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62083
大小:63.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2
《故都的秋教学方案设计陈雪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教学方案设计学情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职高一年级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知识面比较狭窄,主动学习能力不强。但是,经过前一单元诗歌学习后,学生对鉴赏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兴趣。2、学习习惯:学生来源较广,但总体来看,学生主动学习动力不足,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多引导。3、学习交往: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不多,多习惯“填鸭式”被动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多给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机会。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本文作者“主观色彩”的情与“客观色彩”的景的自然融合。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
2、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和秋味。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具体品读课文,体会郁达夫作品里的真与美。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散文中“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感受作者对故都的眷恋与热爱。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是怎样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教学难点:领会散文的情景交融。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研究法。学法指导:阅读讨论。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一年四季中,春的明媚,夏的热烈,秋的丰硕多被人们歌咏,尤其是秋更是文人墨客的挚爱,千百年来,对多姿多彩的秋景留下不少千古绝唱。毛泽东独
3、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日里他感悟到的是壮丽、绚烂。杜甫登高,笔下出现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萧瑟的秋风中他感受到的是悲凉。不同的人,眼里的秋景不同,因为心里的情感有别,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今天我们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他在这一片秋景中展现出他的怎样的心灵世界?二、新课教学﹙一﹚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
4、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底赴新加坡。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茫茫夜》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三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以及
5、离群索居带给他的寂寞。为了排遣现实的不如意,他只得到处游山玩水,写下了许多游记。1934年7月为“避暑”与与夫人儿子上青岛住了一个月,随后又到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从而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1、解题:“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特点,带有深切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题目很深沉。2、学生朗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并划分全文段落。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课件展示)(二)探究课文内容1、本文开篇立意,点明主旨,请齐声朗读第一部分,思考并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课件展示: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的清,来的静,来
6、的悲凉。)2、问:江南的秋天又怎么样?江南之秋给作者的感受怎样?写南国之秋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阅读文章找出相关句子,思考并回答(课件展示)3、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故都之秋的?(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奇观。课件展示。)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清,静,悲凉)(1)作者在清晨的院落欣赏到了什么景?(租一椽破屋住着,牵牛花,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疏疏落落的衰草。这些景物都体现了清,静,悲凉的特点。课件展示)(2)作者为什么把“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学生思考,教师
7、点拨:因为红的暖色不符合作者悲凉的心境。冷色调才和他的心境一致。(3)作者是怎样描写秋槐落蕊的?给人一种什么感觉?(整段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扫街的树影下的一阵扫后”几句,给人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几句,抒发了悲凉之感,紧扣“悲凉”。(4)北国秋景的“特产”是什么?何以见得?作者重点写了秋蝉的哪一点?(秋蝉——残声——悲凉)(5)作者写雨后话凉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6)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成熟的季节,作者还选了了一道奇景来渲染故都,请问是什么
8、景?奇在哪里?(秋果奇观)(7)枣子熟了不也是红色的吗?作者为什么又喜欢呢?学生思考,教师点拨:作者欣赏的是“全盛时期”的秋(七,八月之交),这时的枣是“淡绿微黄”,冷色调依然和作者的心境吻合。作者笔下的故都之秋没有在香山红叶里,没有在游人如织的颐和园里,而是在人海之中的一椽破屋里,在秋雨的每一滴雨点里,在秋实的每一丝微黄里,虽是常见之景,却秋味十足,最能体现作者心中的故都之秋。4、故都的秋景可谓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