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03412
大小:3.82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2-09
《城商行开展内贸融资业务的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商行开展内贸融资业务的对策研究图表索引图2-1内贸融资涵盖范围⋯⋯⋯⋯⋯⋯⋯⋯⋯⋯⋯⋯⋯⋯⋯⋯⋯⋯⋯⋯⋯⋯⋯⋯~11图2.2供应链流程⋯⋯⋯⋯⋯⋯⋯⋯⋯⋯⋯⋯⋯⋯⋯⋯⋯⋯⋯⋯⋯⋯⋯⋯⋯⋯⋯.14图2-3贸易融资审批流程⋯⋯⋯⋯⋯⋯⋯⋯⋯⋯⋯⋯⋯⋯⋯⋯⋯⋯⋯⋯⋯⋯⋯⋯..16图5-1A银行贸易融资及管理机构⋯⋯⋯⋯⋯⋯⋯⋯⋯⋯⋯⋯⋯⋯⋯⋯⋯⋯⋯⋯⋯29图5-2内贸融资授信后跟踪流程⋯⋯⋯⋯⋯⋯⋯⋯⋯⋯⋯⋯⋯⋯⋯⋯⋯⋯⋯⋯⋯..35表2.1贸易融资优势⋯⋯⋯⋯⋯⋯⋯⋯⋯⋯⋯⋯⋯⋯⋯⋯⋯⋯⋯⋯⋯⋯⋯⋯⋯⋯~16表2-22012年8月.12月收益数据⋯⋯⋯⋯⋯⋯⋯⋯⋯⋯⋯⋯⋯⋯⋯⋯
2、⋯⋯⋯⋯⋯17表5一l内贸融资业务构成⋯⋯⋯⋯⋯⋯⋯⋯⋯⋯⋯⋯⋯⋯⋯⋯⋯⋯⋯⋯⋯⋯⋯⋯3l表5-2集团授信客户识别⋯⋯⋯⋯⋯⋯⋯⋯⋯⋯⋯⋯⋯⋯⋯⋯⋯⋯⋯⋯⋯⋯⋯⋯一34Ⅳ第一章导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本研究首先提出国内贸易融资的内涵,从概念上来看,主要表现为通过对企业商品交易的过程进行结构性设计来约束客户、银行和其他第三方(如中心厂商、仓储监管机构、物流公司等)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上述权利及义务的履行,主要基于有贸易融资需求客户的真实贸易背景,抵押形式主要有实物或权利作为抵(质)押。基于以上权益以及义务的履行,我们将内贸融资归纳为,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短期融资
3、以及资金融通解决方案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内贸融资业务最近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相继推出并不断完善有关流程。从内贸融资的具体优势来看,其具有资金占用少,周转速度快,经济资本回报率高等特点,同时,内贸融资可对客户的物流、资金流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基于该项融资业务的主要特征,该项融资业务已经在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实施。另外,考虑目前国内贸易融资开展的环境,应对城市商业银行以及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的探讨,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最终有益于我国城商行内贸融资的发展,力求对其现状有所改善。基于以上情况,商业银行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必须立
4、足于实际情况,改善以往融资方式,并加以发展创新。然而鉴于起步较晚等多重原因,业务发展依然缓慢,国内贸易融资额所占比例不高,在全球银行业中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城市商业银行内贸融资业务的不断开展和推进,我国商业银行要深入剖析融资流程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区分不同融资产品如信用证、预付账款以及保理业务等,根据不同融资产品的特性和审批程序,有效的开展贸易融资业务、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本研究将基于结合城商行实际,主要从业务规模、人员投入、经营绩效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对商业银行内贸融资宏观环境、主要存在问题以及现状的分析,结合城商行实际,主要从业务规模、人员投入、经营绩效等各方面进行分
5、析国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以A银行为例展开研究,进而提出有效改善内贸融资策略的改进措施。城商行开展内贸融资业务的对策研究第二节文献回顾一、商业银行国内贸易融资国外有关研究文献目前,商业银行国内贸易融资方面的研究结论主要分以下几方面:l、与商业银行内贸融资结构有关的金融制度研究西方金融史证明,不同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私人金融交易在内在制度的长期演化下出现了现代金融制度,在演进的过程中到处都是政府的影子(金德尔伯格,1991)1o政府介入金融的结果是生产了很多外在制度,政府的介入无疑有两种结果:推动金融制度向更为有效率的方向演进,或是阻碍了这一演进。在对企业融资特别是内贸融资的
6、问题进行全面研究时,该学者也认为政府的作用极其关键。2、与商业银行内贸融资结构有关的契约理论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1952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戴兰德提出的2:该学者认为,商业银行内贸融资的资本结构(即融资结构)主要按照净收入法、净营运收入法和传统法建立的,即FrancoModigliani(1958年)3提出了著名的删理论,后来,大部分学者称之为现代融资理论。该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相同时,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资本结构并不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该理论的主要结论是,资本总成本最终不会发生变动。张维迎提出商业银行内贸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一是融资企业所在经济的制度环境
7、,二是该银行自身的特点。3、与商业银行内贸融资结构有关的的银企博弈理论国外有部分学者运用博弈论,分析银行与企业在信贷过程中的各种博弈情况,看中降低银企交易成本,从而可以有效克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moralhazard),(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也可以解释为:当签约一方意识到可以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所采取的1金德尔伯格,SupplyChamFinanceBenchmarkReport,199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