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ID:32301509

大小:41.0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3

唐雎不辱使命学案_第1页
唐雎不辱使命学案_第2页
唐雎不辱使命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雎不辱使命》学案一、比比同学们的自学效果。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jū)怫然怒(fú)免冠徒跣(xiăn)以头抢地耳(qiāng) 休祲降于天(jìn)天下缟素(găo)色挠(náo)韩傀(guī)谕(yù)  2、结合书下注释和资料,解释下列短语的意思。  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请广于君()  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  3、结合注释和资料,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5)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轻寡人与() 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 ()  5.说出下列古今异义字的古义和今义。  虽然,受地于先(古:今:)否,非若是也(古:今:)  长跪而谢之 (古:今:)  以头抢地古:今:)二、考考同学们的探究能力。1、依照下列板书整理文章思路。使秦原因:秦王:欲易安陵唐雎辱没使命安陵君:愿终守之抵制骗局:秦王:轻寡人与针锋相对:唐雎:千里不易反击护国:秦王:天子之怒唐雎:布衣之怒取得胜利:秦王:长跪而谢唐雎:不辱使命作者以唐雎出使秦国的经过为线索,完整地描述

3、了唐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你觉得哪些语言最有特色,为什么?请:2、赏读课文,品味语言描写,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手法。①请同学们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的句式说话。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描写,从语言中分析人物形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写出了秦王虚与委蛇、咄咄逼人的气势。“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卜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写出了唐雎坚定的立

4、场和不卑不亢的态度。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写出了秦王骄横狂妄、不可一世的性格。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写出了唐雎的凛然正气。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他的话犹如匕首,直刺贪生怕死的秦王的心窝;又好似撼天动地的警钟,警告秦王不要自蹈死地。“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唐雎:勇敢机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怕威胁、大义凛然。临危不惧、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傲慢无礼、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师小结:同学们的分析都很精彩、很贴近课文,从同学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本文运

5、用大量的人物对话绘声绘色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但文中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也很精妙,请大家仔细体味。②聚焦对比、反衬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作者塑造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秦王与唐雎,他俩之间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秦王先倨后恭,“使人谓”——“不悦”——“佛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唐雎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于;一个临危不惧、机智果敢。通过对比,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唐雎的机智果敢,作者塑造安陵君的形象来衬托唐雎。安陵君大敌当前表现出一国之君的见识,但苦于找不到解决

6、问题的办法;而唐雎出使秦国,面对秦王,一开口便出浯不凡,不卑不亢。两个人物。两种性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秦王的外强中干对唐雎的沉着应对也是一种衬托。从侧面刻画了唐雎智勇超群的大无畏精神。小结: 本文综合运用对比、反衬手法,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提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但本文的人物语言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隐含着言外之意,就是俗称的“潜台词”,让我们一起来琢磨一下。③体会下列句子的弦外之音。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7、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且秦灭韩亡魏。如果安陵君违抗我的意愿,也将会遭到韩国和魏国的下场。师结论: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3、拓展延伸:①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②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

8、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