,通过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2•讲析法和点拨法。具体到诗歌《
5、登高》的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吋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我做的课件补充诗人杜甫生平的有关重要的信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就很必要了。3•合作探究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屮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语文课应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Z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有助于培养和激发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
6、充分的发展。第五:说设计情境导入:我用87版经典影视名著《红楼梦》中的插曲视频《代别离》“秋风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进行了导入。让学生体会了传统文学中“悲秋”的意味和情感,激起学生们探究《登高》的兴趣。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诗要反复地读,词要低回地诵〃。在紧接着我会引导学牛读诗,引导学生读诗的过程中我会注意诵读的层次,一是学生自由读,扫清字词的障碍,此为音读。二是教师范读,引领学生感知诗歌整体情感,此为情读。三是学生配乐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此为境读。通过诵读学生能够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基调为“悲”。此时我才插入本
7、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明白,杜甫为什么会在此吋写出如此哀伤的诗歌。引导学牛树立“背景意识”:诗人不能脱离他的时代,诗篇不能脱离诗人的情感,懂得知人论世。到了这个环节,学生已经完成了情感蓄势,我要借此提岀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古人把登高评为“悲秋的绝唱”,那么它绝在何处?依据:1.新课标教学大纲“学习目标应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目标分层推进”的要求。2《教育心理学》小步子大目标一一连锁塑造我引领学生们抽丝剥茧,解开“绝唱”之谜。我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既然木诗的情感基调是悲,那么诗人在悲什,么?这个问题属于对诗歌内容的一理解,难度系数
8、不高,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采用了“同桌合作探究法。”经过学生的讨论探究,学生们回答了:悲秋异地为客晚年多病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