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82755
大小:31.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2
《《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名师详解】理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教育结构通常指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以及不同性质的专业之间的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
2、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2.以下不属于同类班级规章制度的是( )。A.学生守则B.考勤制度C.日常行为规范D.体育锻炼标准【名师详解】了解“班级规章制度”。班级的规章制度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如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体育锻炼标准等;(2)由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课堂常规、作业要求等;(3)由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如班规、值日生制度、考勤
3、制度等。3.提出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的是( )。A.布鲁纳B.马斯洛C.裴斯泰洛齐D.迪尔凯姆【名师详解】了解“国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布鲁纳提出的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实质在于通过学习者的学习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并获得良好的迁移能力。属于学科中心论的观点。在关于教育与个人、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形成了人本主义与社会再造主义两种课程观。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主张,课程应有益于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和发展,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
4、养理想的个人,可能的重要功能是使人真正具有人性,真正成为自我本身。功能主义代表人物迪尔凯姆作为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当代代表,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学校课程应成为维护社会平衡、维护现有社会结构的手段。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作为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被称为“形式教育之父”,强调学科和智力训练之间的必然联系,但过分注重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有可能使学校脱离社会生活。4.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 )个高峰期。A.一B.二C.三D.四【名
5、师详解】了解“青少年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5.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选拔作用B.评价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名师详解】了解“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6.以下哪项不属于教材的内容?( )A.视听材料B.参考书C.幻灯片D.课外活动【名师详解】了解“教材的构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
6、、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称为教材。教科书又称为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随着科技的发展,除教科书外,还有各类指导书和补充读物;工具书、挂图、图标和其他教学辅助用具,教学程序软件包;幻灯片、电影片、音像磁盘等。7.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A.社会性B.继承性C.特殊性D.阶级性【名师详解】理解“德育的特征”。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历来都需要通过德育塑造其社会成员的思想品质
7、,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利益。因此,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还具有继承性。8.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以下哪项属于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的内容?( )A.学生的家庭类型B.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C.学生干部情况D.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名师详解】了解“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
8、容主要包括:(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思想品德状况、集体观念、劳动态度、思维特点、智力水平;体质健康状况、个人卫生习惯;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等。(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包括:班级风气、舆论倾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结构、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情况等。(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类型、家庭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家长的职业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