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同步练习3

《滑轮》同步练习3

ID:32662144

大小:65.7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4

《滑轮》同步练习3_第1页
《滑轮》同步练习3_第2页
《滑轮》同步练习3_第3页
《滑轮》同步练习3_第4页
《滑轮》同步练习3_第5页
资源描述:

《《滑轮》同步练习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滑轮》同步练习1.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firnA2.如图所示,用力*60N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力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oA.30N,水平向左C.30N,水平向右[A1B.60N,水平向左D.60N,水平向右3.如图所示,物体〃和俩受重力都为120牛,滑轮重力不讣。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和耐,月为牛,凡为牛。4.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120N的物体,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拉力心—N,当绳子自由端下拉了3m吋,物体上升的高度力=m05.在图

2、中用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能力提升6.(广西桂林中考)如图所示,在用滑伦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而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凡、屁、甩、用,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B.Fj=FgA.斤卩>甩D.一样大N,B1.如图所示,A.3为两个弹簧测力计,如果拉力松3N,那么力的示数为的示数为—No1.如图所示,AOB是一个刻度均匀的轻质直尺,直尺上挂着重50'的物体E当直尺平衡时,在滑轮的一端所用的拉力罗9()oA.5NB.10NC.15ND.20N2.小军同学为

3、了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省力情况”,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前,小军用弹簧秤测得动滑轮的重力为1.0N,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N;实验过程中,小军多次改变动滑轮所挂钩码的数量,分别记下每次所挂钩码的重力及对应的弹簧秤示数,并将其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记录表屮(见下表)O动滑轮重&/N1.01.01.01.01.01.01.01.0所挂钩的重力6/N0.51.01.52.02.53.03.54.0弹簧秤示数"N0.81.01.31.51.82.02.32.5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秤的示数尺与钩码的

4、重力&以及动滑轮的重力G的关系为;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的条件下,使用动滑轮o答案与解析1.c解析:A屮定滑轮只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不能省力;图B动滑轮只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图D中滑轮组,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只有C图,能省一半力,也能改变用力的方向。2.D解析:因为尸=60N,定滑轮不省力,只改变用力的方向,所以拉物体〃向左运动的力为60N,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水平方向上受平衡力的作用,故物体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60N,方向向右。3.60120解析:从题图屮可以看出,这两个滑轮分别是

5、动滑轮和定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即1

6、;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故Fa=-Ga=-x20N=60N22兀=d=120N。4.401解析:由题图可知,由三根绳直接作用在动滑轮上,也就是由三股绳共同承担重物0;由]可知,每股绳的力]1,即拉力为40N。由图还可以知F=-GF=-G=-xl20N=40Nn33道绳自由端伸长长度S,与物体上升高度力及承担重物绳子股数刀之间关系为s=nh,,所以物体上升1nu5.如图所示解析:要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即改变了用力的方向,同吋还要求省力,故本题可釆用“倒绕法”,即

7、已知拉力方向的情况下,从绳子自由端开始,自外向内绕线。6.B解析:在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时,甲使用的是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所以1(/表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乙和丙使用的是定滑轮,它只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所以At.=F=fo7.96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对于滑轮侏讲,有三根绳子向右拉,所以滑轮C对弹簧测力计/I的拉力为3E即9N,同理,两根绳子向左拉滑轮〃,所以济I勺示数为2尸,即6No&B解析:此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巧妙地把杠杆和滑轮的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观察题图可知,该滑轮是一个定滑轮,对于杠杆畀0〃来说,

8、畀点为支点,。点为阻力(重力)的作用点,〃点为动力的作用点,故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F・AB=G・即1°F=——G=-x50N=10NAB59.i并不省力F=—(G+G°)20解析:从实验所测数据可以看出,若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弹簧秤的示数人致为动滑轮与钩码总重的1,通过第1、2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2体的重力的条件下,使用动滑轮并不省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