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

“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

ID:32509296

大小:4.05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2-09

上传者:U-22107
“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_第1页
“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_第2页
“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_第3页
“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_第4页
“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藉桨野日期:卯门.多.易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必V1期:型!!:堡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通讯地址:指导教师签名:—红日期:盈吐么汐电话:邮编: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版块,它占据着语文教学三分之二以上的课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另外,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发育的重要时期,感知觉发展迅速,在阅读学习中需要教师的引导,而不是灌输。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关于阅读教学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阅读教学理念。这些阅读新理念的提出,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地转变旧有的语文教学思想,笔者认为构建和运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总结前人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和一线教师大量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一种体现阅读教学新理念、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相结合、方便操作的“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第二部分从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阅读教学理论的发展、优秀教师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以及小学生语文阅读过程的心理因素分析四个方面分析了“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出的原因和依据,也就是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教学模式。第三部分从基础理论研究的角度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并且详细介绍了“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相关具体内容,包括:代表人物、概念界定、理论基础、操作过程、教学目标、评价要点、实现条件以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是从实践的角度对“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进行探索,主要包括六个阶段:理论上的准备、实习学校的概况、与一线教师的交流、公开课示范、推广效果检验以及教学效果分析。第五部分则是精选三则不同体裁的课文,进行典型教学案例分析,进一步展示“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希望本文中的一些探索和思考能对那些试图研究构建优秀教学模式的学者或者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启迪与帮助。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模式;感受升华 AbstractTeachingofreadingisthemostimportantpartintheprimaryChineseteaching,itoccupiesmorethantwothirdsofthetimeinChineseteaching,anddeterminethequalityofChineseteachingtoalargeextent.Inaddition,primaryschoolisanimportantperiodforPersonalitydevelopmentofstudents,theirperceptionaredevelopingrapidly.Inreadingteaching,theyneedtheguidanceofteachers,ratherthanindoctrination.Withtheadvanceofthenewcurriculum.Ontlleteachingofreadinghasmadesomenewphilosophy.Itdemandshigherforlanguageteaching,thatrequiresUStochangethethinkingoftheoldChineseteachingassoonaspossible.It’SbelievedthatconstructanewteachingreadingmodeiSaneffectivemethod.ThemainpurposeofthisstudyiStosummarizepreviousresearchresultsandteachers’practices,constructanExperience-SublimationChinesereadingteachingmodelforprimaryschool,toimprovethequalityofteachingPrimarySchoolReading.Thisthesisisdividedintofiveparts.ThefirstpartdescribestheExperience—Sublimationteachingmode’Sbackground,purposeandsignificanceofthestudy,andstudytheprocessandmethods.Thesecondpartanalyzesthereasonsforthismode’proposed,includingthebasicnatureoflanguagesubjects,developmentofthetheoryofteachingreading,teacherstpracticesandthepsychologicalfactorsofPrimarylanguagereadingstudy.ThethirdpartdiscussesteachingPrimarySchoolReadingReviewanddevelopmenttrendofhistoryfromtheperspectiveofBasicTheory,andintroducesomethingabouttheExperience——SublimationmodeVerydetailed,Including:representatives,definition,theoreticalfoundation,operation,teachingobjectives,evaluationpoints,achieveconditionsandprecautions.ThefourmsectiondescribestheexploringformeconstructionoftheExperience—Sublimationmodel.Includingsixstages:theoreticalpreparation,profilesofpracticeschool,comml】11icationwithteachers,publicclassdemonstration,verificationofmodeandanalysisofteachingeffectiveness.Inthefifthpartselectedthreedifferentgenresoftextstoanalysis,forfurtherdemonstratingtheoperabilityandeffectivenessofthismode.IhopethatinthispapersomeoftheexplorationandreflectionCanprovidesomeinspirationandhelpforthosewhoseektoconstructoutstandingteachingmodesorf,0rtheteachers.Keywords:ChineseteachingatPrimaryschool;Teachingofreading;Teachingmode;Experience-Sublimation 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序章⋯⋯⋯⋯⋯⋯⋯⋯⋯⋯⋯⋯⋯⋯⋯⋯⋯⋯⋯⋯⋯⋯.1一、研究背景⋯⋯⋯⋯⋯⋯⋯⋯⋯⋯⋯⋯⋯⋯⋯⋯⋯⋯⋯1(一)阅读新理念践行的需要⋯⋯⋯⋯⋯⋯⋯⋯⋯⋯⋯⋯⋯.1(二)阅读教学扼杀学生情感的现象日益凸现⋯⋯⋯⋯⋯⋯⋯⋯..2(三)个人经验的反思⋯⋯⋯⋯⋯⋯⋯⋯⋯⋯⋯⋯⋯⋯⋯.3二、研究目的与意义⋯⋯⋯⋯⋯⋯⋯⋯⋯⋯⋯⋯⋯⋯⋯⋯⋯3(一)研究目的⋯⋯⋯⋯⋯⋯⋯⋯⋯⋯⋯⋯⋯⋯⋯⋯⋯.3(二)研究意义⋯⋯⋯⋯⋯⋯⋯⋯⋯⋯⋯⋯⋯⋯⋯⋯⋯.3三、研究过程⋯⋯⋯⋯⋯⋯⋯⋯⋯⋯⋯⋯⋯⋯⋯⋯⋯⋯⋯4(一)准备阶段⋯⋯⋯⋯⋯⋯⋯⋯⋯⋯⋯⋯⋯⋯⋯⋯⋯.4(二)探索与实践阶段⋯⋯⋯⋯⋯⋯⋯⋯⋯⋯⋯⋯⋯⋯⋯.4(三)完善阶段⋯⋯⋯⋯⋯⋯⋯⋯⋯⋯⋯⋯⋯⋯⋯⋯⋯.5四、研究方法⋯⋯⋯⋯⋯⋯⋯⋯⋯⋯⋯⋯⋯⋯⋯⋯⋯⋯⋯.5(一)行动研究法⋯⋯⋯⋯⋯⋯⋯⋯⋯⋯⋯⋯⋯⋯⋯⋯..5(二)其它研究方法⋯⋯⋯⋯⋯⋯⋯⋯⋯⋯⋯⋯⋯⋯⋯⋯6第一章“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j.7一、对阅读教学的要求⋯⋯⋯⋯⋯⋯⋯⋯⋯⋯⋯⋯⋯⋯⋯⋯.7二、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8(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8(二)阅读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8三、阅读教学理论的发展⋯⋯⋯⋯⋯⋯⋯⋯⋯⋯⋯⋯⋯⋯⋯..9(一)阅读教学中语感和语言规律的结合⋯⋯⋯⋯⋯⋯⋯⋯⋯⋯9(二)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主⋯⋯⋯⋯⋯⋯⋯⋯⋯⋯9(三)鼓励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9四、优秀教师实践教学中的探索⋯⋯⋯⋯⋯⋯⋯⋯⋯⋯⋯⋯⋯.10(一)分析思路⋯⋯⋯⋯⋯⋯⋯⋯⋯⋯⋯⋯⋯⋯⋯⋯⋯lO(二)案例分析(以其中的两个为例)⋯⋯⋯⋯⋯⋯⋯⋯⋯⋯.10(三)分析结论⋯⋯⋯⋯⋯⋯⋯⋯⋯⋯⋯⋯⋯⋯⋯⋯⋯15五、小学生阅读学习的心理过程⋯⋯⋯⋯⋯⋯⋯⋯⋯⋯⋯⋯⋯.15(一)感知阶段⋯⋯⋯⋯⋯⋯⋯⋯⋯⋯⋯⋯⋯⋯⋯⋯⋯15(二)理解阶段⋯⋯⋯⋯⋯⋯⋯⋯⋯⋯⋯⋯⋯⋯⋯⋯⋯15(三)鉴赏评价阶段⋯⋯⋯⋯⋯⋯⋯⋯⋯⋯⋯⋯⋯⋯⋯..16六、影响小学生阅读心理因素分析⋯⋯⋯⋯⋯⋯⋯⋯⋯⋯⋯⋯..16(一)阅读与兴趣⋯⋯⋯⋯⋯⋯⋯⋯⋯⋯⋯⋯⋯⋯⋯⋯.16(二)阅读与思维⋯⋯..‘⋯⋯⋯⋯⋯⋯⋯⋯⋯⋯⋯⋯⋯..16(三)阅读与想象⋯⋯⋯⋯⋯⋯⋯⋯⋯⋯⋯⋯⋯⋯⋯⋯.17(四)阅读与情感⋯⋯⋯⋯⋯⋯⋯⋯⋯⋯⋯⋯⋯⋯⋯⋯.17第二章“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研究⋯⋯⋯⋯⋯18nl 一、教学模式研究⋯⋯⋯⋯⋯⋯⋯⋯⋯⋯⋯⋯⋯⋯⋯⋯⋯.18(一)教学模式的概念⋯⋯⋯⋯⋯⋯⋯⋯⋯⋯⋯⋯⋯⋯⋯18(二)教学模式的特点⋯⋯⋯⋯⋯⋯⋯⋯⋯⋯⋯⋯⋯⋯⋯18(三)教学模式的分类⋯⋯⋯⋯⋯⋯⋯⋯⋯⋯⋯⋯⋯⋯⋯18(四)教学模式的构成⋯⋯⋯⋯⋯⋯⋯⋯⋯⋯⋯⋯⋯⋯⋯19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19(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的历史回顾⋯⋯⋯⋯⋯⋯⋯⋯.19(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22三、“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23(一)理论基础⋯⋯⋯⋯⋯⋯⋯⋯⋯⋯⋯⋯⋯⋯⋯⋯⋯24(二)操作过程⋯⋯⋯⋯⋯⋯⋯⋯⋯⋯⋯⋯⋯⋯⋯⋯⋯26(三)教学目标⋯⋯⋯⋯⋯⋯⋯⋯⋯⋯⋯⋯⋯⋯⋯⋯⋯28(四)评价要点⋯⋯⋯⋯⋯⋯⋯⋯⋯⋯⋯⋯⋯⋯⋯⋯⋯29(五)实现条件⋯⋯⋯⋯⋯⋯⋯⋯⋯⋯⋯⋯⋯⋯⋯⋯⋯29(六)注意事项⋯⋯⋯⋯⋯⋯⋯⋯⋯⋯⋯⋯⋯⋯⋯⋯⋯30第三章“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行动研究⋯⋯⋯⋯⋯.32一、走进校园:感受语文教育生念环境⋯⋯⋯⋯⋯⋯⋯⋯⋯⋯⋯.32二、走入课堂:体验实践教学与交流的碰撞⋯⋯⋯⋯⋯⋯⋯⋯⋯⋯33(一)存在的特点⋯⋯⋯⋯⋯⋯⋯⋯⋯⋯⋯⋯⋯⋯⋯⋯.33(二)存在的不足⋯⋯⋯⋯⋯⋯⋯⋯⋯⋯⋯⋯⋯⋯⋯⋯.733三、走近教师:分析语文阅读教学专业样态⋯⋯⋯⋯⋯⋯⋯..⋯⋯.34四、走近学生:分析效果,共同发展⋯⋯⋯⋯⋯⋯⋯⋯⋯⋯⋯⋯35(一)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素养也得到提升⋯⋯⋯⋯.35(二)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36(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36(四)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鲜明的个性⋯⋯⋯⋯⋯⋯⋯⋯⋯36第四章“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典型案例分析⋯⋯⋯⋯⋯.37案例一:XX小学四年五班《看不见的爱》⋯⋯⋯⋯⋯⋯⋯⋯⋯..37一、教学内容分析⋯⋯⋯⋯⋯⋯⋯⋯⋯⋯⋯⋯⋯⋯⋯⋯⋯.37(一)课文的地位与作用⋯⋯⋯⋯⋯⋯⋯⋯⋯⋯⋯⋯⋯⋯.37(二)学情分析⋯⋯⋯⋯⋯⋯⋯⋯⋯⋯⋯⋯⋯⋯⋯⋯⋯37(三)关于教学过程的构思⋯⋯⋯⋯⋯⋯⋯⋯⋯⋯⋯⋯⋯..37(四)教学目标⋯⋯⋯⋯⋯⋯⋯⋯⋯⋯⋯⋯⋯⋯⋯⋯⋯37二、教学过程实录⋯⋯⋯⋯⋯⋯⋯⋯⋯⋯⋯⋯⋯⋯⋯⋯⋯.38三、案例分析⋯⋯⋯⋯⋯⋯⋯⋯⋯⋯⋯⋯⋯⋯⋯⋯⋯⋯..43案例二:XX小学四年八班《九月九R忆山东兄弟》⋯⋯⋯⋯⋯⋯⋯.44一、教学内容分析⋯⋯⋯⋯⋯⋯⋯⋯⋯⋯⋯⋯⋯⋯⋯⋯⋯.44(一)设计理念⋯⋯⋯⋯⋯⋯⋯⋯⋯⋯⋯⋯⋯⋯⋯⋯⋯44(二)教学目标⋯⋯⋯⋯⋯⋯⋯⋯⋯⋯⋯⋯⋯⋯⋯⋯⋯44二、教学过程实录⋯⋯⋯⋯⋯⋯⋯⋯⋯⋯⋯⋯⋯⋯⋯⋯⋯.44三、案例分析⋯⋯⋯⋯⋯⋯⋯⋯⋯⋯⋯⋯⋯⋯⋯⋯⋯⋯..48案例三:XX小学四年六班《水乡》⋯⋯⋯⋯⋯⋯⋯⋯⋯⋯⋯⋯48一、教学内容分析⋯⋯⋯⋯⋯⋯⋯⋯⋯⋯⋯⋯⋯⋯⋯⋯⋯.49(一)教学目标⋯⋯⋯⋯⋯⋯⋯⋯⋯⋯⋯⋯⋯⋯⋯⋯⋯49(二)教学重点⋯⋯⋯..⋯⋯⋯⋯⋯⋯⋯⋯⋯⋯⋯⋯⋯.49(三)教学难点⋯⋯⋯⋯⋯⋯⋯⋯⋯⋯⋯⋯⋯⋯⋯⋯⋯49IV (四)课时安排⋯⋯⋯⋯⋯⋯⋯⋯⋯⋯⋯⋯⋯⋯⋯⋯⋯49二、教学过程设计⋯⋯⋯⋯⋯⋯⋯⋯⋯⋯⋯⋯⋯⋯⋯⋯⋯.49三、案例分析⋯⋯⋯⋯⋯⋯⋯⋯⋯⋯⋯⋯⋯⋯⋯⋯⋯⋯⋯51结语⋯⋯⋯⋯⋯⋯⋯⋯⋯⋯⋯⋯⋯⋯⋯⋯⋯⋯⋯⋯⋯⋯53参考文献⋯⋯⋯⋯⋯⋯⋯⋯⋯⋯⋯⋯⋯⋯⋯⋯⋯⋯⋯⋯⋯.55致谢⋯⋯⋯⋯⋯⋯⋯⋯⋯⋯⋯⋯⋯⋯⋯⋯⋯⋯⋯⋯⋯⋯⋯56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57V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序章一、研究背景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阅读新理念践行的需要新课程对于阅读及其阅读教学有了很多新的提法,这些“新提法"不仅仅是一种新概念、新名称,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理念。1.个性化阅读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川¨这句话为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即个性化阅读。简单地说,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注意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为基本教学策略,以学生个性化的学和教师个性化的教相统一为主要教学过程的活动。晗1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个性化阅读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活跃起来,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2.多重对话理念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也曾言:“教学的本质意义是交往与对话’’。因此,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对话”,已日益被人们重视,将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坚持对话原则,体现了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精神实质,有效地运用对话教学,会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的境界。这里所谓的“多重对话",一是指教学中师生对文本的解读,共同参与文本的意义建构,与作者的心灵进行沟通;二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体验感受、思想见解的交流碰撞和彼此相撞;三是教师在其他各方面的引导全与学生自主权之间的协调和统一㈤。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灌输的客体,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作为主体与文本和教师展开对话,直接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3.独特体验理念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几以下简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圆吴忠豪.小学语义课程0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137.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关注学生“独特体验”,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摒弃以“标准化”方式试图统一学生思想认识的“一元解读”的教学方式,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体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在与学生沟通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阅读新理念的的提出,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尽快转变语文教学思想。而要使语文教学思想发生改变,建构和运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很好地将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实践糅合起来,是阅读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其中介性呼唤着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好的阅读教学模式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反思以往的阅读教学,如何建构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能够体现语文教师个性风格的阅读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二)阅读教学扼杀学生情感的现象日益凸现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但阅读教学中,扼杀学生情感的现象日益凸现。1.对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权利的践踏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与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真正的目的,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而,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是以教师的理性分析来代替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一方面,在阅读课堂中,存在着灌、问、练等,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使本来富于生机、活力,充满诗意,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另一方面小学生由于其心理发展特点,不可能在学龄期就能接受所谓成人认为的有意义的读物,也不可能从理性地认识出发,自觉去阅读,去接受读物所渗透的思想教育。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读那些“有用”的书,切忌强加,要知道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2.对学生阅读教学中感性经验的剥夺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发育的重要时期,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感知觉发展很快,其认知发展大多是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分析推理①。这一时期的学生,是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从感性的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的。b3但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过程轻情感体验,忽视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感性经验,忽视了阅读教学本身的重要规律,过多进行烦琐、理性的讲解分析和孤立、机械的操作练习。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当增加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相关情境,通过品读和想象,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强调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加深他们的理解和体验,使之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让学生拥有阅读过程,从而氆吴忠蒙.小学语文课程‘j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j{j版社,2010(7):136.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学生能快乐地徜徉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成为阅读教学的真正主人。(三)个人经验的反思持续不断的反思过程,是其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个人经验的反思主要包含三个层面。1.个人学习经验‘高中毕业时选择就读于湖北一所高校,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四年的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我无数次走进小学课堂,聆听和观察其他教师的教学,并且在实习期间,亲自执教,担任了两个月的小学语文教师,这种特殊的经历使我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科毕业后,本该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的我,选择了考入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开始语文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并且从此与教育研究结缘。“挖掘/注意(mind)你自己的经历吧,那里可能有金子!"H12.个人研究经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经常在食堂下的学人书店读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书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看见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之后,在导师的引荐下,得以认识窦桂梅老师,更有幸与之交流语文教学方面的话题,与窦老师一起备课,交流上课的经验,探讨名师需具备的素质及今后努力方向,对“主题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课堂实践的经验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在不断完善理论的同时,我又积极参与听课,穿梭于学校和班级之间,在听课的过程中,在看到各位老师阅读教学优点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老师对于阅读教学的不足,引起了我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在困惑时,经常与导师交流,多读一些名师关于阅读教学的理解;最后又对窦桂梅、李颖等名师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教学案例进行研究,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在过程中,使我对研究阅读教学模式对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了更深的认识。另外,导师的研究课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更直接的促成我进行此方面的研究,为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使我有能力并充满信心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基于此,笔者将毕业论文的方向选定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结合以上分析,从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出发,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提出了“感受——体验——思考——交流——表现——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一)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改革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构建一种符合语文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特点的阅读教学模式。‘(二)研究意义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理论意义本模式的提出是以个性化学习理论、感性教育理论与体验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已有相关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课堂听课,与一线教师交流,对具有代表性的优质课例进行梳理,对名师的课堂实录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与导师在教学实践中交流、探讨,不断总结出来的。(1)建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它突破了一线语文教师自身建构理论疲弱性,专家建构语文的实践适应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体现教师的主导性;(2)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运用语文,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善于探索,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模式既有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理论创新,有一定的理论价值。2.实践意义(1)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去,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2)注重对以往阅读模式的创新性。有利于对传统语文学习方式的更新,符合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符合教学是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的教育理念,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创新。另外,时值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本模式亦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做些有益的探索。三、研究过程研究的线索是逐渐展开、逐渐聚焦的一系列过程①,本论文的具体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首先通过对国内外阅读教学模式历史的了解,对阅读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及时了解相应的学术动态;其次与导师进行沟通,联系实习学校,通过网上了解学校网页,以及学校的一些特色活动,向他们介绍我以往在学校做研究的经历,以及硕士论文研究的实际进展情况;最后根据确定的实习年级,熟悉教科书,了解其中的课文,为实习做好准备。(--)探索与实践阶段通过在实习学校大量听课,与一线教师的交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0则优质课例进行分析,在梳理以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现现有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与导师进行交流,综合现有的优缺点、新阅读理念、学生阅读心理特点等尝试建构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最后将建构的阅读教学模式原型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检验其实施效果。“姜天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j: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11):39.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完善阶段通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实践,发现模式原型的问题,进行重新修订,然后投入教学实践进一步检验,不断完善设计,并对典型课例进行分析。四、研究方法在问题与方法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辩证关系。研究方法的选择是与具体实际研究问题相结合的结果。从研究问题的需要出发,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特点,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并辅以其它的一些研究方法。(一)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一种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啼1根据“规划一行动一观察一反思”①的行动研究步骤,不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以名师课堂实录的分析、学生学习的反馈与研究者的观察反思交叉分析作为模式建构与改进的依据。.“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幕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5 东:ll:IJl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l行动研究路线图(模式构建的流程图)(二)其它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本研究在以下方面采用了文献分析法。一是在初步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查找与分析国内外有关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文献,理清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这是研究的逻辑起点;二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对典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梳理,对名师的优质课例进行了分析。2.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课堂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它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通过课堂观察辅助行动研究法,透过观察来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表现,力图了解教学效果情况。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一、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应在145万字。H1目标项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喜欢阅读,感受阅用普通话正确、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读的兴趣。学习用普通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初步学会默读。学会略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态度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写,粗知文章大意。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方法做到不出声,不指读。300字。学习浏览,扩大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读。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能联系上下文,理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的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词语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文中关键词语在表达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理解语。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关词句的意义,体会其表理解生词的意义。达效果。能初步把握文章的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表达顺序,休会作者的思文本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理解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疑问,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表1一l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护。赵诬夫.小学语义课堂的自‘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Hj版社,2010(6):57—58.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语文教育的基本问题。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才被人们认识到的,是当前对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的科学界定。膪3(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叫,表现在通过语文的学习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语言是文化得以积淀和传承的载体;“人文性”是指语文教育活动是特定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也是实现学生自我成长,激发其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是语文课程的精神价值。阳1语文教材往往集古今中外名篇佳作于一体,是情感信息的载体,内中具有掩饰不住的情思,它会给人以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等情感熏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时工具性的内容多一点,有时人文性的内容多一点,应该努力做到两者的统一。语文教育专家崔峦②先生曾对语文课程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作过贴切形象的比喻: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表与里、皮与毛、血与肉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工具性是“肉”,人文性是“血”,有血有肉,才是鲜活的生命。只有负载着人文性,语文的工具性作用才能有效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又不是一般的人文性,它是负载在语文工具上的。语文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而在于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与态度等人文性的内涵;语文的人文性是以语文的工具性为载体的。人文性必须紧扣文本,文本是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而形成的,如果脱离语言文字直接讨论作品的思想内涵,那么对文章的理解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因此,人文性的内容的传达只有与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相结合,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阅读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正确的处理好两者关系,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学习不仅要把语文作为文化来学习,而且要把它作为载体、作为工具来学习。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在注重积累语言的同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写多练,通过课堂现场写话、说话等形式及时地写下对生活的感悟,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应该结合工具性落实人文性。这种落实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上。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一样,具有像质疑问难、学与思相结合等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另外,语文课程还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有其自身的4陶敏辉.语义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二_[J].语文教学.4选自贸国甲.浅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21世纪中学生作文高中教师版,2009(7).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化的学习方法。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不同的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法、略读法、诵读法、默读法、比读法、浏览法等;甚至,相同课文的不同章节,我们也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不同的方法。三、阅读教学理论的发展阅读教学理论作为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由认读、理解、鉴赏、记忆、迁移等构成的综合能力的任务,与识字写字理论、写作理论、口语交际理论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一)阅读教学中语感和语言规律的结合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n们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首先要以读为基础,在读的基础上感受、体验、思考、交流。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无疑是应该让学生自己读,包括朗读和默读。因为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受也只有在读时才能实现;其次要适当进行语文知识及方法指导。在阅读教学中,应使学生在读的时候,随时能按规则方法去做,使其读的自觉,并能以语言规律知识进行鉴别、评价、欣赏。学生掌握语言规律的过程,即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从个别到一般主要是学生一般要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结合具体课文,适时地教给语文规律知识;从一般到个别主要是当学生基本掌握了某项语文规律知识之后,再去读、写。语文知识的学习,一般都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掌握语言,再以语文规律性知识指导运用语言的过程。这样,才有利于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主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通过语言实践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能力,是符合学习语言规律的。“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的容易。这是指的听、读、重读、抄写,用手用舌头去练习,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使这样去做。"n¨阅读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教会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读书习惯的过程。学生只有用自己的心力去读书,达到理解,才能印象深刻。教学过程如果教师唱“独角戏”,只有自己讲,不指导学生读与练,就构不成阅读教学过程。(三)鼓励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阅读是最富于个性化的活动,学生的个性心理,经历不同,决定了他们的阅读体验不同。一方面个性化阅读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其基础、方式和个性潜质不同,在研究性学习中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善于发现这些对学生发展具有独特性的东西,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关注学生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打破教学内的单一性,以及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只有这样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表现出的智力、情感也有差异。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语文积淀也不同,即使坐在同一教室,在同一老师指导下,阅读同一材料,阅读解文的心理活动也不会相同。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空间,要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聆听学生对本文理解体验的表达。尽可能让他们用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四、优秀教师实践教学中的探索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优秀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对于教学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分析思路在阅读过程中,感知、思维、情感、意志、注意力等心理现象互为作用,对小学生阅读有着很重要影响。笔者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对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进行分析,从中分析出他们如何尊重了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及这些优质课抓住了哪些共同的要素。..(二)案例分析(以其中的两个为例)1.《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Ⅲ(1)由“亲”字导入.师:请跟老师一起写“亲”。(出示课件“亲”字的演变过程)我们祖先看到职业的繁茂,联想到是下面的树根给予的营养,从而创造了这个字,来指有血缘关系的人,比如爸爸、妈妈、爷爷⋯⋯我们称他们是亲人。我们也会用歌声,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跟老师一起唱)为什么表达父母长辈对我们的爱,我们用诗歌表达“慈母手中线一一”(生朗诵)在课内、课外读过好多谢亲人的文章,比如,五年级时学过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等等。能否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你亲人的独特感受。可长可短,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师生多向交流)分析课题,由“亲”字导入,介绍“亲”字的演变过程,了解其含义,进而进一步理解“亲人”的血缘爱。(2)多媒体展示相关知识师:不知你们发现没有,与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有时也被我们称为亲人,比如抗洪抢险的战士,载入“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不知道同学们看没看电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节目中的10位人物。谁看了,谈谈。(播放相关课件)(师生多向交流)师:下面让我们跨越国界,放眼世界,看看这两天报纸登载的两张照片。(播放课件:现代国外战争中受苦的人民)(生交流感受)∞《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来自清华附小窦梓梅老师(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师系统老师模范、伞冈师德标兵)。10 东jtiJl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师:这让我们不禁想到当年的朝鲜人民,就在侵略的痛苦与无奈中得到了一种伟大的帮助,这种帮助来自我们的志愿军。(放电影《英雄儿女》感人片段及文字)通过多媒体引入“非典”其间的白衣天使,以及“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让学生充分感受“亲人’’两字的含义。然后通过大量文本外的资料向学生介绍抗美援朝战争,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充分感受文本的帮助。(以上为充分的感受)‘(3)创设情境,生进行表演师:抗美援朝战争中,有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我们读过邱少云的故事,黄继光的故事,罗盛教的故事⋯⋯他们帮助朝鲜人民经过三年的奋战,终于以正义和良知取得了胜利。接着志愿军又留下来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加起来就8年。算一下,你们从一年级到毕业几年啊?(生齐答6年)再加上两年,你想想,和你的老师、同学朝夕相处,你们的感情那么深厚。他们经历了8年浴血奋战,感情也一定非常深厚。1958年10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分手之际他们握着手说(师边说边和学生握手,生回答)就要上火车了他们握着手说(师和另一位学生握手,生回答)志愿军登上了回去的列车,他们拉着手说(生回答)列车就要开动了,他们挥着手说(生回答)⋯⋯师:现在你们就是志愿军,你想和谁告别就和谁告别。可以选择一段也可以选择几句话。(生进入情境进行表演)表演法,让学生们设想自己是文本中的志愿军,跟朝鲜人民进行告别。(4)抓住关键词复述片段师:正像你们讲的那样,不光是理解课文,要把你看到读到的故事,变成自己的话有理有据的讲出来。下面就请你们默读课文,看到哪些字眼儿触动了你感情的那根弦儿,哪些话语增添了你心中的力量,一会儿讲给大家听。生1讲大娘“送打糕”事件。抓住了“三天三夜”和“冒着”,还有“穿过”进行体会。生2讲大娘为救志愿军牺牲亲人的事件。师抓住生用的词“唯一”进行深入分析。生3讲小金花的事件。抓住小金花的语言进行分析。生4讲大嫂挖野菜事件。关键词句段分析法,让学生复述文中最感动的片段,并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体验。(5)切身模拟,再现告别师:你们这边(指左边同学)是志愿军,这边(指右边同学)是朝鲜人民,你们就这样一句接着一句不停地向对方送别,你们(指左边的同学)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你们(指右边的同学)就读上面(课件)的三段)生:(教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师:(课件播放火车开动的情景)车轮滚滚,列车在走,情却不走!一边还是志愿军,一边还是朝鲜人民,他们的告别一声叠过一声。(指刚才扮演的两组)一边还是志愿军,一边还是朝鲜人民,你们的告别声叠叠起伏,一浪高过一浪。(生挥手告别再现告别场景)1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切身行动法,让孩子分成两组模拟再现抗美援朝军和朝鲜人们回首依依惜别的场景。(6)入情朗读,体验真情师:那就把刚才讲时的情感“送”进你们的朗读中,用你们的心歌颂他们。(生读)师:让我们永远铭记的是这声音!带着你刚才的体会,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厚友谊再来读读。生:(深沉地、神圣地、热情地、崇敬地朗读出不同的语气)入情朗读法。通过这些教学手段让孩子们深切的体验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们的深厚友谊。师:同学们可以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结合文中的几件事,前后桌互相讨论讨论作者怎么会把自己的小学老师当作亲人呢?可以“讲”,晓之以理,也可以“读”,动之以情。(生积极思考,多向交流)适时引入魏巍的《我的老师》,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此环节还贯穿于上两个环节之中,适时运用。(7)个性朗读,表达理解师: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谁想和大娘诵别?生:(深情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师:你的诵别含着深情,可是年迈的大娘怎么忍心就此和亲人志愿军分手呢?我们只好请求她。谁来请求大娘?生:(“请求”大娘,读得很动情)师:就是这样请求,大娘也没有停下诵别的脚步,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一一生:(恳求大娘,尤其是“大娘”一词由慢到快的语气处理,感觉很有味道)师:可是,大娘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住。为了让大娘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一一生:(哀求大娘,有个学生连续强调了两次:大娘!大娘!⋯⋯)师:你不断地哀求大娘,可大娘还是不回去。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以军人的口气命令她。谁来命令大娘一一生:(命令大娘,比如读“大娘”语气很坚定)师:命令中也有不忍,命令中也含着深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啊!谁再来试试一一生:(读出的感情很复杂。台下响起了掌声)师:现在你想怎样对大娘诵别,你就怎样对大娘诵别,开始一一生:(全体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诵别,有点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个性化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8)适时巧提问,引发深入思考师:同学们可以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结合文中的几件事,前后桌互相讨论讨论作者怎么会把自己的小学老师当作亲人呢?可以“讲”,晓之以理,也可以“读”,动之1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情。(生积极思考,多向交流,并且有学生联系到了生活实际进行表达)引入魏巍的《我的老师》,让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老师。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了激发,纷纷起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9)联系实际,畅叙真情师:其实蔡老师和你们的老师是一样的,都是小学老师,结合上面的事情联系你的老师讲也都可以。生:(触动了真实感情,激动表述)联系生活实际,升华情感认识。(10)深情小结,升华情感师:今天,我们围绕“亲人”这个主题,跨越家庭,跨越时代,跨越国籍,跨越自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讨我们对亲人的理解,体会到了亲人的重量和分量。黑板上所写的就是你们自己创作的诗篇,题目是一一亲人。让我们大声朗读吧。师:两节课中关于“亲人”的主题讨论不可能全面而深刻。重要的是我们大家以此引发开去,随着人生的感悟,生命的成长,会对这个话题有更深的领悟和实践。我相信,你这堂课不仅仅是学会感动,你会把获得的感受内化为力量,去学会爱。那么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凡凡,我们相信你的这份爱是实实在在的,并伴你走好生命的每一天。因此,这篇散文诗并没有写完,我们思维和感情的触角还要延伸。教师深情小结,升华学生心中对“亲人’’的认识。2.《去年的树》课堂实录①(1)直接导入、了解作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话故事一一《去年的树》。这篇童话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一一新美南吉,新美南吉早在60多年前就去世了,仅仅活了30岁,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童话作品。他生前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作品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远大的理想⋯⋯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就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多么幸福啊!”下面就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这部作品,看看它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动?导入部分的介绍作者新美南吉和写作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最大限度的了解文本的相关信息。(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a请同学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小鸟天天唱歌给树听。可是冬天到了,它们不得不分开。分别前,它们约定第二年春天小鸟还要回来给树唱歌。可是春天到了,大树却不见了,小鸟四处去寻找,最后只找到了用大树做成的火柴燃亮的火苗,小乌就为火苗唱起了去。《去年的树》课堂实录米白东北师大附属小学李颖老师。1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的歌。)b你说得真完整,看来你大致读懂了课文的内容。初读课文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读后复述文本主要内容,理清全文脉络。通过这两个环节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了文本各方面的信息。(3)谁来说一说,你从哪里看出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生多向交流)a“整天”:(2、3人回答)从早到晚,而且每一天都是这样从早唱到晚。它们是一对怎样的朋友啊?(形影不离)b“不得不”:(还从哪里能看出它们是好朋友吗?)不愿意离开却又不得不离开。比较:你能换一个词表达这个意思吗?(只好、只能。只得)比较一下,你觉得用哪个词更好?不得不更能突出小鸟不愿意离开,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读一读这句话。孩子们,你们能抓住重点的词“整天”“不得不”来理解课文,这是读书的好方法。重点词句段分析法:重点分析“整天"、“不得不’’两个词。(4)读对话:小乌和大树在分别之前有一组对话,你小声读一读,从这组对话中,你读出了什么?。.a恋恋不舍:还有谁读出了恋恋不舍?假如你就是大树或者小鸟,怀着这种心情,我们来读一读。(找两组同学分角色读:恋恋不舍、难舍难分)还读出了什么?b对明年春天的期待:c小鸟的肯定:假如你是小鸟,明年春天你能回来吗?多么坚定的回答啊!读一读小鸟的话。引导学生介入想象;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深切体验树和鸟的友谊、约定,体会小鸟的不同心情。(5)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男同学当大树,女同学当小鸟,再一次感受它们的约定一一(师读:可是寒冷⋯⋯)入情朗读法:读对话:小鸟和大树在分别之前有一组对话,小声读一读,从这组话中,读出了什么。(6)小鸟带着这份美好的约定飞走了,她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一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好朋友一一大树了,她的心情怎样呢?(高兴、着急、迫切)(7)老师请你默读一遍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画面,好好地体会体会:小鸟与树桩、大门和小女孩说话时的心情一样吗?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生积极思考,多向交流)(8)小乌为什么会“深情地注视”着火苗?从这“深情地注视”中你读出了什么?(生积极思考,多向交流)(9)当小鸟深情地注视着火苗的时候,它会想些什么?(这“深情地注视”里面包含着小鸟太多的情感。)(生积极思考,多向交流)(1o)注视着用朋友的身躯点燃的火苗,小鸟唱起了一一去年的那支歌。小鸟为什1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么要唱去年的那支歌呢?(为了完成约定,也为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一一友情。)(生积极思考,多向交流)在深切地体验、积极的思考、大胆的表现环节中都有分析注明,不再赘述。(11)好了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啊,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想对鸟儿说、想对大树说、想对人们说、想对作者新美南吉说,或者是想对自己说?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生大胆表现,多向交流)语言训练——现场说话:李老师积极引导,让学生们说出想对鸟儿、对大叔、对人们、对作者甚至是对自己要说的话。学生们在积极思考,大胆表现,多向交流中,联系生活实际,情感受到触动,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升华。(三)分析结论从以上典型案例中分析可以看出,优秀的阅读教学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遵循学生阅读心理要素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安排的。透过表层,深入挖掘,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所包含的一些闪光点。首先是感受。教师尽量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去感受教学内容:其次是体验。教师巧妙灵活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学习的重点阶段,从中得到切身的体验;第三是思考。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里一定激荡着学生们的思考,教师通过设问,或是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第四是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往往贯穿于每一节优秀课堂实录,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奏响课堂最和谐的音符;第五是表现。高质量的阅读教学一定有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学生们通过有效的学习,必然产生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看法,适时表现出来,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强化,又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尊重;最后是升华,优质的阅读教学总是让学生学习文本而又获得一些高于文本的东西,这就是情感的升华。以上的六个要素虽然不是在每堂优质课堂实录中都一一得到体现,但纵观诸多优秀课堂实录,从中找到一些闪光点,必然不外乎于此。五、小学生阅读学习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指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完成的过程,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的内潜性暗示阅读过程有着复杂的心智背景,包含感知、思维、联想、想象、情感、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我们很难从外部观测到阅读者的无声视读过程,但我们可以根据阅读过程中不同心理因素的参与水平以及所呈现的不同特点,予以简单、抽象化的概括,将其划分为感知、理解、鉴赏评价三个阶段。(一)感知阶段认读是一个对书面信息的感知过程,是阅读行为发生的起点。阅读教学只有从局部到整体,帮助学生越过语言这道“门槛”,把握读物形式的有组织的意义,才能通过感知阶段中语言形式这个“纽带”,在理解、鉴赏与评价等阶段中建立起现实关系,实现书面语言向内部言语的转化。n2,(二)理解阶段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它在感知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入到对整个篇章思想内容和结构层次的把握,从语表层深入到意蕴层。n33理解是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理解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建构主义认为,理解的过程就是阅读者在阅读材料的各部分之间,在材料与个人经验之间积极构建意义的过程。(三)鉴赏评价阶段如果说理解阶段主要表现为对阅读内容进行如实的认识,使主观认识逐渐符合客观实际的思维过程的话,那么鉴赏评价阶段则是以学生头脑中己形成的思想价值观来鉴别、赏析、判断阅读材料。鉴赏评价是阅读活动的最高阶段,阅读者不仅完成了对阅读材料的解读,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生成了新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文本的鉴赏评价,活跃了思维,发展了能力,实现了信息利用最大化和对阅读的充分有效的个体化。六、影响小学生阅读心理因素分析小学生语文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制约与影响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因素。(一)阅读与兴趣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爱因斯坦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阅读的动机之一,广泛的兴趣能使情绪处于兴奋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产生由内部和外部共同起作用,其中以内部为主,外部为辅,二者又相辅相成,构成兴趣的发展。阅读兴趣以阅读需要为基础,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增强阅读的愉悦感。选择一些内容丰富新颖、深入浅出、文字优美、切合小学生兴趣特点和生活实际的读物,吸引学生阅读的注意力,是产生兴趣的条件;设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而又需要开动脑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阅读和答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兴趣产生的动力。(二)阅读与思维思维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每个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思维能力集中表现在敏捷性、灵活性和批判性这三种思维品质中。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活动具有的正确而迅速的特点,表现在阅读方面即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抓住材料的重点,领悟文章的中心;能边读边从文字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解读。另外,思维的敏捷性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需要教师及家长在布置阅读任务中,对他们提出时间上的特别要求。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反映的是个体的智力或能力的迁移程度。具体表现在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所读的内容。善于变化阅读速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集中注意力吸收有用的材料,处理没有价值的材料。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严格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具体表现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评1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判;能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所读文章的特色,并能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提高写作能力;能对作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三)阅读与想象想象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所必备的心理品质,是阅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思维活动,小学生的想象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想象的目的性、逻辑性、创造性同益增强,但缺乏预定的目的,自觉性较差,总是在外界的某种事物直接刺激下,不由自主地引出形象的联想。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的不同,想象可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再造想象的过程就是静态分析的过程。即以课文为范文,引导学生深刻地、多角度、多方面地理解语言文字(还可借助插图),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创造想象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创造想象的过程就是动态分析的过程。即在学生的头脑中打破课文的权威性,破除唯书唯上的思想,通过研究和推测作者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假设和想象,对课文进行再创造。(四)阅读与情感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体验始终伴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并对教学过程起支配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制约培养学生情感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的情感是以情感因素为原动力的,而原动力存在与教材之中,是引起阅读教学正式通过让学生阅读一篇篇文辞精美的作品,去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引起学生情绪共鸣的基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师在在阅读教学中影响学生情绪反应是最大和最直接的,教师只有深刻体会教材的思想内容,对学生饱含热情,在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面前,表明自己的鲜明态度,才能动之以情,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东北9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研究一、教学模式研究最早对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学者乔以斯和韦尔等人,他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合作编著了《教学模式》一书。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它场合的教学的计划或类型。"n钔教学模式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我国学者主要从教学模式指导课堂教学的层面来研究并界定教学模式的内涵。(一)教学模式的概念关于教学模式的概念研究,根据概念的特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结构模式、过程模式和方法模式等。教学模式即教学结构。由于对“教学结构”的理解不同,学者内部有不同的观点,但基本都是定位在教学活动的结构化上。如顾明远《教育大辞典》认为: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n53吴也显《课堂教学模式浅谈》认为:“把模式一词引用到教学理论中柬旨在说明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u町教学模式即教学过程的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活动顺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如柳海民《试论教学模式》认为:教学过程的模式,简称教学模式,它作为教学论里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指的是根据客观教学规律和一定教学指导思想而形成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刀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如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认为:教学模式俗称教学大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口町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因研究的视角不同,而呈现出多样的关于教学模式内涵的界定。人们对教学模式概念认识的分歧,说明对教学模式的本质和定位等基本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二)教学模式的特点由于对教学模式内涵的不同界定,其特点也不相同。唐文中《教学论》认为教学模式具有完整性、针对性、操作性和优效性的特点;u们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认为教学模式具有完整性、个性、简明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啪1李如密《关于教学模式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认为,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简约性、针对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乜¨徐洁、熊和平《教学模式的规范、特点及其形成》认为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与灵活性统一、时代性与发展性统一、开放性与个性化统一和操作性与理论化统一的特点。曙2。对于教育模式的特点,说法虽多,但争议并不大。(三)教学模式的分类‘1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分类,既是教学模式研究的内容,也是揭示教学模式本质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在国内,教学模式的分类可谓是多种多样。如金春兰《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认为,按师生活动的不同强度把教学模式依次分为注入式、启发式、问题式、范例式和放羊式:㈨有人依据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分为师生问答式、系统接受式、自主发现式、融合系统接受与主动发现一体的教学模式;也有人依据师生关系把教学模式分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单向反馈的结构、记忆水平的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双向反馈的结构、理解水平的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多向反馈的结构、思考水平的教学。人们对教学模式的不同分类,表明分类的依据和角度有差异,也隐含着对教学模式特性的不同认识。(四)教学模式的构成尽管人们对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不一,但对教学模式结构的认识基本趋向一致,通常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1.理论基础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每个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他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他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则。’’乜们2.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的目标,就是要完成主题所规定的任务。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3.操作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4.实现条件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是指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达到一定功能目标所需要的辅助性支持。∞1包括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的历史回顾梳理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借鉴其优缺点,为构建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创造条件。1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国外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国外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古罗马学校形成的“朗读一一附读——讲解——评论“文学课单篇课文教学程式,虽未被概括为理论模式,但却流传深远。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国外第一次明确提出完整教学程序理论的是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他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即著名的“形式阶段理论”,这一理论后来被他的学生齐勒和赖因发展成“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但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性,即它们都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19世纪末,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该模式的优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活动,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缺点是贬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片面强调直接经验而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影响了教学的质量。进入20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各国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莫里森的单元教学模式,即测试和了解、讲解、自学、归纳与复述等五步;日本的“通读——精读——味读”三步式教学模式;苏联的中学文学教学模式,该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始,介绍作家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解释生词难句。第二阶段:阅读和分析,朗读作品,分析人物及情节发展过程。第三阶段,结束,概括主体思想,总结写作技巧。这种模式主要偏重知识教育,忽略读写等技能的训练,该模式后来成为对我国有深远影响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60年代以后,国外掀起了教育改革浪潮,受布鲁纳课程结构理论、赞可夫教学发展理论和根舍因范例教学的影响,形成了许多独有特色的阅读教学模式,如苏联的“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法国的“主动教学法”教学模式、日本的“四步课文”教学模式等。另外,其它像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萨奇曼的探究训练模式等对语文教学也产生了积极地影响。进入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加工理论等的产生,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如澳大利哑的语篇教学和“语义场”观念、美国与加拿大的“诊断——处方”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为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世界各国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共同发展趋势。2.国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我国的语文教学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如《中庸》就比较明确地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步读书过程,这也可看作是当时2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宋代的朱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的阅读文章的三个步骤:“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复细绎,如果通透,却看前辈讲解,更第二番读过。"另外,作为我国古代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私塾教学中文章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这样三个步骤:讲——读——背,这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程序。‘中国严格分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一般认为始于1902年,这一期间小学堂的读书教学主要指的是读经讲经教学和中国文学教学,教学方式主要是“注入式”。辛亥革命后,随着国外教学新思想的引进与传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1916年《教育杂志》刊载了天民的《国文教材之处理法》一文,介绍了新的国文教授法,即“渐明法"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为:复习——预习——教授(读法、意义、玩味、论法)——整理——应用,“渐明法”打破了教师一味逐字逐句的讲解方式,使学生听过教师的组织引导逐步明白课文的意义。这一阶段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开始重视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则处于指导的地位。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语读法教学原论》中,袁哲提出了“全文法”,其一般教学过程分为四段:第一段:概览,分“全文概读、文旨想定”两步;第二段:探究,分“结构探究、语句解释、文字习得"三步;第三段:总合,分“课文朗读、课文书习’’两步;第四段:开展,又分“课文批评、课文表现”两步。“全文法”读法教学,其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是比较科学、先进的,在20世纪初有很大的影响。其后的国语读书教学的过程为:概览——深究——整理。这一时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虽然不堪理想,但对改变传统串讲的读书教学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统一时期,从学科的命名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等,全国趋于统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联的《红领巾》教学法。其教学程序,遵循五大环节进行,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即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点。对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无视汉语的特点,过分强调了教学中要加强文学因素,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课,也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度出现了偏差。1956年颁布试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规定:“阅读教学的进行采用讲读法。"讲读法一般包括下列教学步骤:准备谈话——阅读与讲解——复习性阅读——背诵或复述——总结。“讲读法’’的应有之义应该包括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阅读两个方面,但由于大纲明确规定“讲读的基本特点在于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加上传统阅读教学方法、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致使阅读教学逐渐形成“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局面和固定僵化的教学模式。1978年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教师的讲解不再是理解课文唯一的或者是最重要的手段。1987年大纲更进了一步,在语文阅读教学一章明确指出“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得更为明显。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指出:“讲读课文要处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讲读课文的一般顺序:学生通读全文——重点分析——统观全篇。2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师,纷纷进行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构建了一大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支玉恒的“自主发展一点拨启导”式教学模式、靳家彦的导读模式、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等。支玉恒的“自主发展——点拨启导”式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初步整体把握课文(开篇、解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文章整体结构等)——精读重点章节语句(深入理解重点段落思想内容,认识段中层次及句间关系,理解句词含义体会表达效果等)——加深掌握综合提高(深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把握文章整体结构联系,复述背诵鉴赏,综合性的写练等)。汹1这一阅读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重视以学生为阅读主体,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和教学的重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变化,更具有适应性。靳家彦的语文导读模式。语文导读模式包括常式和三种变式。常式一般包括四个步骤:感知(引导预习)——理解(指导细读)——评价(指导议读):——运用(辅导练习)。三种变式为:第一种:引导预习——指导细读——指导议读——辅导练习。第二种:尝试自读——读议结合——辅导练习。第三种:布置要求——自读理解——报告收获。∞3语文导读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贯彻“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的原则,体现教师“致力于导’’的思想。变“讲读”为“导读’’,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变化,表征着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发展的新趋向。’酚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啪1其中阅读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第一阶段初读叫U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第二阶段细读——在审美情境中,理解关键词、句、段;第三阶段精读——凭借情境品赏语感,欣赏课文精华。这种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使儿童以最佳的情绪状态,积极地、主动地投入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是这一时期最富影响力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主题教学的内涵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文本负载的言语方式、知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等;第二个层面是指母语文化系统包含的民主精神、风骨情操等人文底蕴;第三个层面是指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有这三个层面衍生出要建立的三对关系,即人和自然、社会,人和母语文化,自我的确立。汹1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创建出有实践经验与智慧的特色课程体系。(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者的共识,反映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深入研究这些基本规律,可以预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1.注重“个性化’’阅读教学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22 东jLIJili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的阅读实践。”这句换深刻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实质,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学就要主张“个性化’’阅读。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过程,排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改革之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个性化阅读首先确立了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让学生在自我探究、感悟中进行锻炼,从而达到让学生在自我实现的继承上不断提升阅读的能力;其次个性化阅读意味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尽可能自己读懂课文,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同时,让学生自己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旨在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获得更多的知识,丰富语言积累;最后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由于学生个体的情况有差异,所以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有不同,尤其对文本底蕴意义发掘更有不同。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阅读,能大胆以开创性的思维来对文本陈述自己的见解。2.强调“多重对话”的教学活动过程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多重对话主要指未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师生之间进行的传话,而是强调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模式单一简单,教师和学生都成了为知识而存在的工具,这样的一种对话是片面的、狭隘的。而新课程所倡导的“多重对话’’,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中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个体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3.加强多种阅读教学模式的融合有什么样的阅读教学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埃根曾指出: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合于所有教学情境的模式或结构,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相适应,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纵观历史上出现的众多阅读教学模式可以看出,不同的时期,占据主导的阅读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甚至出现过相互排斥的局面,但是由于各有优缺点,因而在相当的时间、相当的范围并存着。语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语文课程也是多元的,每种阅读教学模式不可能完满地解决语文教学上的一切问题,每种阅读教学模式都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和适用范围,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因此,未来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综合地运用各种阅读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各个模式的教学功能,满足来自学生、社会和教学内容三方面的不同需要。三、“感受一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由感受——体验——思考——交流——表现——升华六部分组成,是以个性化学习理论、感性教育理论与体验学习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前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途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一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一)理论基础每一种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它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它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则,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方向性和独特性。1.个性化学习理论个性化教育是当代国际教育思想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个性化教育继承与发展的个性化学习,成为每个人最基本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方式。个性化学习是指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而采取适当的方法、手段、内容、起点、进程、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各方面获得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过程。啪3多元智力、元认知、教育公平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等理论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个性化学习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终身性特征。独特性。独特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是个体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重要体现。个性化学习的独特性表现为学习者和学习风格两个方面。从学习者方面来看,性别、年龄、气质、能力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个性化学习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前提;从学习风格来看,学习风格兼有活动和个性两种功能,它直接渗透于学习过程,并使学习过程与结果接受个性的影响。自主性。个性化学习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了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的选择、分析、批判和改造。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自主地感受、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化学习的追求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也真正体现了学习的本质。终身性。知识本身是需要及时更新的,掌握知识的人的知识也是需要及时更新的,从而使学习成为一个贯穿终身的持续性的活动。个性化学习的终身性主要体现为:生命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就是展现生命的过程,展现生命的过程就是个性形成的过程。n门个性化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终极是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个性化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和措施具有指导作用,但没有对学习教学指导的具体程序进行描述。2.感性教育理论感性教育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日本为适应和满足其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所谓感性教育即通过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体验,使其对事物的“真实”形成表象,产生感动与实感,从而对事物的价值获得深刻的认识,使学生的本性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2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感性教育的突出特征首先表现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与地位。在感性教育理念下指导的教育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欲的动力作用,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主动地得到发展。∞23学生亲自融入活动过程,而且在活动中表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尽管有时也会参与活动之中,但仅仅起到适当的指导与点拨。其次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感性教育是建立在“每个学生的感性是不同的"这一理论假说基础上的,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在感性教育活动中,始终强调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把形成的对所感知的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并能接受、理解别人的不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独特表现。最后鼓励开放性的教学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人的适应与生存能力,以使个体能够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中拥有不变应万变的生存智慧。感性教育鼓励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开放性教学活动没有固定不变的环节,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教师在设计开放性教学时,既要设计教师的活动,还要设计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得以与社会、自然等充分的交流,并形成与人交往的相应技能。为其适应与生存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感性基础。3.体验学习理论体验学习理论始创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体验学习从教育学角度看,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受、体验、思考和交流等方式对学习内容内化后,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的内在体验或内在感受,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它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主要具备四个特征:亲历性、差异性、生成性和综合性。亲历性。这是体验学习的本质特征,其它特征皆有其派生。体验学习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包括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实践层面的亲历是指主体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某件事,如角色体验、体验探究等;心理层面的亲历是指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某件事,包括对别人的移情性理解和对自身的回顾与反思。m1差异性。儿体验都有主体意识的参与,没有主体的认知,体验也就无从谈起。体验者以自己的需要、认知、情感等完整的“自我”去了解、感受、建构,从而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感受、领悟和意义。体验因人而异,具有个性差异,有交流和分享的必要和可能。生成性。体验学习是一种亲历,是经验积累的过程。作为学习者,如果没有体验,感知也不会深刻,更无法内化,只有经过体验,获得感悟,才会有自我的建构。但是,由于体验的起点,即体验者的经验和价值取向不同,个体经验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有的经过一次体验,就可以形成经验,而有时则需要反复体验,或者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体验,经过不断外化、调节才能形成。体验的个体差异正是学生个性在“体验学习”中的必然反应,也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基础。综合性。体验学习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体验学习内容的多元性,决定了学习内容和2S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方式的多样性。在体验学习中,学生经历着对学习方法的效果、学习中的人际关系、学习的价值等的体验。口31各种体验式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相互联系,学习的主体自身就是一个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和大脑进行学习的复合体和共同体,各个器官的学习功能既不能相互替代,也无法割裂分离。所以,体验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综合感悟的一种学习方式山。感性教育理论和体验学习理论为“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供了其理论框架,并对其具体程序进行了描述。(--)操作过程经过与导师听课,自己参与实习,一段时问的摸索,我总结出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具体包括:“充分的感受——深切的体验——积极的思考——多向的交流——大胆的表现——自然的升华”六个步骤。这既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步骤,也是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1.充分的感受充分阅读文本,在课堂内外获取大量的信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耵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少、知识面相对狭窄,在学习课文时往往不能感受文本的“文质兼美”。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让学生充分的感受文本,首先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和背景知识,方便他们更全面更深入的去了解课文,让“充分感受”的目的更容易达到。相关的背景知识来源可以是教师课外选取,也可以是学生课前预习自主查阅;其次理解生字词也是一条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教师对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从而扫清学生理解文本的障碍;再次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或者教师范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结构和线索,从而能从对全文能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形象生动地提供大量信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之中去充分感受。2.深切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基础上,产生深层的情感、共鸣和同感。学生在充分感受之后,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体验。教师在这个过程充当着一个循循善诱的引导者的角色,具体可以在课堂上可以采取移情体验法、入情朗读法、关键词句段分析法、切身行动体验法等。(1)移情体验法。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例如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就是作者,你就是课文中的主人公,你将如何?”或者让学生充当第三者介入,例如引导学生设想:“如果你当时就是作者或者主人公身边,你会如何?”这个方法的运用,能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中,切身的体验文本;(2)入情朗读法。朗读,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是体验文章情感的快速通道。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放进去”朗读重点段落或者全文,以读n沈玲娣,陶礼光.体验学习的理论与实践f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7—8):21.26 东北9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悟文,以读激情,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领读、分合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快速读、轻声读、仿读、评读、对比度、配乐朗读等方式,通过入情的朗读,去体验文中蕴藏的情感因素;(3)关键词句段分析法。课文中往往有一些重点词句段充当着文章“感情文眼”,通过师生一起对重点字词、重点句段的深入分析,能让学生快速掘开埋藏文章感情之流的“泉眼”,品尝体验甘甜的“情感泉水”;(4)切身行动体验法。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模仿动作,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去体验课文作者或者主人公的情感。3.积极的思考学生在充分感受完课文,有了深切体验后,头脑中会形成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去积极地、独立地思考这些问题。“语文课堂也应该有思想的流动。当儿童调动已有知识、情感积淀与新的问题情境碰撞时,便会产生活泼泼的‘悟’来。"b朝一方面教师可以抛出一些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这些问题要起到点拨、开窍的作用,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对全文有自己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质疑型教学法,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语文课堂需要感悟,也需要质疑。质疑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质疑,必能溅起一圈圈思考涟漪。既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解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深入思考,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4.多向的交流师生、生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意见以及各自搜集的相关信息,将对话上升为心灵的互动,共同创设好的课堂氛围。具体操作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一种问题畅谈法,即针对老师或者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独立积极思考,进行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列出想法,再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然后组成小组,小组合作进行交流与商讨,最终每个小组得出大家都赞同的答案。这种多向交流的好处在于在进行下一环节大胆的表现时,学生有了同桌、小组两次交流的检验,都能十分自信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正如叶圣陶先生语:“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一味讲解。”5.大胆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口头、书面、面部表情、动作(课本剧)等形式进行表现。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后,心中往往会有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可以并且需要表达出来。具体可以采取个性朗读、动作再现和语言训练等。个性朗读,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带感情、有表情的朗读课文,或悲伤或愤怒或得意⋯⋯根据自己对课文感情基调的分析理解,读出自己、读出个性,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例如在教授《晏子使楚》一课教学中,分析完晏子“故意笑了笑"字面后的表情和情绪,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带表情有感情的“说’’出晏子调侃楚王的一段话“敝国有个规矩⋯⋯",学生们或得意或幽默或笑里藏刀或冷笑的朗读着晏子的话,表情情绪虽然各不相同,却同样都达到了精彩的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动作再现,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动作再现文本,让学生们通过切身行表现出对文本27 东jtlJili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理解,反过来更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最佳例子莫过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再见了,亲人》,在充分感受到并且深切体验到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之间的浓浓亲情后,把学生分为两组,重现当时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依依挥手惜别的场景,每一个同学都动情其中,在切身动作中表达出了对文本中深厚情感的理解并且得到了更深的理解。语言训练,包括现场写话和口头表达两种形式。教师抓住学生表现的关键点,让学生进行现场写话,此时学生经过上几个环节的积累沉淀,一定有东西可以写,并且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例如李吉林老师在教学《小音乐家杨科》时进行语言训练:“加入小杨科还能说话,他会说什么”学生们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都表明,语言训练能强化学生们对文本的情感,从而使教学效果远远超过既定目标。6.自然的升华“阅读不单单是人们学习和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同时对也是促进人的心智发展的最有效方式。阅读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启迪人的心灵,熏陶人的品格,丰富人的素质和精神世界。川蚓阅读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并不是让学生们一味的在文本的情境中感受、体验、思考,而应该是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最终变成学生内部的态度、价值观,使得到升华,从而实现自我超越。此环节的实施讲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应该是一层一层的深入理解,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层层叠加。具体可以采用下列方式:(1)回归生活的土壤。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俞吾金认为:“创造思维的最后源泉不是在文本中,而是在生活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现实生活,延伸课文的内涵与主题,触动每个学生的感情,使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自然的升华;(2)通过出示课外相关资料开拓学生的眼界与思路,得出更有高度的结论与想法。’:(三)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教学目标是构成教学模式结构的核心因素,这里主要是指对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将产生效果的预先估计。模式的教学目标受制于学科教学目标。依据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阐释,本模式追求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个性自由与和谐发展现在教育强调情意领域和非智力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语文是最能够体现个性,最适宜培育个性的学科。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关注人的自然发展,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体体验。2.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现代教育注重开发人的智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想象、联想、记忆、比较、质疑等思维训练;指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把握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倡导质疑探究,允许发表不同见解,发展学生智力。2R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促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4.指向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意味着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体验探索的过程,获得语文实践能力。(四)评价要点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要素,它是某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评价过程本着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标准围绕着教学过程能否很好的实现该模式的教学目标来制定。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展现。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展现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能表达出不拘泥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尝试多向思维,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得到发挥。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否得到构建。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多向的进行思维交流,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有利于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是否得到遵循。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五)实现条件这是指促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达到一定功能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任何教学模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有效。1.恰当的活动载体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设计与创设出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恰当的活动载体是必不可少的。所谓活动载体,是指开展活动所要依托的承载主体,具体表现为形式、平台、渠道等。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内容越贴近学生,就越能为学生所理解,有了活动课堂就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更强,如可以开展角色扮演、观看实物、辩论演讲等。恰当的活动载体可以帮助学生经历多元的体验,积累多元的经验。一方面学生发展是多方面的,活动的对象、类型、性质等的差异都会影响到学生主体的发展状况;另一2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方面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呈阶梯分布,使间断的、琐碎的活动经验成为一个个具有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使语文教学层层递进。另外,恰当的活动载体必须保证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探索时间和空间。班级规模过大,学生人数太多,既限制了语文活动的开展的环境空间,也难以保证学生有充分表达、师生之间有充分交流的机会,难以真正收到了成效。‘2.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前提,这种师生关系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驱使着学生去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就要尊重学生。教师尊重儿童,使儿章感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学生,更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见解,对学生的答案不轻易说“不”,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其次信任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愉快的情绪不仅能使人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无穷的快乐,而且还能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充分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只有我们充分的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以自信。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让那些后进生也能自信,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和愉快的情绪:最后理解学生。置身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通过移情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学生的情感,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3.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有效的语文活动必须有良好而积极的课堂生态环境,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必不可少,它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可以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自由和安全感。首先要注重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表扬和鼓励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在其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来自同伴和老师的鼓励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知识上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活动更有成效;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智力发展有早、有迟,个性也不一样。理解学生的差异,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采用启发、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在面向各种不同的学生时,应该注重其智力、理解、表达能力等上的差=;},允许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尊重学生的心理与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实行因材施教;最后教师要与学生开展民主化的讨论,并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问开展讨论(同桌讨论、小组讨论或自由组合讨论)。通过讨论,使教学信息进行多向交流。不同的人,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理解往往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知识积累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的缘故。教学中,开展民主化的讨论,不仅能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弊端,树立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还能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合作交流,能相互取长补短,丰富信息,从而获得J下确、全面的认识。(六)注意事项3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各环节的逻辑性课堂是教师对教学一种结构化的设计和演绎∞。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环节,其上下环节之间需要有逻辑性,但只是各教学环节有逻辑性的机械组合却同样不能演绎课堂的精彩。需要指出的是,本阅读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僵硬的框架或一套机械的程序,它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系统。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一个过程都必须要进行,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的风格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取舍;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衍生出更多的环节,如可以适当灵活的穿插思考与交流等环节,创造出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模式变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2.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师个人长期的实践经验,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教学准备的艺术、教学过程的艺术、教学组织管理的艺术等。在运用此模式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语言、动作、表情、音箱、图像(包括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实物)等手段,在遵循教学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积累,最终达到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实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3.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科学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运用阅读模式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敢说敢问,课后注意巩固和复习等。另外,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小学生在小组学习时学习欲、表现欲、发言欲、动手欲等各方面比集体学习时表现得更强烈、学习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起来,学生各种感官都更容易被调动起来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多方面的大信息量的合作交流,学习过程就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产生情感体验,效果自然会更好,学生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定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主学习习惯。除了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4胡庆芳等.精彩课掌的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fj版社,2007:18.3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行动研究辩证唯物论认为:“实践具有第一的地位,人的认识不能离开实践,理论对实践具有依赖关系,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就联系起来了。口刀贯彻“实践论”的观点,勇于打破以往单纯理论阅读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理论阅读模块和实践阅读模块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深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认识过程中,用实践检验人们的认识,善于正确地运用多种多样的科学实验和典型试验的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事物、现象都是多样性的统一,各自都有自身的结构,包含有不同的层次、要素,组成一个个系统;各个事物、现象、系统都有自身的个性;同时,它们之间又有着某种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由此产生了认识中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方法等。这些不同的方法也都是对立的统一,’因而不能片面地抬高其中一种方法而贬低另一种方法,而要把它们各自放在适当的地位。一、走进校园:感受语文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认为,人、教育、环境彼此相联,共同构成一个不断矛盾运动的生态系统。按照布朗弗布伦纳(Bronferbrenner,U.)对“系统”概念的阐述,其中小系统指发展中的个体与即时的环境(家庭、学校、工厂)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这一系统的要素有地点、时间、活动、参与者及其角色,是对人的发展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生态系统。选择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以及研究课题的实施基地,是作为研究者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2010年9月初,在导师的引荐下,我顺利地和长春市F实验小学(下文简称F小学)建立起联系。F小学是一所中小学一体的省首批办好的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实验学校。建校于1984年,已有二十多年。现有教职工总人数为393名,在校学生4514名;共84个教学班(中学30个班,其中三年制15个班级;四年制15个班级,1669人。小学54个班,2845人。)在2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确立了“实施优质教育,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构建了以多种教育活动内容为载体,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体验教育新模式;建立了以校为本,向教研要质量,要效益,变问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教研工作由边缘走向核心的教研新机制。从2010年9月初到1l底,我一直扎根于F小学。我第一次进入学校主要是和校长助理王老师进行了深度沟通,我主动向王助理介绍看我的情况和愿望,以及以前我在其他学校进行的经验研究经历,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随后,王助理把我介绍给四年级语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组组长刘老师,并作为我的指导教师。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穿梭于各个教室进行听课。每天在听满2节课的基础上,帮助办公室老师研究学生作业及考卷、与他们共同探讨教学。二、走入课堂:体验实践教学与交流的碰撞经过两个多月的听课,笔者发现F小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一)存在的特点1.强调备课中的“求同存异”从平时的听课中,笔者了解到同一年级组的教师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得出一份公用的“简要教案”。“公用简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是一个简要的教学过程框架。“公用简案”的运用对教师的教学做了一些规定,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教师,教师在固定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各自的特长与优势,自主充实、丰厚“公用简案”。所以说教师用的虽然是同一份简案,但上的课却异彩纷呈。2.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孰重孰轻一直是争论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和教师在一味地强调语文的·“人文性"中迷失了方向。可是没有了“工具性”,连语文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掌握,更谈何“人文性"。笔者认为F小学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在稳定坚持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基础上去追求加强“人文性"。在阅读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学生生字词的学习上更是下了大工夫。例如生字教学部分包括会写字、会认字、易写错字、形近字及易读错字等,力求让学生打下坚固的语文知识基础。3.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感性的学习方法只有在大量的阅读实际操练中学生才能得以掌握运用,得以提高;只学不用,阅读能力永远无法提高。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各种有益于健康成长的书籍是提高阅读量的方法之一。在F小学开展的“读书卡”活动,每个学生为班级捐献几本书,凑成班级“小小图书角”,学生们有固定的读书时间段。充实学生的阅读量,拓宽知识面。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也十分关注拓宽学生们的阅读面。例如四年五班刘老师在教学《哈尔威船长》一课时就引入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桥》。(二)存在的不足1.文本感受和体验的缺失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从事感性的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的。他们在学习文本时,只能看到文本表面的字词句,难以透过文本感受、体验到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因素及精神,然而这些恰恰是一篇课文中最具价值的精髓。因此需要教师抓住小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精心设计、循循善诱地让学生们去充分地感受、深切地体验文本,从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F小学的阅读教学虽然抓住了基础知识这根绳索,但在学生阅读学习中情感、态度、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却有所忽略。谈及此问题时,老师们也知道三维目标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时,往往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去落实。只是教师一味地向学生讲解传达自己对文本情感的解读,或者生硬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分析,教师并没有创造出适宜的课堂氛围。因此学生们在阅读学习时情感并没有得到触动,更不用谈何升华了。例如在教授《哈尔威船长》时,在朗读拓展篇目《桥》时,老师读得热泪盈眶、声音哽咽,学生们却无动于衷,茫然的看着老师的表演。某班教师在执教《平分生命》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文中“真爱”的认识时,事先老师并没有引导学生的情感深入文本,创设出相关的氛围,学生们对文本的感受和体验并不深刻,大多都是照着手头参考书读。2.阅读个性化的忽视让学生充分的去感受文本,深切的去体验文本,所强调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F小学,学生们大多只是机械化的接受老师对文本的理解,所有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升华都是教师的、是参考书的,与学生无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成了“一千个读者只有区区几个哈姆雷特"。例如在教授《永远的一课》时,老师费劲唇舌给学生分析为什么这是永远的一课,讲解良久,教师总结:面对困难,要敢于拼搏!学生们似懂非懂齐声跟读:面对困难,要敢于拼搏。往往是一堂阅读课上下来,学生们只记住了那些是要考试的重点字词、课文的大意是什么。自己从文中究竟感受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往往全跟老师讲解的或者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一致。3.阅读拓展的缺乏学生们在阅读学习时,喜欢新的东西,当教师能恰当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或者相关拓展内容时,他们的好奇心能马上得到激发,兴趣得到调动;学生们也需要这些新内容,能帮助他们加深对文本的感受与理解。F小学也很重视学生的阅读量,“读书卡”活动就是最好的证明。部分老师们在阅读备课时也有引入拓展篇目的意识。但是,拓展内容一般只局限于老师们熟悉的其他版本的教材。另外,对文本背景知识的拓展也仅仅局限于教参上的简单介绍。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充分理解,也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面。阅读教学中的拓展首先需要教师广博的知识面和阅读量,然后才能给予学生最优质的拓展阅读,给学生的阅读学习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放宽思路与眼界,不要只局限于依靠教参教辅。更需要教师厚积博学,才能在阅读教学的课常上信手拈来,提供给学生最好最适合的相关知识与信息。三、走近教Ni:分析语文阅读教学专业样态笔者与F小学的教师及时沟通,谦虚地向一线教师们学习,也提出了自己对其阅读教学改良的建议。与其一起分析解读文本,一起研究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起探讨学生的课堂反应,一起思考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其间年级组长还向实习学校借了校级优秀公开课的视频给我观摩、研究。在一段时间的沟通交流之后,老师们逐步了解并接受了笔者所提倡的“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笔者也从老师们那里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及时对“感受——升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修改和完善。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此基础上,笔者精心备了一节课,邀请老师们f;{f去听课,目的在于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向大家展示“阅读——升华”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及优越性,得到听课老师的支持与接纳。同时也期望能有一线教师指点不足之处,及时改进。笔者上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看不见的爱》,两个课时下来,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们意犹未尽,听课教师们亦十分激动,当即便有老师邀请我到他们班再上一遍。课后跟老师们讨论时,大家都觉得“感受一升华”这一教学模式效果非常好,亮点很多。尤其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遵循了小学生阅读心理过程,调动了学生们的思维与情感;知识拓展方面,抓住文本的情感主题选择了相关背景知识,并且及时引入与文本相关的拓展篇目,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文本;教学手段方面,形式灵活多样,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成长方面,个性化阅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们的情感得到触动和升华等等。模式的优点很多,但由于笔者教学实践经验的缺乏,在实际操作时也有不足。例如在字词教学方面抓的不够,课堂控制力不够等。但“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还是得到了实习学校老师们的一致支持与认同,老师们纷纷向笔者要教学设计进行学习,四年级备课组组长也邀请笔者用此模式做几次教学设计进行示范。公开课取得的成功,让教师们更加信任“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趁热打铁,于是笔者在实习学校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上为教师们做了一个教学设计示范。备课组组长召开一个小型会议,会议主题是由笔者向老师们介绍“感受一一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会议过程中,笔者详细讲解了整个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老师们学习热情亦十分高涨,互相讨论研究“感受——升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势,并且开始结合具体课文进行初步操作,老师们还纷纷向笔者仔细询问细节问题,并邀请笔者前去听课并进行效果检验。老师们开始把“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上完课后,老师们都很兴奋,觉得学生都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的沟通出现了许多亮点。有位老师十分高兴地说:“今天我在课堂上引入余光中的《乡愁》跟王维的乡愁做对比时,学生们的眼睛都亮了,注意力都十分集中!”,还有老师说:“才发现原来学生们的表达和想象力这么棒!",“课堂气氛很和谐,所有学生的感情都被激活了。”⋯⋯在老师们的一片夸奖声中,“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由于良好的效果被大家真心采纳和推广了。四、走近学生:分析效果,共同发展“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取得一些效果。为了检验该模式的有效性,笔者上课之后或听课之余,及时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们谈谈这样上课有什么样的感受。进行了多次学生调查,再征询教师们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对笔者来说,也是一次提升。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实施效果如下。(一)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素养也得到提升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上采取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方式,通过感受、积累、表现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起来,体验到思考与交流的快乐。一些原来基础较差、平时对语文没什么兴趣的学生,也能在移情体验、动作再现等中表现出他的才能:学生在思考与交流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熏陶。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二)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语言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问题,那就是语言材料的丰富,不论思想还是语言,都要靠积累才能丰富起来。该模式一方面针对学生阅读心理特点,让学生充分的感受文本,了解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从更全面更深入的去了解文本;另一方面将视角投注到一切可以“读的领域”中,通过学习文本,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书面言语作品,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章样式以及作者对社会、人生等方面深刻的认识与体验。(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首先认读能力的提高。通过对文字符号的感知,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其次理解能力的提升。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要素,理解不仅指了解词表面的意义,而且能理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弦外之音。最后初步的品评和欣赏能力,通过鉴别、欣赏,能够知道哪个地方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他好。(四)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鲜明的个性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情感体验与个性化的认识。新模式构筑的学习空间,不仅使学生深入挖掘出学习内容的情感精神底蕴,锻铸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使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实现个性的发展。该模式通过交流阅读感受和想法、补充情节,以及进行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认识等都会得到深入的发展;不同的思维角度、生活经历等因素决定了学生对同一作品的认识观点也不同,每个学生的认识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参考和借鉴,从而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的认识。 东:tl;I/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典型案例分析经过对“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介绍推广以及效果检验,该模式得到了笔者所在的实习学校的广泛认同,现将实习学校教师和笔者运用该模式的教学设计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整理分析。案例一:XX小学四年五班《看不见的爱》一、教学内容分析(一)课文的地位与作用本文选自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爱”,单元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自主的察觉、感受、表达“爱”。本课作为此单元的第一课,对后两课的学习起着一个重要的开头作用,在本单元乃至本学年教材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课的学生处于第二学段,在四年级第一学期时已经学过“人间爱"单元,对学习本单元的“人间真爱"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四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小、阅历浅,他们很难从课文简单的描写中感受、体验到深沉的“真爱";而且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万千宠爱于一身也使他们很难从细微处挖掘出感动。(三)关于教学过程的构思首先从开放课文题目入手,引发悬念,激活思维,抓住关键字——“爱”,让学生们带着自己对课题的疑惑初读课文,初步感受;其次深入文本,分别分析母亲和孩子的动作、语言、神态,通过细读文本、动作模仿体验、第三者介入感受、入情朗读等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意在让每个孩子都充分的感受、体验到文本中深厚的“母子情”;再次进行拓展,引导孩子回忆自己看过的名人关于“真爱”的描写,或联系实际,回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真爱”。并通过语言训练——现场说话和现场写话让孩子们表达出自己对“真爱”的感受与体验,进一步丰满孩子们获得的情感体验;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并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11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细读课文,抓住关键字词句,分析体会其深刻含义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透过课文朴实的语言,体会母亲对孩子那份执着、坚韧的爱。4.教学重点从母亲的行为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宽容理解、关怀支持,感受母爱的平凡与伟大。5.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二、教学过程实录(一)充分的感受1.导入板书()的爱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道填空题。你能填出几个答案昵?生I:无私的爱。生2:伟大的爱。生3:汹涌澎湃的爱,真诚的爱学生们热情被调动,积极选词填空。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填空,唤醒学生们心中对爱的认识,为理解本文的“爱"铺下基础,学生踊跃交流。师:没错,爱是汹涌澎湃的,爱是无私的,爱是神圣的。可是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一种爱吗7补充板书(看不见)的爱生:没见过。师:没有见过不要紧,同学们,看到课题,你对哪个字最有感觉?生:爱!师: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的又是什么?生1:为什么说这个爱是看不见的呢?生2:这个看不见的爱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呢?生3:这是谁的爱呢?设计意图:让学生们抓住“爱”这一关键词,并对课题产生疑惑,有了想进一步去阅读文本的冲动。学生积极思考交流。师:下面为了解决大家的疑惑,我们要来学习这篇新课文——看不见的爱。不过在学习新课文之前,我们先得认识一些新朋友。大家对新朋友认识得怎么样了?老师来了解一下。生汇报生字预习,教师抓住重点字着重讲解。设计意图:帮助孩子们解决字词障碍,为充分感受文本扫清道路。3R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初读课文师: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自己对课题的疑惑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你通过读这篇文章有了什么感受?你又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呢?待会我们来交流。生自由朗读。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读文感受,还有,你读懂了什么昵?可以同桌间先交流一下,然后我们再来表达。学生热烈的交流。生l:作者想要去帮盲孩子的时候,母亲拒绝了。从这里我读懂了母亲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告诉孩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生2:读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母爱。生3:小男孩累了,母亲仍然没让他停下来,从这里我读懂了母亲的耐心,还有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生4:小男孩是个盲孩子,肯定打不中瓶子,可是母亲还是不怕辛苦一直陪着孩子在哪里打瓶子,从这罩我能看出母亲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生5:小男孩虽然知道自己很难打中瓶子,还是一直坚持,最后终于打中了,从这里我知道了坚持就是胜利。生热烈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看法。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朗读全文,自由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充分感受文中的情感。(二)深切的体验1.分析母亲形象,体悟母爱师:大家都能从文中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那这份爱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到字里行间细细品读一回!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母亲的爱,请你把它划出来。交流句子(PPT显示):那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的微笑着。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的说,“他看不见。”“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他母亲平静的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的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满了下来。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四句全找到的同学请站起来。四处全都找到了,说明你们看书又认真又仔细!真棒!没找全的同学我们一起把漏下的句子划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生读句子。3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关键句分析法:(PPT显示)那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的微笑着。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的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满了下来。‘表演体验法:‘师:请大家看到母亲捡石子、递石子的这两句。现在,请同学们模仿一下这位母亲。我们弯下腰,捡起一颗石子,递给孩子,没打中。再弯腰捡石子,再递,又没中。再弯腰、再捡、再递。一直这样做。生切身行动体验。师:老师来采访一下同学们,递了这么一会,你们有什么感受?生1:我才递这么一会,就感觉挺累了。文中那位母亲却不知劳累,我真佩服她。生2:我感觉很累,母亲要是递了一天得多累啊!生3:我捡了一会觉得地上都是灰,母亲捡了这么久肯定把手也弄脏了。她真是不怕脏也不怕累。师:刚刚我们才又捡又递不到一分钟,同学们就普遍觉得挺累挺无聊的了。那么对比一下,文中的母亲她递了多久?大家能不能从文中挖掘到这一信息?生:从傍晚到夜色笼罩下来。师:可是同学们,母亲只是递了这么久吗?生:不是。师:这是作者看到的一段时间。在作者没来之前,母亲不知道已经递了多久了!她一直捡啊、递啊,脸上还带着安详的微笑。老师想问一下大家,这孩子能看得见母亲的微笑吗?生:不能。师:那你思考一下,既然孩子都看不见,母亲为什么还要微笑呢?生1:要给予他温暖。生2:要给予他信任。生3:母亲相信小男孩肯定能感受到她的爱心。生积极思考、多向交流。师:是啊。母亲对孩子的爱会不由自主的流露出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要读好母亲的神情。生入情朗读。移情体验法:师:同学们,大家不妨在设想一下,如果那时,你正是一位路过此地的路人。你知道居然是一位盲章在打弹弓。你会对这位母亲说点什么?4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1.我会对那位母亲说,别浪费时间了,打不中的。生2:我会劝母亲,既然孩子是个盲人,你就别带着他继续打了,这么累,不如回家好好休息吧。生多向交流。师:其实作者的想法跟你们是一样的。他也觉得这小孩是不可能打中。但是,请大家看看,文中的母亲她是怎么说的?(PPT显示)“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他母亲平静的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师:同学们请开动脑筋思考一下,母亲说的这个“总会”是什么意思?她是想告诉孩子什么呢?思考思考。生1:母亲想告诉孩子总会打中的,只要你坚持。生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生3:有志者事竞成,只要他想打中,他坚持下去总会成功的。生4:还是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生积极思考、多向交流。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母亲是想向孩子传达一种支持与信任。她想告诉孩子:只要努力不懈,看似不可能的事物也能成功!读到这,大家觉得母亲递出的还只是一颗颗石子吗?她还有没有递出什么?生l:我觉得她递出了母爱。生2:我觉得母亲递出了对孩子的信任。生3:母亲还递出了支持。生积极思考、多向交流。师:看来我们大家都有一颗感性的心灵。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生入情朗读。2.分析盲童形象,体悟孩子对母亲的爱师:母亲的爱是这么深沉而伟大,盲孩子他感受到了吗?大家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划下来。生划出重点句。切身行动体验法:师:在分析句子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请儿位同学站到教室中间,闭上眼睛往前门的垃圾桶罩扔纸团。其他同学我们也可以在座位上设想一下,如果你闭上眼睛,能把小纸团扔进小小的垃圾桶吗?生切身行动体验。师:好。游戏做完我来采访一下相关同学,闭上眼睛扔和看着目标扔,那感觉有什么不同?4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1:睁着眼睛的时候,我觉得很容易就能打中,但是闭上眼睛时,我觉得自己突然失去了方向感,觉得自己肯定打不中。生2:睁着眼睛能看到目标,很容易打中,闭着的时候看不着了,感觉是没有办法打中的。生讨论交流。‘师:好,带着你们的感受,我们来看看文中的小孩是如何表现的。重点句分析:(PPT显示)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去。我站在旁边,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师:请大家小声读这两句话。找到你认为可以看出孩子已经感受到母亲的爱的词语,圈出来。生小声读。师:大家圈了哪些词,我们来交流一下。生交流讨论。关键词分析法:师:请同学们注意这个“瞄”字。什么偏旁?生:目字旁。师:我们一般用什么来“瞄’’?生:眼睛。师:课文里的小男孩他能“瞄”吗?生:不能。师:那他为什么还要“瞄很久”?大家觉得他其实是用什么在“瞄”?生:他是用心在瞄。师:我们再读读这两句话。从小男孩的这些表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生1:我体会的母亲的辛苦没有白费,小男孩是个孝顺的好孩子。生2:我体会Nd,男孩已经感觉到母亲的爱了。生积极思考、多向交流。师:对啊。母亲爱孩子,孩子也爱母亲。有了这份理解,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生入情朗读。(三)积极的思考此环节穿插于前两个环节中,在本课中主要是通过教师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或点拨性的问题引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例如在感受环节让孩子们填写课题,针对课题质疑,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思考去初读文本;在体验环节时,提出一系列可以启发学生深入体会母子之爱的问题,让他们进行积极思考。如1.“孩子眼睛看不见,母亲为什么还4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要一直微笑呢?”2.“‘总会’是什么意思?母亲想告诉孩子什么呢?’’3.“母亲只是递出一颗颗石子吗?还递出了什么呢?"4.“小男孩看不见,他为什么还要不停的‘瞄’?”5.“从男孩的这些表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四)多向的交流交流环节也是穿插在第一二环节中。例如在感受环节,让学生们自由交流对与“爱”的理解,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们交流阅读感受;在体验环节,让学生们模仿母亲递石子的动作,并交流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们模仿盲孩子闭上眼睛瞄准远处目标,交流闭眼和睁眼瞄准目标的感受。(五)大胆的表现语言训练:师:读到这,老师不由得想起了大作家冰心的那句感叹:“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同学们,我们的成长同样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的大事才能打动我们的心,最让人感动的往往都是那些寻常生活中容易被我们“看不见"的小事。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关切的问候,一个等待的身影,一注期盼的目光。同学们,亲人们的爱你们能看见吗?现在请拿笔写下最让你感动的片段,稍后我们一起分享!生现场写话。让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寻找、发掘出细微的“真爱”。(六)自然的升华师:那位同学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生活中爱的小片段?生1:我记得有一次我跟妈妈去滑雪,我把腿摔破了,坐在地上等救护人员,非常冷,妈妈把她的外套脱了搭在我身上,天气那么冷,可是妈妈却把羽绒服脱给了我,那一瞬间我十分感动。我想妈妈是十分爱我的。生2:早上睡觉醒来的时候,我看见妈妈在厨房给我做早饭,她光着脚没有穿鞋子,怕走路有声音会把我吵醒。可是那时候天气挺冷的,地板很凉。这件事感动了我,我觉得我看见了妈妈那“看不见的爱”。(设计意图:生表达自己对“真爱”的体会。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小片段来理解“真爱9Y0)师小结:J下所谓“超凡卓逸非至情,至情只是常’’!课文只是通过描写人物简单的几句语言,几个动作,几幅神情,却写出了这么深沉伟大的母爱。同学们,课文学完了。回过头,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读课题,这“看不见的爱”,你体会到了吗?生个性化朗读。三、案例分析《看不见的爱》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虽然写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在全文淡淡的情节中却弥漫着浓厚的母子之情。教学本文最重要也最难实现的目标就在于:4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让学生们透过看似简单平淡的故事情节,深切体验到文中这对母子问那份珍贵浓郁的爱,进而情感得到升华,善于在自己平常的生活中挖掘到宝贵的感动因素。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是小学的高年级学段,但毕竟学生们年级尚幼,感情阅历还浅,要求他们通过文中一个平凡的小故事发掘出复杂的感情线索并且能够自身情感得到升华,难度无异于给小学生们一张简易的地图让他们去寻找深埋的宝藏。本课教师明显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很好地运用了“感受——升华’’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抓住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充分感受到深切体验到最后的自然升华,整个过程自然而然、层层递进。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牵引着学生们踏上正确的“寻宝"路线;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整节课没有教师个人观念的“满堂灌”,学生们思考、相互交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寻宝”进程中惊喜不断,各有各的独特体验,最终挖掘到属于各自最珍贵的情感体验宝藏。案4歹,I--:XX小学四年八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教学内容分析(一)设计理念一方面古诗一般含蓄深刻、立意高远,内涵不是一读就能够理解的,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批文入情"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四年级学生年幼,且古诗年代久远,学生们可能无法深刻理解诗人思亲的情感。本设计以人为本,考虑具体学情,在设计上层层推进,运用想象、知识拓展、思维训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刻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实现个性化朗读,既在朗读中深刻感悟、又在朗读中大胆表现。(二)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够明白整首诗的含义;2.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实现个性化朗读;3.背诵整首诗。二、教学过程实录(一)复习旧课1.背诵《回乡偶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抢答重点词的意思(鬓毛、唯、故人)。(设计意图:巩固旧知,预热课堂气氛。)(二)充分地感受1.导入新课师:今天我继续学习大诗人王维的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王维?4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生介绍作者。(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师(介绍背景知识):世间流行这么一句话“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王维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他15岁就离开家乡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这首诗是他17岁时所作。当时,他已经离开家乡两年了。作这首诗时,他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首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题(指名读)朗读指导:忆(想念的意思,应读得绵长深邃一些)解课题:九月九日:在这里指的是重阳节山东:“此山东非彼山东也,乃华山之东是也”。师画出简笔画强调山东指的是华山之东——诗人的家乡。长安家乡师:知晓了课题意思,现在我们再齐读一遍课题。(设计意图:尽量提供相关知识,为的是帮助学生充分的感受文本。)2.初读课文师:老师知道这首诗我们班同学基本都能背诵了,但是,我们能不能试图在已经能背诵的基础上读出一点新感觉呢?生自告奋勇读;指名读。师采访周围同学:从她的朗读中,是否听出一些感情信号?生1:好像是想念家人。生2:没有。9币:老师觉得没有听到感情信号。但是大家不用着急。我们试试了解了全诗的意思之后再读一读。生结合注释试着说说全诗大意。生再读。师:这一回,朗读的同学是否有了些感受?生1:我能读出一下失落孤独的感觉。生2:我觉得是想家,十分思念自己的家人。4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3:我觉得诗人的心情是悲伤的。师:一部分同学已经找到了些感受,你们的感觉真灵敏!但这还远远不够,下面我们深入文本去深入体验诗人的感情。(设计意图:引发学生们对已经熟悉的诗词产生新兴趣,并且引导他们激发自己的情感,为后续的深切体验奠定感情基础。)(三)深刻地体验1.分析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师:王维当时在哪?生:长安。师:长安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首都北京,是个非常繁荣热闹的城市,身处一个这么好的地方,王维为什么还会感到孤独?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生:独,异乡,异客。重点字词分析法:独:孤独。异乡:他乡(包括文化习俗的差异)。异客:除了指在他乡做客之外,还有心理上、感情上,与当地人格格不入的意思,强化了孤独感。(可引导学生深入推敲。如语言、风俗习惯等差异)2.分析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师:这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哪个字最能打动你?生:倍。重点字词分析法:倍:更加。师:从这个字你读懂了什么?能不能试着挖出更多信息?(可引导学生意识到“倍"是与平时的日子做对比,说明王维平时也在想念着自己的亲人。)生思考交流。生l:跟平时相比较,诗人更想念自己的亲人。师:说明诗人平时也怎么样?生:说明诗人平时也十分想念自己的亲人。师:作者从15岁离开家乡,到写这首诗的时候已有两年了!两年来的每时每刻他都在想念着自己的亲人。这时又恰逢佳节,看着别人亲人团聚、欢声笑语,他自己却孤身一人,心头对亲人的思念和孤独感又怎能不更加刻骨呢?!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读读这两句诗。生入情朗读。移情体验法:师:请同学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佳节这两个字上,谁来解释下佳节意思?生l:美好的节日。生2:在这里指的是重阳节。4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请大家放飞思维想一想:在王维15岁之前,还没有离开家的时候,在重阳佳节这一天,他会怎么过呢?会做些什么?过得怎么样?生积极地思考,多向的交流。生1:我想他可能会即兴赋诗。生2:他还可能会插着茱萸,‘跟兄弟们一起打闹玩耍。生3:他会陪伴在父母兄弟身边。师: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王维在家乡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重阳节。现在,重阳节又来了。节日还是一样的节日,可是什么却变了?生:心情。师:他只能在遥远的地方猜想着亲人们如何过节,也就是全诗的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分析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知识拓展: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隔着华山在长安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介绍引入——余光中《乡愁》。师:在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了另一首诗。这位诗人叫余光中,他是一名台湾诗人。他少小离家,20多年没有回到过家乡。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首他的著名诗歌——《乡愁》,同学们不妨思考比对一下,虽然是古今不同的诗人,但是余光中跟王维的诗歌却表达出同样的一种感情,是什么?师朗读《乡愁》。生积极思考,多向交流。生:都是在遥远的地方思念亲人。师:大家再看到“少一人”,少的是谁?生:王维。师:你能想象王维家乡的亲人们在登高、插茱萸的时候会想念王维吗?他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生积极思考、多向交流。生l:会想怎么过节也不会来啊,我们好想你啊。生2:王维的兄弟亲人们可能会到高山上呼唤王维的名字。生3:他们会给王维写信。生4:我想他们会把王维的茱萸也插上,他们所干的事都会带上王维的那份。师:总之,大家想象的这些都是家人对王维的思念。思维训练:师:那么,少得仅仅是一个人吗?对王维的家人来说,少得是什么?生:少了亲情。师:我们可以说详细些,对王维的父母来说、对王维的兄弟来说少了什么?4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除了父母兄弟,你还要对他的什么说呢?生积极思考、多向交流。生1:对父母亲来说少了一份孝顺。生2:对他的朋友来说少了一份友情。生3:对他的兄弟来说少了一份亲情。生4:对他的妻子来说少了一份依靠。师:反过来,对王维来说,多了一份什么?(忧愁、悲伤⋯⋯)生积极思考、多向交流。生1:思念。生2:多了一份孤独。生3:多了一份牵挂。生4:多了一份乡愁。(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教学手法,包括重点字词分析法、移情体验发、入情朗读法、思维训练让学生深入体验到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并且注意知识的拓展,引入余光中的《乡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刺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四)大胆表现,情感升华师:好,最后请大家带着自己对王维的这份感情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这首诗!‘生个性化朗读(读出思念、读出忧愁、读出悲伤⋯⋯)(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学生有表现自己个性化朗读的机会,让学生们从朗读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最终使学生真正的实现个性化阅读,情感得到升华。)三、案例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王维因深切思念家乡而创作的一首感情至深的古诗。一直以来,古诗教学的重难点就在于如何让学生借助古诗精炼简短的语言获取丰富的情感资源。《九月九R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虽只有短短28字,蕴含的却是作者一腔无比热切的思念之情。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的局限,充分咀嚼古诗的精华,让丰富的情感之泉在他们的心问喷发呢?本节古诗课教学的重难点就在于让学生们通过研读精炼的四句古诗,还原并体验诗人当时饱满的思念之情。执教老师同样运用了“感受——升华’’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而且运用得十分成功。从让学生们反复读、多种方式读来充分感受,然后进一步深入通过关键词分析法、想象法、移情体验法等方法讣学生们在思考、交流中还原并体验到诗人的炙热情感。最后再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们尽情放飞自己的思维,这时学生们不仅仅只是体验到诗人的情感,还融入了自己真切的情绪,情感得到升华。案例三:XX小学四年六班《水乡》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相关段落;(2)学习本文按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以及灵活运用多种修辞的写作手法;(3)3品读相关段句,感受江南水乡之美,体会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二)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们领悟水乡之美。(三)教学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充分的感受1.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去领略了北方最美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的美景。今天让我们一路南下,跟着作者再去一趟江南,看看江南水乡是如何的迷人。(设计插入白居易的《江南好》)2.初读课文,理清行文顺序下面就请同学们朗读一下全文,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读的时候请注意两点:一方面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另一方面作者一路上都欣赏了哪些美景呢?(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进行概括)(明确:细雨、窗口、堤岸、田野、桥、船、河面)3.检查预习,扫清障碍检查生字词预习状况,可采用开火车汇报式;重难点字词教师重点讲解,为学生扫清深入研读全文的障碍。第二课时’(二)深切的体验、积极的思考、多向的交流、大胆的表达4.深入研读,体会美景,感悟深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感叹一句“能不忆江南!’’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美景的无限怀念,那江南究竟有多荚呢?同学们,请从本文中找出你觉得最美的江南水乡美景,画下来,前后同桌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你们认为最美的地方,为什么喜欢?待会我们进行汇报。(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汇报4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点旬段研读指导:首先我们看到第一段,PPT显示:细雨像蚕丝那么柔和,入情朗读法:第一段里有没有同学喜欢的句子,请举手汇报。飘在脸上凉沁沁的,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让我们能感觉到细雨的柔和、凉爽?关键词分析法:“飘”字形象又传神的体现出了细雨的轻柔。替换法体会修辞的作用: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如果把比喻的部分去掉,变成“细雨飘在脸上凉沁沁的,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有什么差别?学生讨论、表达。再看到第二段,有大家喜欢的句子吗?PPT显示:窗口开得很别致,形状像一把张开的折扇;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扇面。船在前进,画面在移动,有趣的是烟雨迷蒙,使不断变化的景色若隐若现,似真似幻。。替换法体会修辞的作用:同样,这一句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把比喻的部分除去,来对比一下:V。PPT显示:窗口开得很别致,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学生讨论得出巧用比喻的作用(形象、逼真)。关键词分析法:“别致’’——体会窗口的形象美;“嵌"——窗外的景色美。“烟雨迷蒙”、“若隐若现”、“似幻似真’’——体会作者所体验到的水乡美景朗读体验法:这一句写景,有动有静,给人一种绝美的感受!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一段,试着去读出那种迷蒙、若隐若现、似真实幻的美的享受。配乐朗读。看到第三段,这一段有没有大家喜欢的句子?请举手说一说是哪一句?为什么喜欢昵?PPT显示:绿色的堤岸:垂柳、水杉、刺槐、白杨、桑园、竹林;彩色的田野:金黄的菜花,翠绿的麦苗,彩霞般的紫云英,奔跑的拖拉机。画面想象法:老师配乐为大家朗读这一句,大家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美丽的画面。5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师变换课文内容入情朗读:堤岸是绿色的,上面长满了各种树木,有垂柳、水杉、刺槐、白杨,还有桑园和竹林呢!田野是彩色的:那里面有金黄的菜花,翠绿的麦苗,彩霞般的紫云英,我仿佛能闻到她们的芬芳,能看见萦绕的蝴蝶和蜜蜂。看!还有一台奔跑的拖拉机呢!朗读训练法:此处应指导学生读出并列词语的轻重起伏,读出抑扬顿挫的美感。好,接下来的段落里还有没有大家喜欢的句子?请大家举手汇报。学生汇报。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找到了很多美好的句子,下面请集中注意力看到这么几个句子,找到的和没找到的同学,咱们一起来读一读。PPT显示:一座石拱桥,半圆的桥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轮明月。一条罱泥船从圆月旱穿出来。一个戴斗笠穿蓑衣的老牛倌儿,正牵着两条水牛在桥上经过。画面再现法:教师可通过图片或者简笔画再现本句的优美画面感,让同学们体验到图文结合的冲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PPT显示:河面上来往的有轮船、木船、拖驳、农用水泥船,还有像树叶儿漂在水上的放鸭船⋯⋯一声汽笛,一艘漂亮的双层大客轮赶到我们前面去了。那拖轮拖着一条、两条、三条D00一共十八条驳船,在烟雨迷蒙中,像一条穿云破雾的长龙。5.小结拓展同学们,这一路上,作者带着我们领略了那么多的美景,我们不能不发出和作者一样的感叹——“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在文中作者将窗外的景色比作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而我们何尝不是跟着作者一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呢!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份诗情画意,插上想象的翅膀,再来读读课件上的这些美好的句子!学生入情朗读。作业布置:课后请同学们设计~份介绍江南水乡美景的导游词,让老师和同学们再次沉醉于这目不暇接的水乡美景之中。三、案例分析《水乡》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写景散文。文章行文线索十分清晰,围绕水乡写了一系列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这类文章的教学重难点在于要让学生们“身临其境”般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绘中的美景中去感受、体验,同时还要能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到作者流露出来的情感。本节课教授的重难点就在于:如何让学生们“进入”文章,跟随作者一道浏览江南水乡的美景,体会作者巧用多种修辞的妙处,并且学习作者的写景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课授课教师也是灵活运用了“感受——升华”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先是通过朗读让学生们充分感受文章语言之美,进而通过让学生汇报喜爱的句子,进行深入研读,采取关键词分析法、入情朗读法、修辞替换法、画面再现法让学生深切地体验到作者行文之美和江南水乡景色的迷人。之所以说授课教师灵活运用了“感受——升华”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因为他并没有生搬硬套追求整套模式的完整,在这节课中就没有“自然地升华”这一环节,而是让学生们进行拓展,为江南美景设计一份导游词。目的在于让学生加深对作者行文线索的把握,学习这种写景方法。这位教师的做法也告诉我们,并不是运用“感受——升华”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每节课都要完整地具备该模式的每个环节。这个模式在运用上是灵活的,是可以针对不同课型有不同设计的。5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语面对铺天盖地的课改浪潮,面对屡屡刷新的先进教育理念,面对问题层出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作为语文教育者的我们固步自封不行,邯郸学步不行,囫囵吞枣更不行。我们需要革新,但绝不是盲目的革新。追溯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历史,正确立足点永远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并结合最先进的阅读教学理论。透析阅读教学新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研究,把握阅读教学理论的发展方向、站在学生角度进行设计创新。充分尊重学生阅读学习心理要素,学生才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一切如果脱离了对学生的考虑,只是研究者孤零零的进行研究创新,得到的必定只是一纸空谈。再回头反思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出现的问题往往集中于这两个方面:脱离教学实践进行纯理论式建构,模式的可操作性必然受质疑;抛却科学理论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式建构,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未免难以得到认同。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就如同是要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绝不是简单随便的纯理论式研究或纯经验式的介绍,要建构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阅读教学模式,要做到以下几点:1.细致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汲取先进理论,作为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2.认真回顾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历史,获得经验和反思,作为模式建构的借鉴;3.广泛接触优秀教师的阅读实践教学,总结出共同的闪光点,作为模式的构成要素:4.站在学生角度,深入研究学生阅读学习的心理要素,作为模式建构的重要依据;5.反复亲自投入阅读教学实践,接受一线教师建议,从中不断验证、修改、完善模式。总之,一个优质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应该具备科学理论依据的支撑、结合对语文学科性质、阅读教学理论、教师实践、学生心理等各个层面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并通过在实践中反复的检验与完善,才能得出。为此,笔者通过梳理审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咀嚼探究新课标精神,并且以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阅读教学理论的发展、小学生语文阅读过程的心理因素为依据,以个性化学习理论、感性教育理论、体验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钻研分析优秀教师实践教学中的探索、充分考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心理要素,大胆地提出了建构“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对其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对该模式的建构过程分阶段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不同类型的课例对该模式的实际操作与运用作了再现式的说明。笔者认为,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此模式能最大程度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致力于建构“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尝试,笔者认为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更多的是一种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勇敢探索,借笔者一点微薄的努力,希望能鼓动更多语文界的有能之士投入到语文教学的探索中来。该模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还有待于同后更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诚挚的希望得到广大教育同仁们的帮助与指导。硕士学位论文即将完成的时刻,笔者十分清晰的认识到:对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距离教育教学实践的高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许多问题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解决。比如说:(1)如何针对不同学段和不同课型灵活运用此模式;(2)如何进一步完善该模式的操作过程、精确其评价要点,保证它的科学性;(3)如何将该模式有效推广、介绍给广大一线教师。笔者相信,随着自己知识的积累、日后实践经验的增长,对该模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一定会取得更理想的成果。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教育部.16—17.[2]杨斌.[3]吴忠豪.[4]陈向明.[5]梁永平,[6]王君健.[73教育部.一13.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新课标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20):4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136。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48.张奎明.教育研究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2):209.以课堂观察研究为载体,创新物理校本教研摸索[J].教学研究,2009.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1.4[8]田本娜.略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2(1).[9]苏明松.要处理好_【: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J].中学文科(初中舨),2010(12)。[10]李琳.语感训练的思考和做法[J].语文学习,1990(9).[1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170.[123[13]王玮.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的心理过程[J].小学各科教与学,2003(4).[14]乔以斯、韦尔著,丁证霖、赵中建译.当代教学模式[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1.[1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6]吴也显.课堂教学模式浅谈[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17]柳海民.试论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1988(5).[18]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22.[193唐文中.教学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14卜141.[20]李秉德,李定t二.教学论[M].={匕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59.[21]李如密.关于教学模式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6(4):27.[22]徐沾,熊和平.教学模式的规范、特点及其形成[J].江西教育科研,2001(3):9.[23]金春兰.对教学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1,7-8.[24]B.Joyce,M.Weil,ModelsofTeaching(thirdedition).NewJersey:PrenticeHall,1986.[25]李朝辉.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164一165.[26]支玉恒.阅读教学“自主发展——点拨启导”式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1997(5):4.[27]钟晨.“靳家彦语文导读法”评述[J].CSSCI学术论文网,2010(5).[28]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29]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窦棒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6(4):42叫5.[30]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入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52一156.[31]李广等.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4):14.[32]李广,姜英杰.日本感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兼析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16.[33]沈玲娣,陶礼光.体验学习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7~8):20.[34]沈玲娣,陶礼光.体验学习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7—8):21.[35]张康桥.怎样上出好课——语文卷[M].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1):251.[36]阎光霞,邓少滨.小学生阅读心理调研及策略[J].图lS馆学刊,2007(3):36—38.[37]贺继明等.从毛泽东的实践论谈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9):144—146.5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还有九天就是硕士论文答辩。本论文的撰写已经经历整整一个轮回的夏、秋、冬、春、又复夏。行文至此,脑海、心中激荡的是阵阵涌动澎湃的感激之情。感谢我的导师李广教授。两年的指导与培养,您做到一位教师的最高境界——“授人以渔”。从导师那里我学到的是认真做事的态度、做好事情的方法、积极向上的精神⋯⋯您就像一口汩汩不竭的智慧之泉,短短的两年时间,我从这口甘泉中汲取到了足够一生受益的宝藏。感谢朝夕相伴的室友们。三北一南的组合让我们构成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庭。体贴的小金、细心的小明、可爱的小婷,生活中你们的照顾与帮助让我爱上了北方这片广袤的土地。感谢相互扶持的朋友们。多年来,我们精神上相互鼓励、物质上相互蹭饭、学业上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感谢司同学对我的细心照顾、悉心指导、真诚爱护;感谢张同学对我的不断鼓励、耐心倾听、精神支援。感谢两年同载的同学们。两年求学时光固然短暂,但愿我们的同窗之情地久天长。尤其要感谢班级负责人于同学,细心负责的工作为大家提供了太多的帮助。.感谢实习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没有你们的帮助,就没有今天这篇论文。感谢语文组刘老师,感谢四年五班的孩子们。最后,感谢东北师范大学和教科院的老师们。在这所“人民教师的摇篮”中,接受到教师们的悉心指导,是我的荣耀。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以师大老师们为榜样,以校训“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为座右铭,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